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黃帝陵的導游詞100字篇一
黃帝,,是距今5020___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領袖,。據(jù)古籍記載,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因長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號有熊氏。曾居于軒轅之丘,,又號軒轅,。因崇尚土德,土色黃,,所以又稱為“黃帝”,。
在原始社會后期,黃河中游地區(qū)生活著兩大部族黃帝部族和炎帝部族,。東部生活著東夷太昊部族,,南方生活著苗蠻蚩尤部族。為了爭奪中原地區(qū),,蚩尤率領以九黎部落為核心的苗蠻部族大舉進攻炎帝部族,,炎帝因戰(zhàn)敗求助黃帝。黃帝與炎帝聯(lián)合,,與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展開決戰(zhàn),,蚩尤戰(zhàn)敗并被擒殺。接著,,黃帝與炎帝兩部又為逐鹿中原而兵戎相見,,在今河北阪泉境內展開對決,。結果以炎帝戰(zhàn)敗融入黃帝部族而告結束,。至此,炎黃兩部落融為一體,,并成為后來華夏族的主體,,因此中華后裔都稱自已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之后,,黃帝開始了統(tǒng)一華夏的戰(zhàn)爭,,“五十二戰(zhàn)而天下咸服”,黃帝被尊為天下共主,。
傳說中,,黃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領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們把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歸功于黃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車,、制衣冠,、務蠶桑、創(chuàng)醫(yī)學,、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燒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風俗習慣中的婚喪禮儀等,后人以黃帝時代作為中華民族邁人文明社會的開始,,所以,,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
說到黃帝的貢獻,,就不得不提《黃帝內經》,。在5020___年前,黃帝就寫下了人類第一部中醫(yī)中藥著作《祝由科》(祝由,,古代治病方法之一,,以祝禱方法治療疾病,即祝說病由,,不勞針石),。當?shù)厝罕妼λ脑u價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藥,?!秉S帝的這部醫(yī)學著作是怎樣寫成的呢?黃帝時期,人們生活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活資料十分缺乏,,經常遭受野獸的傷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平時在打獵的過程中還不斷出現(xiàn)跌打損傷等事故,。因此,因病傷而死的人越來越多,。黃帝經常為此事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時候,沒有人懂得用藥物治病,,更不懂得預防,。人一得病,只有聽天由命,,誰也沒有辦法,。有一次,黃帝帶領一支隊伍進山狩獵,,一只老虎突然向他們猛撲過來,,黃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沒有射中要害,,箭頭從虎背穿皮而過,,受傷的老虎逃走了。幾天后,,有人發(fā)現(xiàn)它在一片樹林里專門尋找一種長葉草吃,,而且邊吃邊用舌頭舔背上的傷口?;⒈成系膫跊]有血跡,,也沒潰爛。黃帝聽到這個情況,。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呼不許殺害老虎。察看人回來也說:“受傷的老虎吃了這種長葉草,,傷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秉S帝聽后,,沉思一會兒,便派人把老虎吃的這種長葉草采集回來,,專門給部落里受傷流血的人吃,。受傷流血的人吃了這種長葉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黃帝興奮地說:“看來,,野獸有時比人還聰明。它們受傷后,,知道吃草治傷,,我們就不知道這個道理,?!边€有一次,,黃帝手下馴養(yǎng)動物能手王亥在訓練一只熊時,由于這只熊不聽指揮,,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將它的一只后腿打斷。這時,,有人主張將熊殺掉吃肉;有人卻說:“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條命,也許還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種意見,,把這只斷腿的母熊放了,。這只母熊一蹎一跛地鉆進了樹林,不料又被幾個獵人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獵人正準備用箭射它,,忽然看到這只熊的一條后腿吊著,正在樹林的草叢里尋什么,。獵人便隱藏起來仔細觀看,,原來這只熊用前掌在草叢里刨一種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陣,,然后吐出來,再用前掌輕輕地敷在被打斷的后腿上,。獵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沒有驚動這只受傷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樹林里看到的情景報告給黃帝,。黃帝聽后,,又派人去樹林里察看。誰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只熊的蹤影。十幾天以后,,當有人在另一片樹林里發(fā)現(xiàn)這只熊時,,它的斷腿不知什么時候長好了。一見獵人,,就飛快地逃得無影無蹤了,。人們把熊刨過的這種草根從地里挖出來搗爛以后貼在損傷筋骨的人身上,結果都治愈了,。黃帝從這兩件事上受到很大啟發(fā),。知道自然界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經常留意山川草木,,蟲鳥魚獸,看它們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黃帝的吩咐,對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草木花卉等,,都詳細地加以觀察和記錄,進行研究和試驗,,直到最后確認什么東西能治什么病為止,,再由黃帝把它正式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醫(yī)案》和《本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中華民族第一部醫(yī)藥著作《祝由科》就這樣產生了。后世人在這部醫(yī)藥著作的基礎上去偽存真,,不斷增補,,逐漸形成了后來的《黃帝內經》?!饵S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內容非常廣泛,。
