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高中物理實驗教案(5篇)

最新高中物理實驗教案(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17:11:10
最新高中物理實驗教案(5篇)
時間:2024-03-20 17:11:10     小編:zdfb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實驗教案篇一

(一)

通過本周一周的教學技能訓練,,其中有同學們的歡笑細語,,也有指導老師的諄諄教導很多同學為之付出了努力,下面將我的

心得體會

歸納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準備

要講好實驗,,必須要我們每一位同學親自上臺講解,因為上課一是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本身在實驗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只有了解自我存在的問題,,才能想辦法去解決。二是可以更進一步的系統(tǒng)的熟悉課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只有熟悉課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才能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能把實驗方面的知識擴展開來,,才能把實驗講得更好,。但是隨著和老教師們的不斷交流,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講好實驗同樣可以了解本身在實驗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能把課本上的知識較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起來。首先,,準備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就要先熟悉課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只有先熟悉課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才能講好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其次在學生做分組實驗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發(fā)現(xiàn)我們在講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次,要想準備好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必須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理解透徹,,同樣能把知識擴展開來。

二,、改進自身不足的實驗教學模式

對于講解不好的同學應該借鑒那些講得好的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揚長避短,而且要更加努力做好講解的過程,,對我我們這些即將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是是我們立馬要解決的問題,平時要多加鍛煉,,有機會講解都應該要抓住機會,,同時對于講解好的同學也可以考慮把機會留給其他的同學,讓更多的人得到鍛煉,。我們還可以從網(wǎng)上調(diào)出那些優(yōu)秀老師的講解視頻,,經(jīng)常觀看模仿,與此同時也要思考那些優(yōu)秀老師是怎么講解這些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并進行總結(jié)。

三,、

利用周末的開放實驗室

對于有的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甚至最基本的也不會操作。周末應該經(jīng)常去開放實驗室進行操作,,熟悉實驗儀器及其操作,,對理論知識加強鞏固練習,同時加強實驗的講解,,要懂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在課余時間自行組織教學技能訓練,加強自身的語言表述,,語言邏輯表達,。也可以多看看關(guān)于文學的知識,擴展自身知識,,同時也積累了語言詞匯量,,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助于語言邏輯的表達。

四,、在實驗教學訓練過程中紀律問題

對于紀律我們大家都是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了,,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有自律的能力,不應該要老師經(jīng)常強調(diào)紀律的問題,。我們都要從自我做起,,要養(yǎng)成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習慣,講對我們以后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也將是我們的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五、利用實驗室資源

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基本上都是用學校采購的實驗儀器來完成的,,很少有自己做的教具。這樣不但浪費了我們身邊的實驗資源,,而且也不能達到把物理和生活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的目的,。所以教師要結(jié)合我們本地的地情、校情和民情,,善于留心,,多長心眼,積極發(fā)現(xiàn)身邊和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長期以來被忽略的實驗資源,,并以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為理念,,開發(fā)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隨堂小實驗,,這不僅能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消除對物理實驗的距離感,、陌生感,、恐懼感,更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做物理實驗的興趣和熱情,,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

通過本周實驗我收獲不少,,也明白我們即將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每一個人必須加強知識的鞏固與學習,,教學技能的訓練。為自己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二)

本學年,,物理實驗室在校行政領(lǐng)導下,在全體老師的支持下,,嚴格遵守實驗工作基本制度,,積極協(xié)助各年級教師積極開展物理教學工作及教研工作,,并積極協(xié)助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實驗室管理井然有序,取得較好成效,。為了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做具體工作總結(jié)如下:

1,、本學年開展的實驗數(shù)量能達到《物理實驗》的要求。

2,、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現(xiàn)有條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積極完善實驗室各項規(guī)章,,加強實驗室財產(chǎn)儀器的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規(guī)范管理。每次實驗都能要求有關(guān)教師填寫好《實驗通知單》,。

4,、做好儀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冊登記,,做到整潔,、規(guī)范,項目清楚,。在實驗前后對儀器性能進行認真檢查,,做完實驗儀器及時收回、上架歸位,。

5,、熟悉儀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儀器的保養(yǎng)和維護,。

6,、做好易耗品和儀器破損登記。對易耗品及時補充,,對儀器破損及時登記,,填寫好《儀器損壞丟失報廢單》并按賠償規(guī)定進行處理。

7,、配合課任教師準備各演示實驗及學生探究性分組實驗,,積極為實驗教學提供方便,,協(xié)助教師進行儀器調(diào)配、改進工作,,努力適應實驗需要,,提高實驗課教學質(zhì)量。

8,、做好安全,、衛(wèi)生清潔工作, 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發(fā)現(xiàn)有問題,,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及時關(guān)閉電源開關(guān)并鎖好門窗,。以確保實驗教學正常進行。

9,、準備好各項待查材料,,填寫好各項報表,做到有據(jù)可查,,條理清楚,,并接受有關(guān)主管部門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實驗室管理工作。

10,、認真完成好學校分配給我的其它工作,。 實驗室在改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由于歷史悠久,,實驗室存在的老舊儀器過多,,導致儀器可利用率不高。

2,、在新課程標準下,,急需引進設(shè)備,完成新舊更替,。

3,、電學實驗室的操作臺電源不同,給學生實驗帶來不便,。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準備作如下工作:

1、分批報損廢舊儀器,。

2,、參照新課標引進儀器。

3、利用探究實驗室的資源設(shè)備輔助電學教學,。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chǔ)和重要途徑,這一年來,,我積極主動的為物理教師和學生服務,,開展好實驗教學,為學生學好物理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三)

物理學史集中地體現(xiàn)了人類探索和逐步認識世界的現(xiàn)象,結(jié)構(gòu),特性,規(guī)律和本質(zhì)的歷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我們更要重視物理學。因此小編準備了這篇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重難點知識解析,,歡迎閱讀,。知識點總結(jié)

電火花計時器的紙帶安裝方法:

使用電火花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安裝紙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一條紙帶從墨粉盤下穿過,,打點時墨粉盤不隨紙帶轉(zhuǎn)動,,電火花只將墨粉盤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發(fā)到紙帶上,,打出的點跡顏色較淡,,打過一條紙帶后要將墨粉盤轉(zhuǎn)一角度再打另一條紙帶。學生實驗時可采用這一方法,。另一種是用兩條紙帶,,將墨粉盤夾在中間,拖動紙帶時由于兩條紙帶的摩擦作用,,墨粉盤會隨紙帶轉(zhuǎn)動,,電火花將墨粉盤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發(fā)到紙帶上,所以打出的點跡顏色較重,。墨粉盤上面的一條紙帶沒有點跡,,可重復使用。用一條紙帶打點時,,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小,,用兩條紙帶打點時摩擦阻力較大。不管用哪種方法,,打完紙帶后應立即切斷電源,。常見考點考法

