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一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p>
于是攜酒與魚,,復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p>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蓿“パ?!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p>
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已而:過了一會兒,。
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松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于“之于”,。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蓖ā靶琛?。
復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幾何”,,也就是“曾幾何時”,。
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踞:蹲或坐,?;⒈感嗡苹⒈纳绞?。
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芭蕳X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悄然:靜默的樣子,。
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留:停留。
反:同“返”,。返回,。
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c,,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掠:擦過,。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俛:同“俯”,,低頭。
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顧:回頭看。
寤:覺,,醒,。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二
鸚鵡曲·赤壁懷古
元代:馮子振
茅廬諸葛親曾住。早賺出抱膝梁父,。笑談間漢鼎三分,,不記得南陽耕雨,。嘆西風卷盡豪華,往事大江東去,。徹如今話說漁樵,,算也是英雄了處。
茅廬諸葛親曾住,。早賺出抱膝梁父,。笑談間漢鼎三分,不記得南陽耕雨,。嘆西風卷盡豪華,,往事大江東去。徹如今話說漁樵,,算也是英雄了處,。
諸葛亮曾親自以草屋為家,抱膝長吟,,從容瀟灑,,可惜早早被劉備騙出山來經(jīng)營天下。他談笑間輕而易舉地奠定了三分漢室的格局,,卻忘了南陽在雨中耕作的舊日生涯,。那西風卷盡了歷史的風流繁華,往事隨著大江滾滾東去,,怎不叫人感嘆嗟呀,!一直到現(xiàn)在,漁夫樵子還談起諸葛亮在赤壁大戰(zhàn)中的傳說和佳話,,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種結(jié)局吧,!
茅廬諸葛親曾住。早賺出抱膝(xī)梁父,。笑談間漢鼎三分,,不記得南陽耕(gēng)雨。嘆西風卷盡豪華,,往事大江東去,。徹如今話說漁樵(qiáo),算也是英雄了處,。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縣長江南岸,,三國時孫權(quán)、劉備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軍隊,。賺出:騙了出來,。抱膝梁父:指隱居的諸葛亮。抱膝:手抱住膝蓋,,安閑的樣子,。梁父:本指《梁父吟》,,相傳為諸葛亮所作,這里代指諸葛亮,。漢鼎三分:將漢帝國一分為三,。鼎,舊時視作國家的重器,,比喻政權(quán),。南陽:漢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陽一帶,。諸葛亮早年曾在南陽隱居耕作。徹:直到,。
發(fā)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人們登臨赤壁,,無一例外地會緬想起這段往事,。這場大戰(zhàn)是由東吳周瑜指揮而擊敗曹操的,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也還是在贊美周郎,。到了元代,民間的三國故事流行,,諸葛亮在大戰(zhàn)中的神機妙算和豐功偉績于是深入人心,。
這支散曲便以諸葛亮為代表對象。作品的上片,,從諸葛亮南陽躬耕的出處說起,,只在第三句憑著“笑談間”三字,隱隱點出了赤壁大戰(zhàn)的影子,?!靶φ勯g漢鼎三分”,簡短的一句便概括了諸葛亮建功立業(yè)的從容和游刃有余的才干,。然而,,第四句又滑回“南陽煙雨”,可見詩人懷古的思緒,,并不停留在赤壁戰(zhàn)場,,而是進入了人生思索的更深層次。在詩人看來,,諸葛亮為“漢鼎三分”的努力是付出慘重代價的,,使他再不能重回隱居的生活中去,他的出山得不償失,,是上了劉備的當了,?!百嵆觥倍郑谜Z偏激,,言下有無窮的惋惜之意,。這種從懷古的本景宕開一層的寫法,顯示了詩人心緒的聯(lián)翩與感慨的深沉,。
〔幺〕篇用一個“嘆”字領(lǐng)起,,揭開了詩人的感情世界。原來,,他是在吊古,,更是在傷今。以傷今的眼光吊古,,怎能不為古人嘆惋,。撲面來陣陣的西風,眼前是滔滔的長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時豪杰安在,。只不過在漁夫樵子的閑談中傳說著罷了。結(jié)局如此,,那么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勛。還不如留在茅廬“抱膝”,、“耕雨”好呢,。這四句又只有“大江東去”四字同“赤壁懷古”隱隱關(guān)聯(lián),其余皆是脫羈的思緒,。但前片著眼于歷史,,〔幺〕篇著眼于現(xiàn)況;前片的首句是諸葛亮的出處,,〔幺〕篇的末句則是他的“了處”,。前后既對比,又呼應,,合在一起,,便是借懷古以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感慨。