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杜甫生平簡介30字(4篇)

最新杜甫生平簡介30字(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3:04:27
最新杜甫生平簡介30字(4篇)
時間:2023-01-11 13:04:27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生平簡介30字篇一

意外遭際實堪傷,,致使英魂返故鄉(xiāng),。春寒料峭祭亡靈,淚雨紛飛痛斷腸,。我們將永遠銘記著2012年2月26日這個令人悲傷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我們大荔縣質(zhì)監(jiān)站退休干部,,優(yōu)秀建筑工作者王新生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難,。

今天,我們大家聚集在這里,,寄托對逝者的無限哀思,。在此,我謹代表大荔縣質(zhì)監(jiān)站全體干部職工向王新生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王新生同志的親屬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王新生同志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進步的一生,;勤勤懇懇,,克己為人的一生。他于1939年7月5日出生在大荔縣石槽鄉(xiāng)孫家村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家庭,,如火如荼的時代,,勤誠厚樸的民風,尚禮崇德的家庭教育,,涵養(yǎng)了他勤勉自強,、正直勇敢的品格,堅定了他愛黨愛國,,奉獻社會的人生理想,。王新生同志于1961年9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學院,1966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陜西省第四建筑公司工作,;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在渭南洛惠局工作,;1989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大荔縣設計室工作;1990年2月至1996年6月,,在大荔縣建筑公司工作,;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在大荔縣質(zhì)監(jiān)站工作,;2000年8月退休,。

王新生同志很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把這份愛寄托于自己的工作,。從走上建筑工程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潛心本職工作,服務地方建設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工作期間,,王新生同志主要承擔施工業(yè)務,為業(yè)務總負責人,,多次獲得“建筑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參與編寫《現(xiàn)澆與預制裝配相結

合的框架結構施工技術》一書,在“建筑科技”等雜志發(fā)表論文十篇,,其主要成果錄入《大荔縣志》科技成果篇,。王新生同志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與他朝夕相處的同事都稱贊他的吃苦耐勞,,他的寬厚,,他的善良。王新生同志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從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這路很長,但王新生同志憑著堅韌的毅力走過來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克服各種困難,為城鄉(xiāng)建設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七十余年人生路,,他風雨兼程,頂天立地,。他奮斗了一生,,耕耘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王新生同志十分重視個人修養(yǎng),,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同志,、鄉(xiāng)鄰以讓為先,,關愛有加。對家庭,,他是一位真正負責任的人,。作為兒子,他忠孝雙全,,堪為表率,;作為丈夫,他與妻子相扶相攜,,共歷風雨,;作為父親,他教女有方,,寬嚴適度,為孩子們的成長傾注了無盡的心血?,F(xiàn)在,,令我們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yè),,正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王新生同志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悲傷不是他希望留給我們的禮物,,他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看似平凡實則崇高的精神,。就讓我們以崇敬的心情來矚目這顆閃亮的流星,,來紀念這位如夏花之燦爛,,如秋葉之靜美的長者,但愿每一個睹物思人的瞬間,,不是生者的悲痛,,而是逝者的安慰。

王新生同志,,安息吧,!

杜甫生平簡介30字篇二

杜甫簡介與生平分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詩人,。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期。

1.讀書與漫游期(35歲前)(711-746)

①這一時期,,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讀書,、漫游,、求官、交友,。

②讀書方面: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庭,,家教極好,早期即通覽儒家典籍,,因為家庭出身和出生地(鞏縣)均受儒家文化浸染較深,,杜甫早期所受的教育是嚴格的儒化教育,這與李白是不同的,。

③漫游方面:這一時期,,他游歷了大半個中國。他19歲游山西,,20歲游吳越,,25歲時游齊趙,三十三歲時游梁宋,,三十四歲時再游齊趙,。這與李白頗為相似。杜甫年輕時,,其父杜閑為奉先縣令,,可能經(jīng)濟方面較為寬裕,因此,,杜甫青少年時代還是有過一段“恣情快意”“勢馬輕狂”的生活的,。

④求官: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曾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未中,。但并未給年少輕狂的杜甫以打擊,,甚至在此期,杜甫還沒有進行過什么干謁活動,,可能是因為年輕還不諳時事,。

⑤交友:745年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有幸在洛陽一睹詩仙風采并與之結下深厚友誼,。此后,,杜甫有許多詩篇詠及李白。洛陽相遇,,李白與杜甫同游梁宋,,在梁宋時對結交詩人高適,,三人縱酒射獵,,品文論詩,著實逍遙了一陣子,。這一時期,,杜甫還交了一個與他一生廝守,,相濡以沫的知音,那就是他的妻子楊氏夫人,。大約是在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與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楊氏喜結伉儷,此后杜甫的榮通困頓,,楊氏夫人始終守候在其身邊,,任勞任怨,是杜甫困頓蹇滯的人生路途的一大幸事,。

⑥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長安十年時期(35歲-44歲)(746-755)

這一時期,杜甫覺醒了,,開始汲汲于仕途,。他來到了長安。

①天寶六年(747),,他在長安再次應科舉考試,,因李林甫玩弄權術而落選。

②獻《雕賦》,、《三大禮賦》,,玄宗命待制集賢院,但一直將其閑置,。其生活困苦艱難,。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飽嘗仕途之艱辛,,開始關注現(xiàn)實,,關注政治。

