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山西概況導游詞(精選8篇)

最新山西概況導游詞(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3:21:03
最新山西概況導游詞(精選8篇)
時間:2023-12-05 13:21:03     小編:JQ文豪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偯娣e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現(xiàn)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qū),。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qū)。省會太原,,省的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里是晉國的領(lǐng)地,,所以簡稱為晉,。戰(zhàn)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lǐng)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zhàn)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zhàn)國七雄,。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山西設(shè)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jù)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jīng)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lǐng)先地位。明代時,,設(shè)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tǒng)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qū)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qū)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gòu)成的高臺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恒山、五臺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nèi)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nèi)的主要河流,它發(fā)源于寧武縣,,全長761公里,。是僅次于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發(fā)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nèi)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qū),,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煤鐵之鄉(xiāng)”,、“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guī)r,、石膏等?,F(xiàn)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于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yè)在山西工業(yè)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電力工業(yè),、輕紡工業(yè),、消費品工業(yè),、民用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qū)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的旅游資源豐富,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約占全國總數(shù)的70%多,,被譽為古代建筑的博物館。五臺山,、壺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岡石窟是全國聞名的旅游景點,此外,,懸空寺,、應(yīng)縣木塔、晉祠,、寧武天池,、洪洞大槐樹,、喬家大院等都吸引著省內(nèi)外的旅游者。山西的土特產(chǎn)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恒山黃芪,、長治黨參,、柳林紅棗等。

文檔為doc格式,。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二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山西概況,。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zhàn)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yè)。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xiàn)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shù)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gòu)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gòu)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寶庫”之稱,。經(jīng)過多年的開發(fā)建設(shè),,大同云岡石窟、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恒山風景名勝區(qū)、晉祠風景名勝區(qū),、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qū)、關(guān)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chǎn)品已蜚聲海內(nèi)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qū)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jīng)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guān)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fā);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qū)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qū)、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xx年來,,山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nèi)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huán)境衛(wèi)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wù)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jīng)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qū),,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qū);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guān)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qū),。

假日里爸爸媽媽帶我去山西玩,我們是坐旅行大巴去的,,一路上我暈車難受極了,,當時我真想回家不去玩了。

我們第一站到壺口瀑布。離瀑布很遠時,,我們便聽到了水聲,。到了景點下了車,我一點兒也不暈了,,精神抖擻,。只見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到了壺口這里匯到一起沖下懸崖,,注入深潭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壺口瀑布落差約三十米,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云之勢!站在這里真正體會到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意境,。

離開壺口瀑布我們又去看了世界一絕的懸空寺,、古老的平遙古城、壯觀的云岡石窟,、靈險的五臺山,、純木結(jié)構(gòu)的應(yīng)縣木塔等等。

我在今年的琵琶比賽中得到了金獎和銀獎,,還學會了一些英語,,雖然這些都不算什么,但媽媽還不懂呢!為了獎勵我,,也為了給我輕松輕松,,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山西旅游。

第一站我們選擇了大同,,聞名中外的懸空寺讓我感到格外好奇,,為什么是懸空寺啊?原來懸空寺就是造在懸崖上的寺廟。我摸了摸支撐著懸空寺的一根根長木頭,,咦?怎么會動,,還動的很厲害,難道這樣還撐得住?媽媽告訴我這只是裝飾,,真正支撐懸空寺的是深深打入山中的一根根橫梁,。我看了看在云朵中的懸空寺,心想:“要想看到懸空寺的廬山真面目還得化點力氣呀!”沿著扶梯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我終于大飽眼福了,。

聽導游說來到大同不去云岡石窟就太可惜了,。45個石窟,我一個一個看過去,,石窟中的佛像都不知站立了多少年,,經(jīng)過了多少風吹雨打,有的已經(jīng)面目皆非了,。我心想:“不知道這些佛像還要在這里站立多少年,。”來到一個最大的石窟前,,里面有一個很大很大的佛像,。你想知道這個佛有多大嗎?媽媽告訴我,這個佛像的鼻子就比我還高好多,。我猜他一定是45個石窟中最最有權(quán)威的人物了,。