打點計時器原理及使用 1.電磁打點計時器

教師布置學生對照儀器看說明書,引導學生注意其重點:觀察打點計時器并閱讀其使用說明書,,明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結(jié)構(gòu),、各部分的名稱、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如圖1所示。工作電壓為4v~6v。當電源的頻率是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通電以前,把紙帶穿過限位孔,,再把套在軸上的復寫紙片壓在紙帶的上面,。當接通電源時,線圈產(chǎn)生的交變磁場使振動片(由彈簧鋼制成)磁化,,振動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鐵的磁場中,。由于振動片的磁極隨著電流方向的改變而不斷變化,在永久磁鐵的磁場作用下,,振動片將上下振動,,其振動周期與線圈中的電流變化周期一致,即為 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針就跟著上下振動起來,。這時,如果紙帶運動,,振針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2.處理紙帶時,從能夠看清的某個點開始,,往后數(shù)出若干個點,。如果數(shù)出n個點,這些點劃分出來的時間間隔數(shù)是多少? t為相鄰兩個字母之間的時間間隔,。用這個平均速度代表紙帶經(jīng)過e點時的瞬時速度ve =vdf,。可以大致表示e點的瞬時速度,,d,、f兩點離e點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然而d,、f兩點距離過小則測量誤差增大,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這兩個點,。

根據(jù)粗略表示某點瞬時速度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計數(shù)點,測量包含這個點的一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δx,,同時記錄對應的時間δt,,填入教材第23頁中設(shè)計好的表1中。

算出剛填完的表1中各點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當作計時器打下這些點時的瞬時速度,,抄入教材表2中,。從該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紙帶運動的速度變化情況。常見誤區(qū)提醒 1.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叫做誤差,。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種,。(1)系統(tǒng)誤差的特點是在多次重復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同樣地偏大或偏小,。系統(tǒng)誤差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因此找出其產(chǎn)生的原因后,可采取適當?shù)拇胧p小或消除它,。

(2)偶然誤差總是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機會相同,。減小偶然誤差的方法,,可以多進行幾次測量,求出幾次測量的數(shù)值的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比某一次測得的數(shù)值更接近于真實值,。2.有效數(shù)字

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的近似數(shù)字,叫做有效數(shù)字,。(1)有效數(shù)字是指近似數(shù)字而言,。

(2)只能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不是位數(shù)越多越好,。凡是用測量儀器直接測量的結(jié)果,,讀數(shù)一般要求在讀出儀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數(shù)值(可靠數(shù)字)后,,再向下估讀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這里不受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的限制。

間接測量的有效數(shù)字運算不作特別要求,,運算結(jié)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數(shù)字表示,。

從儀器上讀出來的數(shù)值,經(jīng)常有一位數(shù)是估計出來的,,或多或少存在著誤差,。例如米尺的最小刻度是mm(0.001m),那么用米尺測量長度可讀到十分之一毫米(0.0001m),。0.001m這一位可以從米尺上讀出來,,是可靠的,0.001m位前面的數(shù)都是可靠數(shù),,0.0001m這一位是測量者估讀出來的,,估讀的數(shù)字因人而異,因此是有疑問的,,稱為存疑數(shù),。由于0.0001m位已存疑,在它以后各位數(shù)的估讀已無必要。我們把可靠數(shù)加上最后一位存疑數(shù),,一起記錄下來,,統(tǒng)稱為有效數(shù)字。

高中物理實驗教案篇二

篇一: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最新完整版】

高中生資料大全網(wǎng):

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最新完整版】

(一共有55頁,,物理實驗總結(jié)大全,,包括高中所有必考的實驗啦!

是目前最完整的啦?。?/p>

★知識結(jié)構(gòu): 

方法指導:



一,、基本實驗的復習

要應對各類實驗試題,包括高層次的實驗試題,,唯一正確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學生實驗真正做懂,、做會,特別是在實驗原理上要認真鉆研,,對每一個實驗步驟都要問個為什么,,即不但要記住怎樣做,更應該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對基本的實驗,,復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實驗原理

中學要求必做的實驗可以分為4個類型:練習型,、測量型、驗證型,、探索型.對每一種類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應特別注意的問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選擇第一個間距等于2mm的紙帶.這個實驗的正確實驗步驟是先閉合電源開關(guān),,啟動打點計時器,待打點計時器的工作穩(wěn)定后,,再釋放重錘,,使它自由落下,同時紙帶打出一系列點跡.按這種方法操作,,在未釋放紙帶前,,打點計時器已經(jīng)在紙帶上打出點跡,但都打在同一點上,,這就是第一點.由于開始釋放的時刻是不確定的,,從開始釋放到打第二個點的時間一定小于0.02s,但具體時間不確定,,因此第一點與第二點的距離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這段時間恰等于0.02s,,則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確切數(shù)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確切數(shù)值.不論第一點與第二點的間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從打第一點處開始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大家網(wǎng),,大家的,!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網(wǎng) 3 / 41 因此只要測量出第一點o與后面某一點p間的距離h,再測出打p點時的速度v,,如果: gh≈(),,就算驗證了這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2)實驗儀器

要求掌握的實驗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儀),、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對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還要加上示波器等。對這些儀器,,都要弄清其原理,、會正確使用它們,包括測量儀器的正確讀數(shù),。

(3)實驗裝置

對電學實驗主要指電路圖,。

下面幾個是應特別注意的:

①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如何平衡摩擦力是關(guān)鍵,。

②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及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這兩個實驗都要使用斜槽軌道,讓小球從軌道上端無初速滾下,,然后平拋出去,在安裝裝置時要注意保證軌道末端必須水平,,如果實驗要進行多次,,每次③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這樣在開啟打點計時器而未釋放重錘前,,能保證打出的點跡在同一點上,,若像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圖那樣,用手握住紙帶,,開啟打點計時器而未釋放紙帶前,,會由于手的抖動而打出一“堆”點,,從而無法準確找出第一個點(即自由落體運動起始位置)。④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在安裝單擺時要注意懸點的固定,,隨便拴一個結(jié)系在鐵架臺的橫梁上是不可取的,因為懸點不確定,,就不是單擺,,并且擺長值也無法準確測量。

⑤有關(guān)電路的電學實驗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與內(nèi)接,,制流與分壓電路的選擇,,電表內(nèi)阻的影響,等等,。

(4)實驗步驟

復習實驗步驟時不能靠死背結(jié)論,,而要與實驗原理聯(lián)系起來,要多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按這樣的步驟操作,?把某些實驗步驟交換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個步驟行不行,?等等,。

(5)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

重要的有打點計時器紙帶的處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勻速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如果是勻變速運動,,如何求某時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把原來應該是曲線關(guān)系的通過改變坐標軸的量或單位而變成線性關(guān)系,,即變成直線,是重要的實驗能力),。

(6)實驗誤差的定性分析

中學階段不要求進行定量的誤差分析,,但對主要誤差的產(chǎn)生原因、系統(tǒng)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等,,應能更多精品在大家,!大家網(wǎng),大家的,!