關于黃帝埋在哪里?現(xiàn)在有很多說法,。但是,從歷史資料的記載以及歷代政府的態(tài)度上看,,大家馬上就要看到的黃帝陵就是黃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寢之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明確說“黃帝崩,葬橋山”,。而黃帝陵歷史上就稱為“橋陵”,,1944年才改稱今名。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黃帝是在黃陵縣的橋山騎龍升天的,,后人們將黃帝衣冠埋葬在這里,起冢為陵,,這就是黃帝陵的由來,。另外,黃帝陵一帶被考古證明曾經是這一帶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帶有鮮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北距西安約180公里,。黃陵縣原名中部縣,,1944年經呈請原民國政府批準,更名為黃陵縣,。1993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把黃陵定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黃帝陵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軒轅廣場,。這里是謁陵的起點,。軒轅廣場的地面是用秦嶺天然河卵石鋪就而成的,共計5000塊,,含義是代表著中華民族5020___年的悠久歷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傳是黃帝洗筆的地方,。印池之水來自沮河,。在古漢語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來臨,這里會出現(xiàn)“沮水月夜”的美麗景觀,。
現(xiàn)在,,我們所經過的這座橋叫軒轅橋。這座橋橫跨印池,,全長66米,,寬8.5米,為全花崗巖石材建造,,被譽為“中國近代全石材第一橋”,。軒轅橋北端通向廟院的龍尾道共有95級臺階,寓意黃帝“___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級而上則是寬闊的廟前廣場,,近年來的公祭活動大都在此舉行,現(xiàn)代傳媒已使它廣為人知,。站到寬闊的廟前廣場,,請大家再回頭看軒轅廣場,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雄偉,、莊嚴,、肅穆、古樸”的恢弘氣勢。
拜祭黃帝,,一般為“先祭廟,,后謁陵”。軒轅廟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雄偉壯觀,。請大家跟我走進這個神圣之地,。這座祭祖黃帝的古老廟宇,相傳初建于漢代,。原來在橋山西麓,,宋代移至這里。軒轅廟由四進院落構成,,廟門為漢代建筑風格,,廡殿頂,白墻,,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樸
大方,。據(jù)舊中部縣志記載:司馬遷為寫《黃帝本記》曾來黃帝陵考證過,。此事過后,地方官員就創(chuàng)建了“軒轅廟”,。到了唐代宗大歷年間,,正式建廟于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因河水侵蝕,,又把廟址從西山麓移到東山麓,這就是現(xiàn)在的“軒轅廟”址,。當?shù)孛耖g流傳的俗語說:“漢代立廟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廟遷。不論誰來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黃帝陵的導游詞100字篇二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從黃帝開國(建國)算起,。
孫中山的祭黃帝陵詞開首就是“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這個黃帝陵 ——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黃陵縣,,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于母系氏族社會,。
母親名叫附寶,據(jù)史書上載:“農歷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zhí)ь^”吉祥之說。
司馬遷在《史記》里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
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于歷經五十三戰(zhàn),,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
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
所以后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為此,,延安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陜北黃土高原,,黃帝族主要活動于陜北黃土高原,,黃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黃陵縣橋山之巔。
自唐代宗大歷五年建廟祀典以來,這里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新中國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陽節(jié)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節(jié)公祭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祭祀大典,。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圣地,海外僑胞將其譽為“東方麥加”,。
1962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
黃帝陵區(qū)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漢代的軒轅廟,,廟東側碑廊珍藏歷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現(xiàn)又新增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
陵,、廟所在地橋山現(xiàn)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群,。
廟內有相傳黃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
黃帝陵龍馭閣位于黃帝陵后的高臺上,高18米,,象征黃帝“馭龍升天”,,也是游客登高遠眺,觀看橋山全貌及周圍古城與山川形勢的最佳地點,。
誠心亭沿中軸線北行即到誠心亭,。
該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面積約85平方米,。
歇山頂上,灰布板瓦與筒瓦緊緊相扣,,前檐施勾頭滴水,,四邊無墻,,欄額下為花格裝飾,旋子彩繪,。
明間南北兩側臺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間、補間外側有圍欄圍護,。
亭柱上書有兩幅楹聯(lián):“觀天地生物氣象,,讀古今經世文章”;“誠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
亭前東南側有一磚砌壁,,上書簡介:“歷代帝王將相、墨客騷人,,現(xiàn)代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同胞華僑,、外籍華裔,,謁拜黃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備禮品,,平靜心情,,消除雜念,,然后緩步進殿,頂禮膜拜”,。
漢武仙臺神道盡頭,,便步入陵園了。
陵園四周,,順依山勢,,修有綿亙不絕的青磚圍墻,高1.6米,,涂以紅色,,象征至尊至偉。
墻頭為紅椽綠瓦,,古色古香,。
