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沂蒙山的導(dǎo)游詞篇一
四川的樂山大佛天下聞名,,殊不知,,山西也有一座大佛可以與之一爭高下。想知道它在哪兒嗎?它就在"天然氧吧"—蒙山,。昨天是中秋節(jié),,我就去了一趟蒙山。
我們從市區(qū)出發(fā),,快到羅城高速口時,,向西一拐,順著印有"佛"字的路燈往前走,就到了蒙山,。 蒙山上空的天真藍(lán)呀!藍(lán)得沒有半點兒雜質(zhì),,純凈而透明。仿佛一塊兒巨大的藍(lán)水晶該在山上似的,。一進(jìn)山,,一股在城市中久違的清新空氣便撲面而來??諝馐菨駶櫟?,輕輕地、軟軟地?fù)湓谀樕?。蒙山遍地綠色,,草木猶如一塊兒綠色的大毛毯,把山裹了起來,。而那嘩啦嘩啦跳躍著的溪水,,更為這宛如仙境的山中增添了幾分靈氣。
捧一抔清澈的溪水洗洗臉,,瞬間皮膚上便有了水嬌柔的嫩滑,,且熱意全無,如同沖了一場涼水澡般清爽,,渾身上下舒服極了,。心仿佛也像純凈的溪水一樣透明了許多。
在青山綠水的簇?fù)硐?,大佛靜靜地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兩眼微閉,神情嚴(yán)肅,,嘴角卻帶著淺淺的笑意,。大佛兩手放于腿上,靜靜地打坐,。
蒙山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始建,,高約200余尺,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了,。它比全國最
高的樂山大佛略高,,是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后由于寺毀閣傾,,大佛從此隱沒于亂石瓦礫之中。現(xiàn)在大佛已經(jīng)修復(fù),。踏著山間的小路,,耳邊還回響著山中隱約可聞的佛樂。時間過得飛快,,我該回了,。坐在車上,我戀戀不舍地望著蒙山,,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視線中,。 篇三:山西蒙山大佛導(dǎo)游詞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于年久風(fēng)雨剝蝕,巖石表層風(fēng)化嚴(yán)重,,頭部早在元代就已經(jīng)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風(fēng)采,。由于寺毀閣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僅現(xiàn)胸頸部分,。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xiàn)僅觸及其一半,剩下的還需清理發(fā)掘,,無怪乎人們不知其為當(dāng)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已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為古太原縣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曉月"之稱,。史籍記載這尊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鑿,經(jīng)五個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緯時鑿成,。《北齊書》記載在《后主恒紀(jì)》中:"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所以稱為"晉陽西山大佛",。《北史》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nèi)",。
"宮"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遺址在晉源鎮(zhèn)古城營村九龍廟一帶,。據(jù)有關(guān)部門測量,,晉陽西山大佛現(xiàn)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說66米,一說70多米,比樂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rèn)為"巴"佛鑿于"3至7世紀(jì)"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shù)字,而我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年),,時值6世紀(jì)。
如按"巴"佛鑿于"7世紀(jì)"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jì),,比我國樂山大佛鑿于唐開元元年(720xx年)早162年。據(jù)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傳說李淵做太原留守時曾參拜蒙山大佛,,當(dāng)晚就夢見佛光普照,以為祥瑞,,從而堅定起兵決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于顯慶五年(660年)幸晉陽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龍山童子寺瞻禮二寺大佛),,次年又派專使賜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shù)千萬眾"轟動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