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廉恥(節(jié)選顧炎武翻譯 《廉恥》顧炎武篇一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泵献釉唬骸叭瞬豢梢詿o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彼匀徽?,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于世者,,能無愧哉!
羅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古人治軍之道,,未有不本于廉恥者?!秴亲印吩唬骸胺仓茋诬?,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zhàn),在小足以守矣,?!薄段究澴印费裕骸皣赜写刃⒘異u之俗,則可以死易生,?!倍珜ξ渫酰骸皩⒂腥齽伲辉欢Y將,,二曰力將,,三約止欲將。故禮者,,所以班朝治軍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豈有淫芻蕘,,竊牛馬,,而為暴于百姓者哉!”《后漢書》: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又遺金鐻八枚,,奐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懷,?!ひ越瘃R還之,。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嗚呼,!自古以來,,邊事之敗,有不始于貪求者哉,?吾于遼東之事有感,。
杜子美詩: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一本作“廉恥將”,。詩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觀《唐書》,,言王佖為武靈節(jié)度使,,先是,土蕃欲成烏蘭橋,,每于河壖先貯材木,,皆為節(jié)帥遣人潛載之,委于河流,,終莫能成,。蕃人知佖貪而無謀,先厚遺之,,然后并役成橋,,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為患,,由佖之黷貨也。故貪夫為帥而邊城晚開,。得此意者,,郢書燕說,或可以治國乎,!
——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日知錄集釋》
《五代史·馮道傳·論》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論,!禮義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恥,,是為人立身的大節(jié),。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恥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這種地步,,那便災禍,、失敗,、逆亂,、死亡,,也就都隨之而來了,;何況身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末天下哪有不亂,,國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這四者之間,,恥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論及怎么才可以稱為士,說道:“個人處世必須有恥,?!泵献诱f:“人不可以沒有恥,對可恥的事不感到羞恥,,便是無恥了,。”又說:“恥對于人關系大極了,,那些搞陰謀詭計?;拥娜耍歉菊劜簧蠍u的,?!逼渌匀绱耍驗橐粋€人的不廉潔,,乃至于違犯禮義,,推究其原因都產(chǎn)生在無恥上。因此(國家領袖人物)士大夫的無恥,,可謂國恥,。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會和道德日益衰微,,禮義被拋棄,,廉恥被摜在一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凜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風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雞鳴,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實在未嘗沒有獨具卓識的清醒者??!最近讀到《顏氏家訓》上有一段話說:“齊朝一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一個兒子,,年已十七歲,頗能寫點文件書牘什么的,,教他講鮮卑話,,也學彈琵琶,,使之稍為通曉一點,用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處受到寵愛,。’我當時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這樣教育兒子的!倘若通過這些本領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們這樣干,。”哎,!顏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亂世,,尚且能說這樣的話,還有《小宛》詩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獻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慚愧么?
羅仲素說: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恥是士人優(yōu)良的節(jié)操,,風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天下才有良風美俗,。
