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一
棲靈塔因皇帝詔令存放釋祖之圣靈,,使大明寺更具盛名,,有棲靈寺之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登臨棲靈塔賦詩贊頌,。劉禹錫與白居易于寶歷二年(820xx年)二人同游揚州,,賦詩《同樂天登棲靈寺塔》,內容是“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欄干;忽聞笑語半天上,,無數(shù)游人舉眼看”??梢姰斈暝娙藢`塔的贊譽和游人之多,。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一代勝跡化為焦土,,后來觀光者無不感慨嘆息,。 棲靈塔塔身方形,九級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臺之上,,塔下設地宮,,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內部木結構樓閣式,,總建筑面積1865平方米,。風格仿唐,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兩窗,,平座與屋檐由斗拱支撐。
塔高各層不一,,總高度為70米,。塔底層供奉四尊玉佛,面朝四方,。這是緬甸仰光市市長吳哥禮于1996年贈送的,,同時贈送的還有一尊高2.2米、長5.7米,、重18口屯的臥佛,,供奉在臥佛殿內。九層寶塔內繪制系列壁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組畫體現(xiàn)尊師重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這是揚州畫師李賴賢先生的作品,。該塔設計氣勢雄偉,雄踞蜀岡,,一年四季,,特別是秋高氣爽,游客登塔絡繹不絕,,揚州全城景觀盡收眼底,。 唐時,棲靈塔毀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廢圮。于后,,寺名亦由棲靈寺復名大明寺,。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改名為“法凈寺”,。1980年鑒真和尚塑像從日本到中國展出,稱之為“回國探親”乃恢復大明寺原名,。
與棲靈塔北臺階相接的甬道直通臥佛殿,。臥佛殿為單檐殿廡式建筑,翹角飛檐,,氣勢雄偉,。臥佛殿建在高高的臺基上,檐下正中處高懸“臥佛殿”金字匾,,出自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手書,。
在以大雄寶殿為主體的南北中軸線的偏東位置上,也形成了一個南北中軸線的建筑群體,,它就是以鑒真紀念堂正殿作為主體建筑的一個群體,,設計精妙,構制完美,,堪稱近今建筑的精品,。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的“仙人舊館”內,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揚州任太守時建,,由平山堂,、谷林堂、歐陽祠三部分構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今堂內還掛有“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的匾額,堂北檐掛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二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端,江蘇省中部,,東近黃海,,與南通、鹽城市交界;西通南京,,與六合,、天長縣接壤;南臨長江,與鎮(zhèn)江,、無錫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與淮陰市毗鄰,中有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四周被邗江縣所圍,,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
揚州瀕江近海,交通發(fā)達,,物產(chǎn)豐盛,,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設廣陵區(qū)、郊區(qū),、轄寶應,、邗江2個縣,代管儀征,、江都,、高郵3個縣級市。面積6638平方公里,,440萬人,。市地勢平坦,海拔在4-8米之間,,常年氣候溫和,。
揚州地處長江和淮河之間,在遠古時期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類活動,。自公元前486處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至今,揚州建城已經(jīng)2484年,。隋代開通大運河后,,揚州成為中國東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和國際交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揚州長,,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賈僑寄居者,不下數(shù)十萬",。唐以后,,曾幾度興衰,。清代再度出現(xiàn)"廣陵繁華今倍昔"的興旺景象。19世紀中葉起,,由于多種原因,,揚州逐步衰落,。新中國成立以后,古城揚州煥發(fā)青春,。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其境,。這里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是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業(yè)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改造,,努力壯大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和重點骨干企業(yè),,經(jīng)濟結構逐步優(yōu)化,經(jīng)濟實力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順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以質取勝和大經(jīng)貿戰(zhàn)略,,加快調整外貿市場結構,擴大工業(yè)品出口,,鼓勵企業(yè)利用比較優(yōu)勢,,推進跨國經(jīng)營,發(fā)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薄盎醋竺肌薄ⅰ案患滋煜隆钡膿P州城,,是江書記的故鄉(xiāng),,至今已有2480年的歷史了。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致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qū)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區(qū)勝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絕佳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shù)不勝數(shù),實是江南瑰寶,。
