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50字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30字篇一
10月2日,,電影頻道播放了電影《鄧稼先》,,真實感人的中國科學知識分子的人生內(nèi)涵,,文化和愛國情操。
1999年8月3日到5日,,我到達四川綿陽公園,,有半身銅像寫著"兩彈元勛--鄧稼先"。我知道他是共和國科學工作者的一名功臣,,通過電影知道的更多,,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里,那么特殊的年代成功研制出原子彈和氫彈,,因為有了他乃國之幸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使我們中國人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那是一段歷史,,我們都不會忘記,正是由于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的不計成本的'犧牲和奉獻的精神,。他是我們當代人學習的楷模,,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工作的熱愛,。
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曾說:"他把畢生的經(jīng)歷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楊振寧稱贊鄧稼先時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們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wù)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zhì)的"兩彈一星功勛獎?wù)?。在國慶60周年緬懷和追憶英雄,。是我永遠學習的動力,,永不忘本。向為中華民族作出貢獻的人民致敬,。祝福祖國的強大,,我們的明天也會更美好。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50字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30字篇二
1958年,,鄧稼先接受了國家最高機密任務(wù)——秘密研制原子彈,,隨后他人間蒸發(fā)、隱姓埋名,,去了與世隔絕的西北戈壁,,28年間,他帶領(lǐng)團隊,,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研制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中子彈,。整整28年鄧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28年后的1986年夫妻重逢,鄧稼先卻因為受輻射,,身患重病,,幾個月后離開人世。
我想我們每個人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一定是熱淚盈眶,。28年,,一萬多個日夜,,這是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一種奉獻精神,,一種超越了極限的使命感,當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回憶起這些令人崇敬的科學家時,,如同一汪純凈的泉水在蕩滌著我們沾滿了浮塵的心靈,,在他們的生命中,自我和個體是幾乎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使命和奉獻,,他們的人生已經(jīng)和使命劃上了等號。
令人感慨的是,,現(xiàn)在好多年輕人可能熟知超女的生活習慣,,卻不知道這些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的名字。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們偉大而光輝的形象,。因為,當他們把自己奉獻給國家的科學事業(yè)時,,就像為效忠母親一樣,,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并沒有想著回報,,因為他真誠的熱愛著這片土地,,熱愛著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我想,,只有心中裝著祖國,,裝著人民的人才有這種愛,這就是超越了個體的大愛,,這種愛真的是人間的春風,,生命的源泉。這種愛,,讓我們的科學家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奉獻。
科學家已經(jīng)逝去,,但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依然需要這種使命感,,需要這種溫暖心靈的奉獻精神,。我們身邊也有著許許多多這樣奉獻著的人們,比如我們青銀的收費員,。當夜幕降臨,,飛鳥歸巢時,我們的收費員還在一絲不茍的服務(wù)著過往的司乘,;當團圓佳節(jié),,合家歡聚時,我們的收費員還堅守在崗位上,;當酷夏三伏,,揮汗如雨時,我們的收費員依然奮斗在三尺崗亭,;當三九嚴冬,,冰凍大地時,我們的收費員仍然在奉獻著他們的青春,。沒有驚天的事跡,,只是每天重復著“您好,謝謝”,,可是他們就像宇宙飛船上的螺絲釘一樣,,少了一個,宇宙飛船都不能沖向藍天,。我想他們和科學家鄧稼先一樣,,都不平凡。這一切,,都源于熱愛,、奉獻。
沒有做出什么豐功偉績,,也沒有青史留名,,但是,當我們離開這片熱土的時候,,會無怨無悔的說一聲,,我沒有虛度此生。因為在我熱愛的這片土地上,,我曾經(jīng)奮斗過,,曾經(jīng)奉獻過,這就足夠了,。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50字 鄧稼先人物主要事跡30字篇三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lǐng)我們看了《鄧稼先》這部影片,這是一個關(guān)于愛國主義的敘事片??赐曛?,我內(nèi)心對鄧稼先爺爺充滿了敬佩之情,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主要講述了鄧稼先在美國留學后的第九天,,回到了祖國,和他的妻子,、孩子過著幸福的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上級領(lǐng)導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讓他擔任設(shè)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部主任的重任,,帶著十幾名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大學生畢業(yè)的大學生,經(jīng)過兩年多的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于成功在西北大漠上爆炸了,。隨后,鄧稼先帶領(lǐng)他的團隊又成功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在1979年9月13日的那次空投核試驗,降落傘未打開,,核彈落地也沒有爆炸,,鄧稼先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穿戴著一身防輻射的設(shè)備獨自一人去尋找那顆氫彈,,隨后他便得了不止一種癌癥,,住進了醫(yī)院,在兩年后的7月29日在北京不幸去世,,終年62歲,。
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鄧稼先不顧趙敬璞副部長和司機的阻攔,,還呵斥副部長,,不讓他們一起跟過去,還有基地的領(lǐng)導陳彬,,他說:“老鄧,,你不能走,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值錢,。”鄧稼先聽后激動不已,,但依然沒有聽從多方勸阻,,毅然走進了爆炸區(qū)去尋找這枚氫彈。
這部影片的敘述重點是楊振寧和鄧稼先的妻子許鹿西,我認為這部影片過多地突出了楊振寧先生的重要性,,跟鄧稼先同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加襯托出了鄧稼先那優(yōu)秀的品質(zhì)。
讓我們祝福國家的強大,,并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的明天也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