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禮記初中讀后感600字 禮記學記讀后感500字篇一
說實話,我覺得《禮記》中有些文章對我來說太難懂,,比如《大學》、《中庸》等,,而《冠義》一文就比較通俗易懂,。
比如文中的“故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后可以為人”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對父母孝順,,對兄長友愛,,對國家忠誠,對長輩順從,,才能被稱為真正的人,。這與《三字經(jīng)》中的“首孝悌,次謹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的媽媽是個國學“發(fā)燒友”,她常對我說“讀書要善于思考,,并用書中的道理去指導生活”,。那么,通過學習《禮記》--《冠義》,,我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那就是---要做個盡孝道的好少年,。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尊敬師長、孝順長輩,,孝順已經(jīng)成為我們家的家風,。媽媽常說,其他事情或許可以等,,但是盡孝不能等,不能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記得有一天,,遠在老家的爺爺生病住院了,我們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立即動身趕回了老家。爸爸媽媽和姑姑日夜守護在爺爺?shù)牟〈睬?。在我們的悉心照料下,爺爺很快康復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爺爺出院后,,我們就把他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帶他去旅游,,每天都讓他過得開開心心。
孝順,,不一定要有驚天動地舉動,也許只是爺爺累時幫他捶捶背,、長輩回家時為他們送上拖鞋,,或是端來一盆洗腳水,這些點點滴滴就足以溫暖他們的心田,。
讀書讓我明事理,懂孝道,,成為一個盡孝道的好少年。今后,,我還要繼續(xù)在書的海洋里泛舟,汲取知識,,更加茁壯地成長!
禮記初中讀后感600字 禮記學記讀后感500字篇二
一提到四書五經(jīng)之類,,條件發(fā)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來,,看得多了,發(fā)覺孔家店被我們莫名地打到,因為提到國學,,人人都可以說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讀下去,,試圖去認真了解流傳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無知者無畏,。
當下流行的西式學習和教育,和我國古代大相徑庭,,東西教育差異之大只能慢慢體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學為代表的學習分門別類,,循序漸進,,所有的學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論世界內(nèi)蓬勃發(fā)展,,并且通過對數(shù)學工具的使用,,讓知識的學習一切都井井有條,。我國古代的教育體系,更多地強調(diào)個人修行,,強調(diào)對悟的理解,,對于如何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似乎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遵循,,沒有一個可以重復訓練,、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給我的感覺,,古人的學習方式,有些靈童似可瞬間得道升-天,,而愚鈍之輩則無醍醐灌頂?shù)臋C會,。
一提到《禮記》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過一般的同學都是對它皺眉頭,,鄙夷之,。因為一想到禮,就會聯(lián)系到三綱五常,,君君臣臣之類的腐朽思想啦,。觀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禮”包羅萬象,,即不是送禮的禮也不是非禮的禮,,而是和“道”一樣,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一般同學都知道,,四書五經(jīng)的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這里要說的《學記》也是《禮記》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罷了,。
《學記》講述了古人對學習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沒有實際操作的教條,,可以看作是古人對“教育”“學習”的綱領,,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開宗明義,,第一句就解釋為什么去“學”,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為有一個良好的社會風俗習慣,這應該是有社會性和歷史性的,,不同時代自有不同解釋,,我想一般應該是百姓安居樂業(y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吧,。
雖有至道(道這個東西,,內(nèi)涵豐富,太玄,,非三言兩語說清楚),,不去學習,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對學無止境認識很透徹,,知道“學然后知不足”,發(fā)奮地學習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東西,,有人越學越感無知也是這個原因,,這也解釋無知者無畏;巔峰對決,,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淺,,莽夫是看不出門道的,。古人對“教”和“學”的認識,,不像現(xiàn)在這樣割裂,,現(xiàn)在老師高高在上,一切都對,,學生的質(zhì)疑總被當做不聽話,。古人知道“教學相長”,將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學生和老師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為師學,,所以有同學一時無法理解某些知識點,,如果你知道的話,不妨將你的理解分享出來,,在教別人的時候,你的認識也會更上一層樓?,F(xiàn)在的學生不僅缺乏不恥下問的勇氣,,連虛心請教的一并拋棄啦。
或許古人愚昧,,對一切未知的東西心存敬畏,對于學習也當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師的孔夫子,被當做祖師爺祭拜,。學習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長,,所以“未卜禘[dì],不視學,,游其志也”,意思是說時候未到(還沒祭天)的時候,,天子(領導)不能去視察學校,這樣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游其志”,,發(fā)展個人的志向,。我覺得對老師的作用,,古人認識的更加深刻,,老師要“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無論老師還是父母,,對學生的志向之類,別整天批評,,要多多觀察的學生,少發(fā)言,,在適當?shù)臅r候才加以指導。像現(xiàn)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兩天學就問去逼他考清華北大,,煩死啦。
求學的人有四個經(jīng)常犯的錯誤: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是指學習的時候,,或貪多不求甚解,,或?qū)W習一點點就容易滿足,,或?qū)W習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傷仲永之類的神通),,或自我設限不求進步,。這四點學習的人和教學的人都要明白,產(chǎn)生四種錯誤的心理不同,,要對癥下藥。古人對老師的評價高,,所以即使皇帝,對自己的老師要“無北面”(和老師,,別用君臨天下那套禮儀,,尊師)?,F(xiàn)在教師的神壇已經(jīng)走下神壇,成為謀生的一種職業(y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禮記初中讀后感600字 禮記學記讀后感500字篇三暑假里,,我閱讀了許多書,,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禮記》,?!抖Y記》中說“禮”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禮記》中說道:“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笨梢姟岸Y”是非常重要的,。“禮”就是禮貌,、禮儀,“有禮”就是講文明,、有禮貌,、懂禮儀,。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志,。
有禮必須從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講文明,、有禮貌,。比如:不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愛護公物,,坐公交車時主動給需要的人讓座;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見到熟人要問好,,需要別人幫助時用“請”,得到別人幫助時真誠道聲“謝謝”,,和別人告別時說聲“再見”等等。
一個有禮的人,,不僅讓人與他相處時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反之,一個無禮的人,,不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就親眼目睹這樣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圖書館借書,,在門口看到有位叔叔問門衛(wèi)爺爺:“指南書城搬去哪里了?”門衛(wèi)爺爺生氣地說:“不知道!”我以為爺爺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訴了叔叔,等叔叔走后,,門衛(wèi)爺爺說:“這個人,,那么沒禮貌!連稱呼都沒有!”我這才明白,,門衛(wèi)爺爺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覺得叔叔沒禮貌才故意不告訴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夠禮貌用語,,門衛(wèi)爺爺一定會告訴他的!
做人須有禮,,人有禮則安!有禮的人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人們更樂于幫助他,。同學們!“有禮”不在于嘴上功夫說說而已,而在于真正的踐行,,讓我們從小學禮,從我做起,,做一個知禮、懂禮,、講禮的現(xiàn)代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