山西值得我們游覽的地方太多了,我們后來又去了五臺山,,喬家大院和內(nèi)蒙古大草原,,每到一處都能讓人留連忘返。

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感覺輕松多了,,收獲也不少,祖國的大好河山真美呀!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cè)的大槐樹公園內(nèi),,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luò)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fā)“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四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偯娣e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F(xiàn)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qū)。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qū),。省會太原,省的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里是晉國的領(lǐng)地,所以簡稱為晉,。戰(zhàn)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lǐng)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zhàn)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zhàn)國七雄,。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山西設(shè)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jù)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jīng)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lǐng)先地位,。明代時,設(shè)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tǒng)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qū)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qū)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gòu)成的高臺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恒山,、五臺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nèi)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nèi)的主要河流,它發(fā)源于寧武縣,,全長761公里.是僅次于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發(fā)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nèi)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qū),,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煤鐵之鄉(xiāng)”,、“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guī)r,、石膏等。現(xiàn)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xx億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于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yè)在山西工業(yè)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電力工業(yè)、輕紡工業(yè),、消費品工業(yè),、民用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qū)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五

山西概況導游詞就在下面,,各位導游們孩子胡亂的找嗎?請看下面的山西概況導游詞范文吧!

位于華夏腹地的山西省,,因地處太行山脈之西而得省名,又因春秋時代為晉國的中心而簡稱“晉”,。

山西北依長城與內(nèi)蒙接壤,,西隔黃河與陜西相望,東屏太行與河北為鄰,,南部則與河南交界,。

地理構(gòu)成大體呈一平行四邊形,南北長約680公里,,東西寬約380公里,,總面積為15.36萬平方公里,分為5個地區(qū),、6個市,,轄118個縣、區(qū)及縣級市,,總?cè)丝诩s3000萬,。

山西有著久遠而輝煌的歷史。

山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

早在100萬年前,,華夏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全省已查明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有200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更多達500余處,,是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

傳說中的華夏始祖黃帝,,曾帶領(lǐng)山西南部的人民劈山疏水治理黃河,。

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都曾在晉南建都,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板(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

并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堯陵,、舜廟,、禹廟,商代雖然建都河南安陽,,但山西是其統(tǒng)治的主要地區(qū)之一,。

東周時,山西是晉國的基業(yè)所在,侯馬至今還有“晉都”之稱,。

戰(zhàn)國初,,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

秦,、漢,、魏、晉時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戰(zhàn)略要地,,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均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北朝時期,,山西的地位更加顯赫。

大同作為北魏的首都近百年,,太原也曾長期是北魏,、北齊的別都。

隋唐五代時期,,山西仍舊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太原曾是唐朝的“北都”。

后唐,、后晉,、后漢、北漢都是從山西開基立業(yè)的,。

北宋時,,山西是宋遼爭奪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在晉北一帶上演了驚心動魄,、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

遼金時代及元朝,山西是中國北方經(jīng)濟,、文化較為繁榮的地區(qū),。

元末明初,周邊地區(qū)大都經(jīng)濟凋零,,人煙稀少,,惟獨山西例外,所以明朝政府便組織了數(shù)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山西人從洪同大槐樹下走向全國各地,。

清代的山西依然繁榮,,特別是晉中一帶的商業(yè)資本十分雄厚,晉中商人率先發(fā)明了經(jīng)營匯兌業(yè)務(wù)的“票號”,,開中國近代銀行業(yè)之先河,,其影響遠及海外。

辛亥革命之后,,閆錫山統(tǒng)治山西近40年,直到1949年太原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山西的發(fā)展真正進入黃金時代。

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建設(shè),,山西已形成一個以重型結(jié)構(gòu)為特征的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全省有大中型企業(yè)12000多個,其中,,煤炭,、電力、冶金,、化工,、機械制造等工業(yè)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年產(chǎn)原煤3700萬噸以上的大同煤礦為全國最大的優(yōu)質(zhì)動力煤生產(chǎn)基地;年產(chǎn)1500萬噸原煤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是全國最大的現(xiàn)代化露天煤礦;年開采能力1650萬噸的古交礦區(qū)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chǎn)基地;陽泉煤礦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產(chǎn)地,。

能生產(chǎn)450個鋼種,、3850個規(guī)格的鋼材的太鋼是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chǎn)基地,年產(chǎn)120萬噸氧化鋁的山西鋁廠是全國最大的氧化鋁基地,。