古人治軍的原則,,沒有不以廉恥為本的?!秴亲印氛f:“凡是統(tǒng)治國家和管理軍隊,,必須教軍民知道守禮,勉勵他們守義,,這是為了使之有恥,。當人有了恥,從大處講就能戰(zhàn)攻,,從小處講就能退守了,。”《尉繚子》說:“一個國家必須有慈孝廉恥的習尚,,那就可以用犧牲去換得生存,。”而太公望對答武王則說:“有三種將士能打勝仗,,一是知禮的將士,,二是有勇力的將士,,三是能克制貪欲的將士。因為有禮,,所以列朝治軍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難道還有欺凌平民,、搶劫牛馬,,而對百姓實行殘暴手段的么?”《后漢書》上記載:張奐任安定屬國都尉,,“羌族的首領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長又贈送他金環(huán)八枚,,張奐一起收了下來,,隨即召喚屬下的主簿在羌族眾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馬多得像羊群那樣,,我也不讓它們進馬廄,;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進我的口袋,?!呀鸷婉R全部退還。羌人的性格重視財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個都尉,,大都貪財愛貨,為羌人所怨恨,,直到張奐正直廉潔,,威望教化才得到了發(fā)揚?!卑?!自古以來,邊疆局勢的敗壞,,豈有不從貪求財貨開始的么,!我對遼東的事件不能無感。
杜子美詩道:“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有一種刻本作“廉恥將”。詩人本來的意思,,未必想到這點,,但我讀《唐書》,講到王佖做武靈節(jié)度使時,以前吐蕃人想造烏蘭橋,,每次在河邊岸上事先堆積木材,都被節(jié)度使派人暗暗地運走木材,,投入河流,,橋始終沒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貪而無謀,,先重重地賄賂了他,,然后加緊趕工造成了橋,并且筑了小城防守,。從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戰(zhàn)事就沒完沒了,,至今還成為邊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貪財引起的,。所以貪財?shù)娜俗鲗洷氵呹P到夜間也洞開著無人防守,。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是郢書燕說式的穿鑿附會,,或許也可以治國吧?。ê螡M子)
廉恥(節(jié)選顧炎武翻譯 《廉恥》顧炎武篇二
廉恥曰: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禮義,, 治人之大法; 廉恥,, 立人之大節(jié),;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人而如此,, 則禍敗亂亡, 亦無所不至,;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 則天下其有不亂,, 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 恥尤為要。 故夫子之論士,, 曰: “行己有恥,。” 孟子曰: “恥之于人大矣, 為機變之巧者,, 無所用恥焉,。” 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禮犯義, 其原皆生于無恥也,。 故士大夫之無恥,, 是謂國恥。...
顧炎武 曰: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 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禮義, 治人之大法,; 廉恥,, 立人之大節(jié);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人而如此, 則禍敗亂亡,, 亦無所不至,;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 則天下其有不亂,, 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 恥尤為要,。 故夫子之論士,, 曰: “行己有恥?!?孟子曰: “恥之于人大矣,, 為機變之巧者, 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 而至于悖禮犯義,, 其原皆生于無恥也,。 故士大夫之無恥, 是謂國恥,。 道: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 國乃滅亡,。”妙啊,, 管子的善于立論,! 禮義是治理人民的大法,; 廉恥,, 是為人立身的大節(jié); 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 不恥便什么都可以做,。
人如果到了這種地步, 那么災禍,、失敗,、 逆亂、 死亡,, 也就沒有一樣不會到來,; 何況身為大臣而什么都拿, 什么都做,, 那么天下哪有不亂,, 國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 然而在這四者之間,, 恥尤其重要,。 因此孔子論及怎么才可以稱為士, 說道:“個人處世必須有恥,?!?孟子說:“恥對于人關系大極了, 那些搞詭計耍奸巧的人,, 恥對他們是無用的,。” 這樣說的原因,, 是人若不廉潔,, 直到違犯禮義, 其根源都產(chǎn)生在無恥上,。 因此士大夫的無恥,,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 世衰道微,, 棄禮義, 捐廉恥,, 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歲寒, 雞鳴不已于風雨,, 彼昏之日,, 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 “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 ‘我有一兒, 年已十七,, 頗曉書疏,, 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 異哉,, 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而致卿相,, 亦不愿汝曹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亂世,, 猶為此言, 尚有《小宛》2 詩人之意,, 彼閹然媚于世者,, 能無愧哉! 【我考察自三代以后, 社會和道德日益衰微,, 人們拋棄禮義和廉恥,, 不是一朝 一夕形成的。 但是松柏在寒冬也不會不凋零,, 公雞也不會在風雨中停止啼鳴,, 那些昏暗的日子中, 國家也不是沒有獨見清醒的人??! 不久前讀到《顏氏家訓》 上說:“齊朝一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一個兒子, 已十七歲,, 頗能寫點文書之類,,教他講鮮卑話,, 及學彈琵琶, 漸漸要他通曉,, 用這#from 本文來自學優(yōu)高考網(wǎng),,全國最大的高考資源網(wǎng) end#些來侍候公卿, 處處受到寵愛,?!?我當時低頭不答。此人教育兒子的方法真是怪異??! 倘若憑這本領做到卿相, (我)也不希望你們這樣做,?!?哎! 顏之推不得已而在亂世中做官,, 尚且能說這樣的話,, 還有《小宛》詩人的精神,, 那些卑劣地獻媚于世俗的人,, 能不感到慚愧嗎? 】
