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成長與追求,離不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離不開無懼犧牲,、敢于獻身的使命感,,離不開奮勇爭先,、不甘人后的榮譽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青年使命擔當人物素材事跡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素材
1.黃文秀:蘭谷遺芳遠
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工作,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xié)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村里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黃文秀遭遇突發(fā)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2.秦玥飛:君子通大道
2011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xiāng)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tǒng),,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xiāng)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13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2016年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3.楊科璋:舍己救人,,大義永存
2015年5月30日,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事后,,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4.杜富國:臨危豈顧生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zhàn)友喊出“ 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zhàn)友安然無恙,。
5.為醫(yī)護人員送飯的“雨衣妹妹”
2020年2月初,,一個24歲姑娘以志愿者身份,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進入武漢,。她免費為醫(yī)護人員做飯,每天為醫(yī)院送去幾百盒盒飯,。剛開始,,由于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奔走在各家醫(yī)院,,被醫(y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
6.“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90后”湖南小伙鄭能量人如其名、行如其名,。武漢疫情期間,,他每天駕車20小時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免費為醫(yī)務人員提供接送服務,,他在朋友圈里寫道:“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7.武漢街頭的義務送藥人
疫情之下,,武漢封城,一些人買藥變得困難,,在網上緊急發(fā)帖求助,。26歲的吳悠看到后,和身邊朋友自發(fā)加入到為患者免費送藥的行動中,。截至2月13日,,他們已經為500多戶求助者送去藥品和防護物資。
8.守護醫(yī)護人員的快遞小哥
汪勇是武漢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疫情暴發(fā)后,,他牽頭建起了醫(yī)護服務群,從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鏡、買拖鞋,,只要醫(yī)護人員有需要,,他們都會想方設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團隊將溫暖聚攏,,守護著冬日里逆行的醫(yī)務英雄,。
“青年人擔當”的作文素材
疫情中,九五后選擇“逆行”
甘如意這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24歲的女孩在大年初七毅然出門,決定返回仍險象環(huán)生的武漢,,返回江夏區(qū)金口中心衛(wèi)生院,,去頂替已連續(xù)在一線作戰(zhàn)多日的同事。因為沒有私家車,,300公里的路程,,她用騎自行車加搭順風車的方式,走了4天3夜,。孤獨和黑夜不足以嚇到她,,“路不好走”竟然是她最大的擔心,她說“我就希望能快點回來”,。就在此時此刻,,更多甘如意的同齡人,正在做出同樣的選擇,,以“95后”為主體的年青一代,,給了所有人一個驚喜。
“你們守護病人,,我們守護你們”
經過層層選拔,,周晉杰和7名隊員承擔了距離武漢火神山醫(yī)院396米遠的消防站任務。他們平均年齡31歲,,年齡最小的22歲,。周晉杰說:“一線醫(yī)護工作者在前線與疫‘魔’殊死搏斗,我們在后方必須守護好他們和每位患者的安全,,不能有半點閃失,。醫(yī)院交付前3天,大家基本都沒合眼,,在火神山施工現場,,每一個人都在不分晝夜地拼,那種場景實在太震撼了,。我們被深深地感染著,,忘記了疲倦。“
大疫之下,,閱讀給心靈尋找出路
在媒體公布的首批方艙醫(yī)院現場照片中,,一位年輕人淡定的躺在床上看書火了。這位小哥躺在床上,,沒有愁眉緊鎖,,也不玩手機,手里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完全沉浸在書中世界,。這位小哥手不釋卷的淡定從容,,仿佛是帕斯卡爾那句“人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的生動詮釋——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在疾病災難面前,,人是脆弱的,人又是頑強的,,人的智慧,、藝術與精神永存。因比起疾病,,我們更害怕無愛的未來,。
“90后”書寫戰(zhàn)“疫”擔當
被汗水浸得發(fā)白起皺的雙手,是男護士王濤一天忙碌的見證,;雨中站得筆挺的身姿,,是火神山醫(yī)院執(zhí)勤警察燕占飛的堅守;照片中依舊陽光燦爛的笑容,,是藥劑師宋英杰給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瞥,。王濤、燕占飛,、宋英杰……這些身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后”。“90后”鐫刻下屬于他們的時代印記,。“涼山森林火災中,,24位“90后”消防戰(zhàn)士勇敢逆行,用生命詮釋了烈火青春,。”內心奔涌著家國情懷,,肩頭扛著責任擔當,“90后”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們的青春浸染著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底色,。
年輕人的機敏與智慧閃亮在基層防疫中
年輕人的戰(zhàn)“疫”力量不只體現在一腔熱血上,還在于機敏的反應與獨特的智慧,。有年輕人憑借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小區(qū)門口搭建起“消毒走廊”,還有年輕人大開腦洞,,用通俗幽默的方式寫出妙趣橫生的“致小區(qū)居民的信”,,向大家訴說疫情之危險,,防疫之必要。還有年輕人干脆設置了進入小區(qū)的“口令”,,甚至用“猜謎語”的方式來調整每天的口令,,如此幽默,讓大家在牢牢把握防疫底線的同時,,舒緩壓力,,可謂一舉兩得。
我就是想出一份力
“我報名,!”“算我一個,!”疫情當前,有這樣一份“工作”,,沒有報酬,,卻一呼百應。他們說:“我就是想出一份力,!”他們說:“我的名字是志愿者,。”他們的工作繁復而瑣碎:也許是路口值班、入戶排查,,也許是搬運物資,、接送醫(yī)患,也許是協(xié)調募捐,、分發(fā)口罩,,甚至可能只是包頓水餃、送鍋湯圓……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手握火種,,盡己所能、不計得失,,用志愿服務的點滴星火,,傳遞熱流,在這個特別的初春里,,溫暖你我,。
抗疫勇?lián)熑?青春不負韶華
農歷大年初一,江蘇首批馳援武漢的醫(yī)療隊147名隊員整裝出發(fā),,其中有39名90后,,最年輕的只有22歲;貴州小伙吳斌在國外休假期間,,5次飛行,、3過海關,跨國運送,,將購買的20000只口罩,、200個護目鏡火速寄往武漢,;1992年出生的湖南基層工作者宋英杰連續(xù)10天9夜奮斗在防控一線,過度勞累因公殉職,;一大批返鄉(xiāng)大學生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加入到當地村、社區(qū)的戰(zhàn)“疫”志愿者隊伍,。
當捐贈物資到達時,,我們熱淚盈眶
“我們是一群來自國內外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年輕人,為武漢行動起來,,團結力量,,募集善款和物資,支援一線的醫(yī)務工作人員,。” 由在美國讀高中幾位中國留學生發(fā)起并成立的“武漢加油·北美留學生組”志愿者團隊加入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之中,。該志愿者團隊的發(fā)起人、19歲的施煜程說:“非典時,,我還是個幼兒,,當時很多人守護著我們這一代人。如今,,我們長大了,,換我們來守護大家。”在祖國有難時,,他們聚集在一起,,讓人們懂得什么叫做萬丈高樓平地起,眾志成城不可摧……
【青年使命擔當人物素材事跡 青年擔當人物素材最新】相關推薦文章:
青年擔當素材人物事例素材 最新青年擔當演講稿800字左右
00后青年使命擔當人物素材 青年使命擔當責任的素材最新
青年擔當作文素材精選 青年擔當議論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