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震減災安全知識口訣篇一
開放性損傷的常用止血方法
(一)出血的種類:
血液從體表傷口流出,稱為外出血,,易為人們發(fā)現(xiàn),;而體內深部組織、內臟損傷出血,,血液流入組織或體腔內的內出血,,不易為人們發(fā)現(xiàn),更為危險,。各種出血中,,以動脈出血最為危險,必須及時止血,。
按照損傷血管的不同,,可分為: l、動脈出血:其特點是傷口呈噴射狀搏動性向外涌出鮮紅色的血液,。
2,、靜脈出血:傷口持續(xù)向外溢出暗紅色的血液。
3,、毛細血管出血:傷口向外滲出鮮紅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
成人的血液約占其體重的8%,失血總量達到總血量的20%以上時,,傷員出現(xiàn)臉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腳發(fā)涼,呼吸急促,,心慌氣短等癥狀,,脈搏快而細,血壓下降,,繼而出現(xiàn)出血性休克,。當出血量達到總血量的40%時,就有生命危險,。
(三)止血的方法
1,、加壓包扎止血法:有條件時應先用皮膚消毒劑對傷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毛巾,、布塊折疊成比傷口稍大的墊蓋住傷口,,再用繃帶或折成條狀布帶或三角巾緊緊包扎,其松緊度以能達到 止血目的為宜,。此種止血方法,,多用于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見圖3)。當傷口在肘窩,、腋窩,、膝窩、腹股溝時,,可在加墊后屈肢固定在軀干上加壓包扎止血,。加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上下肢、肘,、膝等四肢及頭部等部位的動脈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關節(jié)脫位時,視情況給予必要的復位或外固定,。
2,、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據(jù)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壓住動脈處,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運輸距離短而手邊又缺乏必要的止血用品時的頭部,、頸部、四肢的動脈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
(1)頭頂出血壓迫法:方法是在傷側耳前,對準下額關節(jié)上方,,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見圖5),。
(2)頭頸部出血壓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將傷側的頸總動脈向后壓迫(見圖6),,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否則會造成腦缺血壞死,。
(3)面部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見圖7),。
(4)頭皮出血壓迫法: 頭皮前部出血時,壓迫耳前下頜關節(jié)上方的顳淺動脈(見圖8),。頭皮后部出血則壓迫耳后隆突下方稍外側的耳后動脈(見圖9),。
(5)腋窩和肩部出血壓迫法:在鎖骨上窩對準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壓迫鎖骨下動脈(見圖10)。
(6)上臂出血壓迫法:一手將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
(7)前臂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傷側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末端。
(8)子掌出血壓迫法:用兩手指分別壓迫腕部的尺動脈,、撓動脈,。
(9)下肢出血壓迫法:用兩手拇指重疊向后用力壓迫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
(10)足部出血壓迫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母長肌腱外側的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后動脈,。
3,、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適用于不能用加壓止血的四肢大動脈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條纏繞傷口上方肌肉多 的部位,,其松緊度以摸不到遠端動脈的搏動,傷口剛好止血為宜,,過松無止血作用,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易損傷神經,,造成肢體壞死。上止血帶的傷員,,必須在明顯的部位標明上止血帶的部位和時間,;上止血帶的時間超過二個小時,要每隔一個小時放松一次,,每次5---8分鐘,,為避免放松止血帶時大量出血,放松期間可改用指壓法臨時止血,。
(1)橡皮止血帶止血法:常用一條長1米的橡皮管,,先用繃帶或布塊墊平上止血帶的部位,兩手將止血帶中段適當拉長,,繞出血傷口上端肢體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彈性壓迫血管而達到止血的目的(見圖16)。
(2)布條止血帶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帶,、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纏繞在加有布墊的肢體上,拉緊或用“木棒,、筷子,、筆桿”等擰緊固定。(見圖17)4 填塞止血法: 適用于頸部和臀部較大而深的傷口,;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繞頸部至對側根部包扎固定,。方法如圖示。