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緬懷周瑜,,這一支曲子緬懷諸葛亮,,兩者的宣泄方式不同,從“懷古”拉回到現(xiàn)實人生的徑路卻是一致的,。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三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后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quán)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這是詩人憑吊赤壁古戰(zhàn)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俺啾凇?,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與曹操軍隊決戰(zhàn)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tǒng)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边@兩句意為折斷的戰(zhàn)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毙≡姷暮髢删涫钦f,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戰(zhàn)勝了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guān)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的描繪了兩個東吳著名美女的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guān)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臨漳西)。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quán)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lǐng)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guān)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詩的創(chuàng)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shù)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另外,,此詩過分強調(diào)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jīng)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zhàn)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nèi),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四
赤壁歌送別
李白〔唐代〕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譯文:猶如二龍爭戰(zhàn)以決雌雄,赤壁一戰(zhàn),,曹操云樓船被一掃而空,。烈火熊熊硝煙沖天,照耀云海,,周瑜在此地大破曹公,。君去長江觀看青碧澄明云江水,曹操倚仗權(quán)勢,,想吞食東吳時爭斗云遺跡,。請您一定要將實地云觀感發(fā)信告訴我,使我看過信后大壯心膽與氣魄,。
注釋:⑴二龍:指爭戰(zhàn)之雙方,。此指曹操和孫權(quán)。雌雄:指輸贏,。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與曹操在赤壁作戰(zhàn)。周瑜用黃蓋詐降計,,“蓋放諸船同時發(fā)火,,時風威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⑶滄江:指長江,因古時長江較清澈呈青蒼色,,故稱,。望:一作“弄”。⑷鯨鯢: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云不義之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杜預注:“鯨鯢,,人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贝酥覆懿倥c孫劉聯(lián)軍鏖兵云軍隊,。
此詩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zhàn),突出周瑜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有感而發(fā),,希望友人經(jīng)常來信報告佳音。全詩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nèi)容藝術(shù)地統(tǒng)一起來,,并突出前者,。作品風格慷慨雄壯,蘊含了作者濟時救民的思想感情,。
從此詩題目可以看出,,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于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nèi)容藝術(shù)地統(tǒng)一起來,并突出前者,。
全詩八句,,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zhàn)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的有感而發(fā),,形式上組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段落,。使人驚異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詠史的任務,。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背啾谥畱?zhàn),曹操用大量軍隊,,深入東吳國土,,一心要同周瑜“決”戰(zhàn),“爭”雌雄,。周瑜雖處于劣勢,,但能化不利為有利,以火攻取勝,,曹操只落得全軍潰敗的下場,。上述內(nèi)容在這兩句詩里藝術(shù)地得到表現(xiàn)。
