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歲月如歌 讀書心得篇一
于老師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堅信經(jīng)歷汗水才出能力,有無運氣亦當自強,?!痹谟诶蠋熒砩希覀兛吹搅艘粋€真正的“大寫”的人,,她以對祖國,、對人民,、對學生的無限的愛,,以她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毅力,,以她無私的奉獻和人格魅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榮譽,,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于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觸很深,。她一輩子與語文結(jié)緣,,終于“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里來的”。于漪老師的課堂結(jié)構(gòu)的最大特點就是“教無定法,,學無定式,,變化多姿,靈活多樣,,從來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因此,,于老師被稱為“沒有固定模式的特級教師”,。這種獨具特色的、沒有固定模式的個人教學風格,,可稱之為“無恒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基于對語言教學多功能的認識,組成了一種立體化的課堂結(jié)構(gòu)。因此,,這“無恒”,,就是“常將講、思,、答,、議、評有機結(jié)合起來,,常取啟發(fā)式,、學導式、自學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長而自成風格,,獨為一體”。于老師創(chuàng)立了“點,、線,、面、體”教文育人立體教學體系,,“點”即課文,,每課必精心設(shè)計;“線”即文體,即成序列又統(tǒng)籌兼顧;“面”即全局,,對目的,、任務(wù)、內(nèi)容,、訓練作總的科學安排;“體”即文章的文與道,,情與理、內(nèi)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爐,。
于漪老師語文教學觀的核心就是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相信他們有巨大的學習潛能,,相信他們有無限的創(chuàng)新能力。幾十年來,,于老師一直恪守這種信念,,一直用這樣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學生,,所以她的語文教學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于老師對育人有一個全面,、具體的認識,她把育人的標準定位在明日建設(shè)者的素質(zhì)要求和德才兼?zhèn)涞囊笊?。她善于正確處理育人和教語文的辯證關(guān)系,。她認為,如果離開了對人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于老師主張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要使學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美學,、文化的素養(yǎng),。正是在這種育人思想的指導下,于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培養(yǎng)出了眾多德才兼?zhèn)涞娜瞬?,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在于老師身上,,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于老師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時代的活水,靠的是兩把利刀即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她教導我們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和豐富的智力生活,,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都要不斷學習,,要學而不厭,。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于老師那種好學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業(yè)余時間,,在人類知識長河中涉獵之廣,簡直令人吃驚,。她以一個非語文專業(yè)出身的大學生,,轉(zhuǎn)行教歷史再轉(zhuǎn)教語文,學科的差異讓她感到自己專業(yè)知識的'缺乏,,繼而像海綿吸水,、像磁石吸鐵,如饑似渴地探索和開發(fā)知識的寶藏,。她以親身體驗告訴我們“讀書樂無窮”,,告訴我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用她“一輩子學做老師”的經(jīng)歷告訴了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于老師還告誡我們“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弊鳛槔蠋煟蛯W生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備課時要充分備學生,,讓“教”在學生身上起作用,。于老師說“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學生,,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走進孩子生活的世界,、心靈的世界,、知識的世界,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多進行心理角色的置換。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淘氣的,,有性格倔強的,有個性內(nèi)向的,,每一個孩子就象一個大問號,,要尊重每位孩子的與眾不同,教師就要善于去觀察他們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于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尤其令我欽佩,。她在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熱情,,以勇往直前的氣魄,以過人的智慧和膽識,,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條有理論深度,有完整體系,,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經(jīng)驗,。她被評為上海市的特級教師,,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在榮譽面前,,她不但沒有陶醉,反而更加虛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歸結(jié)為機遇,,歸結(jié)為組織的培養(yǎng)和信任。于老師在自己成為特級教師后,,下了這樣的決心:“一切從零開始,,邊干邊學,邊學邊干,,追求卓越,,努力縮短”實“與”名“的距離,向名副其實的目標奮然前行,,不辜負組織的培養(yǎng),,不辜負學生、家長,、社會的期望,。”
掩卷沉思,,實為身邊有這樣的榜樣而慶幸,。作為教師,我才剛剛成熟(受長輩指教,,改為成長起來),,今后的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永遠以于漪老師為榜樣,,銘記于老師“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的教誨,學習于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作風,,用好于老師所說的“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這兩把利刃,向著心中的理想而奮發(fā)前行,。
歲月如歌 讀書心得篇二
