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宜昌市地貌(5篇)

宜昌市地貌(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8-06 09:03:24
宜昌市地貌(5篇)
時間:2024-08-06 09:03:24     小編:xiejingc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宜昌市地貌篇一

姓名:xx xxx

院系:xxx學學院

班級:09地理科學一班

時間:2010年6月10日

一,、地貌學的意義

地貌學是研究作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固體地球表面及表層的物質形態(tài)特征,、物質組成、內部結構,、空間分布,、成因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學科。地貌學研究的對象及研究方法隨著人類社會及科技發(fā)展而發(fā)生改變,,隨著人地關系的改變而改變,。地貌學研究,不僅在理論上作為人類對地球家園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態(tài)的形成規(guī)律的探索和解釋,,而且在實踐上可以為資源開發(fā)利用、土地利用,、環(huán)境管理,、災害預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多方面服務,。地貌學的研究成果可應用于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自然災害防預,、工程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等方面,對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研究地貌方法的敘述,,突出野外的現場工作、實驗室分析方法和技術,、數據處理方法,、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方法、數值模擬方法,、高新技術,,多學科交叉等,,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只進行野外考察,,學習,,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類型。

二,、花崗巖地貌

紅色風化殼花崗巖本是地下深處形成的巖漿巖類,,后因構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長期的侵蝕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崗巖在地表分布廣泛,,可占地表火成巖面積的20%~25%,。國內外地質、地理學家對花崗巖地貌研究認為主要有兩種:一是形成高山峻嶺,;二是形成雄偉渾圓的山體和低矮的丘陵崗地,。前者為構造侵蝕的花崗巖峰林地貌,這種地貌主要發(fā)育在高差的山區(qū),,多由巖株狀的花崗巖體組成,,花崗巖巖石祼露,巖體內多組斷裂和節(jié)理發(fā)育,,受冰川或流水強烈切割和風化侵蝕后形成了雄偉高聳,、峰巒重疊、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為風景旅游勝地,,如我國著名的黃同、九華山,、天柱山,、三清山、華山等風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狀的花崗巖體形成,,在氣候條件的作用下,巖體上常發(fā)育厚層的,,形成紅土丘陵地貌,,如我國華南花崗巖丘陵地區(qū),或經風化剝蝕后也可形成雄偉渾圓狀山體,,如海南島的五指山等,。花崗巖紅土丘陵表層結構松開的風化殼極易發(fā)生散流沖刷和暴流侵蝕,,成為崩崗侵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高發(fā)區(qū),,這類花崗巖地貌以我國的華南地區(qū)最為典型。以上這兩類花崗巖地貌均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了解其特點和形成機制,,有助于更好地開發(fā)和保護花崗巖地貌旅游資源,以及因地制宜地開展花崗巖風化丘陵地區(qū)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2010年5月25,,上午8點,在學校出發(fā),,往南寧的東北方向前進,,經過五塘,,老師跟我們解釋說南寧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紀巖,我們往東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紀地層,,背斜山,。該階段為邕江及小型支流沖出來的小形盆地,呈現波狀地形,,臺地和河谷,,該地區(qū)以植水稻、玉米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較充足,丘陵上的種桉樹,,這種耗肥需水大的經濟樹種,。公路兩側是寒武紀砂巖、沉積巖,,能清楚地看見地層節(jié)理,。

再往前走地形變化較大了,可以看到花崗巖風化殼,,花崗巖是塊狀結構的巖石,,堅硬密致,孔隙率約為1%,,因而透水性比頁巖還要差,,只有頁巖的1/5?;◢弾r屬于不透水的巖石,,容易產生地表散流與暴流的沖蝕。巖性結構堅硬,,抵抗侵蝕能力很強,,所以花崗巖能夠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崗巖巖體有豐富的節(jié)理,,在節(jié)理或斷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現崖壁,因為那里的地下水活動較強,,巖體抗剪力較弱,,易于進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巖體結構堅硬透水性差,,節(jié)理交錯,,因此花崗巖容易風化。土壤相當貧脊,,以高嶺石為主,,礦物機質較少,植被難以生長,,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為的破壞,導致崩崗,,崩崗地貌是一種發(fā)育于熱帶,,亞熱帶山區(qū)的嚴重水土侵蝕地貌。通常指發(fā)育在紅土丘陵地區(qū)(特別是花崗巖丘陵)的沖溝溝頭部分,,經不斷地崩塌和陷蝕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圍椅狀侵蝕地貌,。因此該地區(qū)人煙荒蕪,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達昆侖關,,看典型的花崗石紅色風化殼,沿著節(jié)理進行的風化作用,,可以向巖體內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風化殼,。地層在三十米以上。我們來到花崗巖崩崗侵蝕區(qū),,用地質捶敲打巖石,,判斷此處巖石多為白云母。其巖性主要為粗?;蛑写至#ò郀睿┖谠颇富◢弾r,、黑云母花崗巖、有局面中粒(斑狀)角閃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肉紅色黑云母花崗巖,。我們用地質捶敲該巖石,易于散裂,,說明花崗巖風化殼粘粒含量少出粒較多,,膠結性弱,結構疏松,。

在車輛行駛的路上,,我們看到一閃過的灰色巖石。老師說那是火山凝灰?guī)r,,三疊紀噴發(fā)出來,。這主要由粒徑<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結而成的巖石,。分選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巖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見層理,。我們近距離地觀察看了風化不夠徹底的紅色風化殼,其碎屑較多,,是三疊紀形成的,,層面較薄,長期發(fā)展下去最終形成高嶺石,、氧化鐵,、氧化錳等氧化物。人為破壞植被會形成坡面細流,。不過,,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沖刷的坡面細流而是挖土機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叢,、峰林,、孤峰及溶丘可總稱為峰林地形,它們是巖溶地區(qū)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溫多雨的熱濕熱氣候條件下,,長期巖溶作用的產物。其成因復雜,,是巖性純,、厚度大、產狀平緩,、分布廣的碳酸鹽巖地區(qū)地表水的侵蝕,、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蝕、以及沿節(jié)理裂縫所進行的機械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峰叢多分布于碳酸鹽巖山區(qū)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邊緣部分,。峰叢頂部為尖銳的或圓錐狀的山峰,,而基部相連結簇狀。在峰林地形中代表發(fā)育較早階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認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殼抬升,,巖溶進一步發(fā)展改變而成,。廣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貴州高原的邊緣部分都是發(fā)育了峰叢,。而峰林主要發(fā)育在濕潤熱帶、亞熱帶(年均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師說這是發(fā)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純,,雜質較多,,叫錐狀峰林,桂林地區(qū)的峰林叫塔狀峰林,。這里的下邊地層為不可熔巖,,上邊是可熔巖。