悠悠千古,,經(jīng)過無數(shù)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今日的揚州,不僅是名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也是蘇北地區(qū)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靈”的揚州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進雄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當越來越多的中外游人到這里駐足時,,他們最希望能在這座已經(jīng)高度現(xiàn)代化的城市里追尋到當年“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嫻靜和幽遠,。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三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qū)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F(xiàn)轄廣陵,、維揚區(qū)、邗江 3 個區(qū),,江都、高郵,、儀征 3 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 87 個鄉(xiāng)鎮(zhèn), 11 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 6634 平方公里,,市區(qū)總面積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453.61 萬,,其中市區(qū)人口 112.52 萬人?,F(xiàn)轄區(qū)域在東經(jīng) 119 度 01 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lián),,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 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 4 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qū)位于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jīng) 119 度 26 分,、北緯 32 度 24 分,。
揚州全市共有 49 個民族,漢族占總數(shù)的 99.57% ,。少數(shù)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數(shù)民族人口總數(shù)的 65%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xiāng)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游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1998 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 4a 級風景區(qū)(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虬莊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游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游線;揚州的穆斯林旅游產(chǎn)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xx 年,,揚州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huán)境獎”稱號,。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yōu)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fā)了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并進一步開發(fā)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儀征生態(tài)旅游等民俗觀光系列產(chǎn)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qū)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qū),、西郊森林公園,、儀征登月湖旅游度假區(qū)、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游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揚州是國務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古典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藝術風格。全市現(xiàn)有各類旅行社 50 家,,星級飯店 36 家,。從 20xx 年開始揚州每年定期舉辦“煙花三月”旅游節(jié)和“二分明月”文化節(jié),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20xx 年接待境外游客 12.8 萬人次,,創(chuàng)匯 5200 萬美元;接待國內游客 725 萬人次,旅游收入 62.3 億元,。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您來江蘇大明寺游覽,,我是導游員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覽江蘇大明寺,,共度美好時光,,我感到十分榮幸。
大明寺位于揚州西北郊的蜀岡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廟宇,,也是一方風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鑒真紀念堂,、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大明寺殿內迎面坐著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為海島,,上有觀音腳踏鰲頭的立像,。殿內東西兩側分列著十八羅漢,這里常年香煙繚繞,,經(jīng)聲不斷,,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來此撞鐘,,以求幸福,。
棲靈塔
西隋朝時,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仁壽元年(601)他過生日,,曾下詔在全國建立三十座供養(yǎng)佛舍利的塔,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塔,贊嘆道:“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稱贊寶塔氣勢磅礴。
白居易,、劉禹錫同游該塔,,兩人同齡,都是55歲的人了,,但精神很好,,興致很高,在揚州玩了半個月,,登棲靈塔是他們這次游覽的高潮,,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寫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shù)游人舉眼看”。
他們是以登上棲靈塔為自豪的,,現(xiàn)在該塔修復,,塔身方形,總高度為70米,,共9層,。塔為仿唐式塔,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遠,,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欞形窗,。塔雄踞蜀崗之上,,氣勢雄偉,古樸典雅,,遠觀似孤峰聳秀,矗入云霄;登臨則眼界頓開,,胸襟曠達,。
鑒真紀念堂