理解,。在電路的實驗中,粗略地看,,認為電流表是短路,、電壓表是斷路,但精確一點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nèi)阻的影響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討論電表電阻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是我們應該掌握,。

二、幾種重要的實驗方法

下面幾種實驗方法是我們中學階段物理實驗中用過的,,從方法的角度整理,、復習一下,有助于我們提高認識水平和能力,。

(1)累積法: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測周期時我們用的是累積法,,即我們不直接測一個周期的時間,而是測30~50個周期的總時間,,再除以周期數(shù)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積法的好處是:①相當于進行多次測量而后取平均值,,這樣可以減少偶然誤差;②增加有效數(shù)字的位數(shù).以測單擺的周期為例,,我們實驗時單擺的擺長大約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測1個周期的值,只能讀出兩位有效數(shù)字(機械停表的指針是跳躍式前進的,,因此不能估讀),,如1.8s、2.0s等,,而測30個周期總時間,,則可讀出至少3位有效數(shù)字。

用累積法的實驗還有很多,,如測一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金屬絲的直徑?

(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我們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們用兩個彈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結(jié)點拉到某一位置,,再換成一個彈簧秤,,同樣拉這個橡皮筋,也把結(jié)點拉到同樣位置,這說明后一個彈簧秤的拉力與前面兩個彈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對于“等效” 用替代法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用天平稱物物體的質(zhì)量,,電阻測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們古代三國時期曹沖稱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實例,。

(3)測量量的轉(zhuǎn)換:例如在“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中,,把測物體的速度轉(zhuǎn)換為測物體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即把測速度轉(zhuǎn)換為測長度,。

又如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實驗中,,本應測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據(jù)折射率n=sini/si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測準確(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測角度時頂點很難對得特別準確),而通過做輔助線的方法可以把測角度轉(zhuǎn)換為測線段的長度,,從而增加了有效數(shù)字的位數(shù),,即提高了測量的準確度,。

(4)比較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zhì)量,就是把物體與砝碼進行比較,,砝碼的質(zhì)量是標準的,把被測量與標準的量進行比較,,就是比較法.天平是等臂杠桿,,因此用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時,不用再進行計算,,而是直接讀出砝碼的質(zhì)量,,它就等于物體的質(zhì)量。一般情況下,,被測物跟標準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據(jù)某種關(guān)系進行計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間滿足一定的比例關(guān)系,,通過一定的比例計算即可得出結(jié)果,,因此常常稱為比例法。用比例法測電阻是常見的,,當兩個電阻串聯(lián)時,,通過的電流相等,因此兩電阻兩端的電壓跟它們的電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個電阻是標準電阻,,另一個電阻的阻值就可測出.同樣,兩電阻并聯(lián)時,,由大家網(wǎng),,大家的!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網(wǎng) 5 / 41 于兩端電壓相等,,通過兩支路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只要一個是標準電阻,,另一個電阻的阻可測出,。

一,、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

1.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叫做誤差。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種,。

⑴系統(tǒng)誤差的特點是在多次重復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同樣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誤差總是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機會相同。減小偶然誤差的方法,,可以多進行幾次測量,,求出幾次測量的數(shù)值的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比某一次測得的數(shù)值更接近于真實值,。

2.有效數(shù)字 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的近似數(shù)字,,叫做有效數(shù)字。⑴有效數(shù)字是指近似數(shù)字而言,。⑵只能帶有一位不

再向下估讀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這里不受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的限制。

間接測量的有效數(shù)字運算不作要求,,運算結(jié)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數(shù)字表示。

二,、基本測量儀器及讀數(shù)

高考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1.刻度尺、秒表,、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shù)

使用以上儀器時,,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讀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讀一位(估讀的這位是不可靠數(shù)字,但是是有效數(shù)字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讀到最小刻度所在的這

位,不再往下估讀,。

例如

更多精品在大家,!0 v 凡是一 大家網(wǎng),大家的,!篇二:高中物理實驗歸類總結(jié)

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

力學實驗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含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4-6v交流電,,電火花220v交流電,,它

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源頻率是50hz)。

2.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恒量,。求任一計數(shù)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vn?v? sn?s(n?1)2t ,;如v2? s2?s3 2t(其中t=5×0.02s=0.1s)3.由紙帶求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a ?s3?s2t 2(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為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求 a1? s4-s13t 2;a2? s5-s23t 2;a3? s6-s33t 2 ?a? a1?a2?a3 3 ? a? ?s4?s5?s6???s1?s2?s3? 9t 2 sn?s(n?1)2t(3)用v-t圖法:即先根據(jù)vn? ;求出打第n點時紙帶的瞬

時速度,,再求出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如圖的v-t圖線,圖線的斜率即加速度,。[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1.紙帶打完后及時斷開電源,。

2.小車的加速度應適當大一些,以能在紙帶上長約50cm的范圍內(nèi)清楚地取7~8個計數(shù)點為宜,。3.應區(qū)別計時器打出的軌跡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通常每隔4個軌跡點選1個計數(shù)點,選取的記數(shù)點

不少于6個(即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shù)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于計算。

4.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可統(tǒng)一量出各計數(shù)點到計數(shù)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shù)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計數(shù)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shù)字 5.平行:紙帶和細繩要和木板平行. 6.兩先兩后: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后讓小車運動,;實驗完畢應先斷開電源后取紙帶. 7.電壓若增大,,打點更清晰;頻率若增加,,打點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線,增加振針與復寫紙的距離,; 9.若初速度為0,,則選1,2點距離為2mm為宜,;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

[注意事項]1.不要超過彈性限度:實驗中彈簧下端掛的鉤碼不要太多,以免超過彈簧彈性限度. 2.盡量多測幾組:要使用輕質(zhì)彈簧,,且要盡量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3.使用數(shù)據(jù)時應采用lx?l0即彈簧長度變化量.4.統(tǒng)一單位: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注意彈力及彈簧伸長量的對應關(guān)系及單位.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事項]1.用彈簧秤測拉力時,,應使拉力沿彈簧秤的軸線方向,橡皮條,、彈簧秤和細繩套應位于與紙面

平行的同一平面內(nèi),。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分接觸產(chǎn)生摩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

2.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后的結(jié)點位置o必須保持不變,。3.結(jié)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準確;4.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60°~100°為宜. 5.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nèi)形變盡量大,細繩套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 6.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標度要相同,,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原理]1測出小車的對應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關(guān)系圖線,,驗證加速度是否與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測出小車的對應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質(zhì)量倒數(shù)的關(guān)系圖線,,驗證加速度是否與質(zhì)量成反比。[實驗器材]小車,,砝碼,,小桶,砂,,細線,,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墊木,,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導線兩根,,紙帶,,托盤天平及砝碼,米尺等,。[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出小車和小桶的質(zhì)量m和m,,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2.按如圖裝置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只是不把掛小桶用的細線系在小車上,,即不給小車加牽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的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上墊木,反復移動墊木的位置,,直至小車在斜面上

