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華民族的有氣節(jié)的人物篇一
節(jié)氣是指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zhì),。下面來看看中華民族那些有節(jié)氣的人物吧。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謙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zhàn)中潰敗,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guān)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zhàn),,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戰(zhàn)后,他首創(chuàng)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zhèn)守。主張以戰(zhàn)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贈太傅,謚肅愍,,又改謚忠肅,。遺有《于忠肅集》。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zhàn)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公元1129年,金兀術(shù)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于次年收復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復欲進軍朱仙鎮(zhèn),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于獄,。
岳飛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并獻御敵之計, 未被采納. 后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zhí),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只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xù)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杰,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jīng)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于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國中西部陜西西安)人,是西漢盡忠守節(jié)的著名人物,。父親蘇建,,曾經(jīng)幾次跟隨名將衛(wèi)青北擊匈奴,后來做過代郡太守,。當時的官僚制度規(guī)定,,父親做官的,,其子可以先從品級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蘇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遷,。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nèi),,蘇武也受牽連,。
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蘇聯(lián)貝加爾湖),,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jié),,牧羊為生,,表現(xiàn)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jié)。后來,,昭帝即位后,,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要匈奴送還蘇武等使臣,,但單于卻慌稱蘇武等人已經(jīng)死去,。
后來,漢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區(qū),,終于得知蘇武依然健在,,于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蘇武在匈奴的時間很長,,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guān)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宣帝,,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漢族,,明末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民族英雄,。字憲之,,又字道鄰,祥符人(今河南開封),。
崇禎元年(1628)進士,。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權(quán)建立后,,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時議設劉澤清,、劉良佐,、高杰、黃得功江北四鎮(zhèn),,以可法為兵部尚書,,督師揚州,。清兵入關(guān)后,,曾主張與之議和,共討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后被馬士英等人排擠,,于是督師淮揚,竭力協(xié)調(diào)江北四鎮(zhèn)將領,,以抵御清兵,。
順治二年四月,左良玉率數(shù)十萬兵力,,由武漢舉兵東下,,要清君側(cè),“除馬阮”,,馬士英竟詘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左良玉為黃得功所敗,,良玉嘔血死,全軍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xù)抵抗清兵,。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zhèn)發(fā)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shù)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副將史德威史可法追隨有年,,可法收德威為義子,托以后事;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多鐸勸降,可法表示: “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尸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后壯烈就義。多鐸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里惱恨,,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xù)了十天,,死亡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遺體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于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后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在圍城期間,,多爾袞勸降,史可法寫就著名的《復多爾袞書》:“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照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辈槐安豢海鱾魅f世,。另著有《史忠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