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8年,李大釗創(chuàng)辦的雜志是
A.《每周評論》
B.《新青年》
C.《時務報》
D.《國聞報》
1918年,李大釗創(chuàng)辦的雜志是
A.《每周評論》
B.《新青年》
C.《時務報》
D.《國聞報》
A
《每周評論》是我國五四時期著名刊物.它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創(chuàng)刊,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被北洋軍閥政府封閉,共出了37期.1至25期由李大釗,陳獨秀主編,從26期起,由胡適主編.《每周評論》的出版,正處在我國反封建斗爭的新時期,由思想斗爭轉(zhuǎn)為政治斗爭.在它出版四個多月后,就爆發(fā)了偉大的五四運動.因此,它和《新青年》雖然同屬五四時期反封建的重要
擴展知識
1918年12月22日,,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周刊,。
11月27日,,陳獨秀召集《每周評論》創(chuàng)刊會議,。參加者有李大釗,、高一涵,、高承元,、張申府、周作人等,。會議公推陳獨秀為書記及編輯,其他人為撰述,。發(fā)行所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米市胡同79號,編輯所在沙灘北京大學新樓文科學長辦公室,。陳獨秀撰寫的《發(fā)刊詞》說:"《每周評論》的宗旨,,也就是'主張公理,反對強權(quán)'八個大字",,他認為"美國大總統(tǒng)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xiàn)在世界第一個好人",。
《每周評論》前25期由陳獨秀主編,自第26期起由胡適任主編,。內(nèi)容以及時反映當前迫切的政治問題為主,,與《新青年》側(cè)重理論的特點互補充,在當時具有很大的影響,。
《每周評論》前25期,,一直堅持反對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政治鼓動,,宣傳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初步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為"五四"運動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從第26期后,刊物的方向有了很大改變,,發(fā)表了一些反對馬克思主義和宣揚實用主義的文章,,引起了"問題主義"之爭。
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軍閥政府封禁,。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