③困守十年,,終于獲得河西尉的一個小官,,棄而不作,旋被命為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掌器杖的小官),。

④此期代表作《詠懷五百字》,、《兵車行》、《麗人行》等,。

3.陷賊與為官時期(44歲-48歲)(755-759)

①安史亂起,,杜甫被安火亂軍所俘,被困在長安近一年,后越過戰(zhàn)爭最前線,,冒死逃脫,,達于行在,肅宗任為左拾遺,,旋因諫房館事激怒肅宗,,遭疏遠,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棄官到秦州到同谷,、到成都。

②曾有過一段優(yōu)裕從容的為官生活,。有過一些吟詠宮廷生活的詩歌,。

③疏遠貶官之打擊更拉近了他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

④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別》、《羌村三首》,、《月夜》,、《悲凍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時期(48歲-59歲)(759-770)

①漂泊西南,曾在杜甫草堂過過一致閑適雅致的寧靜生活,,他與妻子孩子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②嚴武兩次鎮(zhèn)蜀,對其資助頗大,。

③曾因叛亂而一度攜家流亡于梓州,、閬州、綿州一帶,。

④嚴武去世后,,攜家由三峽出蜀。曾在奉節(jié)小住,,旋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帶,,以船為家,備受流離困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苦。于770年困死于一條破船上,。

⑤杜甫死因有多種說法:病死,、脹死為其中較為通行兩種。病死:病死于糖尿病。脹死:大歷五年,,杜甫在潭州。旋潭州兵亂,,杜甫南逃,,沿來水而上依其舅父彬州錄事參軍崔偉,但因為漲水,,被困于距耒陽四十里的方田驛,,餓了好幾天。耒陽聶縣令知道后,,派人送去牛肉白酒,,杜甫餓極,吃多了脹死了,。(據(jù)郭沫若考證,,是杜甫所食的牛肉白酒因天熱而腐敗變質(zhì),食后中毒而死)

⑤此期為杜甫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其詩留傳到現(xiàn)在的有1400余首,,有1000余首作于此期,代表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秋興八首》、《諸將》五首,、《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旅夜書懷》,、《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 “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對后來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杜甫生平簡介30字篇三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

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在成都時被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后時的著名詩人,,官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他 7歲即開始學詩,,15歲時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們的重視,。他的生活從20歲后可分為四個時期。

漫游時期 從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帶,,他到過金陵,、姑蘇,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開元二十三年回洛陽應進士考試,未被錄取,。次年在齊趙一帶開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憶當時的情景是:“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保ā秹延巍罚┧谶@兩次漫游里,看到祖國秀麗雄偉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東的文化,,擴大了眼界,豐富了見聞,。開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陽與偃師之間的首陽山下,可能在這時與夫人楊氏結婚,。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遇,二人暢游齊魯,,訪道尋友,,談詩論文,有時也議論時事,,結下深厚的友誼,。次年秋,杜甫將西去長安,,李白準備重游江東,,他們在兗州分手,,此后沒有再會面,杜甫為此寫過不少懷念李白的感人詩篇,。

這時唐王朝還強盛,,倉廩相當充實,可是玄宗開始好大喜功,,開拓邊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會上已經(jīng)隱伏著不安定的危機,。杜甫對此有所預感,,但并未正視。他過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獵的浪漫生活,。他在這時期寫的詩,根據(jù)他自己的敘述,可能已有數(shù)百首,不過只有二十幾首流傳下來,,主要是五言律詩和五言古體詩,。其中雖有象《望岳》那樣不同凡響的作品,但總的說來,還沒有超越杜審言那一時期名詩人的水平。

長安時期 從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在長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到長安,,目的是求得一個官職,有所建樹,。天寶六載,,玄宗詔征文學藝術有一技之長的人到京都就選,杜甫參加了這次考試,,但由于以“口蜜腹劍”著稱的中書令李林甫陰謀破壞,應試者沒有一人被選,。天寶十載,玄宗舉行三個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廟和天地,。杜甫寫成三篇“大禮賦”進獻,得到玄宗的贊賞,,命宰相考試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沒有下文,。他不斷寫詩投贈權貴,,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也都毫無結果,。最后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職務,,這已經(jīng)是杜甫在長安的末期,,安祿山叛亂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變了他在開元時期勵精圖治的優(yōu)良政風,,一任宰相貪污驕橫,,邊將窮兵黷武,自己則在宮中尋歡作樂,。人民受到的租稅與征役的殘酷剝削日益加劇,。杜甫“嘗困于衣食”,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充當“賓客”,陪伴他們詩酒寓游,,取得少許資助,。同時,他結交一些與他同樣貧困的朋友,也比較廣泛地接觸勞動人民。他的足跡從貧乏的坊巷走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高閣互競豪華的曲江走到征人出發(fā)必須經(jīng)過的咸陽橋畔,,仕途要求的失敗使他能客觀地認識統(tǒng)