揚州鑒真紀念堂是為紀念唐朝律學高僧鑒真而建,。鑒真是當時淮南地區(qū)極有名望的佛教首領,他拜唐代律宗祖師道岸為師,,受請東渡日本傳法,,于奈良東大寺設壇傳戒,,又創(chuàng)建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初祖。鑒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東渡,,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僅辛勤傳法,而且把唐代繪畫,、書法、雕塑,、醫(yī)藥,、工藝、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帶至日本,,實際上是一僧團形式的文化代表團,。他使魏晉以來中日兩國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圓滿的實現(xiàn),。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中日雙方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我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鑒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此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1974年竣工,。
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設計,他接受任務后專程赴日,,參觀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國后,又對我唐代廟宇建造風格進行研究,,精心設計這座紀念堂,,體現(xiàn)了1963年中日兩國商定的精神:不僅從意義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征,。紀念堂分為兩組,,一組為四松堂構成的清式四合院,南為紀念館,,北為門廳,,由游廊周接,天井內有四棵古松,,廊懸云板,、木魚,精舍巧建,,清幽雅潔,。另一組為仿唐式四合院,由紀念碑亭,、紀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將兩建筑周接,園內植佳蘭芳卉,,其中櫻花為1980年鑒真大師像回故里探親時,,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這兩組紀念堂一為清式,,一為唐式,,分之為二,但同處一條中軸線上,,又合之為一,。
紀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間設計而成的,他設計成功后,,高興地告訴陳從周教授,,說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念碑以豎碑為多,碑面光滑,,天花飾邊框,,而鑒真紀念碑采用橫式,,周圍邊框突出,中間陰文鐫字,,正面為郭沫若題“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刻趙樸初在紀念堂奠基典禮上寫的文章。這就打破傳統(tǒng)格局,,在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有了時代感。底座的花飾采用蓮花座作底,,蓮花座托碑,,因蓮花獨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蓮的絲長(思長),,象征佛教思想天下眾生,所以蓮花一直成為佛教的象征,。蓮花座之上有卷葉草為主題的紋樣花飾,,原來梁思成在快設計完畢時感到“唐”這個字不好體現(xiàn),陳從周立刻提議用該草為紋飾,,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鑒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體建筑金堂樣式,,只是型制由七楹變?yōu)槲彘?,金堂是鑒真當年親自設計,保持了中國盛唐的建筑風格,,又揉和了日本當時建筑的特點,,現(xiàn)在紀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當然是體現(xiàn)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點,。
紀念堂座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高大的臺基上粗可兩人合抱的檐柱,,柱為腰鼓狀,柱頭斗拱三重,,線條渾圓飛動,,正殿中央坐像為鑒真干漆夾像,是我市雕塑藝術家劉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結跏趺坐,,合閉雙目,,神態(tài)安祥。殿前石燈籠是鑒真大師象回故里時,,現(xiàn)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長老所贈,,已經(jīng)十多年,長明不滅,,站在燈前,不由使我們想起郭沫若先生對鑒真的贊譽:“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騁懷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錯節(jié),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這是名聞遐邇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可敬的是歐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于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攜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后讓歌*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后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如今懸在堂上的“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匾額正是追懷歐公的軼事,。
歐陽修最愛蓮花,,其后調任安徽阜陽,,到任第二天,,他就來到該城的西湖之濱,見湖面開闊,但雜草叢生,,于是遍植瑞蓮和黃楊,,使西湖頓改舊觀,,夏日時接天蓮葉,,映日荷花,,于是他寫詩道:“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笨梢娝前凑論P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陽的山水,。堂前朱漆紅柱上的楹聯(lián):“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是清太守伊秉綬所作,上聯(lián)以山喻人,顯現(xiàn)當年高朋慕名而至,,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lián)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句,,表現(xiàn)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郁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既佳,,書法古樸,,為平山堂楹聯(lián)之冠。
天下第五泉