利用工作之余,,我認真讀了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該書寫了于老師的悲歡和酸甜,,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yè),,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于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昂蛯W生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任務(wù)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培養(yǎng)他們具備建設(shè)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習慣和先人后己的情操,。于漪老師認為,這種塑造學生靈魂的艱苦細致的工作,,不僅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而且必須堅持“目中有學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則?!澳恐杏袑W生”,,看似容易,做則困難,,教師在處理手中的書和臺下的人——與學生的關(guān)系時常常錯位,,不是將人放在首位,而是將書放在第一,。于漪老師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時曾說:自己初作教師時,,眼睛只盯著教科書,以為鉆研了教材,,寫好了教案,,把課文講出點名堂來,就算完成了任務(wù)。后來,,她逐步認識到:教學,、教學,“教”要在“學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于這個大目標,,為實現(xiàn)這個大目標服務(wù),。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猶如導演一般。導演的胸中時時有觀眾,,目的在于引導觀眾進入劇情,,調(diào)動自己的感情,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而受到熏陶感染,。
體會一:于漪老師所說:“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fā)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蔽以?jīng)數(shù)次聽過于老師的報告和與老師的錄象課,,于老師她富有詩意的語言就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興奮源,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效率,。她說:“我們要讓學生學得扎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扎實越好!于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之巧妙,,讓我欽佩不已。
體會二:于老師她倡導的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應(yīng),,相互創(chuàng)生,,是心智的“相長”,是情感的“共鳴”——這正是我們每一做教師所個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語文課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shè)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若干細節(jié)組合而成的,。
體會三:書中于老師文字洗練,,富有詩意??梢韵胂蟮皆谟诶蠋煹恼n堂上,,與其說學生在學習語文,不如說是在享受語文,,享受語文的種種情趣,、韻味和意境。
體會四:活到老,、學到老,。“做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是我閱讀了《歲月如歌》最撥動我心弦的一句話,,這句話最好的說明了于漪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強烈的責任感和執(zhí)著的追求,。 于漪老師認為“教師的責任大于天” ,“一頭挑著學生的今天,,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所以教師的追求應(yīng)該永無止境。于漪老師一切為了民族,,為了一切的學生,。于漪老師對國家、對民族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動了我,,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對于漪老師的敬佩,?!白屨n堂生活產(chǎn)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師對生活有執(zhí)著的追求,,在課堂中傾注自己的愛,。”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舞臺,,展露才能,交流思想,,產(chǎn)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然而,由于惰性,總是缺少了一份持續(xù)的熱情,,總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放棄追求,。面對壓力,于漪老師通過堅持自我教育來支撐,,她說:“我用兩根支柱支撐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學習,二是勇于實踐,,二者的聚焦點是反思,。”而我在教學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師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的崇高境界,。輕輕合上書本,,體會于老師的心路歷程,她在艱苦環(huán)境中堅信奮斗才能生存的堅定信念;她為疾病所累,,仍執(zhí)著于身體力行;她視每一個學生為己出,,和他們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她面對壓力時從容,面對榮譽時謙遜……點點滴滴,、匯聚往事悠悠,,交織歲月如歌,扣人心弦,。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業(yè)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讓人不由對她肅然起敬,。她那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熱情值得我們學習終身。
古稀之年,,于漪老師對鐘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教學內(nèi)容猶如港灣,,執(zhí)教者應(yīng)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師看來,,語文學科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huán)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強課堂內(nèi)外的溝通,、學校內(nèi)外的溝通,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每個現(xiàn)今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探索之路。
歲月如歌 讀書心得篇三
收到學校的贈書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個月的日子也就這么流淌而去。如果這時候驚心時光的飛逝,,想起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觸目驚心”了吧!閱讀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斷斷續(xù)續(xù)地延綿了三個月,在燈下打這篇讀后感時,,回想書中的情景,,依舊熱血沸騰,,世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純粹,,用一片熱愛澆灌三尺講臺,,以一片赤誠教書育人,于漪,,真不愧“經(jīng)過英雄”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日寇鐵騎踏中華,,家中父老多病痛,,這便是于漪老師的童年生活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貧窮,,都沒有擊倒作為長女的于漪老師,她說,,“奮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別母親去蘇州求學,。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課》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動了年幼的于漪,,炮火擊毀了美好的童年,,卻留下了“一切為民族”的心靈震撼,這不僅是于漪老師進入鎮(zhèn)江中學時所學到的校訓,,更是鑄造師魂的基因,,她說:“這五個大字擲地有聲,鐫刻我心,?!笔前。还苌畹呐诨鹩卸嗝?,對教書育人的熱愛與執(zhí)著,,于漪老師的赤誠如滔滔江水,哪管你“東西南北風”,,我自笑傲“千磨萬擊還堅勁”!
