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人孝親敬老事跡材料150字篇一
尤啟剛同志1977年高中畢業(yè)后即參加教育工作,,當上了民辦教師。這一當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辦教師全體辭退。在這無私奉獻的25年里,,她把滿腔的熱忱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把母親般的愛都奉獻給了她的學生,。
在張家灣教學點,,學校離家近,,每逢自家殺年豬,學生娃們都會被尤老師請到家里吃年豬肉,。
學生胡紹玲,6歲時母親去世,,家里還有一個弟弟。該生從1995年起跟著尤老師吃、住,、讀書3年,直到去學堂坪讀書為止,。
學生彭準,,家境困難,,后來被宜昌體校舉重隊選中。尤老師多方為其聯(lián)系資助,,該生受到縣質(zhì)監(jiān)局某同志長期資助,順利完成了體校學業(yè),。
1988年,年邁的公婆癱瘓在床,,公公也疾病纏身。尤老師的老公有9兄妹,,當時尤老師的兒子才滿周歲,但尤老師不等不靠,,主動挑起贍養(yǎng)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擔,。公婆癱瘓臥床整3年,當兒媳的端茶送飯,,洗衣漿裳毫無怨言,。尤老師說,,我老公是醫(yī)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勞一輩子不容易,能讓他們安度晚年,,幫
他們減輕痛苦,,我愿意,。就這樣,直至老人先后入土為安,。
尤老師與妯娌之間,和睦相處,,親如姐妹,,自不必說,。對待鄰里鄉(xiāng)親,尤老師也是樂于助人,,親如一家。有一次誰家想包餃子吃,,可買皮兒又不方便,尤老師說,,我家昨天從集鎮(zhèn)買回了幾斤,拿去吧,。
尤老師的老公是鄉(xiāng)村醫(yī)生,,以前村衛(wèi)生室就設(shè)在家里。父老鄉(xiāng)親來看病,,常常需要輸液治療。餓了,,管飯,;冷了,,找一件衣服給病人穿上,走時也別脫,,您穿上得了,不嫌棄的話送您了。在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頓飯、一件衣的付出,,也實實在在的溫暖了許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還沒有自來水,彭樹佩,、寇大香夫婦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難,。尤老師每逢星期天,便主動為老人挑水,,后來又從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里擠出錢來買來膠水管,幫助兩位老人吃上了自來水,。
村民盧某炸魚失手,落下殘疾,,生活難以自理,,一度想輕生,。尤老師多次去探望,不僅給予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從精神上進行安慰、鼓勵,,幫助盧某重拾生活的信心。盧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為家人的累贅,。親人們勸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師這樣非親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嶺來勸我,難得啊,,人落難時最能見人心!
尤老師家還是免費客棧,。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鄉(xiāng)的,,教師走訪的,人口普查的,,每當走山路肚子餓的時候,趕不回去天快黑的時候,,只要是經(jīng)過尤老師的家,尤老師一家人總會盛情款待,。
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師閑談時都會對常常提及。
20xx年,,被辭退的尤老師當上了村里的計生專干,,也就是村婦女主任,。官兒雖小,,可要辦的事卻多,,且比較難辦,。10多年來,,萬家村沒有一例超生的,這成績是尤啟剛同志以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實際行動,,貼心貼意的為老百姓服務換來的。
萬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了做好計生工作,,10多年來,,尤啟剛同志走遍了萬家村的每家每戶,為育齡夫婦登記造冊,,發(fā)送宣傳資料,代辦證件,,比如準生證,獨生子女證,,雙女戶父母光榮證,辦好后再親自送上門,。曹家埡的吳某,,大埡豁的尤某,,計劃外懷孕,想超生,,尤啟剛同志多次上門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宣講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做通了當事人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及時終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務工人員多,,流動幅員廣,,外出時間長,信息變動頻繁,,給計生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尤啟剛同志總是想千方設(shè)萬計獲取外出人員信息,,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10多年來,,該村村外出人員中也無一例計劃外生育。
除了做好計生專干的本職工作以外,,尤啟剛同志還把作為一位基層村干部的溫暖,,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關(guān)愛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老百姓辦實在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給低保戶送錢送物,,送醫(yī)送藥成了家常便飯。低保戶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幫助最多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連砍肉,、購物之類的事兒,也常由她無償代辦并送至家中。