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從紙帶上打的點是否均勻來判斷),。4.在小車上加放砝碼,小桶里放入適量的砂,把砝碼和砂的質(zhì)量m和m記錄下來.把細線系在小車上并繞過

滑輪懸掛小桶,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取下紙帶,,在紙帶上寫上編號,。5.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的質(zhì)量(要用天平稱量),,按步驟4再做5次實驗,。6.算出每條紙帶對應的加速度的值。

7.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a,,橫坐標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總重力(m+m)g,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在坐標平面上

描出相應的點,,作圖線,。若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就證明了研究對象質(zhì)量不變時其加速度與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上加放砝碼,重復上面的實驗,,并做好記錄,,求出相應的加速度,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a,,橫坐標表示小車和車內(nèi)砝碼總質(zhì)量的倒數(shù),,在坐標平面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描出相應的點,并作圖線,,若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就證明了研究對象所受作用力不變時其加速度與它的質(zhì)量成反比。

[注意事項]1.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不要超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的2.在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懸掛小桶,,但小車應連著紙帶且接通電源。用手輕輕地給小車一個初速度,,如

果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是均勻的,則表示平衡完畢,,加砝碼后不需再平衡;3.只要重物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那么可近似認為重物所受重力大小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4.作圖時應該使所作的直線通過盡可能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也要盡可能對稱地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但

如遇個別特別偏離的點可舍去。

5.一先一后一按:改變拉力和小車質(zhì)量后,,每次開始時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接通電源,,后

放開小車,,且應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住小車.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原理] 當物體自由下落時,只有重力做功,,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互相轉(zhuǎn)化,,機械能守恒。若某一時刻物體下落的瞬時速度為v,,下落高度為h,,則應有:mgh= 12 mv,借助打點計時器,,測出重物某時刻的下 2 落高度h和該時刻的瞬時速度v,,即可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測定第n點的瞬時速度的方法是:測出第n點的相鄰前,、后兩段相等時間t內(nèi)下落的距離sn和sn+1,dn+1-dn-1 由公式vn 算出,,如圖所示,。2t [實驗器材] 鐵架臺(帶鐵夾),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導線,帶鐵夾的重綞,,紙帶,,米尺。[實驗步驟]1.按如圖裝置把打點計時器安裝在鐵架臺上,用導線把打點計時器與學生電源連接好,。2.把紙帶的一端在重錘上用夾子固定好,另一端穿過計時器限位孔,,用手豎直提起紙帶使重錘??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3.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錘自由下落。4.重復幾次,,得到3~5條打好點的紙帶,。5.在打好點的紙帶中挑選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且點跡清晰一條紙帶,,在起始點標上0,,以后各依次標上1,2,,3??,,用刻度尺測出對應下落高度h

1、h

2,、h3??,。 6.應用公式計算各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

1、v

2,、v3??,。

7.計算各點對應的勢能減少量mghn和動能的增加量2mvn,進行比較,。1 2 [注意項事] 1.打點計時器安裝時,,必須使兩紙帶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以減小摩擦阻力,。2.保證打出的第一個點是清晰的點,,選用紙帶時應盡量挑第一、二點間距接近2mm的紙帶,。 3.因不需要知道動能和勢能的具體數(shù)值,,所以不需要測量重物的質(zhì)量。4.先通電源,侍打點計時器正掌工作后才放紙帶

5.測量下落高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算6.由于有阻力,,所以?ek稍小于?ep 7.此實驗不用測物體的質(zhì)量

(無須天平)8.重物密度要大:重物應選用質(zhì)量大,、體積小、密度大的材料. 2.選點測速:測小車速度時,,紙帶上的點應選均勻部分的,,也就是選小車做勻速運動狀態(tài)的. 3.規(guī)格相同:橡皮筋規(guī)格相同時,力對小車做的功以一條橡皮筋做的功為單位即可,不必計算出具體數(shù)值.

實驗七·: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實驗目的]:研究在彈性碰撞的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tǒng)動量守恒,。[實驗原理]一個質(zhì)量較大的小球從斜槽滾下來,跟放在斜槽前邊小支柱上另一質(zhì)量較小的球發(fā)生碰撞后兩小球都做平拋運動,。由于兩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們的飛行時間相等,這樣如果用小球的飛行時間作時間單位,,那么小球飛出的水平距離在數(shù)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別測出兩小球的質(zhì)量m

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時入射小球在空中飛出的水平距離s1,,以及入射小球與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飛出的水平距離s1和s2,若m1s1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與m1s1+m2s2相等,,就驗證了兩小球碰撞前后總動量守恒,。 [實驗器材]碰撞實驗器(斜槽、重錘線),,兩個半徑相等而質(zhì)量不等的小球,;白紙;復寫紙,;天平和砝碼,;刻度尺,游標卡尺(選用),,圓規(guī)等,。[注意事項] 1.應使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2.要調(diào)節(jié)好實驗裝置,,使固定在桌邊的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小支柱與槽口間距離使其等于小球直徑,而且兩球相碰時處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

3.每次入射小球從槽上相同位置由靜止?jié)L下,可在斜槽上適當高度處固定一檔板,,使小球靠著檔板,,然后釋放小球。4.白紙鋪好后不能移動,。5.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guī)來確定:用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里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

位置。

6若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而不用支柱,,那么兩小球?qū)⒉辉偻瑫r落地,但兩個小球都將從斜槽末端開始做平拋運動,,于是驗證式就變?yōu)椋簃1?op=m1?om+m2?on,,兩個小球的直徑也不需測量了。方案2:在光滑桌面上兩車碰撞完成一維碰撞實驗(1)測質(zhì)量:用天平測出兩小車的質(zhì)量.

(2)安裝: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光滑長木板的一端,,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在小車的后面,在兩小車的碰撞端分別裝上撞針和橡皮泥.

(3)實驗:接通電源,,讓小車a運動,小車b靜止,兩車碰撞時撞針插入橡皮泥中,,把兩小車連接成一體

運動.

δx(4)測速度:通過紙帶上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及時間由v=

δt(5)改變條件:改變碰撞條件,,重復實驗.(6)驗證:一維碰撞中的動量守恒.