(四)對內出血或可疑內出血的傷員,,應讓傷員絕對安靜不動,,墊高下肢,有條件的可先輸液,,應迅速將傷員送到距離最近的醫(yī)院進行救治,。
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項: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固定敷料夾板,,挾托受傷的肢體,減輕傷員痛苦,,防止刺傷血管,、神經等嚴重并發(fā)癥,加壓包扎還有壓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動作輕快,、準、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選擇適當?shù)陌椒ǎ⑾葘谧鞒醪降奶幚?。包扎的松緊要適度,,過緊影響血液循環(huán),過松會移動脫落,,包扎材料打結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開傷口和坐臥受壓的位置,。為骨折制動的包扎應露出傷肢末端,以便觀察肢體血液循環(huán)的情況,。
(二)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用一塊邊長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對角線剪開即為兩條三角巾。將三角巾的頂角折向底邊的中央,,再根據(jù)包扎的實際需要折疊成一定寬度的條帶,。若將三角巾的頂角偏折到底邊中央偏左或偏右側,,則成為燕尾巾,其夾角的大小可視實際包扎需要而定,。
2. 繃帶:我國標準繃帶長6米,,寬度分3、4,、5,、6、8,、10厘米6種規(guī)格,,供包扎實際需要選用??噹У囊活^卷起為單頭帶,,從兩頭卷起則為雙頭帶。其長度可視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F(xiàn)場救護沒有上述常規(guī)包扎材料時,,可用身邊的衣服、手絹,、毛巾等就便材料進行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 頭部帽式包扎法:將三角巾的底邊向內折疊約兩指寬,干放在前額眉上,,頂角向后拉蓋頭頂,,將兩底邊沿兩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壓住頂角繞至前額打結固定(見圖18),。
2. 頭,、耳部風帽式包扎法:將三角巾頂角打一個結,置于前額中央,,頭部套入風帽內,向下拉緊兩底角,,再將底邊向外反扎2--3指寬的邊,,左右交又包繞兜住下頜,繞至枕后打結固定(見圖 19),。
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單眼時,,將三角巾折疊成四指寬的帶狀,斜置于傷側眼部,,從傷側耳下繞至枕后,,經健側耳上拉至前額與另一端交叉反折繞頭一周,于健側耳上端才丁結固定(見圖20),。包扎雙眼時,,將帶狀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兩底角分別經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處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經兩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繞至下領處打結固 定(見 圖21),。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將三角巾的頂角置于傷側肩上,,兩底邊在胸前橫拉至背部打結固定,,后再與頂角打結固定(見圖22)。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將三角巾頂角朝下,,底邊橫放腹部,兩底角在腰后打結固定,,頂角內兩腿間拉至腰后與底角打結固定(見圖23),。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單肩包扎時,,將三角巾折成約80度夾角的燕尾巾,,夾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壓住向前的角,,放于傷側肩部,,燕尾底邊繞上臂在腋前方打結固定,將燕尾兩角分別經胸,、背部拉到對側腋下打結固定(見圖24),。包扎雙肩時,則將三角巾折疊成兩尾角等大的雙燕尾巾,,夾角朝上,,對準頸后正中,左右雙燕尾由前向后分別包繞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結固定(見圖25),。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時,將三角巾扎疊成比傷口稍寬的帶狀,,斜放傷部,,兩端壓住上下兩邊繞肢體一周,在肢體內側或外側打結固定?,。包扎手,、足時,將三角巾底邊橫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將頂角反折蓋住手(足)背,,兩底角交又壓住頂角繞肢體一圈,反折頂角后打結固定(見圖),。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將三角巾頂角朝下放在傷側腰部,一底角包繞大腿)根部與頂角打結,,另一底角提起圍腰與底邊打結固定(見圖28),。
9、繃帶手腕,、胸,、腹部環(huán)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細大致相等的部位時,,可將繃帶作環(huán)形重疊纏繞,每一環(huán)均將上一環(huán)的繃帶完全復蓋,,為防止繃帶滑脫,,可將第一圈繃帶斜置,環(huán)繞第二或第三圈時將斜出圈外的繃帶角反扎到圈內角重疊環(huán)繞固定(見圖29),。