尤啟剛同志敬老孝親,,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與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婦隨,與妯娌和睦相處,,用真誠的心去關(guān)懷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成了十里八鄉(xiāng)敬老孝親的楷模,,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
個人孝親敬老事跡材料150字篇二
李興海同志今年39歲,,是宜賓縣喜捷鎮(zhèn)新聯(lián)村人,他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nóng)民,,千辛萬苦創(chuàng)辦了“九彩虹”農(nóng)家樂,通過近幾年不斷的努力,,進而發(fā)展為響譽西部的“九彩虹”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科技園;他不但是當?shù)剞r(nóng)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而且還是一個充滿了愛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獲得“全國勞?!薄ⅰ叭∈蠼艹銮嗄辍?、“全省優(yōu)秀農(nóng)村人才”、“北京奧運火炬手”等多項殊榮,,而且被廣大老年人公認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關(guān)愛廣大的社會老人,。自2003年以來,,他長期資助40位貧困老人,,每年春節(jié)都要給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問品,,每年重陽節(jié)或端午節(jié)都要邀請當?shù)氐睦夏耆舜斫?00人到他的農(nóng)家樂集體過節(jié),,一切費用全部承擔,,還經(jīng)常向老年群眾組織捐贈活動經(jīng)費,,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活動,。此外,還長期資助30名貧困中小學生,,每期資助金額達5000元,,還每年向喜捷鎮(zhèn)中小學捐資6000元,,設(shè)立獎學金。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
李興海同志從小家境貧寒,讀小學時,連很少的學費都交不起,,為了求學,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認真學習。13歲那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初中,,卻因母親意外死亡被迫輟學,,15歲那年,大哥又不幸觸電身亡,,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賓縣建卡的特困戶,,從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生存,他求師學藝,,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企業(yè)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勞動的艱辛,,自己心愛的父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遠走出嫁,,對照顧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與妻子商量后,把父親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來照顧,,他用一顆孝心為父親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從此,,照顧老人的責任一直由李興海夫妻倆承擔,。多年來,,光是在父親的飲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為父親準備的每日三餐盡量做到頓頓不重樣,,熱菜熱飯伺候著,,讓老人吃得開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讓父親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父親年紀大了,心靈上的孤單寂寞可想而知,,有時常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子女的包袱,李興海就一直讓父親和自己同桌吃飯,,這樣做一可以消除父親的疑慮心思,,二來可以在飯桌上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常里短,,讓他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孤獨,。隨著自己的經(jīng)營業(yè)務壯大,,每月他都給父親至少200元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興海也會給父親通氣,,聽聽父親的意見,,讓做了一輩子“當家人”的父親心里得到安慰,。當有人問他為啥對父親這么好時,李興海說:“人都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老人們?yōu)樽优倮狭艘惠呑?,辛苦了一輩子,照顧他們還不是理所應當?shù)?再論,,想想自己將來也都有老的一天,,現(xiàn)在不伺候好長輩,將來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對待自己呢?”如今,,在李興海夫妻倆的精心照顧下,,老人已70有余,,頭腦清晰,面色紅潤,,逢人就夸:“李二娃兩口子對我好啊,,對我好得很!”
