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一
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shù)量與小人書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guān)系和列舉比例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思維得到拓展。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多媒體課件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chǎn)生于最早出現(xiàn)物質(zhì)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只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xiàn)“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chǔ)。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shù)量與小人書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關(guān)系,。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生1:根據(jù)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zhuǎn)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師巡視,,適時指導)
把求出的結(jié)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解比例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內(nèi)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二
教材第61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比例關(guān)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能正確地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正確判斷比例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1,、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關(guān)系,?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與數(shù)量,。
(2)差一定,減數(shù)與被減數(shù),。
(3)總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
(4)零件總數(shù)一定,,生產(chǎn)的天數(shù)與每天生產(chǎn)的件數(shù),。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guān)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活動一】正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5主題圖,,閱讀與理解,。
(1)閱讀題目。
(2)理解題意:已知條件是什么,?所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分析與解答,。
(1)提問: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大家認為這道題我們可以怎么進行思考呢,?
(2)小組交流
①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價和用水量,。
②水價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決,。
(3)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什么,?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guān)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guān)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5)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顧與反思,。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4,、即時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活動二】反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6,閱讀與理解,。
(1)題目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么?
(2)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總用電量)
2、分析與解答,。
(1)題目中的兩種變化的量能組成什么比例?為什么,?(因為“每天用電量×天數(shù)=總用電量”,所以每天用電量和天數(shù)成反比例關(guān)系,。)
(2)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顧與反思: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什么,?(找出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比例關(guān)系解答,。)
4,、即時練習:現(xiàn)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1、課本第62頁“做一做”第1,、2題。
先用比例知識解答,,再說一說兩道題數(shù)量關(guān)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三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jié)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jié)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jù)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guān))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guān)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guān),。那你覺得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shù)關(guān)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得出結(jié)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shù)呢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shù)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jīng)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nèi)嗣駧?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jié)課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四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一)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xié)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jié)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jīng)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yún)⒓游覀兓顒拥耐瑢W,,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fā)給他.
1.發(fā)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W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jié):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fā)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jīng)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xiàn)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五
1,、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狀,。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正方體木塊,、課件。
一,、復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說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jié)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后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們分別不同的位置觀察了拼成的立體圖形,,對于你畫出的觀察結(jié)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jié)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三,、預估問題。
1,、觀察我們擺放的組合立體圖形,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一樣嗎,?分別是什么圖形,?
2、同樣都是用相同的4塊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為什么你們從前面,、上面、側(cè)面畫出的形狀不同呢?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么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1,、同學們在實物圖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從前面,、上面、側(cè)面看到的圖形,,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jié):(課件演示)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jié),。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jié)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有什么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yè),。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六
1,、組織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十幾減9(主要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減)
情境圖:
一、談話引入
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園參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園活動(屏幕顯示課本第10~11頁的游園會全景圖)。請仔細觀察,,在這個游園場地上,左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邊的小朋友在十什么?”)
讓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小朋友買了幾個氣球?
二,、教學氣球圖
1.顯示圖片:阿姨兩手一共15個氣球,,賣了9個。
請問學們根據(jù)這個情節(jié)提出數(shù)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還有幾個,?(2)再賣幾個就全部賣完了?
2.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怎么解答。在學生說的基礎(chǔ)上,,教師板書算式:15-9=?
3.引導學生看著氣球圖,,說15-9的計算過程,。
(看著氣球圖,,數(shù)剩下的氣球個數(shù)/6+9=15,15-9=6
10-9=1,,1+5=6/15-5=10,10-4=6/9-5=4,,10-4=6)
4.評價學生以上算法,說明都正確,,同時引導他們思考:你認為哪種方法方便,?
三,、教學套圈圖
1.顯示圖片:看看這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在玩套圈圈的游戲,。)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一人只能投14個圈,正好輪到小明投了,,我們來看看他套中了幾個圈,?
2.組織學生根據(jù)以上情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是:還有幾個沒套中?
3.列式解答,,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剛才小朋友從游園活動中提出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大家想出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現(xiàn)在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幾減9的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板書課題:十幾減9。
例1:
1.出示12-9=□,,組織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結(jié)果,。對略有困難的學生,允許他們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
2.組織學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個學生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相同嗎,?如果不同,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3.對比,、討論不同的算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jié):這些算法都很好,,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時,,你認為哪種方便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1、2,、3掌握基本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減。
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了十幾減幾的減法,?你怎樣計算這樣的減法?
第二單元《20以內(nèi)退位減法》教案
課 題
十幾減9
第2課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篇七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1,、鞏固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1、復習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鞏固復習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為復習筆算打好基礎(chǔ)。
2、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后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jié):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再把兩次乘得的結(jié)果加起來,。
1、筆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jié)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讓同學們?nèi)芜x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并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jié)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數(shù)據(jù),。
1,、列豎式計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個膠卷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wǎng)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于幾個網(wǎng)球的價錢,?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復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