10,、繃帶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時,將繃帶作一定間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狀環(huán)繞肢體,,每旋繞一圈將上一圈繃帶覆蓋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夾板和敷料(見圖30)。
11,、繃帶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細差別較大的前臂,、小腿時,為防止繃帶滑脫,,多用包扎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與螺旋包扎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須反扎繃帶一次,,反扎時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處,,右手將繃帶反折向下拉緊繞纏肢體,但繃帶反扎處要注意避開傷口和骨突起處(見圖31)注:對于脫出體外的內部組織或是器官,,在現(xiàn)場急救時一般切忌進行還納,而是應該給予相應的保護后及時轉運至醫(yī)院進行處理,。對于開放性顱腦損傷形成腦積液外漏的患者不能進行填塞,。對于離斷的組織或肢體要在低溫的環(huán)境下妥善保存一同轉運。謝謝
外科現(xiàn)場急救之二
常見損傷的固定術
固定術:固定術是針對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 動,,具有減輕傷員痛苦的功效,,同時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造成的嚴重并發(fā)癥,。實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傷員的全身狀況,,如心臟停 搏要先復蘇處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時處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所以刺 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時動作要輕巧,,固定要牢靠,,松緊要適度,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尤其是夾板兩端骨突出處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 局部受壓引起缺血壞死。
(一)固定材料
1,、木制夾板有各種長短規(guī)格,,以適合不同部位的需要,外包軟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
2、鋼絲夾板一般有7cm×100cm,、10cm×100cm,、15cm×100cm等規(guī)格。攜帶方便,,可按需要任意彎曲,,以適應各部位,使用時應在鋼絲夾板上放置軟性襯墊,。
3,、充氣夾板為筒狀雙層塑料膜,使用時把筒膜套在骨折肢體外,,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進氣閥吹氣,雙層內充氣內充氣后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4、負壓氣墊為片狀雙層塑料膜,膜內裝有特殊高分子材料,,使用時把片狀膜包裹骨折肢體,,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位置,然后向氣閥抽氣,,氣墊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5,、塑料夾板可在 600c以上熱水中軟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卻后塑料夾板變硬,,達到固定作用,。
6、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頸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馬固定架,,緊要時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樹枝,、登山杖等。
(二)固定方法由于充氣夾板,、負壓氣墊,、頸部固定器、鋼絲夾板等使用比較簡便快速而且有效,,這里主要介紹木制夾板和三角巾固定法,。
注:下面所介紹的方法只為在急救轉運時所用的簡便固定法,并非正規(guī)治療用的夾板固定法,。
1,、頭部固定:下頜骨折固定的方法同頭部十字包扎法。
2,、胸部固定
(1)鎖骨骨折固定:將兩條指寬的帶狀三角巾分別環(huán)繞兩個肩關節(jié),,于肩部打結;再分別將三角巾的底角拉緊,,在兩肩過度后張的情況下,,在背部將底角拉緊打結。固定前,,雙側腋窩應墊置棉墊或毛巾,。方法如圖6-43所示。
(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傷包扎,。
3,、四肢骨折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用兩條三角巾和一塊夾板將傷肢固定,,然后用一塊燕尾式三角巾中間懸吊前臂,使兩底角向上繞頸部后打結,,最后用一條帶狀三角巾分別經胸背于健側腋下打結。方法如圖6-44所示,。
(2)肘關節(jié)骨折固定:當肘關節(jié)彎曲時,,用兩帶狀三角巾和一塊夾板把關節(jié)固定。當肘關節(jié)伸直時,,可用一卷繃帶和一塊三角巾把肘關節(jié)固定,。方法如圖6-45所示。
(3)橈,、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塊合適的夾板置于傷肢下面,,用兩塊帶狀三角巾或繃帶把傷肢和夾板固定,再用一塊燕尾三角巾懸吊傷肢,,最后再用一條帶狀三角巾的兩底邊分別繞胸背于健腋下打結固定,。方法如圖6-46所示。