李興海艱苦創(chuàng)業(yè)致了富,,不忘回報社會,,十分熱心為當?shù)氐墓媸聵I(yè)辦好事、實事,。1999年玉龍街村街道建設(shè),,李興海出水泥和資金共計6000余元,,今年修新聯(lián)村公路又出資5800余元,。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助老殘的傳統(tǒng)美德,,興海同志時時踐行著這一傳統(tǒng),。 1998年屏山縣鴨池有兩位老人受抱養(yǎng)子女的虐待,,處境十分困難,,李興海知道后,,把兩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過得挺愉快,,過了一段時間,,李興海找其子女幫助教育,,啟發(fā)感動了老人的子女,,主動把老人接回了家,。李興海的這些舉動,使老年人和殘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來,,李興海幫扶的方式,一是以購買贈送生產(chǎn)資料的方式幫扶貧困戶,,長期為40戶貧困老人每戶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戶還送了水稻、玉米良種,,至少用去資金3萬余元,,幫助他們發(fā)展生產(chǎn),,使之增產(chǎn)增收,。二是幫助當?shù)?0戶貧困老人發(fā)展蔬菜,,出錢為他們購買菜種,,助他們脫貧致富。
李興海注重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李興海說:“雖然我的母親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遺訓,,應該把別人的老人也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崩钆d海身處農(nóng)村,,切身體察農(nóng)村老年人的現(xiàn)狀,,由于相當多的青壯年農(nóng)民遠離故鄉(xiāng)務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僅要種莊稼,、養(yǎng)畜禽,還要撫育照顧孫輩兒童,,一年四季辛苦勞累,尤其是每到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種親情的關(guān)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心靈上不免產(chǎn)生一些孤獨和寂寞感,。欲話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李興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關(guān)注老年人的疾苦,為了能使廣大老年人能在重陽節(jié)過得高興快樂,,從2003年開始到今年,,一直堅持會同喜捷鎮(zhèn)的老年協(xié)會把本鎮(zhèn)和鄰近鄉(xiāng)鎮(zhèn)的部份老年人請到“九彩虹”農(nóng)家樂作客,,并請鎮(zhèn)黨委、政府和縣級有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到場指導,,與老年人共同歡度節(jié)日。李興海說:“我把他們請來團聚,,能使他們笑一笑,,送上我對他們的祝福,,我要從多方面努力感召社會使他們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苯鼛啄曛仃柟?jié)到“九彩虹”過節(jié)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興海個人出資每年達6000元以上,。在07年的慶祝重陽節(jié)會上,還對鎮(zhèn)老協(xié)會評選出的20名道德模范頒發(fā)了獎狀和獎杯,,在全鎮(zhèn)的干部群眾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兩省四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的老年聯(lián)誼活動在“九彩虹”農(nóng)家樂隆重舉行,,李興海主動出資5000元,使聯(lián)誼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得到了外省、縣老年朋友的好評,,也為宜賓縣爭了光。每年春節(jié),,李興海為了表達對附近貧困老黨員和貧困老年人的關(guān)愛,,不僅要請他們吃團年飯,,還要為他們購買豬肉、酒,、保溫杯之類的年貨,使廣大農(nóng)村貧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當今社會,,不僅有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照顧,而且還有社會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帶來的溫暖和關(guān)愛,。
李興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父親和社會老人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為喜捷鎮(zhèn)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個人孝親敬老事跡材料150字篇三
劉朝陽,,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祁陽二中退休教師。他傾其積蓄,,創(chuàng)辦老年公寓,,為老人獻愛,,為社會分憂的事跡在當?shù)乇粋鳛榧言挕?/p>
2007年7月,劉朝陽從祁陽二中校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由于忙碌慣了,閑下來還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吹轿覈烟崆安饺肜淆g社會,養(yǎng)老問題正困擾著整個社會,,他決定創(chuàng)辦一所老年公寓,。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家人的時候,遭到他們的一致反對,。老伴勸他:“你教書辛苦一輩子,現(xiàn)在終于退下來了,,該好好清閑清閑,還瞎折騰什么,?!眱号畟儐査骸稗k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萬元,,錢從哪里來?”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釋:“你知道我這個人閑不住,況且現(xiàn)在養(yǎng)老問題已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樣作為老人,難道我不該為此做些什么嗎?