揚州人愛喝茶,。喝茶先得種茶,。揚州種茶歷史悠久。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稱“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旁蜀崗有茶園,其茶甘香,,味如蒙頂,。”(蒙頂,,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頂,,山頂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詩云“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當時蜀崗茶還作為貢品進貢,至今蜀崗有茶樹五百畝,,其茶以芽尖鮮嫩,,條索緊密,湯色明亮,,清香濃重為宇內稱道,。揚州不僅茶葉好,而且講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沖茶水當為五泉水。唐代狀元張又新寫《煎茶水記》,,說唐代宗時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經(jīng)維揚,,逢陸羽,李早聞陸之大名,,十分傾慕,,相聚甚歡。當他們的船泊于揚子江邊準備吃飯時,,李秀卿說,“陸君善于別茶天下聞名,,而揚子江南零水又殊絕,,難得今日二妙千載一遇,,豈能錯過?”陸羽欣然應允,于是李秀卿令謹慎可靠的軍士攜瓶操舟,,深入揚子江南零取水,,陸羽準備好茶具相候。不一會,,水取來了,,陸羽以杓揚其水,說:“這是揚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避娛空f“我劃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證”。陸羽不言語,,讓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時,,又以杓揚之,,說“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驚嚇不已,,跪地請罪,。原來他最初確實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時,,舟蕩水潑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滿。李秀卿和賓客都大為驚嘆,,懇請陸羽口授天下之水的優(yōu)劣,,陸羽說:揚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陽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陸羽之后的劉伯芻也是位學識淵博者,,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為七等,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吳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揚州蜀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歐陽修守揚州時,,曾品嘗該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還撰《大明寺泉水記》,,稱贊泉水之美,。蘇東坡守揚州時曾記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與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為勝,?!闭媸牵簭膩砻磕茉u水,自古高僧愛斗茶,。過去此處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說,,明代大明寺僧滄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葉,,巡鹽御史徐九皋書“第五泉”三字,,青石紅字,字形豐腴壯麗,,人稱此為下院井,。水島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應庚開鑿山池種蓮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環(huán)亭,,著名書法家,吏部王澍書“天下第五泉”,。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謝謝大家!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五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去參觀大明寺,。一聽到大明寺這個名字,人們一定會認為它是一個單純的佛教寺廟,,其實不然,,大明寺是國內罕見的一處集園林風光、文物古跡和宗教建筑于一體的游覽勝地,。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區(qū)西北郊蜀岡風景區(qū)的中峰,,從停車場到寺廟門口有一小段路程,讓我們沿著這條平緩的石坡拾級而上,,在這段時間里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大明寺的概況: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后來乾隆帝巡游揚州,見“大明”兩字,,很不高興,,便親筆將“大明寺”改成“法凈寺”,。直至1980年,,為迎接鑒真大師像從日本回揚州探親,又復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莊重典雅的牌樓,,正面橫匾上篆刻著“棲靈遺址”4個字。再看背面有篆書“豐樂名區(qū)”4字,,這是因過去這里屬大儀鄉(xiāng)豐樂區(qū),。
牌樓東側的墻上,石刻“淮東第一觀”,,這個“觀”可不是道教的觀,,這是北宋詩人秦少游的詩句,是對這里的贊美,。西側的墻上有“天下第五泉”,,全國號稱第一的可多了,但像這么說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見,。牌樓前兩只石獅按皇家御用規(guī)格雕刻,,說明大明寺的赫赫身份——皇上行宮舊址。
游客們:同一般寺廟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門殿同時也兼作“天王殿”,。請大家進殿內參觀,,進門首先看到正面供奉著彌勒佛坐像,兩側有一副對聯(lián):“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贝寺?lián)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彌勒的后面站像是護法神韋馱。在大殿的東西兩側排列著四大天王,。
在山門殿的后面自然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清代重建的,為重檐歇山頂建筑,。
各位請隨我進入殿內,,大家看,坐在正中蓮花高臺上的是釋迦牟尼,。站在大佛東側的是迦葉,,西側是阿難,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得力弟子。大佛東面是藥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西面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鑒真是中日交往的友好使者,。為了紀念鑒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歷史功績,,1973年在大明寺內建造了鑒真紀念堂。紀念堂按唐代建筑風格并參照日本招提寺“金堂”的風格設計,,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組成。著名建筑學 家梁思成教授主持了設計方案,,這是他生前設計的最后作品,。
鑒真生于揚州,14歲出家揚州大云寺,,20歲時游歷于長安,、洛陽等地,26歲返回揚州,,55歲當了大明寺住持,,成為一位博學多才的佛學大師。唐朝天寶元年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從長安專程來到揚州,,邀請德高望重的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鑒真欣然同意,,經(jīng)過一番準備,,他率領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啟程東渡。先后十年,,五次失敗,,雙目失明,但是他決心不變,,終于在753年東渡成功,。這年鑒真已是66歲高齡了。鑒真在日本生活了20xx年,,76歲病逝于日本,。日本人民稱鑒真為“日本醫(yī)學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圓寂前弟子為他塑造的干漆夾纻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國寶,。紀念堂前碑亭內橫臥一方漢白玉巨碑,上鐫“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9個大宇,,為郭沫若手書,。郭沫若題詞,、趙樸初撰文、梁思成設計,,被稱為當代三絕碑,。庭院里的石燈籠和櫻花樹都是日本唐招提寺長老贈送,石燈籠里的燈火由森本孝順長老親自點燃,。溫總理在日本國會演講時,,特別提到這盞燈與唐招提寺的另一盞燈是一對,至今仍在燃燒,,長明不滅,。