上句化用《周易》里“龍戰(zhàn)于野”的典故,?!岸垹帒?zhàn)”是魏吳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來之筆,直接寫出了赤壁之戰(zhàn)曹操水師以失敗告終的結(jié)局,?!皹谴瑨叩乜铡蔽遄诸H見妙思。曹軍樓船云集江面,,構(gòu)成龐大的水上陣地,,自謂堅如金城。不料這陣“地”頃刻間就被橫“掃”一“空”,。詩人不說樓船在水上安營,,而說在“地”上扎寨,這既是對曹操水師在吳地徹底完蛋的如實刻畫,,也是對他吞并東吳土地夢想落空的含蓄諷刺,。
“烈火張?zhí)煺赵坪#荑び诖似撇芄??!鼻懊嬖娙擞谩皹谴瑨叩乜铡蔽遄诸A示了戰(zhàn)爭的結(jié)局。這兩句才把造成這結(jié)局的緣由具體說出,。但“烈火”句絕不僅僅是對“樓船掃地空”的原因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對古戰(zhàn)場上赤焰燒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實寫照,。
上句“張”“照”二字,極大地渲染了吳軍的攻勢,。詩人把因果關(guān)系顛倒處理,,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也顯示了詩人對穩(wěn)操勝券者的輝煌戰(zhàn)果的深情贊許,。赤壁之戰(zhàn)的勝敗,,成因固然是吳方采用火攻法,但歸根到底取決于兩軍統(tǒng)帥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的水平,。下句詩人以凝重之筆指出:善于決戰(zhàn)決勝的周瑜,,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lián)羝撇懿賻资f大軍的。這句雖然加入了議論成分,,但周瑜的儒將風度,,卻樸實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后半的送別,,是在詠史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字數(shù)雖與前半相等,,實則等于前半的附庸,?!熬娼伪獭保@位友人就要離他而去,,望著清澄碧綠的江波,,少不了要興起南浦送別的感傷。但古戰(zhàn)場上“二龍爭戰(zhàn)”的“馀跡”還在腦際留存,?!蚌L鯢唐突留馀跡?!薄蚌L鯢”,,是由《左傳》上的典故引起的聯(lián)想?!蚌L鯢”是“大魚名”,,以喻那“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疤仆弧绷x同觸犯,。這里李白大約是喻指曹操倚仗權(quán)勢,想吞食東吳,。李白在送別的詩行中,,并沒有完全割裂詠史的情感線索。
但詩人又立即回到現(xiàn)實中來,,“一一書來報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經(jīng)常來信報告佳音。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業(yè)抱負的人物,。所以詩人在結(jié)尾寫道:“我欲因之壯心魄,。”詩人能從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壯”自己的“心”膽與氣“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區(qū)”(《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政治抱負,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壯年時代濟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詩把詠史與送別結(jié)合起來并特別突出前者,,原因就在這里。
此詩韻腳“平仄相半”,,在形式上與王勃《滕王閣詩》一類“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體,變婉麗和平之調(diào)為慷慨雄壯之聲,,這又是與王勃異趣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五
后赤壁賦 作者: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gāo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yáo),,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p>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chán )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hú)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gǎo)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簦∴嫖?!我知之矣,。疇(chóu)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wù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象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p>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的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哀,,感到恐懼,,覺得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氐酱希汛瑒澋浇模螒{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象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墒?,當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后入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在蘇子和“客”游赤壁時,“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鼻姨K子睡后“夢一道士,羽衣蹁躚”,蘇子以為道士即先前所見之鶴,。