到了上林,,我們在那里吃了午飯,。

從金龍洞出來我們往西北方向前進,坐著車上,,我們看見一些沒有水的坑,,老師說,那是干谷,。干谷為巖溶區(qū)特有的景觀,。巖溶地區(qū)發(fā)育了古河谷,當地殼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隨之下切,,而是沿著后期在谷底上發(fā)育的巖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將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節(jié)尚排泄部分洪水,,則稱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發(fā)生地下截彎取直現象,使原來的地表彎曲河流段變?yōu)楦晒?。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沖積物的殘余,。在巖溶地區(qū),由于地表河流常發(fā)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轉為地下伏流的現象,,這種河谷遇石灰?guī)r而突然截斷,,當這種河谷變?yōu)楦晒葧r就稱盲谷。

來到古零鄉(xiāng),,該地區(qū)屬于峰從洼地,,地層漏水嚴重,以種植玉米為主,。在高大宏偉的靈陽寺下面,,老師說這是典型的白云巖(18)我們用地質錘敲打和用放大鏡觀察,,發(fā)現白云巖和石灰?guī)r的區(qū)別。白云巖是指以白云石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鹽巖,,?;烊敕浇馐惩恋V物,,石膏等雜質,。外貌雖與石灰?guī)r相似,但硬度略大,,較堅韌,,滴稀鹽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guī)r是起很多的氣泡,。白云巖風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縱橫交叉的刀砍狀容物,。途徑古寨路口,老師給我們介紹該地區(qū)為淺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從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狀洼地,,土層薄,植物難以生長,,當地居民飲水質量很差,,經濟落后。

傍晚,,我們在周圍都是山的馬山縣住宿,。

四、巖溶地貌

巖溶(或稱喀斯特),,是一種發(fā)育以碳酸鹽巖等可溶巖地區(qū)的特殊自然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區(qū)域地貌發(fā)育形成一系列與巖石的可溶性相關的獨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種封閉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巖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蝕形態(tài),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應的洞穴堆積物,,其外在表現為區(qū)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現象,,形成人們通常所說的奇峰異洞,如峰林,、峰叢,、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橋,、盲谷、豎井,、天坑以及形態(tài)各異的巖溶洞穴等,。我國巖溶地區(qū)分布廣泛,集中分布于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巖溶發(fā)育的主要區(qū)域碳酸鹽巖地層分布面積約137多萬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鹽巖溶,,則總面積可達300多平方千米,,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3.巖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風景資源,成為旅游勝地,,如我國世辦自然遺產中的九寨溝,、黃龍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質公園云南石林,,以及眾多的旅游洞穴。

影響巖溶地貌的因素

作為巖溶發(fā)育的物質基礎——巖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實際上屬于地質條件范疇,。從沉積學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積相的碳酸鹽巖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巖結晶狀況,、巖石結構和巖石構造,,并導致了溶蝕作用的差異,進而對地貌發(fā)育產生影響,。不同沉積相碳酸鹽巖之間的裂隙也同樣是巖溶發(fā)育的重要基礎,。不同類型地層的組合,如砂巖等非巖溶巖層與巖深巖層的組合方式,,可以影響到區(qū)域或小范圍地下水活動,,造成不類型的巖溶地貌發(fā)育,如半巖溶,、全巖溶,。巖溶地區(qū)水文現象具有地表分水嶺與地下水嶺不重合的現象,地下河的存在則是巖溶地區(qū)特殊水文現象。巖溶地區(qū)的地貌與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體力學性質、流動性及流量對于侵蝕或沉積地貌的形成均有較大的影響,。經常流動的水體,,通過多種化學過程(如混合溶蝕)和機械過程,能較大地提高水的溶蝕力,。巖溶地區(qū)不同地下水動力帶的地下水不同運動方式,,具有不同的巖溶溶蝕特征并直接導致了不同類型的洞穴系統的發(fā)育。此外,,巖溶地區(qū)土下存在一個特殊水文帶——壤下帶(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巖體頂部次生裂隙發(fā)育的地帶,此處溶蝕作用活躍并對巖溶地貌形態(tài)發(fā)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巖溶對巖溶地貌形態(tài)發(fā)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巖溶(epikarst)地貌帶。

到了大龍湖水庫,,我們下車沿著公路走,,觀看了兩邊的巖性,是二元結構,,泥盆紀和石炭紀交結而成,,形成峰叢洼地,這里水庫漏水嚴重,,在這里修建的水庫都要進行多處的人工修補,。巖性以石炭紀方解石為主,植被較少,,其表層風化程度較深,,可以看見多處的沿著節(jié)理風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來。還看見與灰質巖相似 藻類苔蘚系巖,。

我們來到了水庫邊上的巖溶洞,,這里主要成分是常濕鈣質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蝕,,以化學沉積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巖溶地區(qū),,溶洞是指由于巖溶侵蝕作用及后期的沉積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巖溶作用形成的各種洞穴的總稱,而洞穴則是指可以容納人們進入的地下空間,。廣義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種類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豎井和復雜洞 穴系流等。狹義的溶洞是指發(fā)育在潛流帶或季節(jié)變動帶內形成的水平延伸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區(qū)別于其他地貌類型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地貌類型。地下河是巖溶地區(qū)沿大型巖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較穩(wěn)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徑流,,也稱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對地下水運動而言,,從分散層流運動形式或發(fā)展為線性集中紊流運動,。從地貌作用上,從簡單的化學過程(溶蝕,,淀積)發(fā)展為兼有化學溶蝕淀積,,流水沖蝕機械侵蝕和堆積,崩塌等復合過程,。地貌營力大大加強,,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兩側漫灘卵石沙粒堆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鵝卵石,。

