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技術正飛速的發(fā)展,,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學習網(wǎng)更要時時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 篇1
5月18日,我參加了在陜西南鄭舉行的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進會及培訓者高級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舉辦,,主要是對提升工程2.0試點實施以來的工作進行總結,交流經(jīng)驗,,明確任務,,夯實責任,,推進工程順利實施,促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我省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打下堅實基礎,。研修班既是一次業(yè)務培訓會,也是對提升工程2.0實施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的工作會,。在為期五天的學習當中,我聆聽了專家講座,、案例分享,,進行了現(xiàn)場觀摩以及能力點的實境測評。通過學習,,我對2.0工程的實施目標,、實施路徑、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考核細則及考核組織實施有了清晰的認識。
2.0工程實施的總體目標是:到20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新機制。通過示范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xiàn)“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fā)展目標,。(“三提升一全面”是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實施的路徑是:省市統(tǒng)籌,、區(qū)縣負責,、學校自主、全員參與,。
學習的方式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線上培訓25學時,線下實踐研修25學時,,線下實踐研修主要是依據(jù)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師校本應用考核規(guī)范》進行,,校本考核規(guī)范設置了三種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學習環(huán)境、智慧學習環(huán)境)四個考核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yè)評價),,以及30項微能力點,。教師在參加完不少于25學時的線上培訓任務后,依據(jù)學校制定的研修目標和任務,,至少選擇兩個微能力點作為線下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研課磨課,授課評課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將線下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提交到校本應用考核系統(tǒng),。
考核的流程是:先進行校級初評,再進行縣級復核,,然后省級復審,。考核達標后發(fā)放證書,。
通過試點學校的案例分享,、現(xiàn)場觀摩,我對如何推進我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有了明確的思路和方向,。我覺得要做好全員參與、整校推進,,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于校情制定整校推進計劃
首先要仔細研判學校、教師,、學生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學校根據(jù)實際制定《提升工程實施規(guī)劃》,,在《規(guī)劃》中明確學校的發(fā)展愿景及目標,,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不斷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明確信息化發(fā)展年度目標,劃好時間節(jié)點和目標任務,。
二,、組建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1、信息化管理團隊
我校組建由校長領銜,,教務、科研、信息化主任,、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參與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準確評估學校信息化教學狀況,制定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和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各項制度,,構建教師信息化發(fā)展自覺成長的新機制,確保學校提升工程2.0培訓與應用得到有效落實,。
2,、信息化培訓團隊
學校精選教學能力強,信息技術優(yōu)的教師,,組建校級信息技術融合創(chuàng)新培訓團隊,,采用混合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以觀課議課,、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引領學科教師學技術,、用技術、用好技術,,服務于學校發(fā)展的總體目標,。
3、信息化研究團隊
組建信息化研修共同體,,通過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lián)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圍繞學科課程標準、專業(yè)教學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通過推門聽課,,引領課,示范課,,微型課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打造“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
三,、基于學的課堂選擇好微能力點與1.0時代的任務驅動,、技術學習,、個體學習不同,2.0時代我們的任務是整校推進,,應用考核,,靶向學習。
全部學習涉及30個微能力點,,如何選擇能力點十分重要,,選擇能力點低,教師提升空間小,,選擇能力點過高,,一部分教師難以完成,學校技術設施跟不上,,會使學習達不到效果,。根據(jù)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建議50歲以上的教師選擇A能力點(基礎能力點)兩個,,40————49歲的教師至少選擇一項A和兩項B(提升能力點)能力點,,35至40歲的教師選擇兩項B和一項C能力點(發(fā)展能力點),35歲以下教師至少選擇一項B和兩項C能力點學習培訓,,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和特長教師選擇三項C能力點進行學習培訓,。四、出臺激勵機制,,實現(xiàn)有效監(jiān)管評估出臺學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激勵措施和管理辦法,,明確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與測評工作辦法,及時記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必修學分,。通過各種競賽活動表彰先進個人,,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骨干教師認定等條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監(jiān)督和質量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量化考核和評先選優(yōu)工作。把2.0提升工程工作納入教師業(yè)務考核,,在評優(yōu)樹模方面優(yōu)先推選,。