春風十里,,不如有你。
于漪老師在書中說:“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之于于漪老師,,不僅僅是學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師,。不論是奮力救火的班長小鄭,,還是鄭重地說出“我當老師,就一直想到要愛學生”的小肖,,于老師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閃光點,,她說:“我也是學生”,孩子們的身上折射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zhì),、求知欲都讓于漪老師感動并從中汲取力量進行學習,。我想,這也是我們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吧,,學會與孩子們相處,,不僅僅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學習這份珍貴,,“春風十里,,不如有你”,亦師亦友,,我們共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浮士德說:“要有那么一剎那,對我說:‘停住吧,,你是多么美好!’那時也就敲響了我的喪鐘,。”于漪老師的教育夢是虔誠的,,她謙虛地向身邊的每個人學習,,“帶著虛心求教的愿望,處處都是學習的廣闊天地,。越學越知不足,,越學越有內(nèi)驅(qū)動力”,正是這樣的謙虛,,于漪老師的一生是不斷探尋自我的一生,。她淡泊名利,拒絕名人之累,,她不愿談自己的榮譽,,始終像一個普通老百姓那樣生活,住著老式的公寓,,菜炒得很好吃,。但她是知識的富有者,正如她曾說:“我當了一輩子的教師,,教了一輩子的語文,,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永不滿足’是必須遵循的信條”,。一名永不自我滿足的教師,,何嘗教不出好學生?
于漪老師在書的封面上這樣寫道:“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被畹嚼蠈W到老,,這樣的教育情懷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敬佩與學習的,,成為一個“不知足”的教師吧,我的腦海里回蕩著這樣的呢喃,,如歌的歲月早已走向來時的路,,那么,讓我們向前走吧,,活得純粹,,活得真誠,向前走啊,,向前走!
歲月如歌 讀書心得篇四
十多萬字的精湛文字一氣呵成,,詳細記載了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教育家于漪老師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的人生心得,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園地,,在語文教育,、學校管理、教育改革和社會活動等多個領(lǐng)域作出卓越貢獻,,產(chǎn)生重大影響,,書中她著重回顧了求學和從教生涯,總結(jié)了自己不斷學習,、深入思考,、勇于實踐的歲月人生,既有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長,、不斷奮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書中寫到:教師的思想,、道德,、言行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在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是啊,,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在處理學生事務(wù)時,,要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當一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總想找值得信賴的人,,特別是心目中尊敬的老師一吐為快。這時,,我們要靜靜地聽其訴說,,然后再耐心地交談,為其指點迷津,,這樣學生會心情舒暢地接受老師的意見,。如果老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說三到四,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學生則會對你敬而遠之,那么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教師要以德感生,,不“以勢壓生”,。為師者,平時一定要高風亮節(jié),,為人師表,,愛護和關(guān)心學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在學生的心目中逐步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這樣與學生談心時,,學生才會聽得進去,。如果平時為師者形象不佳,談心時還使用高壓手段,,肯定要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使談心一無所獲,還會適得其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于漪老師的從教經(jīng)歷、心路歷程,、經(jīng)驗成就和思想成果不僅成為教育系統(tǒng)的寶貴財富,,同樣也成了我們每一位教師必修的教材。
歲月如歌 讀書心得篇五
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時間讀了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深有感觸,。
《歲月如歌》這本書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寫的。了于老師無私奉獻的教學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教育,她堪稱是人民教師的典范,。讀《歲月如歌》,,于老師告訴我太多太多為人師的真諦。