整個陵園,南北約210米,,東西約72米(前寬42米,,后寬81米)。
陵園門有兩個,,分立漢武仙臺東西兩側,。
從東門進入陵園,,走不了幾步,左側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臺,,臺旁立一石碑,,上書“漢武仙臺”四字,為明代嘉靖七年閏七月所立,,落款為“池南唐琦書”,。
此臺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
《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冢橋山,?!?/p>
“黃帝腳印”石正殿前西南側有一塊傳自漢代的“黃帝腳印”石。
它出土于黃陵民間傳說為“黃帝黃城巽宮”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軒轅廟院內,。
整塊石頭約一平方米。
青石面上,,鐫刻有黃帝腳印一雙,,長0.62米,深約2厘米,。
民間有向黃帝腳印投硬幣或零錢的習俗,,以測運氣如何?“投向腳印大拇趾運氣最好,為大吉大利云云,?!?/p>
黃帝陵的導游詞100字篇三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yǎng)蠶,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chuàng)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鳌N覈髞砟芪∪灰倭⒂谑澜缢拇笪拿鞴艊?,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jù)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秉S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qū)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huán)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黃陵下的軒轅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邕M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jù)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墻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于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將黃帝陵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墓之前的“黃帝陵”三個大字為蔣介石所提,。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jù)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陵區(qū)景點包括:天下第一陵、軒轅橋,、陵墓區(qū),、軒轅廟,、黃帝手植柏、誠心亭,、掛甲柏等,。
喬山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huán)繞,。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蔥蔥,。整個陵區(qū)宏大磅礴。天下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huán)冢砌以青磚花墻,,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qū)周圍設置紅墻圍護,東南側面為欞星門,,兩側有仿制的漢代石闕,。
陵前正南,陵園圍墻以外是土筑高臺,,即“漢武仙臺”?!妒酚?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冢橋山?!睗h武仙臺,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筑,,臺高20余米,,現(xiàn)已用塊石砌筑并建有登臺石階及云板,護欄等,。黃帝廟前區(qū)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征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黃帝手植柏位于陜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余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它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shù)赜忻裰V:七摟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黃帝陵的導游詞100字篇四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被譽為世界中華第一陵的---黃帝陵,。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游,我姓蔣,,也可以叫我蔣導,。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問題,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會幫助大家,。祝大家旅游愉快!為了讓大家對黃帝陵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申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黃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領袖。據(jù)古籍記載,,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因長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號有熊氏,。曾居于軒轅之丘,,又號軒轅。因崇尚土德,土色黃,,所以又稱為“黃帝”,。
傳說中,黃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領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們把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歸功于黃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車,、制衣冠、務蠶桑,、創(chuàng)醫(yī)學,、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燒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風俗習慣中的婚喪禮儀等,,后人以黃帝時代作為中華民族邁人文明社會的開始,,所以,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