神頭一,、二電廠裝機總量達335萬千瓦,是全國最大的坑口火力發(fā)電廠,,它與大同二電廠一道將強大的電流源源不斷地輸往京津唐地區(qū),,隨著萬家寨黃河大壩電廠及亞洲最大的陽城電廠的陸續(xù)發(fā)電,山西輸往省外支援兄弟省市的電量將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大同機車廠曾長期是我國最大的蒸汽機車生產(chǎn)基地,,現(xiàn)在已轉(zhuǎn)向生產(chǎn)內(nèi)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太原重型機器廠是全國第一座重機廠。

山西化肥廠是我國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復合化肥廠,。

杏花村汾酒廠是全國最大的名優(yōu)白酒生產(chǎn)基地,。

這些特大型企業(yè)使山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作出了巨大貢獻,,并且將繼續(xù)作出更大的貢獻,。

另外,,山西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科技、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體育,、通訊等各行各業(yè)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

山西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在燦爛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涌現(xiàn)出大批杰出的歷史任務(wù)。

春秋時代叱咤風云的晉文公重耳,,品格高尚寧死不受祿的介子推;戰(zhàn)國時代大思想家荀況,,老將廉頗;漢朝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三國大將關(guān)羽,、張遼;晉代大學者裴秀,,國際宗教旅行家法顯;南北朝佛教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曇鸞、 道綽;唐代女皇武則天,,名相狄仁杰,,大詩人王勃、王之煥,、王昌齡,、王維、柳宗元,、白居易;宋代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一門忠烈楊業(yè)父子,,大書法家米芾;金元時期文學家元好問,,戲曲家關(guān)漢卿;明清時期文學家羅貫中、大學者傅山……都在不同的領(lǐng)域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特殊貢獻,,是山西的驕傲,。

悠久的歷史給山西這塊寶地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目前,,山西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4處。

宋代以前保存下來的木構(gòu)建筑更多達400余處,。

大同的云岡石窟,、九龍壁、上下華嚴寺,,渾源的懸空寺,,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的南禪寺,、佛光寺,、顯通寺,,太原的晉祠、雙塔寺,,交城的玄中寺,,平遙的古城墻、鎮(zhèn)國寺,、雙林寺,,洪同的廣勝寺,祁縣的喬家大院,,臨汾堯廟,,永濟普救寺,解州關(guān)帝廟,,芮城永樂宮,平順大云院,,晉城青蓮寺等都是各具特色,、名撥遐邇的人文景點,為游人欣賞古建藝術(shù),,石雕,、彩塑、壁畫藝術(shù),,品位宗教文化,、黃河文化、三晉風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實物資料,。

山西山川壯麗,,景色獨特。

巍巍太行山,、呂梁山像兩條比翼齊飛的巨龍眾臥南北,,氣勢磅礴;恒山、五臺山,、蘆芽山,、武當山、關(guān)帝山,、烏金山,、天龍山、綿山,、靈空山,、老頂山、歷山,、 五老峰等眾多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山,,宛若顆顆溜光溢彩的寶石鑲嵌在三晉大地的東西南北中,使山西這塊渾厚的高原又顯得秀麗而迷人,。

山西還擁有別具風采的河,、湖、泉,、瀑等水體旅游資源,。

黃河吉縣段有世界最壯觀的黃色大瀑布,河津段又有氣壯山河的“龍門三激浪”,,早已建成的三門峽水庫和新近并網(wǎng)發(fā)電的萬家寨水庫也都是可以很好利用的黃河旅游資源;管涔山汾河源頭,,寧武天池,陽泉娘子關(guān)瀑布,、恒水水庫,,汾河水庫,漳河水庫,,晉祠難老泉,、忻州附近的溫泉,運城的鹽池,,陽城的莽河也都是頗具吸引力的景點,。

多樣化的山水資源和豐富的古建人文資源,為山西旅游業(yè)的起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山西還擁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震撼山河的威風鑼鼓,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舞,,爭奇斗艷的戲曲和鄉(xiāng)間吹鼓樂,,絢麗多姿的剪紙與年畫,熱鬧刺激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和體育比賽……,,這些都為山西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

鐵路以同蒲線,、石太線、京包線,、京原線,、太焦線、邯長線與京廣線,、隴海線相接,,連同全國各地。

公路更是四通八達,,與陜西,、內(nèi)蒙,、河北、河南等鄰省區(qū)有多條干線勾通,,特別是太原至舊關(guān)的高速公路的建成極大方便了太原到石家莊,、北京之間的往來,省內(nèi)大同到運城,、太原至長治,、等更加便利了各地之間的來往,各主要旅游景點區(qū)與外界的公路交通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以太原武宿機場為樞紐的空中交通也在日益完善,,山西已開通了30多條航線,與全國絕大部分主要城市建立了空中聯(lián)系,,并開通了直飛香港的包機,。

總之,山西已徹底改變了“表里河山”相對閉塞的狀況,,正敞開懷抱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愿每一位在山西旅游的客人都能滿意!