電學實驗

實驗八: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實驗原理]:根據(jù)電阻定律公式r=? ls,只要測量出金屬導線的長度l和它的直徑d,,計算出導線的橫截面

積s,,并用伏安法測出金屬導線的電阻r,即可計算出金屬導線的電阻率,。ui ?r?? ls?? ld2 ???)2 u?d4 i l 2 ?([實驗器材]:被測金屬導線,,直流電源(4v),電流表(0-0.6a),,電壓表(0-3v),,滑動變阻器(50ω),電鍵,,導線若干,,螺旋測微器,米尺等,。篇三: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最新完整版】

高中生資料大全網(wǎng):

★知識結(jié)構(gòu):

方法指導:

一,、基本實驗的復習

要應對各類實驗試題,包括高層次的實驗試題,,唯一正確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學生實驗真正做懂,、做會,特別是在實驗原理上要認真鉆研,,對每一個實驗步驟都要問個為什么,,即不但要記住怎樣做,更應該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對基本的實驗,,復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實驗原理

中學要求必做的實驗可以分為4個類型:練習型,、測量型、驗證型,、探索型.對每一種類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大家網(wǎng) 3 / 14 因此只要測量出第一點o與后面某一點p間的距離h,,再測出打p點時的速度v,如果:gh≈((2)實驗儀器),,就算驗證了這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要求掌握的實驗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儀),、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對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還要加上示波器等,。對這些儀器,,都要弄清其原理、會正確使用它們,,包括測量儀器的正確讀數(shù),。

(3)實驗裝置

對電學實驗主要指電路圖。

下面幾個是應特別注意的:

①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如何平衡摩擦力是關(guān)鍵,。

②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及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這兩個實驗都要使用斜槽軌道,,讓小球從軌道上端無初速滾下,,然后平拋出去,在安裝裝置時要注意保證軌道末端必須水平,,如果實驗要進行多次,,每次③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這樣在開啟打點計時器而未釋放重錘前,,能保證打出的點跡在同一點上,,若像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圖那樣,用手握住紙帶,,開啟打點計時器而未釋放紙帶前,,會由于手的抖動而打出一“堆”點,從而無法準確找出第一個點(即自由落體運動起始位置),。

④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在安裝單擺時要注意懸點的固定,隨便拴一個結(jié)系在鐵架臺的橫梁上是不可取的,,因為懸點不確定,,就不是單擺,并且擺長值也無法準確測量,。

⑤有關(guān)電路的電學實驗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與內(nèi)接,,制流與分壓電路的選擇,電表內(nèi)阻的影響,,等等,。

(4)實驗步驟

復習實驗步驟時不能靠死背結(jié)論,,而要與實驗原理聯(lián)系起來,要多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按這樣的步驟操作,?把某些實驗步驟交換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個步驟行不行,?等等。

(5)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

重要的有打點計時器紙帶的處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勻速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如果是勻變速運動,,如何求某時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把原來應該是曲線關(guān)系的通過改變坐標軸的量或單位而變成線性關(guān)系,即變成直線,,是重要的實驗能力),。

(6)實驗誤差的定性分析

中學階段不要求進行定量的誤差分析,但對主要誤差的產(chǎn)生原因,、系統(tǒng)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等,,應能更多精品在大家!大家網(wǎng),,大家的,!

理解。在電路的實驗中,,粗略地看,,認為電流表是短路、電壓表是斷路,,但精確一點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nèi)阻的影響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討論電表電阻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是我們應該掌握,。

一,、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 1.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叫做誤差。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種,。

⑴系統(tǒng)誤差的特點是在多次重復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同樣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誤差總是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機會相同。減小偶然誤差的方法,,可以多進行幾次測量,,求出幾次測量的數(shù)值的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比某一次測得的數(shù)值更接近于真實值。

2.有效數(shù)字 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的近似數(shù)字,,叫做有效數(shù)字,。⑴有效數(shù)字是指近似數(shù)字而言。⑵只能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不是位數(shù)越多越好,。凡是用測量儀器直接測量的結(jié)果,讀數(shù)一般要求在讀出儀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數(shù)值(可靠數(shù)字)后,,再向下估讀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這里不受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的限制。

間接測量的有效數(shù)字運算不作要求,,運算結(jié)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數(shù)字表示,。

二、基本測量儀器及讀數(shù)

高考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 1.的讀數(shù)

使用以上儀器時,,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讀一位(估讀的這位是不可靠數(shù)字,但是是有效數(shù)字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

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讀到最小刻度所在的這一位,不

再往下估讀,。

例如

⑴讀出上左圖中被測物體的長度,。

⑵上右圖用3v量程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多少?用15v量程時電壓表度數(shù)又為多少,?

⑶右圖中秒表的示數(shù)是多少分多少秒,?

凡儀器的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在讀到最小刻度后還要再往下估讀一位,。⑴6.50cm,。⑵1.14v。15v大家網(wǎng),,大家的,!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網(wǎng) 5 / 14 量程時最小刻度為0.5v,,只讀到0.1v這一位,,應為5.7v,。⑶秒表的讀數(shù)分兩部分:小圈內(nèi)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鐘,;大圈內(nèi)表示秒,,最小刻度為0.1秒。當分針在前0.5分內(nèi)時,,秒針在0~30秒內(nèi)讀數(shù),;當分針在后0.5分內(nèi)時,秒針在30~60秒內(nèi)讀數(shù),。因此圖中秒表讀數(shù)應為3分48.75秒(這個5是估讀出來的),。2.游標卡尺

⑴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游標上相鄰兩個刻度間的距離為0.9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小0.1mm。米數(shù)和毫米數(shù),,然后用游 0.1刻線跟主尺上某一條刻線

讀數(shù)準確到 0.1mm,。

⑵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游標上相鄰兩個刻度間的距離為0.95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小0.02mm2.250cm,。

要注意:游標卡尺都是根據(jù)刻線對齊來讀數(shù)的,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讀,。3.螺旋測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為0.5mm(在中線的上側(cè)),;可動刻

轉(zhuǎn)一圈前進(或后退)0.5mm。在可動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 10分標讀出對齊,,某),。其度每旋50條刻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應再估讀一位)4.打點計時器 器,,電源用50hz兩個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高中物理實驗教案篇三

物理實驗室工作總結(jié)

本學年,物理實驗室在校行政領(lǐng)導下,,在全體老師的支持下,,嚴格遵守實驗工作基本制度,積極協(xié)助各年級教師積極開展物理

教學

工作及教研工作,,并積極協(xié)助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實驗室管理井然有序,取得較好成效,。

為了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做具體工作總結(jié)如下:

1,、本學年開展的實驗數(shù)量能達到《物理實驗》的要求。

2,、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現(xiàn)有條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積極完善實驗室各項規(guī)章,加強實驗室財產(chǎn)儀器的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規(guī)范管理,。每次實驗都能要求有關(guān)教師填寫好《實驗通知單》。

4,、做好儀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冊登記,做到整潔,、規(guī)范,,項目清楚。在實驗前后對儀器性能進行認真檢查,,做完實驗儀器及時收回,、上架歸位。

5,、熟悉儀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儀器的保養(yǎng)和維護。

6,、做好易耗品和儀器破損登記,。對易耗品及時補充,對儀器破損及時登記,,填寫好《儀器損壞丟失報廢單》并按賠償規(guī)定進行處理,。

7、配合課任教師準備各演示實驗及學生探究性分組實驗,,積極為實驗教學提供方便,,協(xié)助教師進行儀器調(diào)配、改進工作,,努力適應實驗需要,,提高實驗課教學質(zhì)量。

8,、做好安全,、衛(wèi)生清潔工作, 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發(fā)現(xiàn)有問題,,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及時關(guān)閉電源開關(guān)并鎖好門窗,。以確保實驗教學正常進行。

9,、準備好各項待查材料,,填寫好各項報表,做到有據(jù)可查,條理清楚,,并接受有關(guān)主管部門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實驗室管理工作,。

10、認真完成好學校分配給我的其它工作,。

實驗室在改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由于歷史悠久,實驗室存在的老舊儀器過多,,導致儀器可利用率不高,。

2、在新課程標準下,,急需引進設(shè)備,,完成新舊更替。

3,、電學實驗室的操作臺電源不同,,給學生實驗帶來不便。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準備作如下工作:

1、分批報損廢舊儀器,。

2,、參照新課標引進儀器。

3,、利用探究實驗室的資源設(shè)備輔助電學教學,。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chǔ)和重要途徑,,這一年來,,我積極主動的為物理教師和學生服務,開展好實驗教學,,為學生學好物理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2010.1.31

高中物理實驗教案篇四

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大全,很實用,!