(4)手指骨骨折固定: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夾板,,另用兩片膠布作粘合固定,。若無固定棒棍,可以把傷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方法如圖4-47所示。
(5)股骨骨折固定:用一塊長夾板(長度為傷員的腋下至足跟)放在傷肢側,,另用一塊短夾板(長度為會陰至足跟)放在傷肢內側,,至少用4條帶狀三角巾,分別在腋 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環(huán)繞傷肢包扎固定,注意在關節(jié)突出部位要放軟墊,。若無夾板時,,可以用帶狀三角巾或繃帶把傷肢固定在健側肢體上。方法如圖 6-48所示,。
(6)脛,、腓骨骨折固定:與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夾板長度稍超過膝關節(jié)即可,。方法如圖6-49所示,。
4、脊柱骨折固定
注:對于考慮有脊柱骨折或損傷的病人,,在搬動時要幾個人協(xié)同,,保持病人的脊柱保持直線,。
(1)頸椎骨折固定:傷員仰臥,在頭枕部墊一薄枕,,使頭部成正中位,,頭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頭的兩側各墊枕頭服卷,,最后用一條帶子通過傷員額部固定頭部,,限制頭部前后左右晃動。方法如圖6-50所示,。
(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傷員平直仰臥在硬質木板或其他板上,在傷處墊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幾條帶子把傷員固定,使傷員不能左右轉動,。方法如圖6-51所示,。
5、骨盆骨折固定:將一條帶狀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繞髖前至小腹部打結固定,,再用另一條帶狀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繞髖后至腰骶部打結固定,。方法如圖6-52所示,。
注:以上的處理僅是現(xiàn)場急救中最常見的一些處理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希望參加院前急救的同仁能多進行學習,。
防震減災安全知識口訣篇二
體育課模擬抗震救災的嘗試
一,、案例背景
《體育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堅持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冰平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傳統(tǒng)的“軍事化”教學已不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現(xiàn)在的學生最喜歡的是自由活動,,真正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更不用說傳統(tǒng)的耐久跑了,。
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本案例采用創(chuàng)設隋景,,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以相互合作的形式,,主動對某一問題進行分析,,從多個視角進行實踐探索式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在各種意外情況下的反應能力和心理承受水平,,培養(yǎng)學生遇事冷靜、沉著的心理品質和正確應對運動中遇到的危險,,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本案例以2011年3月日本9級地震,,各國紛紛派出救援小組為背景。虛擬了中國某先遣隊東渡日本抗震救災的社會事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運用每個人手上的體育器材,,去做各種模仿練習。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在心靈上有所感化,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二、案例描述
情境一:導入
師:同學們,,3月11號日本東海岸發(fā)生了9.0級大地震,中國政府決定派遣救援隊去幫助日本受災民眾,。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們要模仿中國救援隊去日本抗震救災?,F(xiàn)在我們就是“先遣隊”的隊員了,我是隊長,。
生:我知道,,在電視上有播放,,死了很多很多人了,。還有海嘯呢,。
這時有個同學大聲地說,小日本遭報應了,。同學們都笑了。
(感覺現(xiàn)場氣氛馬上不對了)
師:是的,,同學們,,日本人當年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苦難,,這是由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引起的。我們要記住曾經的苦難歷史,,但也要面向未來。我們中國人是有恩報恩的,。98年洪災,汶川地震等等,,當時日本人給過我們中國很大幫助。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也要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的精神,去救助那些災民呢?
生:是的,。
師:在同學們手上,,都有一根體操棒,。這不是一根普通的棒,,這是我們的“武器”?,F(xiàn)在請隊員們想一想,,這“武器”我們平時是如何使用的?