本段描寫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蘇軾的詩文中,很多地方都寫到了鶴,,如《放鶴亭記》,、《鶴嘆》等都有對鶴的生動描寫與贊美。我們知道,,鶴在古代是放達隱逸的象征,,是超脫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塵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里呢,?”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蘇軾的代表作,,均入選中學或中師課本,,也是學習中文的學生所要掌握的篇目。這兩篇(首)作品,,同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同是以赤壁為題,都寫赤壁景色,,都緬懷和赤壁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然而細細品味這兩篇(首)作品,會發(fā)現(xiàn)它們同中存異,。
1 都寫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開頭一句“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水浩浩蕩蕩,,滔滔不絕,,東奔大海,。場面宏大,氣勢奔放,。接著集中寫赤壁古戰(zhàn)場之景,。先寫亂石,突兀參差,,陡峭奇拔,,氣勢飛動,,高聳入云--仰視所見;次寫驚濤,,水勢激蕩,,撞擊江岸,聲若驚雷,,勢若奔馬--俯視所睹,;再寫浪花,由遠而近,,層層疊疊,,如玉似雪,奔涌而來--極目遠眺,。作者大筆似椽,,濃墨似潑,關(guān)景摹物,,氣勢宏大,,境界壯闊,飛動豪邁,,雄奇壯麗,,盡顯豪放派的風格。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作了鋪墊,,起了極好的渲染襯托作用,。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后即寫景,。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jié),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擺弄著詩人的衣角頭發(fā),,吹走惱人的暑熱,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詩人信筆寫來,,心情閑適瀟灑,。在寫了詩人和客人飲酒詠詩之后,詩人再寫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詩人所寫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nèi)心世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反襯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閑適灑脫的心境。
2 都寫有關(guān)赤壁的歷史人物,,但人物成敗不同,。
這詞和賦,不但寫了赤壁景,,并且寫了有關(guān)赤壁的歷史人物,。我們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戰(zhàn)而聞名,,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場上敵對雙方的主帥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之戰(zhàn),,周瑜功成名就,,英名遠播;蓋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詞所緬懷的古人,,是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巨大勝利的周瑜。詩人寫周瑜,,可謂是極盡贊美之能事,。先從側(cè)面描寫,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襯英雄,,英雄美人,風韻無限,;次寫肖像,,姿態(tài)威武,英俊奮發(fā),,風采動人,;最后寫風度,,面對強敵,,談笑自若,,胸有雄兵,穩(wěn)操勝券,。詩人通過從不角度的描寫,,寫出了周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儒將風范和過人的膽識和才智,。詩人以濃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戰(zhàn)中勝利的英雄周瑜,,實是以古人的年輕得志建功立業(yè)襯托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功業(yè)無成的失意,為下文抒情蓄勢,。正如古人云“詞是赤壁,,心實為已發(fā)。周瑜是賓,,自己是主,,寓主于賓”.
賦緬懷的是被周瑜打敗的曹操。詩人先寫其勢如破竹的攻勢,,“破荊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勢不可擋,;次寫軍隊之多,,氣勢之大,水軍船隊首尾相接千里,,軍旗遮蔽了天空,;再寫曹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面對長江喝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這實在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詩人在極力渲染曹操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后,,最后卻來一句“而今安在哉,?”來否定虛化。是??!擁有百萬雄兵,視天下為無物的曹操,,一樣“困于周郎”,一樣被“浪淘盡”,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故詩人生發(fā)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詩人寫失敗英雄曹操,,是為了抒發(fā)其“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感慨,由敗者引發(fā)已悲,,用得恰到好處,。