金沙灘古戰(zhàn)場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懷仁縣境,,1100年前,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這里會盟,,兩朝太祖易袍換馬,、義結(jié)金蘭。

后來,,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遼太祖取“懷想仁人”之意,將這里命名為懷仁縣,。

您如果進入懷仁縣城,,就可以看到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門關(guān)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

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

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正行駛在遼闊的金沙灘古戰(zhàn)場上,,只不過歷史上蒼涼雄渾的景象已經(jīng)換成了眼前綠色的新裝,。

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樹林和茂盛的莊稼,。

不過,,當我們來到金沙灘,仍然會在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悲涼,,當我們的視線穿越1000年的歷史時空,,一幕印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大戰(zhàn)就會歷歷出現(xiàn)在眼前,那隆隆的戰(zhàn)鼓聲將楊家將的慷慨悲歌演繹了整整一千年,。

其實,,血戰(zhàn)金沙灘的故事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從小到大我們從老人嘴里聽,、戲臺上看,、收音機里聽、電視機里看,、電影院里看,、書本上面讀,楊家七郎八虎有的戰(zhàn)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難不死,卻仍然鎮(zhèn)守雁門,、為國盡忠,,乃至連楊門女將也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臨危時刻披掛上陣,、血染疆場,,真可謂是滿門忠烈、氣壯山河,。

金沙灘--是楊家將賦予了這三個普通漢字以忠勇愛國,、慷慨激昂、凜然正氣的文化內(nèi)涵;金沙灘,,從歷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場已經(jīng)變成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當我們走過這片熱土,,會感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肅穆,,正象詩人白樺說的那樣:“鮮血灑在戰(zhàn)場,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間,,一千年的悲歌從古唱到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金沙灘大戰(zhàn)的本來面貌本來并不是這樣的,,楊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于作為三軍統(tǒng)帥的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原先約定好的計劃協(xié)同作戰(zhàn),,導致戰(zhàn)略失利,,在金沙灘以南100多里的神池縣陳家谷被俘后絕食三日而亡。

好,,前面要到應(yīng)縣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應(yīng)縣還是楊家將的生死冤家--遼國蕭太后的故鄉(xiāng),。

明代長城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門群山了,我們看到,,這座雄偉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開了塞內(nèi)和塞外,。

大家看:遠處的山脊上長城蜿蜒、烽臺聳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雁門關(guān)長城,,這段長城全長8848米,連接起了廣武口和白草口兩個重要隘口,,相當于在兩大隘口間連接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封鎖線,,象一條穿越時空的生命線,3000年如一日地維系著雁門關(guān)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請看這邊: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門關(guān)著名的軍事要塞--舊廣武城,這座遼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經(jīng)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舊廣武城一起被列入國保文物的還有城外古戰(zhàn)場上的288座封土漢墓群,這是全國現(xiàn)存最大的漢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將帥墓群,,無數(shù)英勇忠烈的將士長眠在這片遼闊的沙場上,讓人由不得感嘆:“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我們看這段長城呈鋸狀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專家稱為鋸齒長城,。

雁門關(guān)長城是山西省明代長城的代表段落,。

明代的萬里長城分為外長城和內(nèi)長城,外長城東起山海關(guān),,沿著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在偏關(guān)縣老牛灣跨過黃河,,經(jīng)陜北,、甘肅直到嘉峪關(guān),山西的外長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內(nèi)長城則從北京的箭扣開始,經(jīng)居庸關(guān),、紫荊關(guān),、倒馬關(guān)、平型關(guān),、雁門關(guān),、寧武關(guān),直到黃河岸邊的偏關(guān)丫角山與外長城匯合,,內(nèi)長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們剛才看到的雁門關(guān)長城就屬于內(nèi)長城,。

除此之外,,山西明長城還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邊長城以及沿黃河南下的黃河邊長城,總長度達3500多公里,,僅次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山西明長城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也有著極高的參觀價值,,大同邊墻五堡,、陽高平地長城、偏關(guān)老牛灣長城黃河交匯處,、偏關(guān)樺林堡長城黃河并行處,、丫角山內(nèi)外長城交匯處、雁門關(guān)長城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也會成為國內(nèi)外旅游者競相光顧的旅游勝地。

