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阮郎歸 紹興乙卯大雪行篇一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全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一陽一道中
向子諲
一江一南一江一北雪漫漫……知易水寒。
同云深處望三關,。
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難,。
頻聞遣使問平安。
幾時鸞輅還,。
向子諲詞作鑒賞
向子諲是南宋初年主戰(zhàn)派大臣之一,。靖康之難之時,他曾請康王趙構率諸將渡河,,以救徽欽二帝,。建炎三年(1129),金兵進湖南圍長沙,。此時他率軍民與金兵血戰(zhàn)八晝夜,。陳與義《傷春》詩云:“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边@首詞所敘之事就是此事。紹興九年(1139),,子諲觸怒秦檜,,從此歸隱鄉(xiāng)間十五年以卒。其詞多寫山林逸趣,,但也不乏憂國傷時之作,,此詞即其中之一。詞題“紹興乙卯大雪行鄱一陽一道中”,,其中乙卯為紹興五年(1135),,鄱一陽一即今一江一西波一陽一縣,位于翻一陽一湖東岸,。
從此詞第一句來看,,起筆極寫一江一南一江一北,大雪漫天,,寒氣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詞人思考什么呢,?是一溫一暖的家,,抑或前村之酒舍?兩者都不是,。
“遙知易水寒,?!币姿ń窈颖保?,當時正是金人的后方,。從此句可知詞人是懷想被擄北去的徽欽二帝,。此句寫懷想,,句中“知”字是眼,?!爸鼻凹右贿b字,,寫出其懷念之深,。落一寒字,,見得其體貼之切。寒字與起筆之雪漫漫照應,,結構完整,,頗有寓意。一江一南一江一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徹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備受金人種種虐待。此句取自戰(zhàn)國末荊軻之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憤之感,。“同云深處望三關,?!鄙暇鋵憙刃闹畱蚁耄司涓七M一步,,寫出舉目以北望,。三關者,淤口關,、益津關(均今河北霸縣),、瓦橋關(今河北雄縣)。五代周顯德六年(959),,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關與契丹分界,。詞人以易水,、三關,,厝代北地。詞人遙望天北,,但見彤云沉沉,,二帝蒙塵之處,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關山,。“斷腸山又山,?!蹦侵刂刂剑跀嗔嗽~人的視線,,更遮斷了二帝之歸路,。遙望重山,怎能不令人肝腸寸斷,!詞情至此,,似已至極。然而詞人之悲痛是沒有極點的,。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睋Q片三句翻出奇語,然痛入骨髓矣,。唐一人之詩云:“天若有情天亦老”,,猶為虛擬之辭,此則直謂天可老,。漢人之詩云:“山無陵,,一江一水為竭,……乃敢與君絕”,。想象還沒達到海,,此則至于海矣。天荒地老,,痛劇恨深,,見于言外。
下句更道“消除此恨難”,。此恨正指靖康之恥,、二帝被擄。難字,與上二句之可字能字呈為強烈對比,,天可老,、海能翻之可能,倍加反襯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然而實際上天難老,,海亦難翻,而消除此恨之難,,更難于此二事,,直是絕望之語,。結尾二句奇外出奇,,從絕望之中竟又現出一片癡望來?!邦l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丙[指馬鈴,,其形制為“鸞口銜鈴”(《古今注。輿服》),。輅是車上橫木,,鸞輅即指二帝車駕。
《宋史,。高宗紀》載:紹興四年(1134)春正月,,“遣章誼等為金國通問使”。五年五月,,又“遣何蘚等奉使金國,,通問二帝”。故結筆上句言“頻聞遣使問平安”,。此詞作于紹興五年隆冬,,事實上徽宗已于“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國城(今黑龍一江一依)”,。因為直至“七年九月甲子,,兇問(始)至一江一南”(《宋史·徽宗紀》)。詞人此時當然不可能“預卜”此一兇問,。但二帝金國備受磨難,,詞人是明白的。問平安之語,,字面堂皇得體,,內里何等酸楚。上言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固已絕望;結句反謂幾時鸞輅還,,則又翻出無可遏止之希望,。此希望雖不合情理,卻見出一片癡情,。以癡情語作結,,使得此詞愈樸愈厚愈無盡。
此詞傷悼徽欽二帝之被擄,,實際上是融家國之悲為一體(詞人是神宗皇后之再從侄),。徽欽二帝,,皆亡國之昏君,,本無可痛恨。但“國,、君一體”(《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之時代,,二帝之蒙塵當時人們看來實與祖國山河之破碎、北宋文明之毀棄為一事,。
故從歷史之角度看,,子諲此詞表露出南渡之初愛國志士悲憤心態(tài),所以有其一定的歷史認識意義,。從藝術之角度看,,則此詞抒情曲折深刻,及語言之諲婉工致,,造詣頗有獨到之處,。上片由一江一南一江一北之雪聯想到易水之寒,又由此一聯想而遙望三關,,已是層層翻進,。下片凌空設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襯此恨難消,,情至絕望之境,便若無以復加,。然而最后又翻出絕望中之一片癡望,,抒發(fā)故國故君之思,至此終至其極,。只因詞人郁結悲憤深沉,,傾訴出來才有如此曲折跌宕之致。
詞雖是小令,字數不多而其抒情卻曲折深刻如此,,可謂之造詣獨特,。全詞雖極寫二帝被擄不還之悲懷,但終篇亦并無一語道破,,語言委婉工致,,正不失詞體本色。比較南宋前期一般愛國詞之粗獷,,南宋后期一般愛國詞之晦澀,,便又可謂之匠心獨運。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辛棄疾宋
山前燈火欲黃昏,,
山頭來去云,。
鷓鴣聲里數家村,
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
少年鞍馬塵,。
如今憔悴賦招魂,
儒冠多誤身,!
