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篇一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fā)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篇二
一,、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8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幾》例1第88-89頁,。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
2、在探索9加幾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10加幾的轉化思維,,培養(yǎng)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滲透轉化思想,;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的學校要開運動會了,你們想去看一看嗎,?(想)那就和老師一起來闖關吧!
(復習)
1,、口答;2能分成1和幾,?5能分成1和幾,?4能分成1和幾?6能分成1和幾,?7能分成1和幾,?
2、說得數:9+()=109+1+2=,?9+1+6=,?9+1+4=?9+1+3=,?小朋友們,我們已經順利的闖過了倆關,那就讓我們到運動場上去吧,那里的運動會已經開始啦!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出示校園運動會場景圖]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題圖,學習例1.1.
師:運動會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小朋友們認真的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項目,?(舉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繩的,、有跑步的,、跳遠的、)看來大家都是愛運動的孩子,。
2.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參加比賽很辛苦,于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給這些運動員準備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畫面),已經送走了一些,請大家?guī)托∨笥褌償狄粩惮F在還有多少盒沒送,?(也就是說現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⑴,、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能告訴老師嗎?
[交流匯報]:
老師請一位勇敢的小朋友舉手說你是咋樣數的,?(一盒一盒的數,1,、2、3,、4,、5、6,、7,、8、9……12,、13共13盒,。)(接著數的方法;盒子里已經有9盒,然后接著數10,、11,、12、13,、共13盒,。)(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湊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2)該怎樣列式呢,?
①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4=13[多媒體出示牛奶湊10法圖]演示湊10法轉換過程法{從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把箱子里湊成十盒,;加上外面的三盒就等于13盒}(演示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直觀形象,易于學生理解“湊十法
②在白板上畫圖,,讓一孩子上臺圈一圈,,加深理解“湊十”,。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來計算的9加幾的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湊十法”,也就是把沒學過的9加幾變成我們已經學過的10加幾來算。(9加幾→10加幾)
(3)鞏固“湊十法”,;
(4)出示“湊十法”法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誰會讀,;
(二)利用身邊的資源學習幾加9(跟例1調換加數的位置,明確分出來的1要和9在同一邊)
師:同學們,,老師星期六寫了5封表揚信,,星期天寫了9封表揚信。這兩天一共寫了多少封表揚信呢,?(板書:5+9=)
⑴5+9等于多少,?
(2)探討:5+9的計算方法.
(3)學生交流計算方法:
(4)規(guī)范格式。強調:分出來的1一定要和9在同一邊,。
(三)鞏固
課本89頁做“做一做”在書本上完成,,抽查展示,并作講評,。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9加幾(分1給9湊成10)9+4=135+9=14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篇三
教學理念
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使學生既學得輕松,,又學得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使學生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并會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去,。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地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準備
一個實物鐘面、課件,、水果鐘面,、時間的小卡片。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學具鐘,、每小組一個不完整的卡片鐘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同學們聽過謎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
(課件展示)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齊,,嘀嗒嘀嗒提醒你,,時間要珍惜。
2,、逛鐘表超市
師:同學們真不錯,,都猜出了謎底,鐘表超市里的鐘表可漂亮了,,我們一起去逛逛吧!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外型美觀的鐘表,。
3、導入新課
師:鐘表有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呀!那么咱們就看看它長什么樣吧!
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1)(出示實物鐘面)這是一個鐘面,,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學生說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
師小結: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還有線段那是刻度線,,每個數之間有小格,。追問:鐘面上的2根針有什么特點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時針短粗,,分針長細
(2)生認學具鐘的時針和分針
(3)我們知道時間爺爺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也不會停止!那這2根針是怎樣走動的?哪根針快哪根針慢,?
生:朝著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時針,其次是分針,。
(課件演示)師補充:最快的是他們的秒針弟弟,。時針每天走兩圈,分針每天要走好多圈,。
2,、補鐘面(小組合作)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破損的鐘面,有些沒時針和分針,,還有些沒數字,。
行動起來!用你們靈巧的小手把鐘面補好,看哪組同學速度最快,,表現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
3,、認識整時
(1)(課件出示)三個鐘面,,指導認整時。
指名回答鐘面表示的時間,,并引導學生說出是怎么看的,。
師小結:整時的時候,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所以它們分別表示8時、3時,、6時,。
(2)生用學具鐘練習撥7時、11時,。
請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撥的結果。
(3)(小組合作)一人說一人撥,。
4,、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可以用漢字“時”表示。生回答師點擊電腦,,鐘面下分別出現8時,、3時、6時,。
(2)用數字表示法
點擊電腦出現8:00,,引導學生觀察兩點右邊是兩個“0”,,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3)生動手寫3:00,、6:00
(4)點擊電腦出示3:00,、6:00,指導學生觀察比較,。
三,、參與游戲,鞏固練習
1,、游戲:找朋友
(課件出示)游戲規(guī)則,。隨著《找朋友》活潑的音樂,生進行游戲,。出現“12”時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體同學用學具鐘撥12時,重點引導學生認識12時的鐘面時針和分針重合,。
2,、(課件出示)p92頁
小軍一天的時間安排圖。聯系生活,,讓學生說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
四、引導回顧,,總結評價
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上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嗎?
2,、時間像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著,。一節(jié)課又要結束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支配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
3,、點擊電腦欣賞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五、課后延伸,,生活調查
(課件出示):太陽剛升起的畫面,;太陽剛落下的畫面。
請大家把剛才看到畫面的時間記下來,,下次再討論,、交流,。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篇四
一、班級情況簡析:
這學期執(zhí)教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并擔任一(1)班的班主任,。兩個班共有學生98人,,一(1)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一(2)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們大多都接受過學前教育,,94%來自區(qū)外,。由于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其父母幾乎都是來溫打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普遍都較低,,有些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無暇顧及,作為數學老師真有點感覺人單力薄,。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并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通過課堂觀察,,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同學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個別同學數數能力,、全面觀察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這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數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
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
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
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
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
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
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
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 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篇五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fā)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計算部分分三節(jié),,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規(guī)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遷移,,街道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用數學的知識又分別編在這三個小節(jié)中,,這樣就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用數學這兩部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分有合,使計算教學不至于枯燥單調,。同時是讓學生感到計算不僅僅是為了算出得數,,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方法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但算法多樣化是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引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計算,,但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獲取的。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道題的解法,,而是一種學習方法??傊?,本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三個特點:
1、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
2,、算法多樣化,。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用數學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全球電信吏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難點
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課時安排
共約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