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看時代楷模張桂梅心得體會篇一
1995年以后,,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只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yè)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xié)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jīng)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涌現(xiàn),。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fā)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并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yè)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qū)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jīng)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里。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qū)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發(fā)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qū)學生教育的規(guī)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里,;她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后的貧困,?!吧嚼锏膶W生太窮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觀看時代楷模張桂梅心得體會篇二
孩子們和“云朵媽媽”之間,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快樂是晴天,,煩惱雨綿綿,小秘密就像太陽躲云間”,。
孩子們會以“晴雨表”的形式記錄他們的心情:快樂,,就畫個小太陽,吳蓉瑾就會把孩子們的心聲分享給全班同學;煩惱,,就畫把傘,,或是一朵下雨的云,,表明孩子遇上難事,吳蓉瑾就會和他們公開討論;不想訴說,,就畫個太陽躲在云間,,吳蓉瑾就會私下找他們談心。
這套獨具特色的“情感教育”,,緣起于20__年的一次招標揭榜,。
當時,一份自查報告讓盧灣一中心小學老校長程華鎖緊了眉頭,。報告顯示,,學校有一成左右孩子完全不會表達內心的想法,尤其是男生,,不愿表達想法的比例為16.8%,。此外,不會主動關心,、體諒別人,,沖動、任性,、缺乏自制力,,共情能力較差,怯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等問題也較為普遍,。
程華決定做一個關于促進青少年情感發(fā)展的課題,,在全校招募教師做先行者。語聲輕柔,、略帶青澀的年輕教師吳蓉瑾揭了榜,。
“她是真正喜歡小孩子的人,她就是我要找的人,?!背倘A說。
然而,,想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談何容易。在最初摸索的過程中,,吳蓉瑾遇到了一件至今難忘的事,。
“吳老師,今天體育課打乒乓球,,我撿了90次球,,我很難過。”
一個小女孩的“晴雨表”,,讓吳蓉瑾愣住了,。詢問得知,同學們和這個孩子打球,,總是直接扣球,,她只能一次次去撿球。
吳蓉瑾曾發(fā)現(xiàn)有同學欺負這個女孩子的情況,,起因是這個孩子的頭發(fā)總是亂蓬蓬的,,有淘氣的同學還給她起了個“小獅王”的綽號。為此,,吳蓉瑾專門給孩子們講了友愛互助的道理,,并鼓勵大家挨個和女孩握手。
可是,,女孩的“晴雨表”讓她意識到,,事情并沒有好轉。
一天午飯后,,她帶著各種顏色的小發(fā)夾,,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細致地給小女孩扎起了辮子,。從那以后,,孩子們對女孩的態(tài)度漸漸改變,小女孩終于露出開心的笑容,。
“如果只講大道理,,而沒有讓學生感到你是真正愛這個孩子,教育怎么能起效果呢?”這件事讓吳蓉瑾更堅定了要把情感教育課上好的決心,。
還有一堂課,,吳蓉瑾也忘不了。一名二年級女孩突發(fā)疾病去世,,教室里的座位突然空出一個,,孩子們懵懂的眼神里,自然地流露出迷惑和害怕,。
面對死亡這個話題,,吳蓉瑾沒有退避,她把女孩媽媽告訴她的一件事,,含淚講給了孩子們,。
那一天的課堂,她帶著孩子們反復誦讀小女孩生前寫的文章《小雨點和小樹葉》,?!拔也粌H要讓孩子們知道,,生命非??少F,,要無比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更是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堂情感課,,讓孩子們學會愛?!眳侨罔f,。
從懷疑到信任,從包容到接納,,從師生到密友……吳蓉瑾用心聆聽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用愛書寫著每個孩子的成長心跡。
曾有人說,,這件事看不出成績,、也做不出名堂,可是吳蓉瑾甘之如飴,,17年不曾間斷,。這所“愛的學校”里,,越來越多的孩子愿意表達,,學會了樂觀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觀看時代楷模張桂梅心得體會篇三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qū)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chǎn)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里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qū),,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里去看看”,。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fā)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yè)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yè)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墻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后來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制了一期節(jié)目,,這期節(jié)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guī)资甑拿妹?。張桂梅思前想后,,最終決定去錄制節(jié)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jié)目了,,她怕不上節(jié)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jié)目,哥哥已經(jīng)過世,。
觀看時代楷模張桂梅心得體會篇四
12年來,,張桂梅的每一天從清晨的教學樓巡視開始。5點30分,,張桂梅打著手電筒,,將5層教學樓的樓道一一點亮,早些年,,她要趕走因為沒有院墻而進入學校的蛇和各種小動物,,低飛的蝙蝠會劃破學生的臉。她站在二樓,,手持喇叭,,催促學生跑步進教室。
她希望順時針轉的每一分鐘都能逆轉貧窮,。
張桂梅常自掏腰包帶學生下館子,,幫他們交學費、添置衣服和被子,。1997年4月,,張桂梅被診斷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中長了一顆2公斤大的腫瘤,。
從醫(yī)院到學校10分鐘的路程,,張桂梅走了40分鐘。為帶好畢業(yè)班,,張桂梅堅持上課,,把學生送進考場再住院,。有一天,張桂梅突然喘不上氣,,有老師頂著風雨為她找氧氣袋,。有學生家長在山里采野靈芝,用機器磨成粉,,拌在飯里送給她吃,,還有學生去山里采摘野核桃給她。
山里的婦女們?yōu)榱私o她治病捐款,,10元,、5元……縣長對她說,我們這個地方再窮,,都會把你的病治好,。“所以我就留在這兒了,?!睆埞鹈氛f。
20__年,,華坪縣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張桂梅擔任院長,丈夫去世,、無兒無女的張桂梅答應了,。她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孤兒背后都有一個悲劇性的母親,,有殺死家暴丈夫獲刑的母親,,有因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張桂梅發(fā)現(xiàn),總有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去大山里找,,發(fā)現(xiàn)很多女孩十幾歲就嫁人了。有一次,,張桂梅在家訪途中,,看到一個女孩坐在田埂上,眼睛往遠處看,,她上前詢問這個女孩在想什么,,女孩看了她半天,哭著說自己想讀書,,但媽媽讓她嫁人換彩禮,。張桂梅很氣憤,,去女孩家里試圖說服她的家人,費用她負責,,但沒有成功,。那個女孩的眼神、坐在高山上的樣子一直刻在張桂梅腦子里,。
更棘手的是資金,。一所高中需要配套至少3個實驗室,最便宜的生物實驗室“就要五六十萬元”,,大家覺得張桂梅“太天真”,。
但張桂梅堅持要干,“錢多錢少我不管,?!痹缭?0__年,她就四處“化緣”,。她打印“好大一堆證明和宣傳材料”,去人多的街上,、橋上發(fā),,想著一人捐幾元,捐得多了學校就辦起來了,。
然而,,5年只募集到1萬多元,有人罵她騙子,,還有的向她吐口水,。
張桂梅在20__年當選黨的xx大代表。當年,,全國黨代表在麗江市只有兩人,,張桂梅是其中之一。那一年,,張桂梅去了北京——一名記者發(fā)現(xiàn)她破洞的褲子,,將她想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見諸報端,引起政府重視,。
在市,、縣政府200萬元資金支持下,20__年4月,,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投建,,環(huán)境簡陋至極:沒有食堂、廁所,、圍墻和大門,,只有一棟5層教學樓,,地上遍布鋼筋水泥。
當年,,張桂梅帶領17名老師擦洗教室,,他們將床從山下抬到教室,鋪上新被褥,,貼上學生的名字,,迎來第一屆新生:96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