治階層的腐敗,,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能體會到人民的疾苦,這兩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詩中得到反映,。天寶十一載以后,他寫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開始給當時的詩歌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新的表達方法,。天寶十四載冬,杜甫探視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寫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表達了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深情,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概括了社會上尖銳的矛盾,,又描繪了“入門聞號□,幼子饑已卒”的家庭景況,,這是他十載長安生活的總結,,也標志著唐朝盛世最后的總結。這時期流傳下來的詩約一百余首,,其中優(yōu)秀的詩篇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任職左拾遺與流亡時期 從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祿山起兵后,,長驅(qū)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陽,、長安,。杜甫這時正在□州,他聽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肅宗在靈武即位,便把家屬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靈武,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杜甫陷賊中將近半年,看著莊嚴整飭的京城一片荒涼,,生靈涂炭,,聽著唐軍兩次反攻,先后在陳陶,、青坂兩處都全軍覆沒的消息,滿腔悲憤,寫出《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

至德二載(757)四月,杜甫冒著生命危險,逃出長安,,奔赴肅宗臨時駐地鳳翔,,受任為左拾遺。不久因為疏救房□,,觸怒肅宗,,竟遭到審訊。八月,,他回到□州探視妻子,,完成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長詩《北征》,描繪了旅途上凄涼的慘景和家境的貧窮,,表達了對于當前局勢的意見,。

這年九月,唐軍收復長安,,十月收復洛陽,,肅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這時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次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內(nèi)肅宗新貴與玄宗舊臣相斗爭的影響,,外調(diào)為華州司功參軍,,從此與長安永別。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視舊居,,歸途上親眼看到人民在官吏們殘酷的壓迫下蒙受的苦難,,寫出著名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后人簡稱為“三吏”,、“三別”。

杜甫回到華州,,已是初夏,。這時關輔大饑,朝廷內(nèi)李輔國專權,,玄宗舊臣房□等被排斥,,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棄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滿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艱難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社會政治,、經(jīng)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政治上,,朝廷對內(nèi)喪失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力量,,對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經(jīng)濟上,,由于連年戰(zhàn)亂,,加上自然災害,農(nóng)村一片蕭條,,而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反而有增無已,,造成人口銳減,生產(chǎn)力降低,。杜甫也親身經(jīng)歷了十分錯綜復雜的變化:流亡,、陷賊、在皇帝身邊任左拾遺,、出貶華州,、荒涼的洛陽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無論是人事關系或是自然環(huán)境,,都有很大的懸殊,。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比長安時期要豐富得多,也艱苦得多,因此產(chǎn)生的詩歌多種多樣,流傳下來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時期 從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nèi),杜甫在蜀中8年,,在荊,、湘3年。杜甫在夔州時說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實際上他在成都先后住過5年,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的,。上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結束了四年流離轉(zhuǎn)徙的生活,,得到一個棲身的處所。他離開了干戈擾攘,、哀鴻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現(xiàn)出一片田園美景,花鳥蟲魚都好象對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勞苦憂患的生活,,暫時得到休息,他也懷著無限的愛寫出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歌,。但他并不曾忘記流亡失所,、無處安身的人們,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

上元二年末,嚴武來成都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給過杜甫不少幫助,。代宗寶應元年(762)七月,嚴武應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變,,杜甫流亡到梓州,、閬州。

寶應二年春,延續(xù)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驚喜欲狂,以為有希望回到洛陽,,脫口唱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迸發(fā)出內(nèi)心的歡悅,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樂的高歌。但快樂只是曇花一現(xiàn),,國內(nèi)混亂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舉入侵,十月間一度攻陷長安,,杜甫對此表示無限的關切:“西京安穩(wěn)未,?不見一人來?!保ā对缁ā罚┧麑懗鲈S多首詩,,陳述他的政治思想。

廣德二年(764)春,嚴武又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jié)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嚴武舉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在成都節(jié)度使幕府中住了幾個月,,因不慣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嚴武允許了他的請求,。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憑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領家人離開草堂,,乘舟東下?!拔遢d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結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個階段,。

杜甫于九月到達云安,,因病不能前進,直到次年暮春病勢減輕,,才遷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滿兩年,,創(chuàng)作十分豐富,,成詩四百余篇,占杜詩全部的七分之二強,。詩中歌詠了夔州窮苦的勞動人民,,描繪了這里險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和對于長安,、洛陽的思念,,懷友憶舊之作也大量增加。可是他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壞,,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等不斷纏繞他,。

杜甫因為夔州氣候惡劣,朋友稀少,,便在大歷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峽,。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歸洛陽,又因河南兵亂,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數(shù)月,在年底到達岳陽,,寫出生動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歲晏行》,。

大歷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兩年,他沒有定所,,往來于岳陽,、長沙、衡州,、耒陽之間,,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他在大歷五年冬死于長沙與岳陽之間湘江上的舟中,,終年59歲,。他逝世前寫出一首三十六韻的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中有句“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仍以國家的災難為念。杜甫死后,,靈柩停厝在岳陽,43年后即憲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孫

子杜嗣業(yè)移葬于河南首陽山下。

杜甫在這11年內(nèi),,寫詩1000余首,,占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三強,大部分是近體詩──絕句和律詩,,還有長篇排律,。