生:(學生開始討論,有說成槍的,,扛槍走、拼刺刀和射擊等,。有說成生命探測器的,,雙手舉著探測地面,教師可做示范或者學生示范)
反思:沒想到中學生也有反日情緒,,不過學生們也很善良和熱心,在隨后的活動中積極參加,。在別人面臨災難時,我們義無反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別人遇到艱難困苦時,,能心系他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人分憂解難,;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毫不吝惜伸出自己的援手,獻出綿薄之力,,這就是大愛,是人世間至善至美的東西,。
情境二:抗震救災進行時
在經過上面的準備活動和基本的動作練習后,我根據(jù)學生水平差異,,平均分成四個小組,并讓他們選出小組長,。小組內運動能力強的幫助運動能力弱的學生掌握技術要領,并相互進行交流和小結,。
師:隊員們,接到命令,,我們隊搜索這一片區(qū)域,,查看有沒有幸存者。我命令4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出發(fā),。(每隊一排,兩手背握“鋼絲繩”并排單腳跳,。)
生:好,。
師:當找到幸存者后原路返回。(要求:1.背人往返接力,;2.每三人一組,兩人用體操棒抬人往返接力,。進行比賽勝隊為“模范組”,負隊要做俯臥撐,。)
生:好,。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設計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環(huán),。在課中也發(fā)生一些小意外,,比如,初中生對于男生,、女生一起拉手和組合顧慮很大。同一組中如果有男生,,女生一起就沒法完成我預先的要求了。還有協(xié)調人與器具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配合仍有點瑕疵,,這是我上課前所沒有思考到的地方。在體育課中,,尤其是這種游戲性強,,帶有比賽性質的活動,課堂的紀律和組織活動一定要隨時關注,,才不會能放不能收。
情境三:勝利返回
游戲結束后,,同學們集合起來。
師:假如你們遇到各種突發(fā)情況,,首先要有自救意識,,還要有強健體魄。
生:(學生互相討論)平時應該積極鍛煉身體,。
師:是的,練好內功,,打好基礎,以后才能輕松自如的應對各種挑戰(zhàn),。
三、課后反思
本案例通過在課堂上模擬抗震救災的一系列活動和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腦筋完成各項任務,,既鍛煉了身體又發(fā)展了思維。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就像一出“戲”,,師生共娛其中。在教學方式上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固定呆板,,在課堂上加入了“情境”教學,使整堂課貫穿在一條“主線”上,。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的課堂練習,,使學生在完成各項虛擬任務中進行身體練習,成效明顯,。在本堂課中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下面兩個方面:
1.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并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把穩(wěn)定的興趣培養(yǎng)為自我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體育基本知識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教會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方法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強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比如情景一,個別中學生對于日本人的片面看法會影響他們的善惡判斷,。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F(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求有健壯的體魄,而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體育這一獨特的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頑強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堅強的意志,,發(fā)展他們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要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他們自尊,、自愛,、自信的品質。
(責任編輯 劉紅)
防震減災安全知識口訣篇三
抗震救災現(xiàn)場急救嘗試口訣
發(fā)現(xiàn)生命先送水,,為能飲水快補液;
清理口鼻頭偏側,,呼吸通暢是原則;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傷關節(jié);
傷口出血靠壓迫,,夾板木棍定骨折;
頸腰損傷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地震發(fā)生時的個人應急手段
第一條:被廢墟埋住后要保持不斷發(fā)出聲音,,因為這么做才能得到盡快的救助。同時為了保持體力最好采取不太消耗體力的方式,,但需要不斷大聲地呼喊,。
第二條:如果聞到煤氣味道就要注意防火,。一般城市專用煤氣即使吸入也不會致命,所以不要驚慌,,并迅速打開窗和門,盡快疏散,。
第三條:為了防止震災后人的精神崩潰、甚至混亂,,最需要災民之間的互助精神,。這樣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精神健康,。外部救援必然有限,所以最重要的是鄰里之間的互救,。
第四條:不要受各種謠言、流言的蠱惑,,盡可能掌握重要的情報。
第五條: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fā)生,,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大小便,要遵守排泄規(guī)定,。如果身邊有紙箱和塑料袋即可做成簡單的“廁所”,塑料袋里面最好放上廢紙以防止飛濺,。如果沒有也要在地上挖坑排泄,,坑越深越好,。而且要盡量遠離避難所,排泄之后要盡量用土覆蓋,,并留下記號,表明此地曾經當作廁所使用,。
第六條:避難生活也要適當運動,,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