前方就是中國最長的高等級公路隧道--雁門關(guān)隧道,。

車過雁門關(guān)隧道,,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

短短5分鐘,,我們已經(jīng)從塞外駛?cè)肓巳麅?nèi),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那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大同概況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一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

我們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領(lǐng)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yīng)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臺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臺古剎,感受那里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jīng)開始了,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概況,。

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國時期,,這里是趙國的領(lǐng)地,,漢代的時候設(shè)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shè)立都城,,遼代設(shè)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xiàn),,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托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yè)”的美好愿望。

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下轄5區(qū)7縣,。

這里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

因此,,處于同一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shù)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

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jié),,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

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算得上是琳瑯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

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采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云岡石窟就快到了。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云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云散,,而云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跤鄉(xiāng)撓羊賽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xiàn)在我們正在駛過忻口,,我們看,這里“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20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兵敗至此,,看到山河險固,川原肥美,,于是“六軍欣然”,,遂將這里命名為“忻口”;而在70年前,抗戰(zhàn)初期華北戰(zhàn)場上最慘烈的大會戰(zhàn)--忻口戰(zhàn)役也是在這里打響,,我軍著名的平型關(guān)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雁門關(guān)伏擊戰(zhàn),,都是為了配合忻口的國民政府軍隊而打響的,,忻口戰(zhàn)役因此被稱為是國共合作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

車過忻口,,我們就進入了忻府區(qū)境內(nèi),。

忻州因忻口而得名,那么“忻”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查查字典就會看到,,忻州的“忻”和欣喜的“欣”是同音通用的,,包含著歡欣鼓舞、欣喜歡樂的意思,。

因此,,忻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一塊祥和歡樂的土地,這里的民俗風情濃郁熱烈,,是全國著名的“八音之鄉(xiāng)”,、“民間繪畫之鄉(xiāng)”和“摔跤之鄉(xiāng)”。

忻州的摔跤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摔跤,、國際式摔跤都不一樣,,當?shù)乩习傩战凶鳌皳涎蛸悺薄?/p>

“撓”就是扛的意思,就是說獲勝的獎品是一只活羊,,而領(lǐng)獎的方式就是把羊撓起來繞場三周,。

撓羊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說是岳家軍解散后,,有一位叫做陳效嬰的忻州老兵回到了故鄉(xiāng),,把在軍中學到的角抵傳授給了父老鄉(xiāng)親,久而久之,,這種角抵之術(shù)就傳遍了忻定盆地,,形成了風行數(shù)百年的撓羊賽。

參加撓羊賽的選手一律不準穿跤衣,,都得赤膊上陣,,連續(xù)摔倒6個人才算勝利。

獲勝者除了可以撓走一頭大肥羊,,還會獲得一個英雄般的稱號--“撓羊漢”,。

撓羊賽在忻州有著非常廣泛的民眾基礎(chǔ),就像一首民謠中說的那樣:“立了秋,,掛出鉤,,走街看戲撓羊賽?!闭驗槿绱?,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忻州為全國各級運動隊輸送專業(yè)跤手達1千多名,,獲得世界和全國冠軍超百次,,為中國的摔跤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1969年的全國文體群英會上,,當時的忻定縣被命名為“中國摔跤之鄉(xiāng)”,。

為了弘揚跤鄉(xiāng)文化,2003年以來,,忻州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忻州摔跤節(jié)”,。

有趣的是,參加國際式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雖然都是國手名家,,場面卻冷冷清清,,而參加撓羊賽的都是本地的泥腿子、撓羊漢,,卻觀者如云,、場場爆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塔建筑文化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正在駛過的這道山梁叫做黃花梁,老百姓說“砍盡黃花梁,,建起應(yīng)縣塔”,,說明過去黃花梁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但為了建造應(yīng)縣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

據(jù)專家測算,,當年建造應(yīng)縣木塔總共用了1億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00多輛載重5噸的卡車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站在黃花梁上就可以看到應(yīng)縣木塔。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遠處那個小黑點就是應(yīng)縣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標建筑,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實,,塔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是標志性的建筑,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蘇州的虎丘塔、太原的雙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卻不一定清楚,。

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來安葬佛祖的遺骨,,因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遺骨都稱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統(tǒng)稱為舍利塔。