這個洞很大,,我們下去后可以看見洞頂往下有很多的石鐘乳,表明水有波動,,蒸發(fā)出來,濺水沉積而成,。確切的說,,石鐘乳是洞穴沉積中常見的類型,是由于洞頂裂縫出滲出富含碳酸鈣水流發(fā)生淀積,,從洞頂向下垂直懸掛生長的碳酸鈣沉積體,,由方解石成層結晶構成,懸掛如古鐘,,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鵝管凸起,故得名,。石鐘乳內部呈層狀結構,,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鵝管。石鐘乳的生長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階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長一厘米。在破損的石鐘乳上,,我們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巖石,,是方解石。在洞頂上,我們還發(fā)現了旋窩腳洞,,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沖出來的,。腳洞是溶蝕作用在巖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淺洞,其成因一般認為是與池沼靜水環(huán)境或靜水滴水環(huán)境下水面溶蝕作用相關,。腳洞發(fā)育后期可以成為地表水轉入地下通道,,故腳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貫通,成因上仍然是與地表,,地下水的溶蝕侵蝕作用相關,。也常與河流沖蝕或差異溶蝕有關,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壞的殘余,。我們深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洞里,,聽見一些滴水聲,是從巖洞頂部滴落下來的,。洞里還彌漫著泥土的味道夾雜著腥味,,仔細一看是蝙蝠屎,用電筒往上照,,發(fā)現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說明洞里是非常潮濕陰暗的。

5月26日,,8點40分,,我們往馬山縣的東北方向前進,地勢逐漸陡峻,,是典型的峰叢洼地也叫溶蝕洼地,,巖性以石炭系的碳酸鹽巖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蝕洼地是巖溶地區(qū)的負地形,,在峰叢或峰林之間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平面形態(tài)為圓形或橢圓形,長軸常沿構造線而發(fā)育,,面積約數幾到數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線凹形,有時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層堆積有厚度不等的殘余紅土及水流沖刷來的紅土堆積,。洼地與峰林地形同步形成,開始在峰叢之間可能形成一些由巖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巖溶作用均強烈發(fā)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擴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殼相對穩(wěn)定時期越長,洼地面積越大,。在地殼間歇上升區(qū),,可以形成不同標高的洼地,或在溶蝕洼地之中形成類似“谷中谷”現象,。該地區(qū)的淺洼地方種植玉米,,山坡上種植根系發(fā)達的竹子。為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政府出資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們到達了里當鄉(xiāng)民樂村,下車觀察了此處的洼地,。老師說洼地至少有一個排水口,。這地區(qū)易旱易澇。旱是因為地下漏水,,儲存不住水,。易澇是因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過小,泥沙進入管道造成擁塞,,來水太猛就無法消去,,洪水一漲就淹沒了洼地。我們仔細觀看了白云母灰質巖,。老師說由于沖蝕風化,,生物作用如苔蘚類植物作用,使巖層上逐漸形成土壤,。我們還真看到巖層上面的小渦有一層薄細粒。不過我懷疑是風把周圍的土吹上去的,。老師撥開巖石下面的土壤,,發(fā)現土壤掩蓋的巖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觸摸感覺涼絲絲的,,很濕滑,。老師說這是土下溶蝕。我們還去看了傳說中的地下河,,感覺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樣急流、洶涌,,倒像地溝水,。用手觸摸,,沒發(fā)現與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陸地表面的一種自然水體,,是流水與地表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大氣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表低洼處,,在策略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納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統,就是水系,。每一條河流或每一個水系的流域,。兩相鄰流域之間地面高程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水流不間斷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過來約束水流。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過程

沖刷會使河床減低,擴大過水斷面,;而淤積引起河床抬高,,縮小過水斷面。由于過水斷面的擴大或縮小,,流速減小,,輸沙力降低,沖刷就逐漸停止,。斷面縮小,,流速加大,輸沙力加強,,不再發(fā)生堆積,。這種自反饋機制,稱為河流的自動調節(jié)作用,。它反映了水動力,、泥沙與河床形態(tài)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實際上,,反映了水與巖石(包括松散沉積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過程。

2,、彎曲型河床

彎曲型河床是最常見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灘寬廣,,深槽緊靠凹岸,最深點位于凹岸頂點偏下游處,,河彎的曲率半徑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橫斷面不對稱,,凹岸深槽與凸岸邊灘位于兩個反向河彎之間轉折點,通常稱其為過渡段淺灘,,故縱剖面亦具有階梯狀坡折,。

彎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單向環(huán)流作用,。當水流經過微彎河床凸岸時在離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產生了水面橫比降和橫向壓力,,該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離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與黃壓力相加產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層向著凹岸,,底層向著凸岸,。水流也隨著合力方向而運動,即表流流向凹岸,,這樣就構成了單向環(huán)流,,由于它發(fā)生在彎道,故又稱為彎道環(huán)流,。這種環(huán)流與河流的縱向流水結合起來,,構成了一種螺旋形的環(huán)流。單向環(huán)流與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蝕力強,,結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從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運能力減弱,,造成堆積,形成邊灘,。上,、下兩個深槽之間的過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積出河心淺灘,。在凹岸不斷侵蝕后退,,凸岸不斷堆積前移之下,原來微彎的河床也就變成彎曲河床了,。

再往北東東方向前往賓陽不一會地形驟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寬闊無垠,綠油油的水稻,。這是河流(紅水河)掃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彎曲河流掃蕩為主。由于彎曲河流凹岸不斷侵蝕后退,,凸岸不斷堆積喬移,,日長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該地區(qū)水水份充足,,光照條件好,,因此可以大規(guī)模的種植水稻。沖擊平原是人類文明發(fā)源較早的地區(qū),,經濟發(fā)達,,文化深厚。

我們前往大龍湖人工水庫,,途中我們下車觀看了一條季節(jié)性河流沖出的河谷?,F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見許多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大多是沒有被磨圓的,,說明河水沖刷不夠。河周圍生長著矮灌木叢,,其中稔子樹很多,,正值花開時期,很漂亮,。

我們原路返回馬山縣,,在白沙鎮(zhèn)觀看了擺在路邊的觀賞石。由于此類觀賞石在大化最為典型,,因此也稱為大化石,。這類觀賞石在紅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鹽巖,,經地熱形成變質巖,。由于形狀怪異,,自然構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接著,,我們繼續(xù)往東南方向前進,這是二疊紀石灰?guī)r形成的峰叢,,地勢較平坦,,種植水稻,坡上種植桉樹,。到達兩江,,我們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側向侵蝕,,凸岸露出一些鵝卵石,。