詩人同懷赤壁的歷史人物,卻勝負不同,,成敗各異但又各得其所,,各盡其妙。
3 都抒懷,,感情基調(diào)又各不相同,。
詞中,詩人傾筆于周瑜,,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風流儒雅從容破敵的颯爽英姿,,盛贊了他所立的赫赫戰(zhàn)功和輝煌業(yè)績。詩人自比古代英雄,,從而引發(fā)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喟和悵惋,。詩人半生顛簸,命運坎坷,;先是不支持變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qū)懺娭S刺新法,,被捕入獄,;旋即又遭貶謫。誠及“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故詩人“早生華發(fā)”,而“人生如夢”,一聲長長的喟嘆,,即可見其深深的痛惋和頹唐,。但是,詩人畢竟性格曠達樂觀,,“奮歷有當世志”,盡管身處逆境,,歲月蹉跎,有志難伸,,“人生如夢”這種虛無的佛老思想僅僅是一閃念,,“一尊還酹江月”.詩人以酒祭月,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現(xiàn)了自己壯心未泯,,夙志猶存,詩人內(nèi)心雖有苦悶傍徨,,但是思想還是樂觀曠達,、昂揚向上的,所以該詞詞風氣勢磅礴,,雄壯豪放,。清代文人評蘇軾詞曰:“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痹撛~可算代表作,。
賦中,蘇軾充分利用賦重鋪排的特點,,思想感情發(fā)展過程一波三折。詩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賞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閑適,怡然自得,;但因聽蕭聲,,懷古人,羨水月而悲,;最后詩人通過一番哲學思辯,,擺脫“哀吾生之須臾”的煩惱。思想得到升華,,由悲而喜,,開懷暢飲。賦亦寫作者被貶謫放逐,,壯志難酬的苦悶及曠達樂觀的思想,,但和詞相比,它沒有詞的雄壯豪放,,而是顯得深沉蘊藉,。
不管是詞和賦,詩人都寫了他被貶后有志難伸的苦悶,,但最終都得以解脫,,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
對于兩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寫的作品,,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合起來學,注意比較其異同,,我們將學得更深更透,,對我們的學習將大有裨益。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六
雪堂遷客,。
不得文章力,。
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
直下江濤白。
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詩文致禍貶謫黃州,。他當年在此寫下感嘆曹、劉興亡的詞賦,,而今千古歷史遺跡已無蹤影,。
一眼望去,但見岸石盡赤,,赤鼻磯直插白浪翻滾的江心,。半夜慨然一聲長嘯,天地為之生悲,,并且變窄,。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等,。雙調(diào)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內(nèi),。一在今嘉魚縣東北江濱,有赤磯山,,為當年孫,、劉聯(lián)軍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黃岡縣,,臨江有赤鼻磯,。當年蘇軾貶黃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興,,寫下著名的懷古詞賦,。辛詞所指,當是蘇軾筆下的黃州赤壁,。
雪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筑室于黃州東坡,取名“雪堂”,。遷客:遭貶遷的官員,。
泯:消失。陳跡,;舊跡,;過去的事情,。
磯(jī)岸赤:即赤壁。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辛棄疾曾二官湖北,并于江西,、湖北兩處調(diào)任頻繁,。此詞當作于淳熙四年(1177)。
這是一首赤壁懷古詞,。上片說蘇軾貶黜黃州時所作赤壁詞,、賦,是抒寫現(xiàn)實感觸而借興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揚后抑,。通篇隱含江山依舊,、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業(yè)渺茫之慨,。將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相比,,可以感到蘇詞雖流露壯志難酬、自覺蒼老之感,,但善于自解*,,以舉酒賞月收煞;辛棄疾則更多執(zhí)著現(xiàn)實,,耿耿國憂,,故其結(jié)處有長嘯泣歌之舉、天狹地窄難納憤懣之悲,。由此足見東坡詞偏于清雄超曠,,稼軒詞趨于沉郁悲壯,此正蘇辛之異,。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七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guān)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shù)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fā),。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臺欹,,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fā),。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我神州大地淪喪,,試問誰會成為范仲淹,、韓琦式的人物來保家衛(wèi)國。北望中原已失,,連函谷關(guān)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拋棄了,。在邊塞,我清晨騎在嘶嗚的馬背上出營,,晚上伴著胡笳聲宿營,,所贏得的不過是滿頭的白發(fā)。收復“三秦”,,只有漢初三杰再世了,。