據(jù)說,,大千世界共有8萬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國有19座,我們今天將要參觀的應(yīng)縣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們就在木塔中發(fā)現(xiàn)了兩枚珍貴的佛牙舍利。

塔的作用也不僅僅限于藏放舍利,,中國的大地上還有風水塔,、文峰塔、標志塔,、瞭望塔,,可見塔的功能是多樣的。

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于變化,。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著致命的弱點--怕火,。

因此,,三國以后,人們開始用防火性能較好的磚,、石,、銅,、鐵、琉璃乃至金,、銀等各種材料來建塔,。

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樣化,中國古塔在類型上也進行了許多創(chuàng)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缽式,還發(fā)明了樓閣式,、密檐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種類型。

華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著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應(yīng)縣木塔和洪洞廣勝寺飛虹塔是樓閣式塔的代表作,,靈丘覺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杰出代表,,五臺山大白塔是中國最高的覆缽式塔,五臺山園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國最高的金剛寶座式塔,,堪稱是中國古塔藝術(shù)的博物館,。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種類型,其意義早已超出了建筑本身,,而應(yīng)縣木塔無疑就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

大家看,我們離大木塔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譽為“天柱地軸”,。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六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山西,。

導游詞。

僅供參考,。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cè)的大槐樹公園內(nèi),,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luò)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fā)“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nèi)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zāi)不斷,,饑荒頻仍,終于激起連綿十余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zhèn)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zhàn)時有發(fā)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zhàn)亂的創(chuàng)傷未及醫(y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zhàn)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tǒng)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較之于相鄰諸省,山西經(jīng)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明朝滅亡元朝后為了鞏固新政權(quán)和發(fā)展經(jīng)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余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jù)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cè)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shù)圍,蔭遮數(shù)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gòu)窩筑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shè)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jié),,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fā)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后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xiāng)的標志,?!皢栁易嫦群翁巵恚轿骱槎创蠡睒?。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shù)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qū)廣為流傳,。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陜西、甘肅,、寧夏地區(qū),。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轉(zhuǎn)遷到云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nóng)業(yè)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diào)動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游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xiāng)后,,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cè),,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并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zhàn)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yè),。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xiàn)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shù)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gòu)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gòu)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寶庫”之稱,。經(jīng)過多年的開發(fā)建設(shè),,大同云岡石窟、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恒山風景名勝區(qū)、晉祠風景名勝區(qū),、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qū)、關(guān)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chǎn)品已蜚聲海內(nèi)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qū)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jīng)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guān)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fā);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qū)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qū),、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nèi)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huán)境衛(wèi)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wù)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jīng)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qū),,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qū);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guān)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推進了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nèi)長城,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毗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nèi)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qū),、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nèi)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于東經(jīng)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cè)丝?000余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qū),、119個縣(市、區(qū)),。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府東街。境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xiāng)",,也叫“煤炭之鄉(xiāng)”,。

山西表里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岳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guān)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jīng)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2—28℃之間。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001號導游員趙曉明,。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zhàn)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yè),。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xiàn)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shù)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gòu)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gòu)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寶庫”之稱,。經(jīng)過多年的開發(fā)建設(shè),,大同云岡石窟、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恒山風景名勝區(qū)、晉祠風景名勝區(qū),、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qū)、關(guān)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chǎn)品已蜚聲海內(nèi)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qū)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jīng)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guān)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fā);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qū)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qū),、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nèi)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huán)境衛(wèi)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wù)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jīng)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qū),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qū);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guān)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qū),。

山西概況導游詞篇八

金沙灘古戰(zhàn)場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懷仁縣境,,11前,,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這里會盟,兩朝太祖易袍換馬、義結(jié)金蘭,。

后來,,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遼太祖取“懷想仁人”之意,,將這里命名為懷仁縣,。

您如果進入懷仁縣城,就可以看到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門關(guān)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

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

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迸笥褌儯覀儸F(xiàn)在正行駛在遼闊的金沙灘古戰(zhàn)場上,,只不過歷史上蒼涼雄渾的景象已經(jīng)換成了眼前綠色的新裝,。

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樹林和茂盛的莊稼,。

不過,,當我們來到金沙灘,仍然會在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悲涼,,當我們的視線穿越1000年的歷史時空,,一幕印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大戰(zhàn)就會歷歷出現(xiàn)在眼前,那隆隆的戰(zhàn)鼓聲將楊家將的慷慨悲歌演繹了整整一千年,。

