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譯,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賞析篇1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譯,,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賞析篇2
此詞作于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紹興八年因反對“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而貶為福州簽判的胡銓,,在這年再次遭遣,除名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親友都不敢去送他,,張元干卻寫這首《賀新郎》詞送他。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譯,,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賞析篇3
譯文
我輩夢魂經(jīng)??M繞著未光復(fù)的祖國中原之路。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一方面,,金兵營壘相連,軍號凄厲,;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宮寶殿已成廢墟,,禾黍充斥,一片荒涼,,真是令人惆悵呵,!為什么黃河之源昆侖山的天柱和黃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潰了,黃河流域各地泛濫成災(zāi),?如今,,中原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人口密聚的萬落千村都變成了狐兔盤踞橫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睆膩硎翘旄唠y問其意。如今我與君都老了,,也容易產(chǎn)生悲情,,我們的悲情能向誰傾訴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遠去,!
別后,,我仍然會佇立江邊眺望,不忍離去,。見柳枝隨風(fēng)飄起,,有些涼意,殘暑漸消,。夜幕降臨,,銀河橫亙高空,疏星淡月,,斷云緩緩飄動,。萬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處,?回憶過去與君對床夜語,,暢談心事,情投意合,,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話說雁斷衡陽,君去的地方連大雁也飛不到,,寫成了書信又有誰可以托付?我輩都是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之人,,我們告別時,,看的是整個天下,關(guān)注的是古今大事,,豈肯像小兒女那樣只對彼此的恩恩怨怨關(guān)心,?讓我們舉起酒杯來,聽我唱一支《金縷曲》,,送君上路,!
注釋
底事:言何事。
昆侖傾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淮南子·地形訓(xùn)》:“河水出昆侖東北陬”,。傳說昆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
九地黃流亂注:喻金兵的猖狂進攻。
聚萬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寫中原經(jīng)金兵鐵蹄踐踏后的荒涼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譯,,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賞析篇4
“賀新郎”是這首詞的詞牌,,“送胡邦衡謫新州”是這首詞的題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這里交待了詞的寫作背景,、原因和主題。
詞的上闋述時事,。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寫中原淪陷的慘狀,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事實,,有尺幅千里之勢,。
首句:夢繞神州路。寫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國土,,連做夢都在圍著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轉(zhuǎn),。“繞”,,即縈繞,,牽掛心間,,不能忘懷。這里有徘徊,、巡回之意,。“神州路”,,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這里指中原淪陷區(qū)。作者為什么要將中原淪陷之慘狀托之于夢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淪陷不可去,,淪陷之慘唯可于夢中見之;二是中原之淪陷如惡夢一般,。實景虛寫,,寫出人心之慘痛,故有第二層的質(zhì)問,。
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這兩句寫夢中所見,。中原淪陷慘狀,以“悵”為領(lǐng)字,。所悵者,,一是“連營畫角”金兵軍營相望,軍號凄厲,。 二是“故宮離黍”,。當(dāng)他在夢中來到汴京的時候,那蕭瑟的秋風(fēng),,更引起了他的無限悲傷,,當(dāng)年繁華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軍營,,一陣陣哀厲高亢的軍號聲連成一片,,原來的皇宮大殿長滿了野草,完全變成了荒涼的廢墟,。
以上幾句,,層層遞轉(zhuǎn),字字沉實,,詞人悲憤之情,,愈轉(zhuǎn)愈深沉。因為胡銓主張收復(fù)中原,、反對議和而得罪權(quán)臣,,被貶謫嶺南,,所以起筆即從中原寫起?!皦衾@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笔菍憣χ性貐^(qū)的深沉懷念和收復(fù)失地的愿望。作者通過對北宋滅亡,、汴京荒涼的描寫,,表達了對國事的憂傷。這就與堅決主戰(zhàn)的胡銓溝通了感情,,因為他們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所以這個開頭很不尋常,作者不寫送別之情,,不寫景物之狀,,而從共同關(guān)心的國事寫起,表示對友人被貶謫的同情,,并引以為知已,說明他們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層: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嚴(yán)詞質(zhì)問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是對開頭四句的追問和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們的國家變成這個樣子呢?