關于黃帝埋在哪里?現(xiàn)在有很多說法,。但是,從歷史資料的記載以及歷代政府的態(tài)度上看,,大家馬上就要看到的黃帝陵就是黃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寢之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明確說“黃帝崩,葬橋山”,。而黃帝陵歷史上就稱為“橋陵”,,1944年才改稱今名。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黃帝是在黃陵縣的橋山騎龍升天的,,后人們將黃帝衣冠埋葬在這里,起冢為陵,,這就是黃帝陵的由來,。另外,黃帝陵一帶被考古證明曾經是這一帶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帶有鮮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北距西安約180公里,。黃陵縣原名中部縣,,1944年經呈請原民國政府批準,,更名為黃陵縣,。1997年6月,黃帝陵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軒轅廣場,。這里是謁陵的起點。軒轅廣場的地面是用秦嶺天然河卵石鋪就而成的,,共計5000塊,,含義是代表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悠久歷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傳是黃帝洗筆的地方,。印池之水來自沮河。在古漢語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來臨,,這里會出現(xiàn)“沮水月夜”的美麗景觀,。
現(xiàn)在,我們所經過的這座橋叫軒轅橋,。這座橋橫跨印池,,為全花崗巖石材建造,被譽為“中國近代全石材第一橋”,。軒轅橋北端通向廟院的龍尾道共有95級臺階,,寓意黃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級而上則是寬闊的廟前廣場,,近年來的公祭活動大都在此舉行,,現(xiàn)代傳媒已使它廣為人知。站到寬闊的廟前廣場,,請大家再回頭看軒轅廣場,,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雄偉、莊嚴,、肅穆,、古樸”的恢弘氣勢。
拜祭黃帝,,一般為“先祭廟,,后謁陵”。軒轅廟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雄偉壯觀。請大家跟我走進這個神圣之地,。這座祭祖黃帝的古老廟宇,,相傳初建于漢代。原來在橋山西麓,,宋代移至這里,。軒轅廟由四進院落構成,廟門為漢代建筑風格,,廡殿頂,,白墻,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樸大方?!败庌@廟”三個字是由蔣鼎文先生書寫的,。跨入軒轅廟大門,,左側有一株參天古柏映入眼簾,。古柏枝干蒼勁,蒼翠欲滴,,冠如華蓋,,郁郁蔥蔥。該樹樹齡已有約4700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栽植,,所以稱“黃帝手植柏”,1982年,,英國林學專家羅皮爾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個國家之后來到我國,,驚嘆它是“世界柏樹之父”。1998年,,該樹被第一批認定為“中華一百棵古樹名木”之列,。
離開碑亭后,繼續(xù)向里走,,會看到左手邊有一塊一米見方的青石塊,,石上刻著一副巨大
的黃帝腳印。該石出土于黃陵東南的郭洼,。據(jù)說黃帝的腳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東,,一副就在黃陵,,腳印石旁有柵欄圍護,。據(jù)當?shù)厝酥v,如果有人隔著柵欄用硬幣投中大腳趾,,就預示著大吉大利,,萬事順意。
在軒轅殿前左側,,有一株柏樹,。樹干斑痕密布,縱橫成行,,好似有斷釘在內。據(jù)傳,,公元前l(fā)09年,,漢武帝北征朔方歸來,祭黃帝陵時在此樹干上釘釘子掛盔甲所致,。所以叫“掛甲柏”,,也叫“將軍柏”。每年清明節(jié)前,,樹孔內還會溢出柏汁,,凝結為珠,像淚珠一樣,。清明節(jié)后,,又恢復原樣,被人稱為“群柏之奇”,。
現(xiàn)在,,映人我們眼前的建筑叫軒轅殿。大殿建于明代,,門額上懸掛著原國民黨愛國將領程潛1938年所題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進入大殿,映人我們眼前的是半浮雕黃帝像,。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東漢武梁祠廟的畫像石刻拓片為藍本,經國家文物局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后批準,,放大刻制而成,。
軒轅廟北端坐落著20__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__年清明首次以國家級禮儀公祭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儀式在這里舉行,,大殿整體建筑秉承漢風唐韻,,融古老傳統(tǒng)與新時代氣息為一體。殿前祭祖廣場均由花崗巖鋪裝而成,,占地1萬余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行祭典活動,。
好了,軒轅廟就參觀到這里,。下一步我們將登山,,拜謁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冢,,被稱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陵家位于黃陵縣城北1公里的橋山上,。
黃帝陵有一絕叫“橋山古柏”,。不論您從哪個方向進人縣城,都可以看見面積5800畝的橋山,,滿山翠柏,,蔥郁一片。目前,,坐落在陜西省黃陵縣的“中華始祖”軒轅黃帝陵景區(qū)內共有柏樹8.1萬余棵,,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達3萬余棵,是我國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這真是“古柏參天黃帝陵,,蒼煙繚繞曉風輕。橋山徹底高聳翠,,沮水纏腰萬載青”,。這些古柏可都是無價之寶,因此,,我國歷代政府都高度重視黃帝陵古柏的保護,。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就來到了陵園大門,,請大家向門外左側看,,這個高20米的圓錐土臺,叫“漢武仙臺”,。據(jù)說漢武帝祭祖后,,非常羨慕黃帝馭龍升天成仙。于是命數(shù)十萬大軍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間筑成這座高臺,。他登臺祈仙,對眾人說:“如果我能如黃帝那般乘龍歸天,,拋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過如撇下鞋子一樣罷了?!倍?,漢武仙臺有兩條石砌曲徑通向臺頂,。上行77級臺階,下行78級臺階,,謂之“七上八下”,。據(jù)說登臺一次可增歲添福。
朋友們,,前方這座陵冢就是我們的祖先——黃帝的安息之地,。該陵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橋山龍馭”四個大字,,意思是此地為黃帝駕龍升天之地。傳說黃帝活了100多歲,,天帝感其豐功偉德,,派一條巨龍接他升天,臣民們不愿黃帝離去,,將他團團圍住。巨龍馱著黃帝騰空而起,,慌亂間人們扯下了黃帝的衣襟,、靴子、佩劍,。人們把黃帝的衣靴寶劍埋在這里,,起土成冢作為紀念,這便是黃帝陵是衣冠家說法的由來,,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史記》等書明確記載“黃帝崩,葬橋山”,。而且漢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來此祭奠黃帝,,所以這里是公認的黃帝陵所在地。
“橋山龍馭”碑前還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書寫的“黃帝陵”三個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咱們今天黃帝陵的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參觀,半小時后我們門口集合,,請注意安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