至于資金問題,,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眲⒊栒f服家人后,通過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積蓄,,向兒女,、親戚朋友們借錢,到銀行貸款等方式終于籌得資金120余萬元,。為了搞好公寓建設(shè),那段時間,,他天天呆在建設(shè)工地,嚴格把關(guān)每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一段時間下來,人黑了,、瘦了,,終因年紀過大,身體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后,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過去了,,公寓現(xiàn)已具規(guī)模,,里面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雅,空氣清新,,內(nèi)設(shè)有餐廳、健身房,、醫(yī)務室,、娛樂室,、閱覽室、活動室,、棋牌室、門球場等,,擁有床位160張,現(xiàn)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來共入住老人460余人,他們都安居快樂,,家屬放心滿意,,真正成為了老年人頤養(yǎng)天年的理想家園,。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幸福快樂,,他堅持“五心”服務,,即愛心,、孝心、細心,、貼心,、耐心。凡是來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與否,,不管能行動與否,他都能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優(yōu)質(zhì)的護理;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總是像兒子一樣侍奉他們,,給他們洗頭、洗腳,、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們的房間去查看幾次,看看老人們的被子是否蓋好;為了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安全,,他專門制作了活動餐桌椅,,并且在每一個房間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裝了把手;公寓里有一個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劉朝陽總是耐心地跟他溝通,,通過心與心的交流,慢慢地,,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轉(zhuǎn)變,。“老人總是有理”這是康樂老年公寓的護理理念,。他常說:“是人都會老,,要讓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我們應該笑臉待老人,、百待不厭煩,應該盡量滿足老人的每一個需求,,不讓他們委屈,、失望,讓他們尊嚴,、幸福,、快樂地安度晚年。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滿意,、精神得到安慰,,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一方面辦好生活,讓他們吃好,、睡好,。他經(jīng)常去書店買食譜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認真鉆研,,根據(jù)老人特點,,為他們科學配置飲食;另一方面,不斷豐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組織老人們健身,、打門球、下棋,、練書法,,鼓勵老人之間互動,,安排志愿者為他們服務,,讓他們經(jīng)常保持與家人的聯(lián)系,讓老人們徹底忘記寂寞,、保持快樂,,享受社會的關(guān)愛和大家庭的溫暖。
為了讓弱勢老人得到關(guān)愛,,他慷慨解囊,、大愛無疆。2011年有一個叫鄒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勞動能力,,且無依無靠,生活異常凄涼,,劉朝陽便把他接到公寓來,,給他吃、供他穿,,還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沒收他一分錢。五年來,,共接納了40位這樣的老人,,為他們減免15萬元的費用。
劉朝陽創(chuàng)辦老年公寓替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以良好的服務深得老人和家屬的稱贊,也贏得了上級有關(guān)部門的肯定,。劉朝陽雖然年過花甲,,但他仍樂意在這崗位堅守,。他說:“我一定要繼續(xù)辦好老年公寓,愿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換來更多老人的幸福,?!?/p>
個人孝親敬老事跡材料150字篇四
唐芝香,女,,1979年9月5日生,,系祁陽縣下馬渡鎮(zhèn)六合堂村農(nóng)民。1999年11月與本鎮(zhèn)中渡町村4組村民謝海榮結(jié)婚,,于2000年8月8日生育一男孩,。2006年因感情不和離婚。離婚后她一直居住在下馬渡鎮(zhèn)六合堂村,,與8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同心協(xié)力、竭盡所能照顧患有腦梗塞的父親,、精神病且有一級殘疾常年癱瘓在床的姐姐和孤寡叔叔,。兩年后奶奶自然死亡,她主動撐起了這個家,。
面對感情的破裂,、家庭的變故、親人的離去,,她傷心過,、痛苦過,曾一度還患有精神分裂癥,。她久經(jīng)風吹日曬,、繁重的農(nóng)事,雖衣著樸素,,但依稀能看得出她那清秀的面容,,富有彈性的皮膚,因而經(jīng)常有人上門來給她介紹對象,。作為女人,,她也想有個依靠,有人疼,,有人愛,,有人遮風擋雨,為她撐起一片艷陽天,。然而,,為了孝親敬老,她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堅強地面對,,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女人為愛不再是半邊天,,而是撐起整片天空,。