其實,,血戰(zhàn)金沙灘的故事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從小到大我們從老人嘴里聽,、戲臺上看,、收音機里聽、電視機里看,、電影院里看,、書本上面讀,楊家七郎八虎有的戰(zhàn)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難不死,,卻仍然鎮(zhèn)守雁門、為國盡忠,,乃至連楊門女將也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臨危時刻披掛上陣、血染疆場,,真可謂是滿門忠烈,、氣壯山河。

金沙灘--是楊家將賦予了這三個普通漢字以忠勇愛國,、慷慨激昂,、凜然正氣的文化內(nèi)涵;金沙灘,從歷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場已經(jīng)變成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當我們走過這片熱土,會感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肅穆,,正象詩人白樺說的那樣:“鮮血灑在戰(zhàn)場,,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間,,一千年的悲歌從古唱到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金沙灘大戰(zhàn)的本來面貌本來并不是這樣的,,楊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于作為三軍統(tǒng)帥的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原先約定好的計劃協(xié)同作戰(zhàn),,導致戰(zhàn)略失利,,在金沙灘以南100多里的神池縣陳家谷被俘后絕食三日而亡。

好,,前面要到應(yīng)縣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應(yīng)縣還是楊家將的生死冤家--遼國蕭太后的故鄉(xiāng),。

明代長城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門群山了,,我們看到,,這座雄偉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開了塞內(nèi)和塞外。

大家看:遠處的山脊上長城蜿蜒,、烽臺聳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雁門關(guān)長城,,這段長城全長8848米,連接起了廣武口和白草口兩個重要隘口,,相當于在兩大隘口間連接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封鎖線,,象一條穿越時空的生命線,3000年如一日地維系著雁門關(guān)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請看這邊: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門關(guān)著名的軍事要塞--舊廣武城,,這座遼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經(jīng)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舊廣武城一起被列入國保文物的還有城外古戰(zhàn)場上的288座封土漢墓群,,這是全國現(xiàn)存最大的漢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將帥墓群,,無數(shù)英勇忠烈的將士長眠在這片遼闊的沙場上,,讓人由不得感嘆:“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我們看這段長城呈鋸狀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專家稱為鋸齒長城,。

雁門關(guān)長城是山西省明代長城的代表段落,。

明代的萬里長城分為外長城和內(nèi)長城,外長城東起山海關(guān),,沿著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在偏關(guān)縣老牛灣跨過黃河,,經(jīng)陜北、甘肅直到嘉峪關(guān),,山西的外長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內(nèi)長城則從北京的箭扣開始,,經(jīng)居庸關(guān),、紫荊關(guān)、倒馬關(guān),、平型關(guān),、雁門關(guān)、寧武關(guān),,直到黃河岸邊的偏關(guān)丫角山與外長城匯合,,內(nèi)長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們剛才看到的雁門關(guān)長城就屬于內(nèi)長城,。

除此之外,,山西明長城還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邊長城以及沿黃河南下的黃河邊長城,總長度達3500多公里,,僅次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山西明長城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也有著極高的參觀價值,,大同邊墻五堡,、陽高平地長城、偏關(guān)老牛灣長城黃河交匯處,、偏關(guān)樺林堡長城黃河并行處,、丫角山內(nèi)外長城交匯處、雁門關(guān)長城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也會成為國內(nèi)外旅游者競相光顧的旅游勝地。

前方就是中國最長的高等級公路隧道--雁門關(guān)隧道,。

車過雁門關(guān)隧道,,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

短短5分鐘,,我們已經(jīng)從塞外駛?cè)肓巳麅?nèi),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那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大同概況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一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

我們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領(lǐng)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yīng)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臺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臺古剎,,感受那里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jīng)開始了,,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概況。

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國時期,,這里是趙國的領(lǐng)地,漢代的時候設(shè)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shè)立都城,,遼代設(shè)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xiàn),,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托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yè)”的美好愿望。

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下轄5區(qū)7縣,。

這里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

因此,,處于同一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shù)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

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jié),,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

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算得上是琳瑯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

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采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云岡石窟就快到了,。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云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云散,而云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跤鄉(xiāng)撓羊賽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xiàn)在我們正在駛過忻口,,我們看,這里“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20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兵敗至此,,看到山河險固,川原肥美,,于是“六軍欣然”,,遂將這里命名為“忻口”;而在70年前,抗戰(zhàn)初期華北戰(zhàn)場上最慘烈的大會戰(zhàn)--忻口戰(zhàn)役也是在這里打響,,我軍著名的平型關(guān)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雁門關(guān)伏擊戰(zhàn),,都是為了配合忻口的國民政府軍隊而打響的,,忻口戰(zhàn)役因此被稱為是國共合作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