各位游客,,剛才我們參觀的是大明寺佛教建筑,,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文化古跡和園林風光?!拔恼绿亍笔菤W陽修的名言,,這句話是他當揚州市長時說的,古代的市長叫“太守”,、知州,。清代光緒五年,有一位叫歐陽正墉的人在揚州擔任兩淮鹽運使,,深有文章太守的自豪感,,就為歐陽修建造了祠堂——歐陽文忠公祠,祠內有歐陽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遠看白胡須,近看黑胡須,,吸引了許多游人,。而更精彩的是無論我們從任何角度去看,歐陽修的兩眼都對著我們,,神態(tài)關切,,這是石工點睛技術出色,被稱為石刻的神品,。堂上懸掛的“六一宗風”橫匾,,原為歐陽正墉所題,后遭損壞,,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補書,。“六一”是取自歐陽修的別號“六一居士”,,歐陽修對“六一”有自解:吾藏書一萬卷,,集取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所到的地方是西園,。我們腳下這段是清代的石鋪路面,據(jù)說乾隆皇帝曾經(jīng)走過,,所以有個很有趣的名字,,叫乾隆漫步小道。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些碑刻是乾隆的游平山堂詩;另一碑刻在南邊,,摹刻的是康熙帝題杭州靈隱寺詩。也許有朋友會問,,康熙所題杭州靈隱寺的詩,,為什么會立于揚州?這里有一段典故,康熙第二次南巡途經(jīng)揚州,,當時的揚州知府是滿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與皇帝關系密切。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后又趕回揚州伴駕前往杭州,。后來康熙回京時,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東,,在御舟中皇帝大悅,,賜《靈隱》詩一首,并欽升高承爵為江南江蘇按察使,。為了顯示自己的榮耀,,高承爵于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將此碑立在大明寺內。
游客們:這里有兩口“第五泉”,,一在東岸上,碑石上刻著“第五泉”三個大字;另一個在西側池中,,為雍正年間鑿池時發(fā)現(xiàn)的,,當時的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所以建亭于其上,。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被稱作“天下第一泉”的有四個:江蘇鎮(zhèn)江中冷泉,、江西廬山谷簾泉,、北京玉泉,、濟南的趵突泉,而被稱作天下第五泉的只有揚州一個,。
在第五泉東面依墻筑著一塊石碑,,上刻“鶴冢”二字,,顧名思義,,這就是鶴的墳墓。大家對北宋詩人林和靖的逸事可能略知一二,,傳說他一生孤高自好,,不娶不仕,隱居杭州孤山,,喜歡種梅養(yǎng)鶴,,有“梅妻鶴子”之說。光緒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禪師在平山堂也養(yǎng)有兩只鶴,,極為珍愛,任憑雙鶴戲耍自如,。后來一只仙鶴患足疾而死,另一鶴悲痛欲絕,,最后絕食而亡,。星悟禪師深為感動,將雙鶴埋葬在此,,并立一石碑,,上刻“鶴冢”,。
各位游客,,平山堂是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删吹氖菤W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于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夏天,,公務之余,,他常帶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后讓歌女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后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大家注意看“風流宛在”的匾額,,“流”字少了一點,“在”字又多了一點,,大概是提醒大家做事要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吧。
當人們提起歐陽修時,,必然會想到他的學生蘇軾(蘇東坡),。從平山堂往后走數(shù)米便是“谷林堂”,這是蘇東坡56歲任揚州知府時為紀念歐陽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詩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币栽姷牡谝?、二句的第二個字“谷”、“林”為堂名,。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最后再去瞻仰棲靈塔,。有寺廟的地方必有塔,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別稱。棲靈塔初建于隋文帝時,,塔高九層,,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賦詩贊頌??上г谔莆渥跁r化為焦土,。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州“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新建后的棲靈塔氣勢雄偉,,成為大明寺的標志性景觀,。登上塔頂,揚州景觀盡收眼底,。
各位游客:大明寺從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這段歷史飽經(jīng)憂患,歷盡滄桑,,多次修葺,,才有今日新貌,來之十分不易,。大明寺既有美麗的湖光山色,,又有古老的宗教寺廟,更有鑒真,、歐陽修,、蘇東坡在此留下的歷史印跡,觀物賞景,,融為一體,,令人流連忘返。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六
大明寺位于揚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岡中峰上,,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464年)而得名,,現(xiàn)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間建的。唐代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傳經(jīng)授戒,,該寺因此出名。
整個大明寺分三個部分,,中部是主體寺廟建筑,東部是棲靈塔,,西部是園林式的后花園——西園,。按中部-東部-西部的順序即可游覽全大明寺。
沿著舒緩的臺階爬上山——山不高,,海拔才28米,,即來到大明寺的正門。山路兩邊有很多出售香火的小販,,不要買,,外面的香是不準帶入寺內的。請香在寺內,,60元起,,比較貴,你可以不燒香只拜一拜,。
景區(qū)中部的主體寺廟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是牌樓,、同時扮演著天王殿角色的山門、大雄寶殿,。西路上主要看歐陽修,,南邊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的平山堂,后來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為紀念歐陽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邊是歐陽祠。東路南邊是方丈室平遠樓,,北邊是鑒真紀念堂,,鑒真紀念堂東還有藏經(jīng)樓。