作為女兒,她無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單親年老的爸爸(父母在她2歲時就離婚),,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她都會盡早提醒父親多加衣服,當父親有些頭痛感冒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到父親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時常囑咐父親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為治療父親的腦梗塞,、胃病,她經(jīng)常陪父親去醫(yī)院治療,、買藥;每當父親外出時,,她都會囑咐父親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作為妹妹,,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擔外,,還要照顧患有精神病,、一級殘疾常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嫁的姐姐。在服侍姐姐期間,,她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每天給姐姐擦身翻背,、洗臉,、洗腳、端屎端尿,。就這樣,,一下來就是十幾個年頭。好心就會有好報,,鄰居被唐芝香的孝心所感動,,換取了對唐芝香及其家人的疼愛之情,每當她有事很忙的時候,,鄰居們總能想盡辦法給他們燒好開水,、做好飯菜,照顧好她姐姐。有時鄰居,、朋友也勸她說:“你只是妹妹,,這樣做值得嗎?”唐芝香說:“姊妹情,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姐姐現(xiàn)在這樣,,作為妹妹,照顧姐姐是我的義務”,。
作為侄女,,她勝似女兒照顧叔叔。叔叔一直單身,,是一位孤寡老人,,無人照顧??商浦ハ阏J為,,讓老人單獨生活,是她這個做侄女的不孝,,村里人要戳脊梁骨的!于是她主動把叔叔接到自己家里來,,照顧叔叔的飲食起居。記得那年叔叔發(fā)生車禍,,她急得眼淚直流,,到處籌錢,日夜守護,,將叔叔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每天奔波家里和醫(yī)院之間,幾個月下來,,人都瘦了十多斤,,叔叔看著既心疼又欣慰,逢人就說,,他這個侄女可好了,,自己生的親閨女沒準也比不上。
她是一名細心孝順的女兒,、侄女,,也是一名體貼入微的妹妹;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姐姐的細心家長,,知已摯友,,對姐姐真心呵護,,倍至關(guān)懷;她用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懷,為老人營造了一個安享晚年的生活環(huán)境,,為姐姐打造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而默默奉獻,,是當之無愧的“好女兒”、“好妹妹”,。
她用真愛勾勒了善良賢惠的光環(huán),,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親敬老的美德,她用愛撐起了一片艷陽天!
個人孝親敬老事跡材料150字篇五
今年49歲的尹秋儀,,是我市武陵區(qū)城南街道東湖巷社區(qū)內(nèi)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倆沒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經(jīng)營修車鋪為生,生活十分拮據(jù),。多年來,,對待鄰里居民,她有著一顆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社區(qū)生活中體現(xiàn)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對待家庭,,她積極勤儉持家,賢惠孝順,,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左鄰右舍每次提起她時,都贊不絕口,,說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順的好媳婦。幾十年如一日,,她的熱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區(qū)每一位居民,成為了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多年來,尹秋時時刻刻抱以一顆熱忱之心,,長年為社區(qū)公益事業(yè)義務服務,,為了全力協(xié)助社區(qū)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計報酬,,不求回報,,義不容辭地參與到社區(qū)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臟活累活搶著干,,十分令人感動;尤其這兩年以來,我社區(qū)對城市衛(wèi)生管理實行了長效機制,為了更好地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她主動提出擔任社區(qū)的義務衛(wèi)生監(jiān)督員,,每天協(xié)助社區(qū)干部監(jiān)督衛(wèi)生保潔情況,她時時不忘自己是一名為居民服務的義務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區(qū)的背街小巷內(nèi),總有她拿一把掃帚四處打掃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將巷子內(nèi)的角角落落清掃得干干凈凈。當居民群眾當面贊揚她時,,她總是靦腆地一笑,,說:“能為幾十年的鄰里街坊做點好事,我很樂意”,。
幾年前,,尹秋儀開始當起了社區(qū)計生協(xié)管員,作為一名義務計生協(xié)管員,,社區(qū)并未對她的工作提出過多的要求,,但她總是堅持刻苦鉆研計生業(yè)務知識,自覺錘煉,,積極協(xié)助社區(qū),,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社區(qū)流動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區(qū)很多租住戶上門找不到人,,尹秋儀就協(xié)助社區(qū),事先擬好走訪路線,,晚上,,再走家串戶,找育婦談心,,拉家常,,宣傳人口計生政策,關(guān)心育婦情況并及時將情況匯報給社區(qū),。有時候,,走訪的地方?jīng)]有路燈,路極難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勸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堅持下去,,她總認為,,計生工作可以幫助很多婦女兒童,,計生工作關(guān)系民生、關(guān)系社區(qū)和諧,,能為居民們做點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純善的熱忱之心,尹秋儀默默無聞奉獻社區(qū),、服務居民的大愛精神,,曾多少次感動著周圍的居民鄰里,被大家所傳頌和贊揚!
