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jīng)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水利專業(yè)實踐報告篇一
認識實習是水工專業(yè)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2-3天的認識實習,,使學生對水利樞紐及各組成部分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了解各種水工建筑物的特點和類型,了解水利數(shù)九的運行和管理方法,,為即將開始的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20xx年7月7日—20xx年7月9日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南井鎮(zhèn)江南村
熟練掌握實習水利樞紐布置以及各種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包括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輸水建筑物等。了解實習電廠水力發(fā)電機組的型號,,基本參數(shù),,運行狀態(tài),,性能狀態(tài);了解廠房的結構,布置情況,,及不同平面的布置情況;了解實習電廠開關站的布置與作用,。
【水利類實習報告匯編5篇】相關文章:
1.水利類實習報告匯編六篇
2.【精選】水利類實習報告四篇
3.水利類實習報告匯總九篇
4.【精選】水利類實習報告3篇
5.水利類實習報告模板5篇
6.【精品】水利類實習報告四篇
7.【精選】水利類實習報告三篇
8.水利類實習報告模板7篇
水利專業(yè)實踐報告篇二
實習內(nèi)容:
(一)水文觀測的常用方法
水文觀測是《水文與水資源學》教學當中的重要講授內(nèi)容,通過實習,、在課堂所學和自己查閱書籍和資料,對水文觀測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觀測的對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別簡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觀測最常用的方法為利用雨量器進行測定,。雨量器有自記式的和非自記式的。自記式雨量器有三種主要類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自記雨量器能夠自動記錄累計降雨量,,一般還配有遙測設備,,以便實時傳送數(shù)據(jù)。雨量器由于風的影響而具有誤差,,特別是山嶺和森林中,。雪的觀測誤差更大。
對大面積區(qū)域進行降雨觀測需要根據(jù)區(qū)域的形狀,、地形,、面積布設較多的點,以取得一個流域的平均降雨資料,。最簡單的計算一個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適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勻密集的情況。另外還有泰森多邊形法,、網(wǎng)格法,。
對于林內(nèi)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個面積較大的受雨器,,布設在標準地內(nèi),,最后根據(jù)公式即可計算得出。
傳感器測雨:雷達覆蓋面廣,,并具有高度的時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時段小至5分鐘和空間小至1km2的雨量估測值。利用紅外成象,,衛(wèi)星可以測定地球上廣大面積的降雨量,。這些方法在國外運用的較多,。
2、樹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過程,,主要是樹干流和樹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測定,而是通過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計算:
p=p林內(nèi)+i+p干
式中:p——降雨量(mm)p林內(nèi)——林內(nèi)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樹干流(mm)
降雨量和林內(nèi)降雨的測量方法已經(jīng)做了敘述,,現(xiàn)在介紹樹干流的測定方法:
樹干流指沿著枝條和分枝流動并最后順著主干到達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測定通常為在樹干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軟材料做成槽狀,承接樹干莖流的水,,導入到測量裝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樹的樹干凈莖流流量,再根據(jù)其樹冠投影面積,,即可換算得出樹干流p干,。
水利專業(yè)實踐報告篇三
1、實習目的
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多學過的理論知識,,了解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點,、施工方法等,培養(yǎng)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場操作技能,,水利樞紐實習報告。
2,、實習任務
通過理論知識回顧,、資料搜集,以及老師講解,、學生提問,,實地觀察、現(xiàn)場記錄參與實驗等等方式,,對xx水利樞紐工程情況進行現(xiàn)場實習,,掌握一定的施工技藝。
3,、實習時間
xx年12月x日—12月x日
4,、實習人員
帶隊老師:
學生:
xx水利樞紐工程地處xx江一級支流xx河上游的xx市xx縣境內(nèi),壩址位于xx縣xx鎮(zhèn)xx村上游 1km處,,距xx縣城7.6km,,距xx市約30km。是一座以供水,、防洪為主,,兼顧發(fā)電、灌溉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
xx河發(fā)源于xx市xx縣xx鄉(xiāng)境內(nèi)的xx山金頂北麓,,河流自源頭向北流經(jīng)xx,、xx、xx,、xx,、xx、xx,、xx等地,,至xx與xx會合流入xx市境,而后自西向東流經(jīng)xx,、xx,、xx、xx及xx諸縣市,,于xx鎮(zhèn)附近匯入xx江,實習報告《水利樞紐實習報告》,。xx河主河全長273km,,全流域面積6486km2。xx河在xx市境內(nèi)的河長為52km,,流域面積為698km2,。
19xx年由xx省xx地區(qū)行署水電局編制的《xx河流域規(guī)劃報告》,對xx河干流擬定了十五級開發(fā)方案:xx347.7——山彎——xx240——西村一級103——xx船運閘98.4——高山頭96.4——化成巖91.4——雷坤85.5——二馬灘75——江口70——xx惠渠滾水壩50.7——二化壩45.7——水西41——宋家36.6——矗湖30,。規(guī)劃報告指出,,xx是一個缺水地區(qū),尤其是工業(yè)及城鎮(zhèn)生活用水需求較大,,xx水庫調(diào)蓄xx河徑流,,可解決xx市東部一帶的工業(yè)與城鎮(zhèn)生活用水,推薦xx水利樞紐為近期開發(fā)工程,。
xx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30 km2,,主河長28.7km,流域平均寬度8.01km,,主河道平均比降14.8‰,。
據(jù)xx氣象站資料統(tǒng)計,多年平均氣溫為17.3℃,,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282.9mm(20cm蒸發(fā)皿觀測值),,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多年平均年最大風速為11.0 m/s,,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79天,。
xx水利樞紐工程壩址下游7.6km處設有xx水文站,具有1958~xx年共47年連續(xù)的實測水文資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計算的主要依據(jù)站,。經(jīng)計算,,xx水庫壩址多年平均流量為7.54 m3/s,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033.8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8×108 m3,。
xx河為雨洪式河流,洪水多發(fā)生在4~9月份,,經(jīng)分析計算,,水庫壩址設計洪水標準(p=0.2%):洪峰流量1260 m3/s,24h洪量42.3×104m3,,72h洪量68.3×104m3,;校核洪水標準(p=0.05%):洪峰流量1820 m3/s,24h洪量61.1×104m3,,72h洪量98.4×104m3,。施工設計洪水:9月~次年3月洪峰流量(p=10%)196 m3/s。
xx河為少沙河流,,壩址多年平均輸沙量為3.35×104t,,水庫50年泥沙淤積量為128.8×104m3。
本區(qū)處華南褶皺系xx中南褶皺,,xx西南拗陷之xx山~玉華山隆斷束構造單元中,。區(qū)內(nèi)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構造剝蝕中低山地貌,,北部為丘陵區(qū),,局部見有小規(guī)模滑坡體及崩塌堆積體等不良物理地質(zhì)現(xiàn)象,。供水管線區(qū)和壩下灌區(qū)屬于丘陵低山及沖洪積地貌,,未見不良物理地質(zhì)現(xiàn)象。
庫周和庫盆由透水性較微弱的變質(zhì)巖系,、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及石炭系碎屑巖構成,無可溶性巖分布,,山體雄厚,,地下水分水嶺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未發(fā)現(xiàn)通向庫外的導水構造,,不存在水庫永久滲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