詩歌創(chuàng)作 杜詩最顯著的特點是社會現(xiàn)實與個人生活的密切結合,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杜甫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他一生所走過的路程,在藝術方面也達到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詩能使讀者“知其人”,、“論其世”,起著“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可是作為“詩史”的杜詩并不是客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少陵編年詩目譜附記》)杜甫的詩大部分涉及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有關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可是無處不浸透了詩人的真情實感。例如杜甫中年時期的兩篇杰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里邊有抒情,有敘事,,有紀行,,有說理,有對于自然的觀察,,有對社會矛盾的揭露,,有內(nèi)心的沖突,有政治的抱負和主張,,有個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國家與人民的災難和對于將來的希望。這兩首長詩包括這么多豐富的內(nèi)容,,作者的心情波瀾起伏,,語言縱橫馳騁,證明他在這不幸的時代面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都敏銳地發(fā)生強烈的感應,。這樣的詩是詩人生活和內(nèi)心的自述,,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真,個人的命運和國家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二者在藝術上也達到高度的融合。又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頭》等詩,,篇幅較短,,卻也同樣具有這種特點。

天寶后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的時事政治詩,,不管是陳述政見,如《洗兵馬》,在梓州寫的《有感》;或是揭發(fā)統(tǒng)治者的荒淫殘暴,,如《麗人行》,、《憶昔二首》之

一、在云安寫的《三絕句》,;或是寓言諷興,,如《鳳 凰臺》、《病桔》,、《枯棕》,、《客從》;或是對窮苦人民的同情關懷,,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都是個人的情感與事實相結合的,。還有不少長篇,,有的記載國家十幾年來的大事,如《夔府書懷》,、《往在》;有的敘述地方變亂,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憶往事,,如《壯游》,、《遣懷》;更是象浦起龍所說的“慨世還是慨身”(《讀杜心解·讀杜提綱》),,都含有濃厚的抒情成分,。

戰(zhàn)爭題材在杜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數(shù)量。杜甫對不同性質(zhì)的戰(zhàn)爭持不同的態(tài)度,。他對于朝廷窮兵黷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對的,,如《兵車行》,、在夔州寫的《遣懷》、《又上后園山腳》,;對于平息叛亂,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亂前期寫的《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以及吐蕃入侵時寫的《歲暮》,。這些詩譴責什么,,歌頌什么,都很鮮明,。也有些關于戰(zhàn)爭的詩,,既有歌頌,也有譴責,。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兩組組詩,曲折反復地敘述戰(zhàn)士在從軍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實際上是反映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于戰(zhàn)爭的不同看法,。這兩組詩都歌頌了戰(zhàn)場上的壯烈場面,戰(zhàn)士如何善于戰(zhàn)斗,,勇于犧牲,,取得勝利;又譴責了君王無止境的開拓邊疆,,主將驕橫奢侈,,使戰(zhàn)績失去積極的意義。這兩組詩都是通過一個戰(zhàn)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shù)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又如“三吏”、“三別”則更為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內(nèi)心沖突,。杜甫在洛陽路上,,看見橫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強征入伍,。他替這些人提出控訴,,對差吏給以譴責,但是一想到壯丁缺乏,,而又大敵當前,,便轉(zhuǎn)變了口氣,盡可能對被征調(diào)的人說幾句慰解或鼓勵的話,。元代鮮于樞書杜甫《兵車行》

杜甫寫過許多歌詠自然的詩,。他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lián)系自己,,也聯(lián)系時事,。歷代的詩話、詩評對于杜詩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過許多論述,。但是杜甫的詩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與時事的交融,作者在寫景和抒情時,,很少離開現(xiàn)實,隨時隨地都想到他所處的干戈擾攘,、國困民疲的時代,。如困居淪陷的長安時寫的《春望》,、入蜀時寫的《劍門》,,是最有代表性的。這類詩,,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漢》,,七律《登樓》、《宿府》,、《閣夜》,、《秋興八首》等,都是情景與時事交融的膾炙人口的名篇,。此外,,杜甫也寫了一些歌詠繪畫、音樂,、建筑,、舞蹈、用具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詩,,同樣貫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的氣氛,可以看作是有聲有色的文化史,。明代祝允明書杜甫《秋興八首》

杜集里也有一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的感情也較為淡泊,,比較突出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杜甫在長年的轉(zhuǎn)徙流離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開辟田畝,得到暫時的休息,因此對于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動態(tài)進行了細膩的觀察,,感到無限的熱愛,,具有深刻的體會。如《屏跡》,、《為農(nóng)》,、《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詩,從詩題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當時的心境,。這類詩當然不能和前邊論述的詩篇相比,但也代表了杜甫為人的另一方面,他不只有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對于微小生物的愛好。他“幽居近物情”(《屏跡》),喜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感到“花柳更無私”(《后游》),。

杜甫寫過一些懷念家屬、朋友的詩,,大都纏綿悱惻,,一往情深。懷念妻子的有陷賊時寫的《月夜》,,懷念弟弟的有在秦州寫的《月夜憶舍弟》,;在許多懷念朋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杜甫自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贈李白、憶李白,、懷李白,、夢李白、寄李白以及其他涉及李白的詩,,有十余首之多,,幾乎首首都顯示出對于李白深厚的情誼、熱烈的關懷和衷心的欽佩,。

