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記錄著我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的歷史和一些主要事跡跟人物。下面是可圈可點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書寫黨史故事 獻禮百年華誕(感人3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黨史中的小故事:毛澤東的拐杖情緣
毛澤東一生熱愛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愛好,。拐杖,,成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對拐杖沒有什么講究,不管木制的還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眾多拐杖中,他特別喜歡一根竹拐杖,,這根拐杖來自杭州丁家山,。
毛澤東喜歡杭州,稱杭州為第二故鄉(xiāng),,生前先后40多次來杭州,。20世紀60年代初,有一次毛澤東登丁家山,,上山前,,隨行人員沒有帶拐杖,就到附近農(nóng)家砍了一根竹子,,簡單處理了一下,,當作拐杖,,毛澤東就拄著這根散發(fā)著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鄭重地問工作人員:“這根竹子有沒有付錢?”工作人員回答說:“老鄉(xiāng)本來不收錢,,但我們還是付了,。”毛澤東很高興,贊揚工作人員做得對,。毛澤東對這根拐杖喜愛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員不要丟掉,要帶回北京去,。
后來,,無論是在中南海散步,還是外出視察,,毛澤東一直使用這根未經(jīng)雕琢的拐杖。作為國家領導人,,也曾有人給毛澤東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卻從不留用。對于從野外帶回來的這根竹拐杖,,他卻敝帚自珍,,視為珍寶。
有一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考察,,隨身帶著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過的竹拐杖。其間,,越南主席胡志明來中國訪問,,到長沙拜見毛澤東。毛澤東與胡志明交情很深,,兩人相見甚歡,。有一天散步時,胡志明突然向毛澤東提出交換拐杖,,以資紀念,。毛澤東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揚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風趣地說:“就這根打狗棍跟你換?換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過毛澤東,,只好帶著遺憾回去了,。
生活作風絕不僅僅是一己的好惡問題,,還是一個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體反映,。生活儉樸是毛澤東的一貫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質(zhì)享受,一向嚴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儉樸,。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說明。
毛澤東喜歡拐杖,,寧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擔架,更不愿坐轎子,。
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進逼延安,毛澤東率中央機關部分人員離開延安轉戰(zhàn)陜北,。其時,,他肺炎初愈,身體虛弱,。衛(wèi)士們考慮到他行軍困難,,為他準備了一副擔架,可他堅決不坐,,非與大家一起徒步行軍,。毛澤東不坐擔架,這讓大家很傷腦筋,。警衛(wèi)員孫振國找了根柳木棍,,送給毛澤東說:“您就用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這樣走起路來也許會省力一些,。”毛澤東拄著木棍,,試走了幾步,很是滿意,。此后毛澤東就拄著這根木棍轉戰(zhàn)陜北,。
晚年,毛澤東的登山愛好沒有改變,,但他有一個原則即上山不坐轎,。有一次,毛澤東邀張治中同乘專列外出考察,?;疖嚨搅税不眨瑥堉沃薪ㄗh毛澤東上黃山看一看,毛澤東心有所動,,但是,,當他得知不能開車上山,只能坐轎登山時,,就毅然放棄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轎”,。
很多人對毛澤東不坐擔架,、不坐轎子感到不解,對此,,他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解釋說:“坐轎是騎在勞動人民頭上,。我毛澤東不能坐!”
作為黨和政府的領導人,他比誰都更有權力和條件要求好的物質(zhì)享受,,可他從來不搞特殊化,。寧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轎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體現(xiàn),。“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勤務員,,當主席也不能比別人特殊,,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所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愛戴和懷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如何使廣大黨員謹守樸素的生活作風,,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記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關系到黨的建設的重大命題,。對此,也許可以從毛澤東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啟示吧!
黨史中的小故事:王震愛才惜才
在老一輩革命家中,,王震以愛才而聞名,。他曾說:“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尊重人才,,沒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變多,否則,,多就會變少,,有等于沒有。”
出身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時只讀過幾年私塾和小學,,但在他指揮的部隊里,積極主張吸收知識分子入伍,。
1937年11月,,時任三五九旅旅長的王震參加八路軍會議,他說:“我想要一些人,。”賀龍笑著說:“你胃口真不小,,一個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馬,還嫌少?”王震笑著說:“我王震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嘛!我還要一些讀書識字的知識分子,,給部隊教授文化知識,。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昧的軍隊,,打不敗日本帝國主義,。這不是我們常說的嗎?”