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于20xx年7月參加了西藏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學習,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自己也積極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F(xiàn)將本次培訓的心得總結一下,。
一、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革,而這種變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過程中行為和思想的轉變,。他要求教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并貫穿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既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一種應用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盡可能多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給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
改變傳統(tǒng)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是一只張著嘴的鴨子,,任你往你面填東西,,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老師只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主導者,,教師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合作性學習轉變。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總之,,通過本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使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教師這一光輝的職業(yè)。
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fā)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的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從趙主任布置學習2.0開始,就充滿了抵觸心理,,因為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學校又對我們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聽得糊里糊涂,,仿佛一個新生的嬰兒,,僅會睜大瞳孔,四處張望,,想拼命抓住一些稻草,,卻總是空空如也,內心迷茫而又焦灼,。開完會回來,,硬著頭皮開始了第一階段的工作—網(wǎng)絡研修。一一點開,,全是似乎離自己很遙遠的電腦知識,,提不起半點興趣。自己最開始選能力點的時候,,也是模模糊糊就選了三個能力點:1-1根據(jù)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學情問卷,,組織學生作答,有效分析學生已有基礎,、學習需求,、學習困難。1-2結合學情分析,,根據(jù)教學需求,,從網(wǎng)絡中獲取各類教學資源,有效篩選并修改,,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并依據(jù)教學設計制作課件。1-4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和方式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繁重的課業(yè)任務中,透過縫隙擠出僅有的時間,,開始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漸漸的就沒了耐心,那種讓人厭倦的挫敗感重重襲來,?;谢秀便遍g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談不上收獲,只有些許的感受,,頓時覺得自己被時代拋棄了,。
研修開始進入了第二階段--校本研修。這下子整個人都慌了,。趙麗陽主任來指導工作,,她細細講明工作要點,上交材料,,還點到了一些軟件的操作,,那層遮擋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迷霧才漸漸消散,終是有了一些頭緒,。但,實踐與理論相差實在太大了,。每一個能力點要遞交的材料,,都涉及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都要求我們會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一連串的軟件應用讓你暈頭轉向,,無從下手。此時,,學習便是最好的老師,。于是,重新登入系統(tǒng),,重新聽課,,進行學習。此時的學習是帶有目的性的,、操作性,。每一個軟件的操作,都是一邊看視頻演示,,一邊自己操作,,不會的,就重復看,,反反復復的看,。那些日子,熬夜成了家常便飯,。熟悉了軟件的操作,,開始按照能力點的要求,完成作業(yè),。遇到問題,,要么回看視頻,,要么百度,要么就四處打電話請教別人,。下載成功之后卻不會使用,,一遍一遍的看視頻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找我們語文組的小美女趙丹怡幫忙,,在她的耐心指導下才得以完成工作,。
經(jīng)歷了第一階段的摸索,第二階段的實踐,,到了第三階段才開始看到了希望,。經(jīng)過反復的備課、磨課,,才有了教案的成品,。再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開始制作課件,。
時間的軌道帶著2.0項目走過了好幾個月,。雖然過程真的特別辛苦,但此刻回想起來,,更多的卻是甜蜜,,以及小小的成就感。忽然覺得,,很喜歡那個努力的自己,,能夠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憑著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一顆謙虛好學的心,,能夠堅持學習下來,并且還學到了很多新的技能,。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往后的日子,,繼續(xù)用力奔跑吧,,向著陽光,迎著微風,,跑出最美的自己,。
【2022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2.0培訓心得體會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與收獲
2022信息技術教師學期工作計劃5篇
2022新教師培訓總結和反思-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0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