于老師告訴我:“我們要讓學生學得扎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扎實越好!”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于漪老師每備一篇課文,總要查清時代背景,,推敲詞句,,理清作者思路,,腦子在課文里來來回回走。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再從思想內(nèi)容到語言文字,,追根尋源,弄清三個問題:這篇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而不那樣寫?三言兩語能夠準確地拎出來,,毫不含糊,。哪怕是一個詞一個句,也要反復(fù)推敲,,咀嚼,,從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她鉆研教材的精神讓我欽佩不已,。以此對照自己,感到有著極其遙遠的距離,。同樣身為語文教師的我,,以“科班出身”自居,踏上工作崗位后,,很少再去讀書;備課時不能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所以課堂教學往往達不到預(yù)期效果;對于語文的教學很少能靜下心來認真反思……
每逢備課,,我只是看兩遍課文,,然后把能夠找到的教學參考書仔細看一遍,苦思冥想一番后,,我才理出屬于自己的備課思路,,確定本文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我備課時很少能帶著“學生意識”,,想著學生面對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認知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作為教師應(yīng)該怎樣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
于老師告訴我:身為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一個老師除了舉手投足,、衣著服飾等外在或清新,、或端莊、或時尚、或雅致的風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實的文化底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老師一定能引領(lǐng)學生在文學的殿堂里徜徉,,穿插自如,,開合有度。2005年省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馬》的授課者但小梅老師,,年紀尚輕,,但鼓勵的眼神、得體的舉止,,生動的描繪,,課堂的結(jié)構(gòu)都給人春風拂面之感?!肚f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的授課老師方燕平,,讓聽課的老師都為她的課堂品味、豐富學識,、獨到理解而深深折服,。這些老師授課如此獨到,如此感人,,都源于她們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于老師告訴我:用語言粘住學生。
“好什么啊?他講了一百五十多個‘這個’,,其他我什么也沒有聽到”,,這是一個調(diào)皮的男孩子在聽完一位著名專家的報告回答于老師的一句話,這句話讓于老師敏銳地感覺到了教學語言的重要性,。不注意教學語言,,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于是,,于老師從自己教學語言的不足出發(fā),,努力克服了羅嗦、詞匯貧乏,、語病,。教學語言的改善,使得于老師的語文教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教學語言也同樣是面臨的問題,太過于專業(yè)化的術(shù)語,,肯定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文老師的語言要力求精煉,,這點我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
于老師告訴我:要注重教后反思,。
于老師在書中寫到:“讀書要會讀,,如果終日讀書,,學而不思,,其實算不得讀書,只是”對書“而已,,面孔只對著書,,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仡櫯c反思是我必修的功課之一,。課前孜孜不倦地鉆研教材,虛心學校和借鑒別人創(chuàng)造的有益經(jīng)驗十分重要,,而及時并持之以恒地總結(jié)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教訓也至為重要,。”當我讀到這一段文字時,,內(nèi)心為之一震,。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我那么認真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水平總停止不前呢?為什么我讀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方面的書,,寫論文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呢?此刻我頓悟了:如果我只是“對書”而不思,那就只是勞倦眼睛,,收獲不多,。如果學而思,學一點,,消化一點,,即使時間零碎,日積月累,,真才實學也必大有長進,。今后在教學實踐中,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都應(yīng)該問自己幾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達到教學目標了嗎?用其他方式會不會更好?學生的表現(xiàn)還有哪些問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
感謝于漪老師,,感謝《歲月如歌》,讀完此書,,讓我一清如水,,心無旁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老師,,一路笑著走來,一路書聲,一路陽光,,她的教育教學生涯正如她說的“生命和使命同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會以于老師的名言為教學的準則和范本,,不斷地認清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學生共同成長,。
讀了于漪老師的書后,我所感悟到的不是我用語言所能表達得完的,。我將在實際工作中用心體會,,細細品位,以于漪為坐標,,一輩子學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