關(guān)中易守難攻,怎奈朝廷遠在萬里之外,,又不肯發(fā)兵抗敵,。主張和議的人誰還記得邊關(guān)的恥辱,諸路兵馬都幾乎被滅,。拜將臺歪在一邊,,懷賢閣不見蹤影,我怒發(fā)沖冠又有什么用,。拍遍欄桿,,只能獨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酹(lèi)江月:詞牌名,。又名《大江東去》《念奴嬌》《赤璧詞》《百字令》《壺中天》等,。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體多見,,正體為雙調(diào)百字,上下闋皆十句四人韻,。平韻正體惟改仄韻為平韻,。
興元:秦時名南鄭,,為漢中郡治所,在今天的陜西漢中市,。
一范一韓:范指范仲淹,,韓指韓琦。范韓二人曾主持陜西邊防,,西夏敢騷擾,。
長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領(lǐng)的中原大地,。
三秦:當年項羽入咸陽后,,把關(guān)中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三秦。
漢家三杰:指漢初名臣張良,、蕭何,、韓信。
百二山河:形容關(guān)中形勢險要,,二人扼守,,敵百人,。
閫(kǔn)外:指朝廷之外,,或指邊關(guān)。此指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術(shù)戰(zhàn)于富平(甘肅靈武),,諸軍皆敗之事,。
拜將臺: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臺,在陜西西部,。
懷賢閣:是宋代為追懷諸葛亮而建的閣,,在陜西鳳翔東南。
本詞作于公元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秋,。公元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胡世將任川陜宣撫副使,治兵于興元,,積極抗金,。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把淮河至大散關(guān)以北土地拱手讓人,此詞為感時而發(fā)所作,。
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胡世將任川陜宣撫副使,,與吳積極抗金,劉琦,、岳飛,、韓世忠等也在中原重擊金兵,抗金形勢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罷斥一批抗戰(zhàn)人士,,把淮河至大散關(guān)以北土地拱手讓給敵人,本詞作于同年秋季,。作者痛感朝廷失計,、和議誤國,滿腔憤懣,,發(fā)之于詞,。上片以眼看神州淪喪哪有范仲淹、韓琦式的英雄人物來保衛(wèi)河山起句,,極度憤慨溢于言詞,。“北望”二句,,北望長安不見,,意為中原已淪喪,連函谷關(guān)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語含譏諷,,情極沉痛?!俺克弧倍?,寫自己清晨騎馬出營,傍晚伴著胡笳宿營,,因為訂了和議,,結(jié)果任憑歲月流逝,閑白了頭發(fā),,卻不見抗戰(zhàn)殺敵,。“三秦”二句,,宕開一筆,,回顧歷史。收復陜西,在歷史上有過,,那是漢初三杰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復失地,,關(guān)鍵在于實行抗戰(zhàn)政策和任用賢才,。
下片緊承上片寫不能收復失地的原因?!霸嚳础倍?,關(guān)中形勢險要可以堅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議,,不肯發(fā)兵。這里,,他把矛頭直接對準秦檜一幫賣國賊,,進行譴責。憤怒地揭發(fā)了投降派的罪行,?!伴€外”二句,回顧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張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術(shù)戰(zhàn)于富平(甘肅靈武),,諸軍皆敗之事,,但今天人們忘記恥辱,又談和議,?!鞍輰ⅰ比洌芭_”,,“閣杳”,,寫這幾處歷史文物被破壞和被遺忘,,表現(xiàn)了當時人們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忘記恥辱,,糟蹋人才而侈談和議,,這些現(xiàn)實都促使充滿愛國激情的作者激憤難當,但又無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長嘆,。最后以“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作結(jié),。全詞充滿政治色彩,,論事透徹,用典恰當,;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郁悲壯,灑脫豪放,。
此詞為感時而發(fā)所作,,斥責和議之非,期待有抱負才能的報國之士實現(xiàn)恢復中原的大業(yè),。固它用東坡赤壁懷古韻,,故此詞亦可稱“興元懷古”。全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郁悲壯,,灑脫豪放。
不過東坡赤壁詞主要追思懷念周瑜,,此詞則追懷與當?shù)赜嘘P(guān)的好幾個歷史人物,。
(一)“三秦往事,只數(shù)漢家三杰,?!表椨鹑腙P(guān)后分秦地為三,后因稱關(guān)中為三秦,。漢家三杰,,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于秦亡后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南鄭。后來他聽從蕭何建議,,南鄭為韓信筑壇拜將,。劉邦后來出關(guān)向東討伐項羽,并最終取勝,,主要就是依靠了張良,、蕭何、韓信,。