在助人為樂方面,,她更是無怨無悔,,處處關(guān)心鄰里,周圍鄰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她總是會熱心地去幫助,,人們都喜歡親切地稱呼她為“秋儀姐”。
冰災期間,,尹秋儀的公公因舊病復發(fā)而住院,,但當時巷子里積雪太厚,年紀大的老人隨時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儀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區(qū)的義務衛(wèi)生監(jiān)督員,她克服著生活上的困難,,仍然每天堅持清掃積雪,,并義務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特困戶送水,、送煤、送食品,,幫助他們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隨時都能看到尹秋儀的身影!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社區(qū)工作人員在她家門口設(shè)點,,那段時間,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她在鄰居家借來大傘給大家遮陽,,還拿來自己煮的綠豆湯分給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員說誰家還未登記,她就反復登門去通知人家過來登記,,工作人員看天氣太熱,,不讓她去,而她卻說為居民做好事,,我很樂意,,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五月,,社區(qū)困難人員易德洪身患癌癥,,尹秋儀又一次向這位不幸的鄰居伸出援助之手,協(xié)助社區(qū)干部,,發(fā)動巷子里的所有鄰里街坊為他捐款,,還經(jīng)常上門看望他,為他送水送飯,。
尹秋儀對長輩的孝心,,對晚輩的教育,也贏得了親戚朋友的一致稱贊,,更贏得了左鄰右舍的廣泛贊譽,。
從1995年開始,尹秋儀的公公就不斷生病,,哮喘,、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使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臥床不起,,婆婆年紀大,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也沒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當時四處打零工,維持一家?guī)卓谌说纳?,更沒有時間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親,。從此,照顧老人的責任一直由尹秋儀一個人承擔著,。多年來,,光是在公公的飲食上,尹秋儀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儉用,,為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卻盡量做到營養(yǎng)搭配合理,頓頓不重樣,,讓老人吃地開心舒心,,還經(jīng)常給公公買些營養(yǎng)品滋補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讓公公“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老人年紀大了,時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兒女們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儀就盡量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常里短,,讓他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過年過節(jié),尹秋儀還從夫妻倆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一些錢孝敬老人,,讓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儀也總會跟公公打個招呼,,聽聽老人的意見,,讓老人出出主意,盡量不冷落了體弱多病的公公,。
夏天,,公公因心臟病復發(fā)和高血壓住進了醫(yī)院,出院后幾乎全身癱瘓不能下床,,而當時丈夫正在為剛剛開張不久的自行車修理鋪日夜忙碌,,為了公公早一日康復,尹秋儀再一次一個人承擔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沒有多余的精力照顧正在讀書的女兒,,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每天給公公按時吃藥,擦身翻背,,洗臉洗腳,,端屎端尿,同時,,為了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還要幫助丈夫打理修車鋪生意,給女兒,、婆婆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婆婆因為上了歲數(shù),時常話多嘮叨,,有時候言語還很難聽,,每當這個時候,,尹秋儀從不跟婆婆計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長達10多年,從無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儀的公公在臨終前反復念叨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兒媳婦真是沒得挑啊,對我好得很!……”,。
當有人問到她為啥對公婆這樣好時,,尹秋儀說:“人都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老人們?yōu)樽优賱诹艘惠呑?,辛苦了一輩子,照顧他們還不是理所應當?shù)?再說了,,想想咱們將來也都有老的一天,,現(xiàn)在不伺候好長輩,將來那里有臉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對待自己呢?”
雖然尹秋儀只是社區(qū)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愛心行動和愛親敬老的孝舉,深深感染了身邊無數(shù)的居民,,也正是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讓社區(qū)無數(shù)居民把奉獻社區(qū)、服務社區(qū)的精神,,鄰里間的互相幫助傳頌為一種風尚,,為東湖巷社區(qū)這個文明、溫馨,、和諧的大家園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奪目的亮點!
尹秋儀獲評常德市“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