于是,賀龍將從北平來根據(jù)地參加抗日的康世恩,、郭小川,、劉亞生、趙安博,、王季青等一批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分給三五九旅,。其中,北京大學畢業(yè)生劉亞生很受王震器重,,被破格提拔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震求才若渴,在三五九旅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凡是初,、高中畢業(yè)生入伍,,在連隊鍛煉一段即委以恰當?shù)穆殑铡?/p>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震率軍每解放一座城市,,就親自去動員知識青年參加部隊,。《王震傳》的編者說:“王震像磁鐵一樣,,在自己周圍吸引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農(nóng)學家涂治、水利專家王鶴亭,、鋼鐵專家余銘鈺,、地質(zhì)學家王恒升、紡織專家劉鐘奇……他們都是王震領導新疆建設的高級參謀,為新疆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6年,,王震任農(nóng)墾。在“反右運動”后期,,王震心里總在想著一件事:被定為“右派”的人,,也要給個出路。這些知識分子的知識還是有用的,,別的部門不要,,可以到農(nóng)墾部門來嘛。在王震的支持下,,1958年,,北大荒不僅接納了10萬轉業(yè)官兵,還接納了1500余名“右派”,,其中包括丁玲,、艾青、丁聰,、吳祖光,、尹瘦石、黃苗子等文化名人,。
1969年10月,,王震被下放到江西紅星農(nóng)場,他從各地請來了很多科技人員,。李汝慶是農(nóng)場一位學畜牧獸醫(yī)的科技人員,,因為海外關系和“反右”期間的問題,在場里被當作重點“牛鬼蛇神”批斗了三年,。在調(diào)查和了解情況后,,王震通知李汝慶到總場開會,“我和你們黨委研究過了,,現(xiàn)在決定解放你,你就坐下來和大家一起開會,。”李汝慶參加批斗會,,不是站就是跪,現(xiàn)在一聽見讓他坐下來,,激動得潸然淚下,。從此,李汝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農(nóng)場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黨史中的小故事:彭德懷開解下屬
夏納是抗大總校的學生,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八路軍總部作戰(zhàn)科當參謀,但他對分配給他的工作有點意見,,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懷知道這一情況后,決定親自找他談一談,。
一天,,彭德懷來到夏納的住處,一見面就開門見山地說:“你就是夏納同志嗎?我叫彭德懷,。”一聽是彭德懷,,夏納頓時緊張起來。彭德懷看到他這個樣子,,溫和地笑笑,,盡量把神態(tài)放得隨意一些,說:“聽說你是從抗大總校來的,,我們很歡迎,。咱們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這樣的知識分子前來工作,??墒牵瑩?jù)說讓你到作戰(zhàn)科你不很滿意,,是嗎?”夏納局促地說:“我學的專業(yè)是工程技術,,沒有專門學過軍事知識,我怕到作戰(zhàn)科完成不好任務,。”
“是呀,,”彭德懷深有感觸地說,“按照你所學的知識,,本該讓你去搞工程才對,。但是,現(xiàn)在的形勢不允許我們這樣安排,,我們正在打仗,。根據(jù)地里又沒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戰(zhàn)勝利才行,。眼下,,擺在我們面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跟日本帝國主義打仗。特別是作戰(zhàn)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強工作,。為了對付日本鬼子,暫時只好讓知識服從抗戰(zhàn),,你說是不是?”
聽了彭德懷這番話,,夏納思想上的疙瘩解開了,。彭德懷趁熱打鐵,繼續(xù)開導他說:“其實,,什么知識也是從實際工作中學來的,。別以為軍事這門學問高不可攀,實際上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學習多動腦子,,許多科學知識也都是可以學習到的。到那時,,你就會覺得學習軍事,,指揮打仗,還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懷在作戰(zhàn)科看到夏納寫的一篇題為《論敵人的“鐵壁合圍”戰(zhàn)術》的文章,便坐下來認真地閱讀起來,。原來,,這年夏天,,日本侵略軍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對華北根據(jù)地施行了殘酷的“鐵壁合圍”,,后來,在八路軍前方總部的指揮下,,經(jīng)過廣大軍民的同心協(xié)力,,奮勇抗敵,最終粉碎了敵人的“鐵壁合圍”,。夏納親自參加了兩次反“掃蕩”的激烈戰(zhàn)斗,,便琢磨研究一番,寫出了這篇論文,。
彭德懷看完文章后,,說:“小夏,你這樣做是很對的,。實踐出真知,。一個青年應該好好研究點實際問題,尤其是敵人使用的那些戰(zhàn)術,,非常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嘛,。不過,你寫的這篇文章還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從表面上說了一下敵人戰(zhàn)術上的一些形式,,沒有從本質(zhì)上明確指出敵人‘鐵壁合圍’戰(zhàn)術的特點和弱點,。如果能夠就如何打破‘鐵壁合圍’戰(zhàn)術做進一步的研究,這篇文章就會生動有力,,有理有據(jù),,說得讓人心服口服,產(chǎn)生一定的教育意義,。”
彭德懷又說:“另外,,文章的題目也有點大,不夠貼切,。”說罷,,他摸出鋼筆,在原標題上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關于‘鐵壁合圍’戰(zhàn)術的研究”幾個大字,。彭德懷走后,,夏納從實際工作和實戰(zhàn)中學習研究軍事知識的勁頭就更大了,將那篇文章做了認真修改,,又拿給彭德懷過目,。不久,這篇文章就在八路軍總部創(chuàng)辦的《前線》雜志上發(fā)表了,。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書寫黨史故事 獻禮百年華誕(感人3篇)全部內(nèi)容,更多作文內(nèi)容,,請各位同學持續(xù)關注可圈可點,。
【書寫黨史故事 獻禮百年華誕(感人3篇)】相關推薦文章:
獻禮建黨百年英雄故事:向警予
黨史感人小故事 黨史故事簡短
關于中國正能量故事(感人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