杜甫把詩看作是他終生的事業(yè),,認為“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他7歲學詩,直到死亡前夕,,沒有停止過寫詩,,他從安史之亂起,至抵達成都前,,在最艱苦的歲月里,,寫出的詩歌思想內(nèi)容最為深刻;他在夔州身體衰弱多病,,寫作的數(shù)量最為眾多,。他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充滿愛國愛人民的政治熱情,在藝術技巧上也狠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新詩改罷長自吟”(《解悶十二首》之七),,說明他創(chuàng)作的嚴肅態(tài)度,。杜甫還以詩論詩,在《戲為六絕句》和《解悶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達了他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評騭古今詩人的主張,。

杜甫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大大開拓了詩歌的領域。明代胡震亨說:“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唐音癸簽》)這句話不盡符合事實,,因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時事入詩的,但是象杜甫這樣深入民間,洞察時弊,,把富有社會意義的重大問題都陶融在“驚人”的詩句里,,卻是少有的,。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杜詩鏡銓》卷五)這雖然是“三吏”,、“三別”的評語,但也可以概括杜甫大部分重要的詩篇。元稹給杜甫寫的《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里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這話說得并不過分,。

杜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杜甫最能駕馭詩的各種形式,并能使每種形式都得到新的發(fā)展,。他在五言古體詩里善于記載艱苦的旅程,、社會的萬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許多富有戲劇性的言談動作,,寫來十分生動,,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而是語調(diào)的自然,,最顯著的例子是《羌村》,、《贈衛(wèi)八處士》、“三吏”,、“三別”,、《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等。他在七言古體詩中擅長于抒寫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達對于政治和社會的意見,,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杜甫的五,、七言律詩功力甚深,,達到很高的成就,數(shù)量占杜詩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見于杜甫的漫游時期,,七律名篇多產(chǎn)生在到達成都以后。杜甫深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煉,,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揚,。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懷》,、《宿江邊閣》、《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恨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宿府》,、《閣夜》,、《詠懷古跡五首》、《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的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寫了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如《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竟長達1000字,。是除少數(shù)比較自然的以外(如五排的《奉送嚴公入朝十韻》、《送陵州路使君赴任》,七排的《清明二首》),大都堆砌過多的典故,,掩蓋了豐富的情感或填補了應酬之作內(nèi)容的空虛,。杜詩中的絕句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西南的最后11年內(nèi)寫的。由于杜甫的古體詩和律詩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絕句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即景抒情,論詩懷友,,反映蜀中的騷亂與人民的生活,,吸取民歌的精華,杜甫在絕句方面仍有不少貢獻,。杜甫詩意圖軸 清代張□作

當然,,杜甫也寫過一些投贈權貴、奉和應酬的比較無聊的詩,。當他在長安充當貴族的“賓客”,,向王公大臣乞求一官半職的時候,當他漂泊西南,為了衣食,,不得不與地方官吏們相周旋的時候,,所寫的一部分詩,其中有好些五言排律,用大量的典故頌揚對方如何賢明,申述自己如何貧困,,以乞求憐憫與恩賜,格調(diào)是不高的。宋代淳熙刻本《杜工部詩集》

總的說來,杜甫是以饑寒之身永懷濟世之志,處窮困之境而無厭世思想,;在詩歌藝術方面,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給后代詩人以廣泛的影響。

杜甫在世時,他的詩歌并不為時人所重視,逝世40年以后,,始見重于韓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運動,在文藝思想方面顯然受到杜詩的影響,。李商隱近體詩中諷喻時事的名篇,,在內(nèi)容和藝術上都深得杜詩的精髓。宋代著名詩人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對杜甫都推崇備至,,他們的詩歌各自從不同方面繼承了杜甫的傳統(tǒng),。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虜,囚居獄中,,用杜甫五言詩句集詩200首,在《集杜詩·自序》里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倍旁姷挠绊懰?,不局限于文藝范圍,更重要的是詩中愛國愛人民的精神感召著千百年來的廣大讀者,,直到今天還有教育意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中文名: 杜甫

別名: 少陵野老,,杜陵野老,杜陵布衣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唐朝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出生日期: 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770年

職業(yè): 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文學家 主要成就: 創(chuàng)作大量現(xiàn)實主義詩歌 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 字: 子美 號: 少陵野老

世稱: 杜少陵,,杜工部 尊稱: 詩圣

流派: 唐代現(xiàn)實主義

目錄

基本信息 詩歌成就

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歲以前)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至四十四歲)

三,、為官時期(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死因之謎 家庭妻子 子女 詩人思想

大事年譜玄宗時期(公元712——公元755年)肅宗時期(公元756——公元762年)代宗時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作品

詩歌風格沉郁頓挫 兼容并蓄 煉字對仗 內(nèi)容深遠 詩歌影響

《舊唐書·杜甫傳》 后世紀念紀念詩作 紀念建筑 后世評述 相關電視劇

成都杜甫草堂基本信息 詩歌成就

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歲以前)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至四十四歲)

三,、為官時期(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死因之謎 家庭 妻子 子女 詩人思想

大事年譜 玄宗時期(公元712——公元755年)肅宗時期(公元756——公元762年)代宗時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作品

詩歌風格

沉郁頓挫 兼容并蓄 煉字對仗 內(nèi)容深遠詩歌影響《舊唐書·杜甫傳》后世紀念 紀念詩作 紀念建筑后世評述相關電視劇成都杜甫草堂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jīng)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詩被稱作“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所以杜甫祖籍襄陽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青年時期,杜甫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共同談論詩,,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爆發(fā)后,,他流亡顛沛,竟被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kuí)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死后,按其遺愿.,,和其祖父同歸葬在洛陽市東約23公里的偃師縣杜樓村,。杜甫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杜甫又被尊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并稱“大李杜”,。他所寫的詩,,被人稱為“詩史”。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兩年后,,離開奉節(jié)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zhuǎn)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杜甫的詩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詩風基本沉郁頓挫,。編輯本段詩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有吏夜捉人

