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yù)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國慶主題活動方案及流程篇一
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舉國歡慶的日子;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快樂的節(jié)日氣氛,知道尊敬國旗,,在升旗時立正,、行注目禮等知識特設(shè)計了本活動?;顒又型ㄟ^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和運動員得冠軍時的升旗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感,,萌發(fā)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目標(biāo):
1,、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代表我們的國家,有熱愛祖國,,尊敬國旗的情感,。
2、掌握詞:五星紅旗,、國旗,、尊敬。
3,、能大膽在同伴中交流,,發(fā)言,有為國爭光的愿望,。
準(zhǔn)備:
1,、國旗及各國國旗的圖片。
2,、有關(guān)升旗的錄像,。
3、紅,、黃臘光紙若干,,雙面膠。
過程:
1,、談話“我是中國人”,,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出示各國國旗的圖片,,讓幼兒找出我們國家的國旗。
3,、觀察,、認識五星紅旗,,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們國家的國旗。
國旗是什么顏色的?(紅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幾顆大五角星?幾顆小五角星?
討論:為什么要有國旗?國旗代表什么?
幼兒相互交流話題一:
在什么地方見過國旗?(在電視上面,,在小學(xué)里面……)
話題二:
你有沒有看到過升旗?(有,,奧運會上運動員得獎牌時就有升旗的;還有小學(xué)的哥哥姐姐們早上也要升旗的,他們是敬禮的)是怎么樣的?(他們都是看著國旗的,,一動也不動的……)
4,、觀看升旗活動,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不講話,,向國旗行注目禮。
5,、模擬升旗儀式,。
6、手工活動:做國旗,。
小班國慶主題活動方案及流程篇二
一,、活動名稱:國慶節(jié)
二、活動目標(biāo):
1,、引導(dǎo)幼兒感受國慶節(jié)的氣氛、萌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2,、讓幼兒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初步了解國慶節(jié)來歷
3,、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了解和感情,。
三、活動準(zhǔn)備:
1,、在教室內(nèi)與幼兒一同布置慶國慶的喜慶場面,。
2、《開國大典》的視頻片段,,以及歡度國慶的圖片,。
3、準(zhǔn)備幼兒的繪畫工具和泥工用的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談話的形式請幼兒們談?wù)勥@段時間電視上播放的節(jié)目內(nèi)容,依次導(dǎo)入主題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引導(dǎo)幼兒初步了解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日,。
2,、觀看開國大典的圖片和錄象帶,,在幼兒們討論及教師的講述下知道“國慶節(jié)”的名稱和來歷。
3,、出示天安們的圖片,,讓幼兒們觀察它的顏色和形狀,及其結(jié)構(gòu)特征,。
4,、發(fā)給幼兒們紙和筆,來進行繪畫,,并鼓勵幼兒大膽的來進行添畫,。
(三)結(jié)束部分:
把幼兒們的畫來進行講評。并掛在繪畫角上,。
五,、活動效果;
在這節(jié)活動中幼兒們通過看圖片、錄象帶及繪畫等,,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并知道了國慶節(jié)的由來,,萌發(fā)了熱愛祖國的情感。
小班國慶主題活動方案及流程篇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1周年華誕到來之際,,為進一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試行)》精神,,培養(yǎng)孩子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人民的情感,,提前感受節(jié)日的氛圍,金田花園幼兒園的老師們從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出發(fā),,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迎國慶61周年的系列活動:
小班組:《我愛祖國媽媽》通過觀看國慶閱兵式,,感受國慶節(jié)的歡樂氣氛,萌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中班組:《我愛中國》通過朗誦,、故事等活動,,了解國慶節(jié)的由來和意義,能夠為祖國媽媽的生日表達自己的祝福;
大班組:《我愛祖國媽媽》通過談話,、國歌欣賞,、歌曲、制作國旗,、合作繪畫等活動,,增進孩子們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和情感,,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時間:20xx年9月30日上午
全園性集中慶典活動安排如下 :
時間: 9月30日 9:30——10:30
地點:幼兒園操場
活動流程:
一、各班小朋友進場
二,、園長慶國慶致辭
三,、升國旗
四,、大二班幼兒和老師 繪畫《我愛祖國媽媽》
五、各班紅歌贊祖國(歌唱)
大一班 《紅星閃閃》 大二班 《我愛北京天安門》
中 班 《娃哈哈》 小 班 《國旗國旗多美麗》
六,、中班手工創(chuàng)作 《五星紅旗》
七,、大一班《我愛祖國》 詩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