1,、長度的測量

會使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掌握它測量長度的原理和方法.2、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于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后(每隔5個間隔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a,、b,、c、d …,。測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s

1,、s

2、s3 … 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

⑴求任一計數(shù)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圖象求a:求出a,、b,、c、d,、e,、f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注意事項:

1、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shù)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于計算,。

2、所取的計數(shù)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實驗

利用右圖裝置,,改變鉤碼個數(shù),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鉤碼總重量)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在坐標系中描點,,根據(jù)點的分布作出彈力f隨伸長量x而變的圖象,,從而發(fā)確定f-x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

該實驗要注意區(qū)分彈簧總長度和彈簧伸長量,。對探索性實驗,要根據(jù)描出的點的走向,,嘗試判定函數(shù)關(guān)系,。(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

4,、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目的: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彈簧秤(2個),、直尺和三角板,、細線

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等,,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注意事項:

1,、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分接觸產(chǎn)生摩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

2,、實驗時應該保證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

3、結(jié)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準確

5,、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因此只需驗證:m1om+m2op=m1om'+m2op ',。由于v

1、v1',、v2'均為水平方向,,且它們的豎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們飛行時間相等,,若以該時間為時間單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數(shù)值就等于它們的水平速度。在右圖中分別用op,、om表示,。

注意事項:

⑴必須以質(zhì)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保證碰撞后兩小球都向前運動)。要知道為什么,? ⑵入射小球每次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

(3)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guī)來確定:用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里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儀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碰撞實驗器,、復寫紙、白紙,、重錘,、兩個直徑相同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圓規(guī),。

6,、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用描跡法)

目的:進上步明確,平拋是水平方向和豎直兩個方向運動的合成運動,會用軌跡計算物體的初速度 該實驗的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

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于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利用有孔的卡片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運動軌跡,,測出曲線任一點的坐標x和y,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速度,。此實驗關(guān)健:如何得到物體的軌跡(討論)該試驗的注意事項有:

⑴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⑵用重錘線檢驗坐標紙上的豎直線是否豎直,。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

(4)每次小球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

(5)如果是用白紙,,則應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在斜槽末端懸掛重錘線,先以重錘線方向確定y軸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畫出水平線作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7,、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驗證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紙帶的左端是用夾子夾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幾次實驗,,選點跡清楚,,且第一、二兩點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進行測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從0點到

1,、2、3,、4,、5各點的距離h

1、h

2,、h

3,、h

4、h5,,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于該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算出

2、3,、4各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

2,、v

3,、v4,驗證與

2,、3,、4各點對應的重力勢能減少量mgh和動能增加量是否相等。 ⑶由于摩擦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本實驗的系統(tǒng)誤差總是使

⑷本實驗不需要在打下的點中取計數(shù)點,。也不需要測重物的質(zhì)量。注意事項:

1,、先通電源,侍打點計時器正掌工作后才放紙帶

2,、保證打出的第一個占是清晰的點

3、測量下落高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算

4,、由于有阻力,,所以稍小于

5、此實驗不用測物體的質(zhì)量(無須天平)

8,、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可以與各種運動相結(jié)合考查

本實驗用到刻度尺,、卡尺、秒表的讀數(shù)(生物表脈膊),,1米長的單擺稱秒擺,,周期為2秒。擺長的測量: 讓單擺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擺線長l/(讀到0.1mm),,用游標卡尺量出擺球直徑(讀到0.1mm)算出半徑r,則擺長l=l/+r 開始擺動時需注意:擺角要小于5°(保證做簡諧運動),; 擺動時懸點要固定,,不要使擺動成為圓錐擺。

必須從擺球通過最低點(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倒數(shù)法),,測出單擺做30至50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計算每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再求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若沒有足夠長的刻度尺測擺長,,可否靠改變擺長的方法求得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①實驗前應預先計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純油酸的實際體積:先了解配好的油酸溶液的濃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測出每滴溶液的體積,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純油酸的體積v,。

②油膜面積的測量:油膜形狀穩(wěn)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將油膜的形狀用彩筆畫在玻璃板上;將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以25px邊長的正方形為單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數(shù)出油膜面。10.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等勢線

目的:用恒定電流場(直流電源接在圓柱形電極板上)模擬靜電場(等量異種電荷)描繪等勢線方法.實驗所用的電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電流表,,在實驗前應先測定電流方向與指針偏轉(zhuǎn)方向的關(guān)系:將電流表,、電池、電阻,、導線按圖1或圖2 連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電阻,r是阻值小的電阻,,用導線的a端試觸電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電流方向和指針偏轉(zhuǎn)方向的關(guān)系。

該實驗是用恒定電流的電流場模擬靜電場,。與電池正極相連的a電極相當于正點電荷,,與電池負極相連的b相當于負點電荷。白紙應放在最下面,,導電紙應放在最上面(涂有導電物質(zhì)的一面必須向上),,復寫紙則放在中間。

電源6v:兩極相距250px并分為6等分,,選好基準點,,并找出與基準點電勢相等的點。(電流表不偏轉(zhuǎn)時這兩點的電勢相等)

注意事項:

1,、電極與導電紙接觸應良好,,實驗過程中電極位置不能變運動。

2,、導電紙中的導電物質(zhì)應均勻,,不能折疊。

3,、若用電壓表來確定電勢的基準點時,,要選高內(nèi)阻電壓表

11、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被測電阻絲的電阻(一般為幾歐)較小,,所以選用電流表外接法;可確定電源電壓,、電流表、電壓表量程均不宜太大,。本實驗不要求電壓調(diào)節(jié)范圍,,可選用限流電路。因此選用下面左圖的電路,。開始時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應該在右端,。本實驗通過的電流不宜太大,,通電時間不能太長,以免電阻絲發(fā)熱后電阻率發(fā)生明顯變化,。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測出金屬絲長度

2、螺旋測微器測出直徑(也可用積累法測),,并算出橫截面積,。

3、用外接,、限流測出金屬絲電阻

4,、設(shè)計實驗表格計錄數(shù)據(jù)(難點)注意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12、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器材:電源(4-6v),、直流電壓表,、直流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4v,0.6a 3.8v,0.3a)燈座,、單刀開關(guān),導線若干,。注意事項:

①因為小電珠(即小燈泡)的電阻較?。?0ω左右)所以應該選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小燈泡的電阻會隨著電壓的升高,,燈絲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低電壓時溫度隨電壓變化比較明顯,因此在低電壓區(qū)域內(nèi),電壓電流應多取幾組,所以得出的u-i曲線不是直線。為了反映這一變化過程,,③燈泡兩端的電壓應該由零逐漸增大到額定電壓(電壓變化范圍大),。所以滑動變阻器必須選用調(diào)壓接法。在上面實物圖中應該選用上面右面的那個圖,,④開始時滑動觸頭應該位于最小分壓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零),。由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的i-u曲線如圖,⑤說明燈絲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說明金屬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若用u-i曲線,則曲線的彎曲方向相反,。)⑥若選用的是標有“3.8v 0.3a”的小燈泡,,電流表應選用0-0.6a量程;電壓表開始時應選用0-3v量程,,當電壓調(diào)到接近3v時,,再改用0-15v量程。

13,、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 微安表改裝成各種表:關(guān)健在于原理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內(nèi)阻rg,、滿偏電流ig、滿偏電壓ug,。步驟:

(1)半偏法先測出表的內(nèi)阻rg,;最后要對改裝表進行較對。(2)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串聯(lián)電阻分壓原理(n為量程的擴大倍數(shù))(3)弄清改裝后表盤的讀數(shù)

(ig為滿偏電流,,i為表盤電流的刻度值,,u為改裝表的最大量程,為改裝表對應的刻度)(4)改裝電壓表的較準(電路圖?)(5)改為a表:串聯(lián)電阻分流原理(n為量程的擴大倍數(shù))(6)改為歐姆表的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diào)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14,、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

外電路斷開時,,用電壓表測得的電壓u為電動勢e

u=e 原理: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ir,(一個電流表及一個電壓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①單一組數(shù)據(jù)計算,,誤差較大

②應該測出多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圖法處理數(shù)據(jù),,(u,,i)值列表,在u--i圖中描點,,最后由u--i圖線求出較精確的e和r,。本實驗電路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準確的,電流表的示數(shù)比通過電源的實際電流小,,所以本實驗的系統(tǒng)誤差是由電壓表的分流引起的,。為了減小這個系統(tǒng)誤差,電阻r的取值應該小一些,,所選用的電壓表的內(nèi)阻應該大一些,。為了減小偶然誤差,要多做幾次實驗,,多取幾組數(shù)據(jù),,然后利用u-i圖象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

將點描好后,用直尺畫一條直線,,使盡量多的點在這條直線上,,而且在直線兩側(cè)的點數(shù)大致相等。這條直線代表的u-i關(guān)系的誤差是很小的,。

它在u軸上的截距就是電動勢e(對應的i=0),,它的斜率的絕對值就是內(nèi)阻r。(特別要注意:有時縱坐標的起始點不是0,,求內(nèi)阻的一般式應該是,。

為了使電池的路端電壓變化明顯,,電池的內(nèi)阻宜大些(選用使用過一段時間的1號電池)

15、用多用電探索黑箱內(nèi)的電學元件 熟悉表盤和旋鈕

理解電壓表,、電流表,、歐姆表的結(jié)構(gòu)原理 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和大小與指針的偏轉(zhuǎn)關(guān)系

紅筆插“+”; 黑筆插“一”且接內(nèi)部電源的正極

理解:半導體元件二極管具有單向?qū)щ娦?,正向電阻很小,,反向電阻無窮大。步驟:

①用直流電壓檔(并選適當量程)將兩筆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上第二條刻度線讀取測量結(jié)果,,測量每兩點間的電壓,,并設(shè)計出表格記錄。

②用歐姆檔(并選適當量程)將紅,、黑表筆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的歐姆標尺的刻度線讀取測量結(jié)果,,任兩點間的正反電阻都要測量,并設(shè)計出表格記錄,。

16,、練習使用示波器

(多看課本)

17、傳感器的簡單應用

傳感器擔負采集信息的任務,,在自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shù)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如:自動報警器,、電視搖控接收器,、紅外探測儀等都離不開傳感器

傳感器是將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熱聲光)轉(zhuǎn)換成便于測量的量(一般是電學量)的一類元件。工作過程: 通過對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將感受到的物理量按一定規(guī)律轉(zhuǎn)換成便于利用的信號,,轉(zhuǎn)換后的信號經(jīng)過相應的儀器進行處理,就可以達到自動控制等各種目的,。熱敏電阻,,升溫時阻值迅速減小.光敏電阻,光照時阻值減小,,導致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等變化來達到自動控制 光電計數(shù)器

集成電路

將晶體管,電阻,電容器等電子元件及相應的元件制作在一塊面積很小的半導體晶片上,,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這就是集成電路。

18,、測定玻璃折射率 實驗原理: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由空氣射入玻璃磚,經(jīng)oo1后由o1b方向射出,。作出法線nn1,則由折射定律

對實驗結(jié)果影響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的大小,。應該采取以下措施減小誤差:

1,、采用寬度適當大些的玻璃磚,以上,。

2,、入射角在15至75范圍內(nèi)取值。

3,、在紙上畫的兩直線盡量準確,,與兩平行折射面重合,為了更好地定出入,、出射點的位置,。

4、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移動玻璃磚,。 注意事項:

手拿玻璃磚時,,不準觸摸光潔的光學面,只能接觸毛面或棱,,嚴禁把玻璃磚當尺畫玻璃磚的界面,;

實驗過程中,玻璃磚與白紙的相對位置不能改變,;

大頭針應垂直地插在白紙上,,且玻璃磚每一側(cè)的兩個大頭針距離應大一些,以減小確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誤差,; 入射角應適當大一些,,以減少測量角度的誤差。

19,、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器材:

光具座,、光源、學生電源,、導線,、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測量頭,、刻度尺,、相鄰兩條亮(暗)條紋之間的距離;用測量頭測出a

1,、a2(用積累法)測出n條亮(暗)條紋之間的距離a, 求出雙縫干涉: 條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兩光的振動步調(diào)完全一致)

當其反相時又如何? 亮條紋位置: δs=nλ;

暗條紋位置:(n=0,1,2,3,,、,、);條紋間距:(δs :路程差(光程差),;d兩條狹縫間的距離,;l:擋板與屏間的距離)測出n條亮條紋間的距離a。補充實驗: 1.伏安法測電阻

伏安法測電阻有a,、b兩種接法,,a叫(安培計)外接法,b叫(安培計)內(nèi)接法,。①估計被測電阻的阻值大小來判斷內(nèi)外接法:

外接法的系統(tǒng)誤差是由電壓表的分流引起的,,測量值總小于真實值,小電阻應采用外接法,;內(nèi)接法的系統(tǒng)誤差是由電流表的分壓引起的,,測量值總大于真實值,大電阻應采用內(nèi)接法,。②如果無法估計被測電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試觸法:

如圖將電壓表的左端接a點,而將右端第一次接b點,,第二次接c點,,觀察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變化,若電流表讀數(shù)變化大,,說明被測電阻是大電阻,,應該用內(nèi)接法測量; 若電壓表讀數(shù)變化大,,說明被測電阻是小電阻,,應該用外接法測量。

(這里所說的變化大,,是指相對變化,,即δi/i和u/u),。

(1)滑動變阻器的連接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也有a、b兩種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壓接法,。分壓接法:被測電阻上電壓的調(diào)節(jié)范圍大。

當要求電壓從零開始調(diào)節(jié),,或要求電壓調(diào)節(jié)范圍盡量大時應該用分壓接法,。用分壓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該選用阻值小的,;“以小控大” 用限流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該選用阻值和被測電阻接近的。(2)實物圖連線技術(shù)

無論是分壓接法還是限流接法都應該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 對限流電路:

只需用筆畫線當作導線,,從電源正極開始,把電源,、電鍵,、滑動變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聯(lián)起來即可(注意電表的正負接線柱和量程,,滑動變阻器應調(diào)到阻值最大處)。對分壓電路,,應該先把電源,、電鍵和滑動變阻器的全部電阻絲三部分用導線連接起來,然后在滑動變阻器電阻絲兩端之中任選一個接頭,,比較該接頭和滑動觸頭兩點的電勢高低,,根據(jù)伏安法部分電表正負接線柱的情況,將伏安法部分接入該兩點間,。

20,、α粒子散射實驗

全部裝置放在真空中。熒光屏可以沿著圖中虛線轉(zhuǎn)動,,用來統(tǒng)計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數(shù)目,。觀察結(jié)果是,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來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zhuǎn),。

高中物理實驗教案篇五

高中物理實驗總結(jié) 力學實驗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含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4-6v交流電,,電火花220v交流電,它

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源頻率是50hz),。

2.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恒量,。求任一計數(shù)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2t?(其中t=5×0.02s=0.1s)

3.由紙帶求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2(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為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求 ? nv;求出打第n點時紙帶的瞬 時速度,再求出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如圖的v-t圖線,,圖線的斜率即加速度。[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1.紙帶打完后及時斷開電源,。

2.小車的加速度應適當大一些,,以能在紙帶上長約50cm的范圍內(nèi)清楚地取7~8個計數(shù)點為宜。3.應區(qū)別計時器打出的軌跡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通常每隔4個軌跡點選1個計數(shù)點,,選取的記數(shù)點

不少于6個(即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shù)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于計算,。

4.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可統(tǒng)一量出各計數(shù)點到計數(shù)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shù)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計數(shù)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shù)字 5.平行:紙帶和細繩要和木板平行. 6.兩先兩后: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后讓小車運動;實驗完畢應先斷開電源后取紙帶. 7.電壓若增大,,打點更清晰,;頻率若增加,打點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線,,增加振針與復寫紙的距離; 9.若初速度為0,,則選1,2點距離為2mm為宜,;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

[注意事項]1.不要超過彈性限度:實驗中彈簧下端掛的鉤碼不要太多,以免超過彈簧彈性限度. 2.盡量多測幾組:要使用輕質(zhì)彈簧,,且要盡量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3.使用數(shù)據(jù)時應采用0llx?即彈簧長度變化量.4.統(tǒng)一單位: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注意彈力及彈簧伸長量的對應關(guān)系及單位.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事項]1.用彈簧秤測拉力時,,應使拉力沿彈簧秤的軸線方向,橡皮條,、彈簧秤和細繩套應位于與紙面

平行的同一平面內(nèi),。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分接觸產(chǎn)生摩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

2.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后的結(jié)點位置o必須保持不變,。3.結(jié)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準確;4.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60°~100°為宜. 5.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nèi)形變盡量大,細繩套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 6.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標度要相同,,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原理]1.如圖所示裝置,,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桶內(nèi)砂的質(zhì)量,,從而改變細線對小車的牽引力,,測出小車的對應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關(guān)系圖線,,驗證加速度是否與外力成正比,。2.保持小桶和砂的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測出小車的對應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質(zhì)量倒數(shù)的關(guān)系圖線,,驗證加速度是否與質(zhì)量成反比,。

[實驗器材]小車,砝碼,,小桶,,砂,細線,,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墊木,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導線兩根,,紙帶,,托盤天平及砝碼,米尺等,。[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出小車和小桶的質(zhì)量m和m,,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2.按如圖裝置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只是不把掛小桶用的細線系在小車上,,即不給小車加牽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的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上墊木,,反復移動墊木的位置,,直至小車在斜面上

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從紙帶上打的點是否均勻來判斷)。

4.在小車上加放砝碼,小桶里放入適量的砂,把砝碼和砂的質(zhì)量m和m記錄下來.把細線系在小車上并繞過

滑輪懸掛小桶,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取下紙帶,,在紙帶上寫上編號。5.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的質(zhì)量(要用天平稱量),,按步驟4再做5次實驗,。6.算出每條紙帶對應的加速度的值。

7.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a,,橫坐標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總重力(m+m)g,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在坐標平面上

描出相應的點,,作圖線,。若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就證明了研究對象質(zhì)量不變時其加速度與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上加放砝碼,重復上面的實驗,,并做好記錄,,求出相應的加速度,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a,,橫坐標表示小車和車內(nèi)砝碼總質(zhì)量的倒數(shù),,在坐標平面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描出相應的點,并作圖線,,若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就證明了研究對象所受作用力不變時其加速度與它的質(zhì)量成反比。

[注意事項]1.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不要超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的2.在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懸掛小桶,,但小車應連著紙帶且接通電源。用手輕輕地給小車一個初速度,,如

果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是均勻的,則表示平衡完畢,,加砝碼后不需再平衡;3.只要重物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那么可近似認為重物所受重力大小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4.作圖時應該使所作的直線通過盡可能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也要盡可能對稱地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但

如遇個別特別偏離的點可舍去,。

5.一先一后一按:改變拉力和小車質(zhì)量后,,每次開始時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接通電源,,后

放開小車,,且應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住小車.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原理] 當物體自由下落時,只有重力做功,,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互相轉(zhuǎn)化,,機械能守恒。若某一時刻物體下落的瞬時速度為v,,下落高度為h,,則應有:mgh= 1mv,,借助打點計時器,測出重物某時刻的下

落高度h和該時刻的瞬時速度v,,即可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測定第n點的瞬時速度的方法是:測出第n點的相鄰前,、后兩段相等時間t內(nèi)下落的距離sn和sn+1,,由公式vn=dn+1-dn-1 2t 算出,如圖所示,。[實驗器材] 鐵架臺(帶鐵夾),,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導線,,帶鐵夾的重綞,紙帶,,米尺,。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