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逼渲胁环σ灿性娙说淖员?,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歲以前)

杜工部像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此期間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馬詩》,、《贈李白》等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為官時期(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杜甫(11張)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人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編輯本段死因之謎

多少年來,,杜甫給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而且各執(zhí)一詞,,發(fā)人深思。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于杜甫的死,,書中是這樣寫的:“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保ㄌ旖蛉嗣癯霭嫔?001年1月版,,第316頁)。

二,、溺死

此說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后,后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并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傷”,,唐玄宗死于寶應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年賜死子美杜甫呢,?

成都杜甫草堂(12張)

三、自沉于水而死

原因:

此說源于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jù)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jù)純屬于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說較為可信,。杜甫的死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lián)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xù)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xù)餓了5天),。當?shù)乜h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編輯本段家庭 妻子

杜甫于30歲時,暫時中斷了在齊魯燕趙間的漫游,,回到洛陽,,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筑就陸渾山莊,然后迎娶了弘農(nóng)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為妻,。司農(nóng)少卿為主管農(nóng)業(yè)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為官 的杜甫家可謂門當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想來是一位知書達理,、聰慧賢淑的女子。遺憾的是杜甫并沒有用他的大手筆為愛妻立傳,,甚至我們連楊氏夫人的名字也無從知曉,,但杜詩中卻多處提及她,雖然片言只語,,一鱗半爪,,但從那飽蘸深情的筆墨中,我們對詩圣背后那個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偉大女性,,還是不由得肅然起敬,。

子女

育有兩子宗文、宗武,;另有一女,,名喚:鳳兒 編輯本段詩人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190,。

杜甫雖然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編輯本段大事年譜

玄宗時期(公元712——公元755年)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徐毅正。

玄宗開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歲。嘗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開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歲,。始作詩文。

玄宗開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歲。始習大字,。開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歲。壯游詩曰:“習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痹ⅲ捍捺嵵萆校涸ブ輪⑿?。

開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歲,。百憂集行曰:“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開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十九歲。游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從韋之晉﹑寇錫游。

開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歲。游吳越,。

開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歲,。游吳越,。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歲,。游吳越。

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歲。游吳越,。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歲。自吳越歸東都,,舉進士,,不第。

開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歲。游齊趙,。交蘇源明,。開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歲,。游齊趙。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歲。游齊趙,。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歲,。游齊趙,。

開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歲,。游齊趙。

開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歲,。歸東都,。筑陸渾莊,于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歲,。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于東京仁風里。六月,,還殯于河南縣,,公作墓志,。

天寶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歲,。在東都。

天寶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歲。在東都,。五月,,祖母范陽太君卒于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東都,。秋,游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游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天寶四年,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歲,。再游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來齊州,,公嘗從游,,陪宴歷下亭及鶴山湖亭。旋暫如臨邑(屬齊州),。秋后至兗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游,,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游,,城東石門一別遂無復相見之日矣,。

天寶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歲,。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琎﹑駙馬鄭潛耀游,。

天寶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歲,。在長安,。

天寶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歲,。在長安。屢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天寶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歲,。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吳道子所畫壁。

天寶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歲。來長安,。初遇鄭虔。

天寶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四十歲。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后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是年,,在杜位宅守歲。

天寶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四十一歲。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暮春,,暫歸東都,。冬,高適隨歌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復別去,公有詩送之,。

天寶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四十二歲,。在長安,。首夏,同鄭虔游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于此年秋,。

天寶十三,甲午(公元754年),,四十三歲,。在長安。進封西岳賦,。自東都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詩河西節(jié)度使歌舒翰。歲中,,張?自盧溪召還,,再遷為太常卿,公復上詩求助,。又進雕賦,,表中詞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價暴貴,公生計益艱,,遂攜家往奉先,,館于廨舍。

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四十四歲。安祿山反,。杜甫在長安,。歲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云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歲暮,喪幼子,。

肅宗時期(公元756——公元762年)

肅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四十五歲,。七月改元,,安祿山稱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殺楊國忠,、楊貴妃,。杜甫歲初在長安。五月,,至奉先壁難,攜眷來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華原,,赴鄜州(今陜西鄜縣),。至三川縣同家洼,寓故人孫宰家,。聞肅宗及位靈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從蘆子關奔行在所,。途中為賊所得,,遂至長安。九月,,于長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為奴,感慟作哀王孫,。

