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諺語,,這些諺語既有意思又包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下面這篇文章了解一下吧,。
①“雷聲大雨點小”是個常見的成語,。它形容計劃很大,,說得響亮,,或者聲勢造得很大,,而實際行動卻很少。
②不過,,從科學角度看來,,“雷聲大雨點小”卻是不符合天氣事實的。
③因為,,在各種降雨天氣過程中,,雷雨的雨滴不僅不小,反而可以說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都是在云內(nèi)上升氣流中凝結(jié)生成和長大的,。因而只有在強烈上升氣流云中,才可能降下大雨滴,。有氣象學家2004年在馬紹爾群島和巴西觀測到直徑1厘米的大雨滴,,并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巴西和馬紹爾群島都是熱帶,,那里的雨基本都是從電閃雷鳴和積雨云中降下來的,。而積雨云,,正是自然界中具有最強烈上升氣流的云。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則反生在上升氣流最弱的云中,連最微小的雨滴也托不住就給降下來了,。
④當然,,成語屬文學范疇,本也無需完全拘泥于事實,。而且,,雷聲的雨滴雖然不小,但雨滴卻“不多”,。而“雨點小”和“雨點少”在數(shù)量方向上是一致的,。
⑤雷雨天氣主要有三個特點:除了雷電和雷陣雨外,還有雷雨大風,。大家知道,,雷聲、閃電可以傳得很遠(有諺語說A);雷雨大風是積雨云后部下沉的冷涼空氣(密度大)迅速堆積到地面上時,,因氣壓遠高于周圍,,而向四周發(fā)出的沖擊波,它也可以傳得很遠,。但是,,雷陣雨則不同了,它的范圍雖然和下沉冷涼氣流基本相同,,但卻不會擴張,,雨區(qū)隨著積雨云的前進形成的也是一條窄(與大風和雷聲區(qū)相比)帶。也就是說,,在雷雨天氣影響區(qū)中,,大部分地區(qū)是只有雷聲和大風而沒有雨點的。諺語B就有“雷聲大雨點少”的意思,。不過,,畢竟“雨點小”和“雨點少”還并不是一件事,成語必另有來源,。
⑥確實如此,。這個成語最初根本不叫“雷聲大雨點小”,而是從C發(fā)展變化而來,。有趣的是,,這倒是很符合事實的,因為在雷聲天氣影響區(qū)中,除了雷雨帶以外都是這樣的情況,??墒牵@八字不成成語,,說起來也不上口,。如要減成六個字,而且仍要保留“雷聲大”的話,,那么“雨點”后的字同樣也就難有別的選擇,,只能是“小”了。因為“大”也只和“小”對仗,。當然,,D也對仗,但對比不強烈,。
⑦更重要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說法很符合某些社會實況。因為,,“造聲勢者”多少總會有一點實際行動。甚至還可以認為,,只是由于組成成語需要,,使用了“雷聲”和“雨點”兩個科學名詞而已。這些人為因素可能都是成語化為“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要原因吧,。
【問題】
1.本文依次從【 】,、文學和【 】三個角度來探究“雷聲大雨點小”這個成語的來源。(2分)
2.第②段說“雷聲大雨點小”這個成語“不符合天氣事實”,,其原因有:(4分)
⑴
⑵
3.把下列諺語,、成語填入文中適當?shù)奈恢谩?4分)
①“雷聲有,雨點無” ②“雷聲浩(甚)大,,雨點全無”
③“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④“雷響天下知”
A. B. C. D.
4.根據(jù)第③段的內(nèi)容,舉例說明本文運用的一種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