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欣賞詩詞,須看詩詞人“說話”的藝術(shù),。李義山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不說如今追憶,,惘然之情,,令人不可為懷;卻說可待追憶,,即在當時已是惘然不勝了,。如此,不但惘然之情,,加倍托出,,而且宛轉(zhuǎn)低迴,馀味無盡,。晏小山作《鷓鴣天》,,寫道:“醉拍青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此詞寫懷人念遠,,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而歸信無憑,,空對來書,,流淚循誦―—此本相思之極致也,而詞人偏曰:來書紙上訴說相思,,何能為據(jù),?莫如丟開,,枉費傷心之淚,,話似豁達,實則加幾倍寫相思之摯,。這就是“說話的藝術(shù)”,。如果直言白講,“我如何如何相思呀”,,不但不能感人,,而且根本不成藝術(shù)。
要欣賞詩詞,,不能不提“境界”的藝術(shù)理論問題,,“境界”一詞,雖非王國維所創(chuàng),,但專用它講詩詞的,,自以他為代表。詞他認為,,詩有境界更佳,,否則反是。其說認為,,像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矣;歐公的“綠楊樓外出秋千”,,著一“出”字而境界全出矣,。究其實際,境界仍然是我們文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觀念中的那個“傳神”的事情,。人們講詩詞時,,最尚者是神韻。有神,,方有容光煥發(fā),;有韻,方有言外之味,,神與繪畫密切相關(guān),,韻本音樂聲律之事.可知無論“寫境”(如實寫照)還是“造境”(藝術(shù)虛構(gòu)),都必須先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否則不可能有神韻之可言,。由是而觀,,不難悟及:境界,并非最高之理想,,蓋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怎能說只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詩詞呢,?龔自珍嘗笑不學(xué)之俗流也要作詩,,開口便說“柳綠桃紅三月天”,以為這俗不可耐,。能說這句詩沒有任何境界嗎,?不能的,它還是自有它的境界,,問題何在,?就在于沒有神韻。東坡于同時代詞人柳永,,特賞其《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以為“高處不減唐人”。這“高處”何搖,?不是說柳永寫出了境界,,而是說詞句極有神韻。境界有時是死的,,神韻卻永遠是活的,。
要欣賞詩詞,須稍稍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上的事情,,遇見文學(xué)史上的掌故,、佳話等,不能都當作陳言往事而棄之不顧,,杜甫稱贊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有人硬說這是“貶”詞,、這實是詩圣老杜拈出的最高標準,,析言之,即聲清,,意新,,神俊,氣逸,。這是從魏晉六朝開始,,經(jīng)無數(shù)詩人摸索而形成的總結(jié)性的理論表述,如呆我們對這些一無所知,,又怎能談到欣賞二字呢,?
(選自周汝昌《<唐宋詞鑒賞詞典>序言》,有刪改)
1. 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詞人講求“說話”的藝術(shù),。和直接抒情相比,“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表達的相思離恨之情更感人,。
B. 要欣賞詩詞,,不能不提“境界”的藝術(shù)理論問題,。人們認為,詩歌的境界是文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觀念中最“傳神”的事情,。
C. 境界有時是死的,,神韻卻永遠是活的。蘇軾“高處不減唐人”的評價,,在作者看米,,其實是在夸贊詩句極富神韻。
D. 有人誤以為“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在貶低李白,,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魏晉六朝以來形成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采用遞進式論證結(jié)構(gòu),,從三個方面論述如何欣賞古典詩詞,層次清晰,,詳略得當,。
B. 為了論證鑒賞詩歌要關(guān)注“說話”的藝術(shù),文章引用了李義山,、晏小山詩詞中的句子,。
C. 文章舉龔自珍取笑不學(xué)之俗流與東坡贊揚柳永例子,論證了神韻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豹重要性,。
D. 為使論證的問題更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文章引用了大量詩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紅杏枝頭春意鬧”和“綠楊樓外出秋千”分別用“闈”和“出”展現(xiàn)了詩詞的境界,,可見詩詞的境界總會通過某一個字傳遞出來。
B. 作為專用“境界”講詩詞的典型代表,,王國維尤其重視詩歌的境界,,他認為培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詩詞有境界更佳,。
C. 人們講詩詞時,,最尚者是神韻。在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寫實還是虛構(gòu),,要寫出只有神韻的作品,必須先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D. 在欣賞詩詞時,,讀者只要稍稍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上的事情,遇見文學(xué)史上的掌故,、佳話,,就不能當作陳言往事而棄之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