肅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四十六歲,。安慶緒殺祿山,。張巡、許遠戰(zhàn)死,。郭子儀復東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賊中,。在長安時從贊公蘇端游。四月,,自金光門出,,間道竄歸鳳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遺,。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肅宗怒,,詔三司推問,張鎬﹑韋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薦等四人薦岑參,。閏八月,,墨制放還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鳳翔,,至邠州,,始從李嗣業(yè)借得乘馬。歸家臥病數(shù)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師,。肅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四十七歲,。二月改元,,復以載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賀蘭進明譖,貶為邠州刺史,。公坐管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嘗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嘗遇孟云卿于湖城縣城東,。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四十八歲,。史思明稱燕王,。春,杜甫自東都歸華州(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時屬關輔饑饉。遂以七月棄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肅天水),。是時有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白二十韻,。又有寄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jù)及張彪詩,。時贊公亦謫居秦州,嘗為公盛言西枝村之勝,,因作計卜居,。置草堂,未成,,會同谷宰來書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經(jīng)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zhèn)﹑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皆有詩。至同谷,,居栗亭,。貧益甚,拾橡栗,,掘黃獨以自給,。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經(jīng)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歲終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適即寄詩問訊,。

肅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四十九歲,。閏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馬遺貲營造,徐卿(疑即知道)﹑蕭實﹑何雍﹑韋班(應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開歲始事,,季春落成。時韋偃寓居蜀中,,嘗為公畫壁,。初秋,暫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適,。冬,,復在成都。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五十歲。史朝義殺史思明,。杜甫居草堂,。開歲,又往新津,。二月,,歸成都。秋,,至青城,。旋又歸成都。是時多病,,生計艱窘,。始有遷地吳楚之念。冬,,高適至成都,,嘗同王掄過草堂會飲。

肅宗寶應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五十一歲,。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詩人李白死(701-762)。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與嚴武唱和甚密,。武時有饋贈。七月,,送嚴武還朝,,以舟至綿州,抵奉濟驛,,登陸,,遂分手而還。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頗有東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縣,到金華山玉京觀,,尋陳子昂讀書堂遺跡,。又訪縣北東武山子昂故宅。旋復南之通泉縣,,訪郭元振故居,,于慶善寺觀薛稷書畫壁。又于縣署壁后觀稷所畫鶴,。

代宗時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

代宗廣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五十二歲,。七月改元,,李懷仙殺史朝義。杜甫正月在梓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欲還都,俄而復思東下吳楚,。間嘗至閬州(四川閬中),,因游牛頭﹑兜率﹑惠義諸寺,。既歸梓,又因送辛員外,,至綿州,。自綿歸梓。又往漢州,。夏,,返梓州。初秋,,復別梓赴閬,。九月,祭房管,。秋盡,,得家書,知女病,,因急歸梓,。十一月,將出峽為吳楚之游,,于是命弟占歸成都檢校草堂,。杜甫

廣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五十三歲,。春首,自梓州絜家東荍出峽,,先至閬州,。會朝廷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離閬東去,,聞嚴武將再鎮(zhèn)蜀,,大喜,遂改計卻赴成都,。三月,,歸成都。六月,,嚴武表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秋,,居幕中,,頗不樂,因上詩嚴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暫歸草堂,。是時,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贈之,。弟穎往齊州。歲晚,,因事寄詩賈至,。是年與嚴武唱和最密。

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五十四歲。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攜家離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樂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賓),。自戎州至渝州(重慶)。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入秋,,至忠州(重慶忠縣),,居龍興寺院。九月,,至云安縣(重慶云陽)因病,,遂留居云安,館于嚴明府之水閣,。代宗大歷元年,,丙午(公元766年),五十五歲。十一月改元,,春杜甫在云安,。時岑參方為嘉州刺史,寄詩贈之,。春晚,,移居夔州(重慶奉節(jié),即劉備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閣,。秋后,,柏茂琳為夔州都督,公頗蒙資助,。是年多追憶舊游之作,。

大歷二年,丁未(公元767年),,五十六歲,。在夔州。春,,自西閣移居赤甲,。三月,遷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園四十畝,,蔬圃數(shù)畝,又有稻田若干頃,,在江北之東屯,。弟觀自京師來。秋,,因獲稻暫住東屯,。適吳司法自忠州來,音以瀼西草堂借吳居之,。是時,,始復動東游荊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別駕元持宅觀李十二娘舞「劍器」,。本年冬,仍復多病,。秋,,左耳始聾,。大歷三年,戊申(公元768年),,五十七歲,。正月中旬,去夔出峽,。臨去,,以瀼西果園贈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暫如外邑,。留江陵數(shù)月,,頗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縣,。遇顧誡奢﹑李晉肅(賀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數(shù)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大歷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五十八歲。正月,,經(jīng)岳州至衡州(衡陽),,游南岳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鑿石浦,,宿之。又過津口,,次空靈岸,。三月,抵潭州(湖南長沙),。發(fā)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發(fā)銅官,宿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然故人衡州刺史韋之晉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謀一份差事。但韋之晉忽然病卒,。時蘇渙居江側,,忽一日,訪公于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

大歷五年,,庚戌(公元770年),五十九歲,。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 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今衡陽),。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lěi)陽。耒陽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還,。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

公元2012年,,杜甫作為插畫模特,,爆紅于各大論壇微博,成為現(xiàn)代人減壓的犧牲品,,實是歷史之傷,,之恥。

編輯本段作品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1],,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2]。

代表名句:

1.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其三)》

5.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五言古詩·《佳人》

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五言律詩·《月夜憶舍弟》

7.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洞和?/p>

9.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督戏昀铨斈辍?/p>

10.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陽樓》

11.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佳人》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1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1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14.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15.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五言古詩,。《成都府》