車過忻口,我們就進入了忻府區(qū)境內(nèi),。

忻州因忻口而得名,,那么“忻”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查查字典就會看到,忻州的“忻”和欣喜的“欣”是同音通用的,,包含著歡欣鼓舞,、欣喜歡樂的意思。

因此,,忻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一塊祥和歡樂的土地,,這里的民俗風情濃郁熱烈,是全國著名的“八音之鄉(xiāng)”,、“民間繪畫之鄉(xiāng)”和“摔跤之鄉(xiāng)”,。

忻州的摔跤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摔跤、國際式摔跤都不一樣,,當?shù)乩习傩战凶鳌皳涎蛸悺薄?/p>

“撓”就是扛的意思,,就是說獲勝的獎品是一只活羊,而領(lǐng)獎的方式就是把羊撓起來繞場三周,。

撓羊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說是岳家軍解散后,有一位叫做陳效嬰的忻州老兵回到了故鄉(xiāng),,把在軍中學到的角抵傳授給了父老鄉(xiāng)親,,久而久之,這種角抵之術(shù)就傳遍了忻定盆地,,形成了風行數(shù)百年的撓羊賽,。

參加撓羊賽的選手一律不準穿跤衣,都得赤膊上陣,,連續(xù)摔倒6個人才算勝利,。

獲勝者除了可以撓走一頭大肥羊,還會獲得一個英雄般的稱號--“撓羊漢”,。

撓羊賽在忻州有著非常廣泛的民眾基礎(chǔ),就像一首民謠中說的那樣:“立了秋,,掛出鉤,,走街看戲撓羊賽?!闭驗槿绱?,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忻州為全國各級運動隊輸送專業(yè)跤手達1千多名,,獲得世界和全國冠軍超百次,,為中國的摔跤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1969年的全國文體群英會上,當時的忻定縣被命名為“中國摔跤之鄉(xiāng)”,。

為了弘揚跤鄉(xiāng)文化,,以來,忻州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忻州摔跤節(jié)”,。

有趣的是,,參加國際式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雖然都是國手名家,場面卻冷冷清清,,而參加撓羊賽的都是本地的泥腿子,、撓羊漢,卻觀者如云,、場場爆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塔建筑文化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正在駛過的這道山梁叫做黃花梁,老百姓說“砍盡黃花梁,,建起應(yīng)縣塔”,,說明過去黃花梁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但為了建造應(yīng)縣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

據(jù)專家測算,當年建造應(yīng)縣木塔總共用了1億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00多輛載重5噸的卡車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站在黃花梁上就可以看到應(yīng)縣木塔,。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遠處那個小黑點就是應(yīng)縣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標建筑,,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實,塔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是標志性的建筑,,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蘇州的虎丘塔,、太原的雙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卻不一定清楚。

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來安葬佛祖的遺骨,,因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遺骨都稱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統(tǒng)稱為舍利塔。

據(jù)說,,大千世界共有8萬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國有19座,我們今天將要參觀的應(yīng)縣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們就在木塔中發(fā)現(xiàn)了兩枚珍貴的佛牙舍利。

塔的作用也不僅僅限于藏放舍利,,中國的大地上還有風水塔,、文峰塔、標志塔,、瞭望塔,,可見塔的功能是多樣的。

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于變化,。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著致命的弱點--怕火,。

因此,,三國以后,人們開始用防火性能較好的磚,、石,、銅、鐵,、琉璃乃至金,、銀等各種材料來建塔。

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樣化,,中國古塔在類型上也進行了許多創(chuàng)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缽式,還發(fā)明了樓閣式,、密檐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種類型。

華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著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應(yīng)縣木塔和洪洞廣勝寺飛虹塔是樓閣式塔的代表作,,靈丘覺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杰出代表,,五臺山大白塔是中國最高的覆缽式塔,五臺山園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國最高的金剛寶座式塔,,堪稱是中國古塔藝術(shù)的博物館,。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種類型,其意義早已超出了建筑本身,,而應(yīng)縣木塔無疑就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

大家看,我們離大木塔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譽為“天柱地軸”,。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