底事昆侖傾砥柱,,底事,即何事,,什么事,,什么原因,,為什么?“昆侖傾砥柱”即“傾昆侖砥柱”,。昆侖,即昆侖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傳說昆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見《淮南子·地形訓(xùn)》:“河水出昆侖東北陬,。”《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惫湃艘岳鰹橹粮邿o上的山。砥柱,,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陜縣東北黃河中?!端?jīng)·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dāng)中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如柱然,故曰砥柱也,?!薄队碡暋贩Q:“異河積石,至于龍門,,又東至于砥柱,。”傾,,即摧毀,、倒塌。作者在這里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比喻北宋王朝傾垮。
九地黃流亂注,。喻指金人的入侵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慘景,。九地:九州,即中國,,這里指中原淪陷區(qū),。黃流亂注:黃河泛濫,洪水橫流,。這里喻指金兵的猖狂入侵。
聚萬落,、千村狐兔,。即“萬落千村狐兔聚”,形象描寫中原經(jīng)金兵鐵蹄踐踏后的荒涼破敗景象,。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寫的那樣:“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落,,即村落,。狐兔,這里指入侵之?dāng)场?/p>
在這里,,作者敘述了國家殘破之恨和人民遭難的慘狀,,以山崩地裂,洪水泛濫比喻國家的破亡和金兵的入侵,,用狐貍和野兔的聚集,,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造成的荒涼,反映出人民所承受的災(zāi)難,。又以“九地黃流亂注”與上層的“連營畫角”,,“聚萬落、千村狐兔”與上層的“故宮離黍”,,上下照應(yīng),,顯得生動形象,深沉悲憤,。
在第二層中,,詩人提出了疑問,問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況且涉及朝廷統(tǒng)治者而不能言。故而筆鋒一轉(zhuǎn),,寫出了以下幾句: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其言外之意是:天高固然難測,,而衣冠華族淪于異族之手,,實乃人事使然。此為第三層,,感慨時事,,點明送別。
天意從來高難問,,天意:上天的意志,。此指皇帝的態(tài)度。高難問:難以讓人琢磨,,猜不透,。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況:況且,。人情:人們之間的交往情誼。一說“人之常情”,。老易悲,,是說天意既難測,而人越到老了,,想起人們之間交往的友情,,越容易感到悲傷,今有深仇而不思報,,故長嘆:悲難訴,。從這里可以看出,“悲難訴”的內(nèi)涵是:北宋議和滅亡之悲難訴,;南宋王朝茍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這種悲傷是難以訴說的,。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背鲎远鸥υ姟赌捍航晁婉R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以表示對高高在上的執(zhí)政者的心意難測,,一味妥協(xié)投降、忘了亡國之仇的不滿,。
更南浦,,送君去。寫送別,。作者的筆鋒自然轉(zhuǎn)至送別胡銓,。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被蚪汀秳e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以上幾句是寫作者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和對胡銓的慰勉,。在上一層里,,作者用濃重的筆墨寫出了亡國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問: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誰的過錯呢,?在當(dāng)時,這答案不能明白講出,,所以作者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這兩句詩,來暗示國破家亡的罪責(zé),,應(yīng)由最高統(tǒng)治者來承擔(dān),。詩人以怨憤的筆調(diào)寫道:上天的意志向來都是難以令人猜測的,何況人越到老了,,想起人們的交往之情越容易悲傷,,這種悲傷的原因也很難訴說得清楚。是為國家的命運悲傷,,還是因為朋友的貶謫悲傷,,作者使用“難訴”二字,其意豐蘊含蓄,即是對上面問題的回答,,又給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人老了容易悲傷,現(xiàn)在為自己的知已送別,,其悲傷更屬必然了,,所以,作者用“更”字,,又深入了一層,,具體落實在送別上,至此點明主題,。
上闋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憂國思想,而把個人的傷離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與友人的惜別之情不同于一般,,這就與那些只寫離情別緒的俗套之作有明顯的區(qū)別。突出了共同的愛國思想,,也就把詞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故詞的下闋轉(zhuǎn)寫友誼與慰勉,,敘別情: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下闋也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換頭四句緊扣上闋結(jié)尾送君“南浦”之意,,通過景物描寫,,說明送別的時間與地點。