16.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肚锱d八首》

1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堵靡箷鴳选?/p>

18.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兜で嘁洸軐④姲浴?/p>

19.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督^句四首(其三)》

20.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督^句二首(其一)》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秾⒏俺啥疾萏猛局杏凶飨燃膰类嵐迨祝ㄆ渌模?/p>

22.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p>

2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稇驗榱^句》

24.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督溪毑綄せㄆ呓^句(其六)》

25.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柴門送客》

[3]

2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27.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江村》

2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锻馈?/p>

29.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肚锱d八首(其一)》

春望詩意畫

30.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31.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飲中八仙歌》

32.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

33,、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兵車行》

34.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肚俺鋈ㄆ淞?/p>

35.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3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肚瓕τ辍?/p>

37.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堕w夜》

38.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詠懷古跡五首》

39.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

40.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侗囆小?/p>

41.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缎『持壑凶鳌?/p>

42.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对亼压袍E五首》

編輯本段詩歌風格 沉郁頓挫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郁”的特點,,“沉郁”一詞最早見于南朝,,“體沉郁之幽思,文麗日月”[4],,后來杜甫寫更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5],。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杜甫處于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6],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zhuǎn)變,趨近現(xiàn)實主義,。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杜甫

常在杜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nóng),、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xiàn)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7],,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于“沉郁頓挫”。吳沆《環(huán)溪詩話》評杜甫晚期詩句“恣肆變化,、陽開陰合”又云:“惟其意遠,,舉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吳沆又說:“凡人作詩,,一句只說得一件事物,多說得兩件,。杜詩一句能說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詩,,但說得眼前,,遠不過數(shù)十里內(nèi),杜詩一句能說數(shù)百里,,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此其所為妙”[8],。

兼容并蓄

杜甫的詩歌在風格上,,是兼?zhèn)涠喾N風格的,元稹這樣評價杜甫:“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9]秦觀也有類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tài),而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于斯也?!盵10]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氣。主流觀點認為,,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郁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盀槿诵云У⒓丫?,語不驚人死不休”[11]是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就杜詩特有的敘事風格和議論風格而言,,有學者認為是受到《詩經(jīng)·小雅》的影響,,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調(diào),又與《離騷》相近,。也有學者認為,,杜詩具有仁政思想的傳統(tǒng)精神,司馬遷的實錄精神,。還有觀點認為杜甫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并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12],。王安石表彰杜詩“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的成就[13],。陳善《捫虱新語》卷七:“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jīng)》,,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詩詳注集成序》亦稱“杜詩者,,詩中之《四子書》也,。”

煉字對仗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筑美”,,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4]就是杜詩煉字與對仗高超的體現(xiàn),。另外,在體裁上杜甫有許多創(chuàng)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創(chuàng)造性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到之處,。[15] 內(nèi)容深遠

杜甫的詩歌的內(nèi)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fā)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16],。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有人認為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17],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杜甫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18]但也有不喜歡杜甫詩者,,楊億就不喜歡杜甫,劉放《中山詩話》云:“楊大年不喜杜工部詩,,謂為村夫子,?!?/p>

杜甫遺跡(10張)編輯本段詩歌影響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沒有受到多少嘉獎和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風格和格律上的創(chuàng)新所導致的,,某些評論家認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膽古怪。他在世時關于他的參考資料幾乎沒有,,只有6名詩人共11首詩,。而且這些詩關于他的影響這一方面,都沒有提及他是詩歌和倫理觀點的模范,。然而,,就像孔慶翔說的一樣,杜甫是“中國唯一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詩人”,。公元九世紀時他的作品開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積極評價來自白居易,他推廣了杜甫部分作品倫理觀點,,盡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這些觀點,。除了白居易,還有韓愈,,他撰文以此批駁反對李杜的聲音,,捍衛(wèi)了他們的美學地位。同時,,這兩位詩人的詩文中都有杜詩的影子,。

公元十世紀初,五代詩人韋莊找到了草堂遺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19]。這一個時期,,中國刮起了“新樂府運動”的狂潮,杜甫作為這一次現(xiàn)實主義詩歌運動的啟發(fā)者備受推崇,。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響了皮日休,、曹鄴,、聶夷中、杜茍鶴等人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派,,在晚唐的詩壇上獨領風騷。

到了宋朝,,杜甫的聲名達到了頂峰,,黃庭堅,、陳師道等,專門探究杜詩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詩派”,,之后的王安石、陸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響,,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里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20]魯迅也評價過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21]。而杜甫更廣泛的影響是,,杜甫的作品將律詩從文字上的游戲變成了抒發(fā)政治抱負的載體,,對后來的詩人政治題材的寫作奠定了基礎。宋朝理學的發(fā)展確保了杜甫作為詩的典范和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蘇軾闡釋了理由:“古今詩人眾吳,,而子美獨為首者,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22],。他思考的能力鑄就了他的影響力,,出于他對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學習他對窮人的悲憫,,文學家學習他在藝術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

清初文學評論家金圣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xiàn)代研究者的贊賞[23],。

杜甫對后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紀,美國現(xiàn)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

杜甫生平簡介30字篇四

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出生在襄陽(河南鞏縣)的一個“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著名詩人,,父閑曾為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納租稅,,不服兵役等特權,。7歲學詩,15歲揚名,,但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其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