羅仲素曰: 教化者朝廷之先務,, 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 則士人有廉恥,; 士人有廉恥, 則天下有風俗,。 【羅仲素說: 教化是朝廷首要的大事,, 廉恥是士人優(yōu)良的節(jié)操; 風俗是天下的大事,。 朝廷有教化,, 士人便有廉恥; 士人有廉恥,, 天下才有良好風氣習俗,。】 古人治軍之道,, 未有不本于廉恥者,。《吳子》 曰: “凡制國治軍,, 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 使有恥也。 夫人有恥,, 在大足以戰(zhàn),, 在小足以守矣?!薄段究澴印?言:“國必有慈孝廉恥之俗,, 則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對武王:“將有三勝,, 一曰禮將,二曰力將,, 三曰止欲將,。”《后漢書》: 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 “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 先零酋長又遺金璩八枚,, 奐并受之,, 而召主簿于諸羌前, 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 不以入廄,; 使金如粟, 不以入懷,?!?悉以金馬還之。 羌性貪而貴吏清,, 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 為所患苦, 及奐正身潔己,, 威化大行”,。 嗚呼!自古以來, 邊事之敗,, 有不始于貪求者哉?(選自《古文觀止》,, 有刪改) 【古人治軍的原則, 沒有不以廉恥為本的,。
《吳子》 說: “凡是統(tǒng)治國家和管理軍隊,, 一定要用禮節(jié)教化軍民, 用節(jié)義勉勵他們,, 讓他們懂得羞恥,。 人有了羞恥,,從大處講就能攻戰(zhàn), 從小處講就能守節(jié)了,?!薄段究澴印?說: “國家一定要有慈孝廉恥的習俗, 才可以用犧牲去換得生存,?!?而太公望對答武王說:“有三種能取勝的將士, 一是知禮的將士,, 二是有勇力的將士,, 三是能克制貪欲的將士?!薄逗鬂h書》 記載: 張奐任安定屬國都尉,, “羌族首領感激他的恩德, 獻上二十匹馬,, 先零族酋長又贈送他八枚金環(huán),, 張奐一起收下, 召喚主簿在羌族眾人面前,, 把酒灑在地上發(fā)誓: ‘即使送我的馬羊群那樣多,, 我也不讓它們進馬廄; 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 我也不放進口袋,?!?把金環(huán)和馬全部退還,。 羌人性格重視財物而 尊重清廉的官吏, 以前的八個都尉都貪圖財物,, 被羌人怨恨,, 直到張奐正直廉潔,威望教化盛行,?!?唉! 自古以來,, 邊疆局勢敗壞,, 有不從貪求財物開始的嗎? 】
①之推: 即顏之推,。
②《詩經(jīng)· 小宛》,。
《小宛》 勸導人們:“各敬爾儀,天命不又?!?,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對現(xiàn)實政治的理智反思,。
廉恥(節(jié)選顧炎武翻譯 《廉恥》顧炎武篇三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泵献釉唬骸叭瞬豢梢詿o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庇衷唬骸皭u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釙r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编岛酰≈撇坏靡讯擞趤y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于世者,,能無愧哉,!
羅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古人治軍之道,,未有不本于廉恥者?!秴亲印吩唬骸胺仓茋诬?,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zhàn),在小足以守矣,?!薄段究澴印费裕骸皣赜写刃⒘異u之俗,則可以死易生,?!倍珜ξ渫酰骸皩⒂腥齽伲辉欢Y將,,二曰力將,,三約止欲將。故禮者,,所以班朝治軍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豈有淫芻蕘,,竊牛馬,,而為暴于百姓者哉!”《后漢書》: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又遺金鐻八枚,,奐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懷,?!ひ越瘃R還之。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嗚呼!自古以來,邊事之敗,,有不始于貪求者哉,?吾于遼東之事有感。
杜子美詩: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一本作“廉恥將”。詩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觀《唐書》,言王佖為武靈節(jié)度使,,先是,,土蕃欲成烏蘭橋,每于河壖先貯材木,,皆為節(jié)帥遣人潛載之,,委于河流,終莫能成,。蕃人知佖貪而無謀,,先厚遺之,然后并役成橋,,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為患,,由佖之黷貨也,。故貪夫為帥而邊城晚開。得此意者,,郢書燕說,,或可以治國乎!