(二)“拜將臺欹,,懷賢閣杳?!睉奄t閣是紀念三國時北伐至此的諸葛亮,。這是因為諸葛亮幾度北伐,即駐兵漢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葬于漢中的定軍山,。陸游《感舊》詩記南鄭兩個勝跡,,就是拜將壇與武侯廟?!皯K淡遺壇側(cè),,蕭條古廟壖?!弊宰ⅲ骸鞍蓓n信壇至今猶存,。沔陽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廟?!睉奄t閣建于斜谷口,,北宋時猶存?!短K軾詩集》卷四有詩題曰:“是日至下馬磧,,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p>
(三)“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币环兑豁n,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為抵御西夏,、鞏固西北邊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與韓琦協(xié)謀,必欲收復靈夏橫山之地,,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p>
這些歷史人物,,有的成就大業(yè),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邊陲,?!吧裰莩陵憽薄⒈彼螠S亡之后,,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guān)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于此為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希欽和追慕的先賢感情。但首句“神州沉陸”之后,,緊接著“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這么寫實是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緊接著下面說“漢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將臺與懷賢閣則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時無英雄”之慨,。
當時張浚是個名望很高的主戰(zhàn)派領(lǐng)袖,,主張“中興當自關(guān)、陜始”,,自請宣撫川陜,。可惜他志大才疏,,對金兵作戰(zhàn)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揮的五路之兵四十萬人與金兵交戰(zhàn)合潰敗于富平(今屬陜西),,至追此關(guān),、陜喪失不可復。胡世將上痛和議之非,,近傷富平之敗,,和則非計,戰(zhàn)則非能,,撫今懷古之余,,內(nèi)心更加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既憤且憂,,自然“贏得頭如雪”了,。以功業(yè)論,無疑胡世將還算不上什么“中興名臣”,。但此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不失閫外邊的氣度?!叭R晨嘶,,胡笳夕引”兩句,也很好體現(xiàn)了西北戰(zhàn)場特有的邊塞氣氛,。篇末寫怒發(fā)上指,,闌干拍遍,情懷激憤,,這么寫顯示內(nèi)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
胡世將(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樞密副使胡宿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寧五年(1106年),,胡世將登進士第,,歷尚書右司員外朗、兵部侍郎等職,。紹興八年(1138年),,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紹興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謚號“忠獻”,,后改謚“忠烈”,。有《胡忠獻集》六十卷,已佚,?!度卧姟贰ⅰ度卧~》,、《陜西通志》等錄其詩詞,。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八
1、折戟沉沙:斷了戟沒入沙中,;戟:一種武器,。
2、東風:東吳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營要借助東風,。
3,、周郎:周瑜,,吳軍統(tǒng)率,。
4,、二喬:吳國二美女,大喬嫁給吳國國君,;小喬嫁給周瑜,。
斷戟沉沒泥沙中,六百年來竟未銷熔,;
自己拿來磨洗,,認出是赤壁之戰(zhàn)所用。
假使當年東風不給周瑜的火攻計方便,;
大喬小喬就要被曹操鎖閉在銅雀臺中,。
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
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
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九
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凈,。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火燒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quán)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這首詩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jié)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zhàn)發(fā)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于僥幸,,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赤壁原文及譯文篇十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夢卜筑蕭閑,,覺來巖桂,十里幽香發(fā),。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發(fā),。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