老師指給我們看了河漫灘。當河流洪水泛濫時,,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沒,被淹的河底灘地就是河漫灘,,平水期初露,。當河流發(fā)育到一定階段,旁蝕(測蝕)作用占主導地位,,河谷不斷展寬,,為河漫灘發(fā)育奠定了基礎。分布在河床兩側洪水時被淹沒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灘,。

通常情況下,v型谷的谷底幾乎為河床所占據,。粗粒沉積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積,,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較緩也有堆積,,形成濱河床淺灘,。隨著曲流的發(fā)展,淺灘不斷展寬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并與谷坡的坡積裙相連。這時因河谷還是比較狹窄,,洪水期與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雛形河漫灘上主要沉積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質沉積物,較細的懸移物質被帶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繼續(xù)展寬,,淺寬的灘上水流速度更加變小,即使在洪水期時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帶上灘地,,只有較細的懸移質能沉積在這里,。這樣,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結構的河漫灘沉積,。

而河漫灘沉積的表層往往為細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積物,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積結構,。平原河流河漫灘具有二元沉積結構,,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積,而且越近底部顆粒越粗,,越到上部顆粒越細,。河漫灘上層的細粒沉積物是洪水泛濫時懸移質沉積,多為粉砂淤泥,。隨距河床距離的增加,,沉積物有逐漸變細和變薄的趨勢。

河里和河岸的鵝卵石都是從大明山沖刷下來的,。鵝卵石成分多種多樣,。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巖和砂巖,,有花斑洞的花崗巖,,有較硬的變質巖,有黃銅礦,、錫礦,,花崗巖寒武紀輕變體,變質程度較深的鉛變巖等,。同學們拿著地質錘敲打各種巖石,,辨別其成分,玩得不亦樂乎,。

此次地貌野外實習課完滿結束,,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課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東西。通過實踐,,我們收獲了很多,。

參考資料:

高抒、張捷·《現代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杜恒儉,、陳華彗·《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地質出版社·1989年

宋春青,、邱維理 張振春·《地質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宜昌市地貌篇二

宜昌實習報告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五班 2008301390115 張黎

大學的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已經是大四下學期了。

還沒從濃郁的年味中回過神來就開始了我們期待已久的實習,。想起還在大一的時候,,看著學姐學長們一開學就能出去實習,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當時以為這大概就是一次集體旅游了,,心里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羨慕。2012年2月13日,,我們也登上了前往宜昌的大巴,,心里明白,這次的實習當然不是完全為了去玩,,實習就真的要去學點東西,,大家都在心里暗暗地捏了把勁,原來學的東西都是書本上的東西,,這次能有這么好的機會,,一定要學到實際的東西。

長達六個小時的顛簸并沒有讓大家的熱情有所減少,,一路上大家在車上嘰嘰喳喳地憧憬著未來幾天的實習生活,。司機師傅也非常貼心,為我們播放喜劇電影,,車廂里不時爆發(fā)出陣陣笑聲,。當進入到宜昌市時,我所感覺到的是這個城市有著大城市的繁華,,也有著郊區(qū)的安逸舒適,。大街上的行人都是不慌不忙地做著自己的事,沒有令人緊張的快節(jié)奏,。這是一座山城,,道路不是方方正正的格局,兩旁都是郁郁蔥蔥的人工種植的樹木或是天然的山丘,。真的是一座適合居住的城市,,連呼吸都似乎是甜的。下午兩點到達目的地,,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就是安排住宿了,。來到陌生的地方,大家都抑制不住好奇的心理,,完全不能安安分分地待在寢室里,,三五成群的出去熟悉這座城市。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又乘上大巴車前往此次詩詞的第一站——三峽大壩,。道路兩旁依舊是高高低低的山丘或是令人雙腳發(fā)軟的深谷,。最讓人想不通的是,不管是山頂還是深谷中都有人家居住,。首先參觀的是三峽工程五級雙向船閘,,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它全長6.4公里,,其中船閘主體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閘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稱世界之最。三峽大壩壩前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75米高程,,而壩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這就是說,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通過船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船閘世界紀錄。站在船閘上方的平臺上往下看,,能夠清楚的看見船閘工作的方式,,大大小小的船只井然有序的從此上上下下。不由得感嘆三峽工作者的只會和艱辛,。

當我們還沉浸在無限的感嘆中時,,已經來到了第二站,三峽大壩壩頂,。唯一的遺憾的是這天的天氣不好,,大霧彌漫,能見度不高,,無法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從壩頂俯視,氣勢恢宏,!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壩,,泄水閘,兩岸壩后式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垂直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2309m,壩頂高程185 m,,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總裝機26臺(*32臺)單機 1

容量70萬千瓦(注:另還有地下廠房6臺機組和2臺5萬千瓦廠用發(fā)電機),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為雙線五級船閘及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隨后參觀了三峽工程展覽館,。三峽工程展覽館于1992年10月1日建成開館,由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同志題字,,總面積6600平方米,,分為三峽工程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移民,、科技進步,、電力生產、書畫,、攝影等專題展覽,。展廳采取國際通用的標準展館布置,內設電影放映廳,、貴賓廳等,。大廳有目前全國最長的長江三峽全景彩噴圖,氣勢宏偉,。在這里存放著一個完整的三峽歷史,。從在長江建大壩想法的出現,到三峽大壩方案的落實成立,,再從大壩的開工建設,,到大壩的基本完工,在這里都有著記錄,。在此處還存有著中華鱘的標本,,雖然未知真假,但是同樣的發(fā)人深省,??赐暾褂[之后,是觀看了錄像資料,,一代又一代的,,國內的還有國外的,那些人心于三峽工程的人,,讓人肅然起敬,。他們?yōu)榇俗龀龅呢暙I,恩澤萬代,,必將流芳百世,。