——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日知錄集釋》
《五代史·馮道傳·論》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泵畎。茏拥纳朴诹⒄?!禮義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恥,,是為人立身的大節(jié)。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恥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這種地步,,那便災禍、失敗,、逆亂,、死亡,也就都隨之而來了,;何況身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末天下哪有不亂,,國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這四者之間,恥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論及怎么才可以稱為士,,說道:“個人處世必須有恥?!泵献诱f:“人不可以沒有恥,,對可恥的事不感到羞恥,便是無恥了,?!庇终f:“恥對于人關系大極了,那些搞陰謀詭計?;拥娜?,是根本談不上恥的?!逼渌匀绱?,因為一個人的不廉潔,乃至于違犯禮義,,推究其原因都產(chǎn)生在無恥上,。因此(國家領袖人物)士大夫的無恥,可謂國恥,。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會和道德日益衰微,禮義被拋棄,,廉恥被摜在一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凜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風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雞鳴,,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實在未嘗沒有獨具卓識的清醒者啊,!最近讀到《顏氏家訓》上有一段話說:“齊朝一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一個兒子,年已十七歲,,頗能寫點文件書牘什么的,教他講鮮卑話,,也學彈琵琶,,使之稍為通曉一點,,用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處受到寵愛?!耶敃r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這樣教育兒子的,!倘若通過這些本領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們這樣干?!卑?!顏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亂世,尚且能說這樣的話,,還有《小宛》詩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獻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慚愧么,?
羅仲素說: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恥是士人優(yōu)良的節(jié)操,,風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天下才有良風美俗。
古人治軍的原則,,沒有不以廉恥為本的,。《吳子》說:“凡是統(tǒng)治國家和管理軍隊,,必須教軍民知道守禮,,勉勵他們守義,這是為了使之有恥,。當人有了恥,,從大處講就能戰(zhàn)攻,從小處講就能退守了,?!薄段究澴印氛f:“一個國家必須有慈孝廉恥的習尚,那就可以用犧牲去換得生存,?!倍麑Υ鹞渫鮿t說:“有三種將士能打勝仗,一是知禮的將士,,二是有勇力的將士,,三是能克制貪欲的將士。因為有禮,,所以列朝治軍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難道還有欺凌平民,、搶劫牛馬,,而對百姓實行殘暴手段的么?”《后漢書》上記載:張奐任安定屬國都尉,,“羌族的首領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長又贈送他金環(huán)八枚,張奐一起收了下來,,隨即召喚屬下的主簿在羌族眾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馬多得像羊群那樣,我也不讓它們進馬廄,;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進我的口袋?!呀鸷婉R全部退還,。羌人的性格重視財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個都尉,,大都貪財愛貨,,為羌人所怨恨,直到張奐正直廉潔,,威望教化才得到了發(fā)揚,。”唉,!自古以來,,邊疆局勢的敗壞,豈有不從貪求財貨開始的么,!我對遼東的事件不能無感,。
杜子美詩道:“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有一種刻本作“廉恥將”,。詩人本來的意思,未必想到這點,,但我讀《唐書》,,講到王佖做武靈節(jié)度使時,以前吐蕃人想造烏蘭橋,,每次在河邊岸上事先堆積木材,,都被節(jié)度使派人暗暗地運走木材,投入河流,,橋始終沒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貪而無謀,先重重地賄賂了他,,然后加緊趕工造成了橋,,并且筑了小城防守。從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戰(zhàn)事就沒完沒了,,至今還成為邊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貪財引起的,。所以貪財?shù)娜俗鲗洷氵呹P到夜間也洞開著無人防守。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是郢書燕說式的穿鑿附會,,或許也可以治國吧!(何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