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素材 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篇一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重,。大理地區(qū)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或藍色包頭,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黑領褂,,下身穿寬桶褲,系拖須褲帶,,有的還喜佩帶繡有美麗圖案的掛包,。其他一些地區(qū)的白族男子,則比較喜歡頭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領褂或數件皮質和綢質的領褂,謂之“三滴水”,,顯得敦厚英俊,,灑脫大方。
一直以來享有“金花”美譽的白族婦女的服飾,,更是色澤鮮美,,絢麗多彩。大理一帶的婦女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配絲絨黑坎肩,,右衽結紐處掛“三須”、“五須”的銀飾,,腰間系有繡花飄帶,,上面多用黑軟線繡上蝴蝶、蜜蜂等圖案,,下著藍色寬褲,,腳穿繡花的“白節(jié)鞋”。手上多半戴紐絲銀鐲,、戒指,。已婚婦女梳發(fā)髻,未婚少女則垂辮或盤辮于頂,,有的則用紅頭繩纏繞著發(fā)辮下的花頭巾,,露出側邊飄動的雪白纓穗,點染出白族少女頭飾和發(fā)型所特有的風韻,。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區(qū)的白族婦女,,常束發(fā)于頂,,上插銀管,再以黑布包頭,,穿右襟圓領長衣,,系繡花腰帶,衣袖和褲腳喜鑲繡各色寬窄不同的花邊,。
因遠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種“因遠紅谷米”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框內,架空于沸水鍋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異??煽凇C赘捎删矸哿罆窈罂煞謩e做成絲或片,,由于它便于儲存、攜帶,,是白族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慰問品,。
用“因遠紫米”及糯米飯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曬后加鹽,、白酒浸蝕,,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進鐫刻著花鳥魚龍,、福祿壽禧等圖案的模板內,,壓制而成的壓模粑粑是因遠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征,壓模粑粑是白族春節(jié),、清明節(jié),、祭祖節(jié)及三月會等廟會必備的節(jié)慶食品和祭品。
各地白族的服飾雖呈現出某些地區(qū)性的差異,,但色彩明快,、映襯協調、挑繡精美,、古雅端莊等,,則又是共有的特征。
因遠白族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飲食文化,,既顯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飲食文化氣氛,,也襯托出白族勤儉持家、熱情好客的文明禮貌風格,。
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素材 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篇二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jié)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于中西節(jié)并重的香港.著名的節(jié)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jié).逢年過節(jié)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 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jié),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男人節(jié) ,男人休息.云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嘩,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 .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參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jié)日,每年農歷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舉行.從佛教講經廟會演變而來,已 有1000多年歷史,屆時除商貿盛會外還伴有賽馬和歌舞等活動,每年參加者數以十萬計.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jié)”.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贊道:“俱結棚為市,環(huán)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萬人.善于經營農業(yè).有自己的語言.
白族服飾非常好看,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頭飾也很有特色,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冠左邊有一縷穗,代表“雪”,他的長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齡).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稱男士為“阿鵬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來代表對客人的尊敬,、熱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禮節(jié).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親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開水,味醇甜.因開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導游帶我們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大廳,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見了我們,就請我們坐下,等候茶.一會兒,茶泡好了,他們請我們先品嘗第一道茶,我以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嚕咕嚕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來,一位白族阿姨見我大叫,就說:“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聽了對爸爸說:“爸爸,我們走吧,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著說:“傻孩子,這三道是補血的.”我一聽,很驚訝:苦茶也能補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給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爸爸問我:“感覺怎么樣?”“好極了!”我高興地叫起來.我就這樣反復品嘗這“三道茶”.感覺真是好極了!
白族的習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嘗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