①作于淳熙六,、七年(1179—1180)間,稼軒在湖南任上,,當是巡視州郡適逢故人有感而作,。耒(lěi磊)陽:即今湖南耒陽縣,宋代屬衡州,,隸屬荊湖南路,。張?zhí)幐竿乒伲浩淙瞬辉敗M乒伲褐菘に鶎俚闹砉賳T,,常主軍事,。按:從詞意推斷,張?zhí)幐干倌陼r期曾有過一段軍事生活,,或彼時即任推官之職,,現在正歸隱田園。上片寫景,,暗示出友人退居生涯,。下片回顧友人少年戎馬生涯,瀟灑儒雅,,英姿勃勃,,正和“如今憔悴”形成鮮明對照,結句謂友人自責自怨、自嘆自嘲,。此詞上下兩結皆襲用前賢詩句,,吻合無間,一如己出,,足見詞人駕馭語言之功力,。
②瀟湘逢故人:襲用梁柳渾《江南曲》語:“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睘t湘:見上篇注③。耒陽正在湘水之濱,。故人:即指張?zhí)幐浮?/p>
③“揮羽扇”兩句:憶及張氏少年戎馬生涯,。羽扇綸(guān關)巾:手執(zhí)羽毛扇,頭戴青絲帶做成的帽子,,這是魏晉時代儒將的服飾,。蘇軾《念奴嬌》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鞍馬塵:指馳騁戰(zhàn)馬,。
④“如今”兩句:言友人而今仕途失意,,惟賦《招魂》一類詩賦而已?!墩谢辍罚骸冻o》篇名,,或謂宋玉悼屈原之作,或謂屈原悼楚王之作,。此謂緬懷往昔,,自我招魂。儒冠多誤身:謂書生迂腐,,不諳人情世故,,以致終身無成,害了自己,。此襲用杜甫《贈韋左丞丈》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比骞冢簳拿弊?,代指書生。
耒陽,,即今湖南省耒陽縣,。張?zhí)幐干讲辉?,為詞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屬官,。據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轉運副使和安撫使在此時寫了這首詞,。此作的特點是寫景與心理狀態(tài)密切結合,自然巧妙地使用典故突出地表現了詞人屢遭排斥,,頻繁調任,,無法施展抱負的愁悶。
上闋頭兩句,,通過描寫昏暗浮動的景象,,來襯托作者飄然不定的.心理狀態(tài)。淳熙三年(1176),,作者由江西提點刑獄調任京西轉運判官,,次年又調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輾轉又調任湖南,。南宋議和派當權后,,排斥忠良,陷害賢能,,使得朝政黑暗,,詞人抗金救國的理想,,難于實現,。因此他在另一首詞中寫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歷遍楚山川,?!保ā耳p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jiān)》)而本詞的這兩句,用昏暗的夜色,,與山頭飄來飄去的浮云,,構成一種暗淡浮動的意象,巧妙地與詞人的心理狀態(tài)結合,。首句“欲”字,,用得絕妙,寫出了夕陽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間的景象,。這兩句筆法純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盤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寫上,,比前兩句又深了一層,。古人認為,鷓鴣的.叫聲,,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黃昏的山村,,聽見“鷓鴣聲”,,是在表現他對前途的憂慮,襯托他的凄涼心境,。第四句筆鋒陡然一轉,,寫詞人遇見老友——張?zhí)幐福⒓崔D憂為喜,,氣氛也隨著由沉悶轉為輕松愉快,。“瀟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惲的詩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啟下,,緊扣詞題,。
下闋全用典故,上承“瀟湘逢故人”一句,,寫作者見到友人,,不免要傾訴衷腸,回首往事,。下闋前三句,,是回憶,作者借三國時手持羽扇,、頭戴綸巾,、指揮三軍的諸葛亮的瀟灑形象,巧妙地比喻他當年抗由金兵時的瀟灑風度,?!鞍榜R塵”,謂躍馬揚戈,,馳騁在煙塵滾滾的沙場上,。詞人撫今思昔,心潮澎湃,,不勝感慨,。他當年渡淮南歸,,正是為了在恢復事業(yè)中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業(yè)績。不料如今屢遭排斥,,頻繁調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廢紙樣,,無人問津,,因而,他發(fā)出“英雄千古,,荒草沒殘碑”(《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的悲鳴,。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兩句,,是詞人蘸著血和淚寫的,,向南宋議和派迫害愛國志士提出強烈控訴,表現出作者極其痛苦和復雜的心情,。詞人認為,,他之所以會弄到如今喪魂落魄、疲憊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個儒生的緣故吧,?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罢谢辍保恰冻o》的篇名,,詞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滿腹哀怨牢騷?!叭骞诙嗾`身”,,是借用杜甫的詩句“紈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來表現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兩句,,語調低沉,,感情凄愴,讀之令人垂淚,,引起了對詞人的無限同情,。
s("content_relate");【《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全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醉桃源/阮郎歸(宋 周邦彥)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10-16
阮郎歸·有懷北游原文及賞析
10-15
《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原文及賞析
10-18
《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原文及賞析
10-16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原文、賞析
10-19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原文賞析
10-21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古詩詞
07-22
《臨平道中》原文及賞析
10-15
《襄邑道中》原文及賞析
10-15
南陵道中 / 寄遠原文及賞析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