第二天我們主要了解了三峽工程建造過程中用到的大型機械,。因為三峽工程巨大,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都比較大,,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很多特殊照顧,,在施工機械方面也不例外。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三峽總公司耗費22億人民幣提前購置了170多臺套施工設備,。其中包括開挖機械(如:h1355液壓挖掘機、992d液壓裝載機,、d10n推土機,、16g平地機、lm-500c液壓鉆機等),;起重機械(如:cc1800洐架履帶式起重機,、kmk6200汽車起重機、浮吊船,、橋式起重機等);運輸設備(如:3307自卸汽車,、777c自卸汽車,、側卸式砼運輸車、平板拖車等),;砂石系統機械(如:db2000/35側式懸臂推料機,、md2200頂帶機、塔帶機,、胎帶機等),。這些施工機械為三峽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天下午,,我們回到實習基地,,在培訓中心的大樓,聽取了李君林李老先生的報告,。說實話,,以前聽報告都是聽的昏昏欲睡,這次卻是不然,。李老先生果然是久經沙場的老手,,對水利這行了解相當深刻,,要講的東西信手捏來,毫不含糊,。雖然已是79歲的高齡老人,,但是人確是相當精神,身子也很是硬朗,。演講之中,,不知不覺對他升起了敬佩之心。

他首先給我們介紹了三峽的基本情況:長江全長6300余公里,,流域面積180萬km2,多年平均入海量9600億m3,中國第一大河,,按長度和年徑流量均占世界大河第三位。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山脈格拉丹東雪山南側,,干流經青海,、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ㄊ?、自治區(qū))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由于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因此有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長江中下游四季分明,東冷夏熱,,多年平均氣溫16-18,,四川盆地氣候較溫和,,冬季比中下游高5。長江流域夏季和下級前后盛行太平洋和印度洋挾帶著大量水

汽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形成降水,降水集成形成暴雨區(qū),。流域內較大日暴雨覆蓋面積1-15萬km2,,最大到21.3萬km2.暴雨的類型有兩類:其一,是持續(xù)時間長,,全流域內暴雨,。其二,,為其數日的降雨強度特大的地區(qū)性暴雨。長江流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mm左右,,水資源總量9616億m3,,其中地下水資源246億m3,地表水資源9513億m3,。隨后講解了三峽工程的巨大經濟效益:防洪,、發(fā)電、調峰和航運,。這幾個方面的經濟效益巨大,。除上訴幾點效益外,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yǎng)殖,、旅游,、保護生態(tài)、凈化環(huán)境,、開發(fā)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此外,,也介紹了它存在的問題:泥沙問題、投資和效益問題,、高邊坡問題、庫區(qū)移民問題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這些問題在三峽工程的建設中都近乎完美的解決了,,在一次體現了三峽工作者們的智慧和耐心。由于時間的問題,,李老先生無法更多的為我們繼續(xù)講座,,但是我們對三峽的了解已經提升了一大截。

實習的最后一天,,我們來到了距離三峽工程僅38公里的葛洲壩,。

坐在車上遠遠的就看到了葛洲壩電廠的廠房,,一下車就有工作人員帶領我們開始參觀,。葛洲壩水電站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反調節(jié)工程,位于三峽大壩下游38千米處,,它的成功實踐,,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進行了實戰(zhàn)準備。大壩頂全壩長2606.5米,,大壩高程70米,,最高點109.4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總庫容量15.8億立方米,,回水距離180km,。整個工程分兩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發(fā)電站,、泄水閘和三江的二,、三號船閘、沖沙閘及其他擋水建筑物,。二江電站裝有7臺水輪發(fā)電機組,,一、二號機組容量為17萬千瓦,,其余5臺機組容量為12.5萬千瓦(后經實踐計算,,機組現運行于13.4萬千瓦)。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開工,,1981年1月3日大江開始截流,。6月21日三江船閘正式通航,7月31日二江電站一號機組并網發(fā)電,。二期工程包括大江電站,、一號船閘、大江沖沙閘和混凝土擋水壩等,。電站設計裝機14臺,,機組容量12.5萬千瓦。1988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完成,,水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平均年發(fā)電量141億千瓦時。工程最大泄洪量11萬億立方米/秒,,發(fā)揮了發(fā)電,、航運、防洪等巨大綜合效益,。該工程從藍圖繪制,,施工建造,到運行管理均由國人之所為,,它的大部分主設備以及成千上萬件輔助設備,,均由“中國制造”。工程總造價48.48億,。

首先參觀的二江電廠的變電站,,由于我們是機械專業(yè),對于電器的知識不夠,所以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了解到了輸出線分別是:葛鳳線,、葛雙1回、葛雙2回,、葛崗線,、葛換2回、葛換1回,。其中葛鳳線,、葛雙2回、葛崗線首端分別裝設并聯電抗器(dk),。隨后我們來到了葛洲壩內部電廠,,二江電站的17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的水輪機,直徑11.3米,,發(fā)電機定子外徑17.6米,,是當前世界

上最大的低水頭轉槳式水輪發(fā)電機組之一。發(fā)電方面比較復雜,,電站設計裝機21臺,,其中大江電廠裝機14臺,二江電廠裝機7臺,,總容量2715mw,。投產后通過擴建1臺保安電源機組和實施2臺機組改造增容,現裝機容量為2777mw,,最大出力達2930mw,,年均發(fā)電157億千瓦小時。然后我們來到壩頂上,,雖然沒三峽大壩的工程量大,,依然很有氣勢。

葛洲壩是實習的最后一站,,從廠房出來后,我依依不舍的踏上了歸途,。再回來的路上我們才感覺到累,,實習期間大家都非常投入,結束后才意識到身體方面已經非常累了,。

以前我們只在課堂上學習,,所認識的也只有書本上所說的性質和大體的特性,但究竟是怎樣的,,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只有通過實習才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以前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感覺那些知識只是一些理論,,但實際的東西是怎樣的,心里也沒有概念,。通過這次實習,,終于將課本聯系到了實際,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

通過這次實習,,還讓我感覺到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是如此的少,簡直是渺滄海之一粟,。在我們平常所學到的知識中,,我們老感覺已經掌握的挺不錯了,很多小的細節(jié)都認為沒有必要去細細考慮,,但在這次實習中我發(fā)現自己錯了,,其實自己懂得的只是皮毛,而且還少的可憐,。在這次參觀中,,所有的廠房都是無人值班的,實行的是全自動化的電廠,,這讓我們嘆為觀止,,感慨現代化的技術是如此的高超。身為大學生,,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應該挑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

宜昌市地貌篇三

地貌實習報告

地貌實習報告

李洺宇地理科學學院師范二班李洺宇 *** 班級:指導老師:徐剛姓名:學號:

白虎咀---廟咀地貌實習報告

一、實習地點:

北碚區(qū)白虎咀----廟咀,,嘉陵江沿岸

二,、實習時間:

2012年12月2日

三、實習過程:

(1)白虎咀---水塔處

此處巖層性質為新田溝組泥巖,,巖石硬度較小,。此處以旁邊的小路為分界線,可以明顯觀察到小路西面與該處的巖石性質有所不同,。

(2)水塔處---煤礦工人療養(yǎng)院

此處的巖性與上一層巖石性質不同,,為下沙溪廟組砂巖。在該處我們利用羅盤分別測量了巖石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傾角約為60度,走向為135度,,經過測量,,可以大致了解該地的產狀特點。

(3)煤炭工人療養(yǎng)院---李家院

經過觀測此處的巖性為泥巖,,靠近李家院處,,巖石性質多為砂巖,或為泥沙互混巖,,此處地貌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過。

(4)李家院---海拔246.2米處

此處巖性多為泥沙互混巖,,地處背斜中心處,。

(5)海拔246.2米處---齊家灣

此處巖石性質為泥巖,巖性較軟,,地貌則表現為東面為背斜翼部,,西部則表現為

背斜核部。

(6)齊家灣---郭家沱

此處的巖石性質為泥巖,,地貌類型表現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見河流階地,,有兩級,。(河流階地:過去的河谷底部因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對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兩側)

(7)郭家沱---張家沱

此處巖性為砂巖,,在巖石產狀中,傾向不變,,傾角約為57度,,地貌表現為向斜翼部,。

(8)張家沱---白魚石

此處巖石巖性也為砂巖,,地貌則表現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見河流階地。但是在接近白魚石附近巖石性質則多表現為泥巖,,巖性較軟,。

(9)水塔---金剛碑

此處巖石性質為砂巖,,泥巖互混層,,地貌則表現為背斜翼部。

四,、實習總結

本次地貌野外實習路程為白虎咀---廟咀,,在此段路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觀測到河流階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灘等河流地貌。在這次地貌實習過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學期《地質學》學習到的巖石產狀測量方法,,了解巖層產狀,對該地區(qū)的地貌類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一個重要的知識就是河流階地地貌,。

在這次的地貌實習中不僅學到了地貌知識,將課本的理論知識應用與實際,,而且也在野外的環(huán)境中和徐老師,,同學們親密的接觸,受益頗多,。

2012年12月10日 +

宜昌市地貌篇四

(1)實習地點:烏當,、黃果樹、龍宮

(2)實習單位:貴州師范大 11級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班 3)實習時間:2012年12月2日到2012年12月8日(5)指導老師:周德權,、陳星

4)實習器材,;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

(7)實習路線:烏當——黃果樹【黃果樹水文站—黃果樹景區(qū)水上石林—黃果樹景區(qū)天星景區(qū)—黃果樹大瀑布】——龍宮

實習內容:

關于河流的的概況

河流是陸地表面的一種自然水體,是流水與地表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大氣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表低洼處,在策略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納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統,,就是水系,。每一條河流或每一個水系的流域。兩相鄰流域之間地面高程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水流不間斷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過來約束水流,。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河流地

心灘 南門河下游形成的心灘:水流的沖刷力減小,,水流向河岸兩側侵蝕,河的中央有著大量泥沙沉積,,常年累月,,就形成了梭形的心灘,,寬幾米長十幾米。

河漫灘 老師指給我們看了河漫灘,。當河流洪水泛濫時,,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沒,,被淹的河底灘地就是河漫灘,,平水期初露。當河流發(fā)育到一定階段,,旁蝕(測蝕)作用占主導地位,,河谷不斷展寬,為河漫灘發(fā)育奠定了基礎,。分布在河床兩側洪水時被淹沒的平整地面,,叫河漫灘。

黃果樹

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最早因河床突然出現了一個裂點,,旅游景點黃果樹瀑布

[4]

經河水長年累月不斷的沖刷和溶蝕,便裂點踏隙,,形成了一個落差,,也就形成了瀑布的基本面貌,后因風雨溶蝕和雨水不斷沖刷,,又使原先形成的瀑布不斷向后撤,,據地質學家考證,瀑布形成了今天這種穩(wěn)定的局面,,曾有過三次大的變遷,,它后撤距離長達205米,現今的三道灘,、馬蹄灘,、油魚井便是它后撤留下的遺跡,在地質學上,,這一現象并稱為“向巖后撤”,。

瀑布成因

對于黃果樹瀑布的成因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斷陷而成的;有人則認為是喀斯特侵蝕斷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黃果樹瀑布前的箱形峽谷,原為一落水溶洞,,后來隨著洞穴的發(fā)育,,水流的侵蝕,,使洞頂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黃果樹瀑布。由于一個瀑布的形成過程是與瀑布所在的河流的發(fā)育過程緊密相關的,,故黃果樹瀑布的形成過程須與白水河的演化發(fā)育歷史結合起來考慮,。

天星洞景區(qū)

天星洞景區(qū)在天星景區(qū)中段,主要景觀天星洞位于冒水潭旁的河岸上,。洞內形成若干大廳和側廳,,各廳自有特色。最大一廳高50米,,直徑150米,,面積約1.8萬平方米。在五光十色,、變幻無窮的奇峰異石之中,,4根雕花大柱直抵天穹,每根石柱高度都在20米以上,。柱上石花叢生,,如雕龍刻鳳,色澤艷麗,。洞中的許多奇景是在別的溶洞中無法看到的,。其它主要景觀還有:天星亭、天星橋,、一線天,、冒水潭、回望石等,。水上石林區(qū)在景區(qū)的下段,,沿天星洞景區(qū)往下走1公里的石板石梯小路,即可到達,。小路沿河而建,,有棧道和跌水可欣賞。小路兩旁假蘋婆樹很多,,所以叫蘋婆小道,。有許多天然的榕樹盆景,盆景邊有石條,、石凳供游人休息,。石林間也長著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叢以及各種花草,終年點綴著綠蔭,。所謂“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又長樹”,若不是親眼所見,,是難以置信的,。主要景觀有:藤條奇觀、三樹一身,、群榕聚會,、根王、天星橋石芽林,、水上石林等,其中一處景觀是游客必到之處,,那就是“美女榕”,“美女榕”乃一棵榕樹的分枝纏繞而成,,乍一看,,就像一個倒立著的裸女剛剛出浴,為了躲避游人的目光,,害羞地用手遮住臉,,不讓別人看到她的真面目。