其中鑒真紀念堂是大明寺最重要的建筑,。鑒真曾六次東渡,,為日本帶去了中國的佛教與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最終圓寂于此寺,,鑒真紀念堂于20世紀6,、70年代建造時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樣子。紀念堂前碑亭里立著刻有郭沫若題寫的“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漢白玉碑,。院子的正當中有一個石燈籠,,為日本唐招提寺長老所送,與唐招提寺中的另一個石燈籠是一對,。紀念堂內供奉著楠木做的鑒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鑒真像,是他圓寂時的模樣,。紀念堂對面原來的晴空閣現(xiàn)為鑒真史料館,,可以從圖文介紹中了解到鑒真的事跡。
景區(qū)東部的棲靈塔,,原是隋朝皇帝楊堅為慶賀生日而建,,現(xiàn)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復原重建的。塔高9層,,里面供奉著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頂則可俯看整個大明寺,遠眺瘦西湖與揚州城景色,。棲靈塔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塔北的臥佛殿能看到來自緬甸的玉佛,。
景區(qū)西部的后花園西園,,因與乾隆下江南有關,又叫御園,園中和所有江南園林一樣,,假山,、亭臺樓閣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東有乾隆御碑亭,,立著三塊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這個“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記》的作者張又新評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點,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大明寺導游詞1200字 大明寺游記篇七
現(xiàn)在我們再去瞻仰棲靈塔,。有寺廟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別稱。棲靈塔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層,,雄踞蜀岡,塔內供奉佛骨,。隋唐時期,,揚州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已成為全國第三大都會,,繁華程度僅次于長安,、洛陽。唐代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賦詩贊頌,。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一代勝跡化為焦土,。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州“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國選址重建。瑞祥法師圓寂后,,由能修法師主持棲靈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開機鉆探,總造價達1000萬元以上,總建筑面積1865平方米,,總高度為70米,,建成后的棲靈塔氣勢雄偉,雄踞蜀岡,,成為大明寺的標志性景觀,。登l塔頂,揚州景觀盡收眼底,。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您來江蘇大明寺游覽,,我是導游員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覽江蘇大明寺,,共度美好時光,,我感到十分榮幸。
大明寺位于揚州西北郊的蜀岡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廟宇,也是一方風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鑒真紀念堂,、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大明寺殿內迎面坐著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為海島,,上有觀音腳踏鰲頭的立像。殿內東西兩側分列著十八羅漢,,這里常年香煙繚繞,經(jīng)聲不斷,,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來此撞鐘,以求幸福,。
棲靈塔
西隋朝時,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仁壽元年(601)他過生日,,曾下詔在全國建立三十座供養(yǎng)佛舍利的塔,,揚州棲靈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塔,,贊嘆道:“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稱贊寶塔氣勢磅礴,。
白居易、劉禹錫同游該塔,兩人同齡,都是55歲的人了,,但精神很好,興致很高,,在揚州玩了半個月,登棲靈塔是他們這次游覽的高潮,,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上到棲靈第九層”,。劉禹錫寫詩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shù)游人舉眼看”。
他們是以登上棲靈塔為自豪的,,現(xiàn)在該塔修復,塔身方形,,總高度為70米,,共9層,。塔為仿唐式塔,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遠,,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欞形窗。塔雄踞蜀崗之上,,氣勢雄偉,古樸典雅,,遠觀似孤峰聳秀,矗入云霄;登臨則眼界頓開,,胸襟曠達。
鑒真紀念堂
揚州鑒真紀念堂是為紀念唐朝律學高僧鑒真而建,。鑒真是當時淮南地區(qū)極有名望的佛教首領,他拜唐代律宗祖師道岸為師,,受請東渡日本傳法,,于奈良東大寺設壇傳戒,又創(chuàng)建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初祖。鑒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東渡,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僅辛勤傳法,而且把唐代繪畫,、書法,、雕塑、醫(yī)藥,、工藝,、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帶至日本,,實際上是一僧團形式的文化代表團。他使魏晉以來中日兩國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圓滿的實現(xiàn),。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中日雙方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我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鑒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此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1974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