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和團運動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其主要貢獻有( )
A,、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B,、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已經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D、在粉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義和團運動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其主要貢獻有( )
A,、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B,、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已經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D、在粉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AD
義和團運動是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爭的繼續(xù),,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A、D正確,。同時,,義和團運動具有局限性,對帝國主義存在感性認識和排外主義的錯誤,、曾蒙受封建統(tǒng)治者的欺騙,、小生產者的局限性,有許多迷信落后傾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是在五四運動,。B、C錯誤,。
擴展知識
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1.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yè)者,,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
2.義和團本身放松了對于清朝的警惕和防備。義和團本來就是想反抗這種被壓迫被剝削的局面,,但是隨著西方勢力的入侵,,開始將民族之間的矛盾作為了主要的方向,卻始終沒有想到清朝會再次圍剿義和團,。在這種中西雙方兩面夾擊的情況下義和團只能以失敗作為最后結局了,。
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是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1.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zhàn)斗,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
2.保存了中國數(shù)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后果。
3.義和團運動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