此為天星洞內部景觀水簾洞

水簾洞

水簾洞位于黃果樹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長一百三十四米,,有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和六個通道,。

穿越水簾洞,還有一個絕妙奇景,,從各個洞窗中觀賞到犀牛潭上的彩虹,,這里的彩虹不僅是七彩俱全的雙道而且是動態(tài)的,只要天晴,,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都能看到,并隨你的走動而變化和移動,。前人:“天空之虹以蒼天作襯,,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題“雪映川霞”,。

黃果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

最新瀑布攝影圖集 龍宮

龍宮龍宮水系主要由東,、西兩支組成,,兩支流之間在一年中又根據季節(jié)不同而通過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來由于新構造強烈抬升、河流強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發(fā)育,,由北而南呈現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叢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龍宮地區(qū)洞穴成因及發(fā)育與地下河系變遷密切相關,,上層洞呈潛流型水平穿洞的特點,;中下層洞往往相連,洞頂鐘乳石發(fā)育,、底部為現代地下河床,追蹤構造薄弱帶垂向下蝕,,具有明顯的裂隙洞特征

龍宮照片

宜昌市地貌篇五

前言

2011年11月4日至2011年11月6日,我們系10屆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在6位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宜昌,,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習,實習地點分別為宜昌水文站,、三峽大壩和三游洞,。

一、宜昌地理概況

宜昌古稱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鄂西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qū),、平原,、丘陵,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宜昌全區(qū)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qū)和襄樊市,。

宜昌市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地質構造較為復雜,,距今18億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布,,且發(fā)育完整,出露齊全,。引起世界地質學界深厚興趣的保持最古老而原始的帶殼動物化石,,即發(fā)現于市內的西陵峽。地層是中國南方標準地層區(qū)之一,,出露的許多典型地質剖面在中外地質領域享有盛名,。宜昌市城區(qū)無大斷層通過,地殼相對穩(wěn)定,,無孕震構造,。據1600多年的記載,城區(qū)地震烈度未超過5度,。宜昌市位于揚子江淮地臺的西部,,地質構造總的輪廓是,地域內中,、北部為黃陵背斜,,東邊有當陽盆地,西邊為秭歸盆地,,南邊為長陽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邊為五峰向斜,,西北邊為神農架背斜,,北側為臺緣褶皺帶。從地質力學角度看,,為新華夏系一級構造第三隆起帶南段與淮陽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

宜昌市地形比較復雜,高低相差懸殊,。西部山地占全市總面積的69%,,主要分布在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縣和夷陵區(qū)的西部,大部分山脈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脈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興山縣仙女山海拔2427米,為全市最高峰。山區(qū)有許多峽谷,,有的雄奇險峻,,懸崖峭壁,高聳入云,;有的幽深秀麗,曲折迂回,。全市巖溶地形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長陽,、興山秭歸,、宜都等山地、丘陵,。巖溶地形多種多樣,,有不少地方山奇、石美,、洞異、水秀,,是旅游的好地方,。

二、實習目的及意義

實地觀察及聽老師的講解,,比較系統地了解實習地宜昌三峽地區(qū)的河流地貌,、巖溶地貌,對河流地貌,、巖溶地貌的形成過程以及形成的原因有了一個大致了解,。為進一部配合地貌學的教學,鞏固、驗證并加深同學們對地貌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野外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性思維能力與分析能力,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

三、實習要求

本次實習是配合專業(yè)課的學習而進行的實習,,不是簡單的出去欣賞風景,,所以要仔細觀察,認真聽老師及專業(yè)人員的講解,,做好筆記,,不要只想著玩,忙著拍照。要有集體意識,,聽從集體的安排,,遵守實習紀律,不私自行動,,牢記那些是該做的,、那些是不該做的,確保實習期間安全,,無意外事情發(fā)生,。

四、實習時間安排:

2011年11月4日下午:宜昌水文站 2011年11月5日上午:三峽大壩 2011年11月5日下午;三游洞

五,、實習概況

(一)三峽庫區(qū)地貌

1,、三峽大壩概述

三峽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于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于2006年5月20日,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筑達到設計高程185米,,是世界

上規(guī)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fā)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外,,其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fā)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

2,、三峽庫區(qū)地貌

三峽地區(qū)地處我國大地貌單元第二級階梯中間的樞紐地段,長江上游向中游的過渡地帶,,是中國中,、西部山地(第二級階梯)與東部平原(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三峽庫區(qū)地貌明顯受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控制,,以奉節(jié)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貌單元,。峽谷之間為向斜和構造盆地所隔開,,在江水的作用下,形成較為開闊的寬谷,。由于劇烈的造山運動和水的侵蝕,,形成了山高峽窄,、地勢險峻的峽谷特征。峽谷段基本上為石灰?guī)r區(qū),,寬谷段則主要由砂巖,、泥巖夾灰?guī)r、火成巖等構成,。庫區(qū)常見的地表巖溶地貌有峰叢,、峰林、孤峰,、落水洞,、巖溶漏斗、坡立谷,、巖溶洼地,、干谷、溶溝,、石芽等,。

3、三峽大壩地修建對流域地貌的影響

三峽大壩就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人造地形地貌,,它對當地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氣候不可避免發(fā)生著新的疊加作用,,這些疊加作用既有對人類生存有利的方面,也有對人類生存不利的方面,。而且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對不同地區(qū)也是不同的,,對某些地區(qū)可能是有利的,對另一些地區(qū)則可能是不利的,。