飲美酒,,讀《離騷》,。堪笑人生在世,,還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晉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卻只顧清談,最后被敵人殺害,,空余遺恨,。我退隱的這一帶地方,田園煙霧蒼蒼,,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閑適無比,??傻搅藢⒔鼩q末的時候,我卻還是憂風憂雪,。我感慨地追憶那東晉的名臣謝安,,雖壯志凌云,卻被貶西州而病逝,。
我夢想著,,建起我的蕭閑堂別墅,巖桂的幽香香飄十里,。胸中的種種不平之氣,,都隨著一杯酒,無蹤無跡,。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們相聚,,悠然自得,意氣風發(fā),,不再有一絲一毫的遺恨,。當初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他們曾在蘭亭把酒吟詩,,這種心情,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蘭亭集序》中記什么“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大江東去》《酹江月》《杏花天》等,。雙調(diào),上片九句,,押四仄韻,,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韻,,五十一字,共一百字,。
追和赤壁詞:即步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人生佳處,,但能讀《離騷》飲酒,不需他物,?!妒勒f新語·任誕》:“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p>
夷甫:即王衍,字夷甫,。據(jù)《晉書·王衍傳》中載,,王衍雖位居宰輔卻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
巖巖玉壁:東晉名士王衍,,人稱“巖巖清峙,,壁立千仞”。五畝蒼煙,,一丘寒玉,,
歲晚憂風雪:詞人借描繪歲寒翠竹以自比。
寒玉:喻寒竹,;
風雪:喻憂患,。西州扶病,
至今悲感前杰:引謝安故事,。謝安為東晉名臣,,文武兼?zhèn)洌刑煜轮?,淝水大捷后乘勝追擊,,一度收復河南失地。然終因位高風大招人忌,,被迫出鎮(zhèn)廣陵,不問朝政,。太元十年,,謝安扶病輿入西州,不久病逝,。
卜筑蕭閑:詞人在鎮(zhèn)陽別墅筑有蕭閑堂,,故自號為蕭閑老人。
塊磊:壘塊,,胸中不平的樣子,。
冰與炭:冰炭一冷一熱,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騷亂不寧,。
神交:慕名而沒見過面的交往。
永和: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
江左諸人:指東晉謝安,、王導諸人。
這首詞的上片,,間接表達了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厭倦,,為下片抒發(fā)隱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鋪墊。開頭三句,,說人生最得意事,,無如飲酒讀《離騷》。“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曠放的基本情調(diào),?!耙母Ξ斈瓿傻资拢障霂r巖玉壁”與“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詞人引用王衍與謝安兩個歷史人物,表現(xiàn)了矛盾的心理情緒,。他對王衍的回避現(xiàn)實祖尚浮虛有所不滿,,對謝安的赍志以歿深表同情和怨憤。但是謝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識,,乃時勢所限,,朝廷中的傾軋排擠,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詞人徘徊在出世與人世,、積極與消極的邊緣,他選擇的正是他所不滿的人生道路,。飲酒讀《離騷》,,是消化內(nèi)心塊壘的手段,而隱居避世,,則是詞人引領(lǐng)以望的平安歸宿,。“歲晚憂風雪”是詞人有感于現(xiàn)實的憂患意識,,這既是現(xiàn)實的折映,,又有歷史的借鑒。這種對家山的懷想,,置于兩個歷史人物的中間,,仿佛是壓抑不住的潛意識,也正反映了詞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狀態(tài),。
下片正面抒寫歸隱之志和超脫之樂,。換頭借夢生發(fā),一葦飛渡,,由京都到鎮(zhèn)陽別墅,,也等于由現(xiàn)實到理想。桂花飄香,,酒澆壘塊,,知己相聚,,清談賦詩,人生如此,,可謂毫發(fā)無遺恨,,這是作者所勾畫的暮年行樂圖?!皦K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這兩句詞說胸中雜有相矛盾的喜懼之情,,不平之氣,,遇酒都歸于消滅,無喜亦無憂,。結(jié)句回到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來,。勝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蘭亭集序》又何必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詞的前,、中,、后三處,提及三個東晉名士,,雖非詠史,,卻得園林借景之妙。詞上下兩片,,情緒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郁怒清深,;下片矯首遐觀,入于曠達自適之境,。其實胸中壘塊并未澆滅,,不過用理智的醉意暫時驅(qū)遣,強令忘卻,,故曠達中時露悲涼,。
詞人入金而仕,與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樣,,受到種種猜忌和凌逼,。他對官場是非深感厭惡。于是詞人寫下這首詞,,以表達對于擺脫拘羈,,逃避禍害,獲得心性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