首句:涼生岸柳催殘暑,。點明季節(jié),,說明作者寫詞時,是在夏末秋初之夜,。初秋的涼風(fēng)從岸邊煙柳叢里吹來,,驅(qū)散了殘余的暑氣,這是地面景象,。而夜空中,,則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在橫斜的銀河里,散布著稀疏的星星,,月亮灑著淡淡的月光,,不時,偶有一兩片云彩輕輕地緩緩地漂蕩在空中,。耿:明亮,。斜河:天河,即銀河,;銀河偏斜,,又稱斜漢,表示夜已深,。這里作者以凄清的夜景襯托離別時的氣氛和心情。此時此刻,,有何感受呢,?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第二層: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設(shè)想分別后的情形,表達懷戀的深情,。,。
萬里江山知何處。極言今后相隔萬里,,不知道你在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回首:回憶,,回想,。對床夜語:兩人對躺在床上談話到深夜,說明友誼之深,。對床,,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yè)宿》:“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币褂辏鲎岳钌屉[《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p>
這幾句曲曲折折抒寫留戀之情:既反映了他們深厚的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國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國家前途亦茫茫,。
雁不到、書成誰與,。書,,即書信。雁不到:相傳雁能傳書,,但北雁南飛止于衡陽回雁峰,,而新州在衡陽之南。故民間有“大雁飛不到嶺南,,書信難以寄出”的說法,。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天留意”也是說宋代朝臣貶謫遠方,,好友大都不敢互通音訊,。蘇軾等人,也常在詩中提到過,?!把悴坏健保瑸榧偻卸?。
這幾句是先從眼前的分別寫起,,次憶舊情,復(fù)嘆別后悲傷,。意思是:今宵分別之后,,我們相隔千山萬水,,誰能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從今以后,,天各一方,,而我們對床夜話的情景,將成為美好的回憶,,唯有通過書信表達我們的友情,。但是,新州是個連大雁也飛不到的地方,,就是寫成了書信,,又有誰捎得去呢?這里由眼前的送別,,想到了今后可能書信難通,,只能回憶以前的友情,這就更深入一層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留戀和悲傷,。
以上幾句,,格調(diào)悲沉。詞的結(jié)尾,,作者勸慰友人,,調(diào)子轉(zhuǎn)而激昂: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這是第三層:遣愁致送別意,。
“目盡青天懷今古”照應(yīng)“天意從來高難問”,遠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態(tài)的變化,,有四顧蒼茫之感。目盡:極目遠望,。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言大丈夫不能“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我們談的都是國家大事,,怎么能像孩子一樣只顧說個人恩怨呢,?肯,在這里是怎么肯的意思,。兒曹,,即小兒女輩,。兒曹恩怨:指小孩之間一會兒好,一會兒埋怨,。相爾汝,,形容兩人講話時互相指著對方的那種樣子。爾和汝,,都是“你”的意思,。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p>
舉大白,聽《金縷》,。作者滿腹悲憤感情,,通過層次井然的多次轉(zhuǎn)折,這幾句是說,,遙望蒼天,,俯仰今古,歷史上出現(xiàn)了多少英雄人物,,我們也要象他們那樣,,決不做只念恩怨私情的兒女之輩。請滿飲此杯后,,聽我唱一曲《金縷》,,為你壯行送別吧!詞的煞拍,,創(chuàng)造了一個激昂闊大的意境,,雄壯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了作者不肯屈服,,堅持斗爭的精神,,傳達了對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觀全詞,,可以看出,這是一首不尋常的送別詞,,它打破了歷來送別詞的舊格調(diào),,把個人之間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這樣一個大背景中來詠嘆,既有深沉的家國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傷的遙想,又有昂揚的勸勉,。作者以慷慨悲涼的筆調(diào),,所抒發(fā)的不是纏綿悱惻的離愁別恨,,而是憂念國事艱危的憤慨之情。作者連夢中都思念著被金軍蹂躪的中原河山,,表現(xiàn)了對南宋投降路線的不滿與憤恨,,特別是詞的結(jié)尾所表白的與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遠大的抱負(fù),在當(dāng)時的艱難困境中,,是十分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