根據估算,,三峽大壩建成后的百年內,,長江年平均輸沙量減至2 × 108t 左右,。這一數值與長江三角洲形成和發(fā)育時期的長江年均輸沙量接近,大大低于近50年來的觀測值,。因此,,未來的百年內長江泥沙的減少不會引起長江三角洲大規(guī)模的侵蝕 ,更不會使之走向衰退和消亡。然后,,依據數十年觀測到的長江年平均輸沙量來規(guī)劃三角洲的圍墾和三角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是要慎重對待的,,因為過去數十年觀測到的長江泥沙量是極為豐富、“非常時期”的記錄,。依據三峽大壩建成后長江泥沙逐漸減少的趨勢 ,規(guī)劃三角洲圍墾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既要保持三角洲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又要不給由長江供沙的相鄰海岸地區(qū)帶來環(huán)境問題,。三峽庫區(qū)原本就是一個以滑坡、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fā)區(qū),。大壩建成后水位的抬高以及移民城鎮(zhèn)遷建的大量建筑活動,,使危機四伏的地質環(huán)境更加不堪重負。大壩明顯的弊端,使下游出現了一些沼澤地,,下游河水變清,,使海水淘刷入海口,,海岸線后移,。

三峽工程建成以后,可以使荊江地區(qū)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臨時分蓄洪水和其它防汛措施,可避免荊江河段干堤潰決和防止毀滅性災害的發(fā)生,。同時,,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減輕洪水對武漢市和洞庭湖區(qū)的威脅,,并可延緩洞庭湖的淤積,。三峽解決泥沙問題的主要手段是蓄清排渾,而有學者認為這無法解決長江上游河床的鵝卵石問題,。

(二)三游洞

1,、三游洞簡介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今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這里巧遇另一位大詩人元稹三人遂結伴到西陵山一游,,在峽口飲宴時又偶然發(fā)現一奇特天然(溶)洞府,徘徊其間,,“愛不能去”,,三人賦詩刻于石壁,并由白居易做“序”而紀之,,《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為三游洞”。三游洞即此而得名,。北宋年間,,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游此洞,,同樣各題詩一首留于洞壁,,稱為“后三游”。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

三游洞風景奇異,、山水秀麗,,生于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鐘”;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鐘地鼓”之說,。風景區(qū)內主要景點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樓,、古軍樓,、遺址、張飛擂鼓臺,、陸游泉等,。三游洞生于絕壁之上,有棧道可通,。洞寬約20米,,高10余米,深約3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鐘”,;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稱為“地鼓”,。

2,、三游洞巖溶地貌概況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發(fā)育在以石灰?guī)r和白云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λ固乜蓜澐衷S多不同的類型,。按出露條件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干旱區(qū)喀斯特,。按巖性分為:石灰?guī)r喀斯特,、白云巖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

我國是一個巖溶遍布很廣的國家。我國各個地質時代的碳酸鹽巖裸露面積約有91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面積的十分之一,,加上已知的隱伏于不同深度的碳酸鹽巖,總的分布面積可達340萬平方公里以上,。在這些碳酸鹽巖分布地區(qū)中,,發(fā)育有各種類型的巖溶地貌與洞穴,往往成為著名的風景區(qū),,位于長江三峽的三游洞就是一個典型地區(qū),。

三游洞的巖溶地貌主要表現在三游洞內典型的巖溶景觀。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從天而降,,將三游洞自然分隔為前后2個石室,。前室與后室之間這兩根并列垂下的鐘乳石,宛如門楹,,渾然天成,。在見習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三游洞的整個巨大洞體,,由許許多多的鐘乳石柱矗立其中,看起來就像是由鐘乳石柱支撐起來的一樣,。石柱上,,通常都是一層一層的石灰?guī)r覆蓋在上面,,我們也時常可以看到三游洞區(qū)的石灰?guī)r巖壁上,,處處可見其所滲漏的水珠以及細小的水流,。在三游洞外,我們也經??梢钥吹绞?guī)r明顯的層理構造,。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4,、巖溶地貌的形成原因

(1)巖石的巖性,。巖溶發(fā)育的物質基礎是巖石的巖性是可溶性巖石。

(2)地質作用,。斷裂破碎帶一般為巖溶地貌發(fā)育比較強烈的地 帶,。如裂隙發(fā)育、延伸較遠且開口較大的地帶,,有利于巖溶作用進行,。在兩組斷層相交地段,溶斗,、溶洞最易發(fā)育,。裂隙向深處逐漸消失巖石透水性降低,巖溶作用便也隨之減弱,。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石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巖溶作用越顯著。在溶洞中,,巖溶作用愈強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發(fā)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huán)網。(3)流水的作用,。巖溶地區(qū)的地貌與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體力學性質,、流動性及流量對于侵蝕或沉積地貌的形成均有較大的影響,。經常流動的水體,通過多種化學過程(如混合溶蝕)和機械過程,,能較大地提高水的溶蝕力,。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巖石進行機械侵蝕,。巖溶地區(qū)不同地下水動力帶的地下水不同運動方式,,具有不同的巖溶溶蝕特征并直接導致了不同類型的洞穴系統的發(fā)育。

(4)氣候條件,。宜昌地區(qū)去后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wěn)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xù),,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這個因素有利于巖溶作用持續(xù)進行,。

六,、實習體會

這次宜昌實習我期待了好久,一直想親臨一睹三峽大壩這個偉大工程的風采,。去宜昌坐車的五六個小時,,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又有玩的,,時間過得很快,,比平時更能感覺到集體的溫暖。這一次野外實習,,我感覺自己體會頗多,,受益匪淺。宜昌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很多同學都這么說,。

在去宜昌之前,老師給我們放了關于三峽的紀錄片,,對三峽有個大致的了解,。在水文站、三峽大壩和三游洞后,,在老師的講解與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們認真做好筆記,并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以前只是在書本上看到喀斯特地貌,,本次實習親眼看到,,對巖溶地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鞏固了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專業(yè)性思維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更重要的是,,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學好

這次實習中我又能其他的收獲,。在實習中,,要有嚴明的紀律,要有集體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不去危險的地方,,晚上自由活動時間要把握好時間;同學有困難大家積極幫助,,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實習期間老師和我們相處的時間更多了,老師在多個方面位學生考慮,,師生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加深,。

當然,這次實習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實習之前,,雖看到一些紀錄片,對實習地有了一個宏觀上的了解,,但缺乏具體的了解,,準備不夠用充分。在工作人員講解時,,有些不理解,,且記筆記的速度跟不上說話的速度,導致一些信息的空缺,。有時候沒有特別認真聽講解,,忙著看沿途的風景去了。以后實習時要注意這些問題,,力圖使實習更充實,。

三天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在我們的不舍中我們全部安全返校,。宜昌之行是一個美好的記憶,,我將永遠珍藏在心間。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