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離子教案篇一
章節(jié): 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速率
和復雜反
質量作用定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基元反應應,,反應級數(shù),,質量作用定律,,阿倫尼烏斯公式,活化能的概念以及 濃度,、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教學重點: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應和復雜反應,,反應級數(shù),,律,。阿倫尼烏斯公式,?;罨艿母拍?,濃度,、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 率的影響,。教學難點:質量作用定律,。阿倫尼烏斯公式 教學過程:
一、新課講解(80分鐘)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1),、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1.平均速率
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產(chǎn)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化學反應速率:
? = d ? / dt(瞬時速率)
= ?? / ?t(平均速率)
舉例說明:
3h2(g)+ n2(g)= 2nh3(g)
t = 0 s(mol)3.0 1.0 0.0
t = 0.1 s(mol)1.5 0.5 1.0
以h2計算反應進度
? = ?nh2 / ?h2 =(1.5-3.0)mol /-3 = 0.5 mol
計算其反應速率:
? = 0.5 mol / 0.1 s
= 5.0 mol / s
注意要點:
a.反應速率的單位:mol s-1
b.反應速率與物質的選擇無關,。
c.數(shù)學概念上分清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的不同,。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1,、基元反應與非基元反應(微觀)
(1),、基元反應
2no+2h2 = n2+2h2o 2no n2o2(快)(1)
n2o2+h2 2o+h2o(慢)(2)
n2o+h2 2+h2o(快)(3)
反應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轉化為生成物分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
(2).非基元反應
不是一步直接轉化為生成物分子的反應稱為非基元反應。
1.2,、簡單反應和復合反應(宏觀)
(1).簡單反應:
(2).1.3.與以反應
a(a)+ b(b)= d(d)+ e(e)
r =k ca(a)cb(b)-
k 僅由一種基元反應構成的整體反應 復合反應 :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元反應構成的整體反應。復合反應中決定整個反應速率的那步基元反應,,稱為控速步 質量作用定律 在一定溫度下, 簡單反應(或復合反應中任一基元反應), 反應速率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為指數(shù)的反應物濃度的乘積成正比(簡單反應)速率方程—反應速率常數(shù)
簡單反應
a(a)+ b(b)= d(d)+ e(e)
r =k ca(a)cb(b)-速率方程
說明:1.不同反應,反應速率常數(shù) k不同
2.同一反應,,k 隨 溫度、溶劑,、催化劑而變,與反應物濃度無關
1.4.應用速率方程注意事項
(1)若反應物為氣體,,可用分壓代替濃度
(2)固體,、純液體,、稀溶液中溶劑不寫入表達式
c(s)+o2(g)= co2(g)
r = k c(o2)
(3)k,、r 的量綱
r 的量綱為[c][t]-1 如mol2dm-3 2s-1
1.5.速率方程的確定
a(a)+ b(b)= d(d)+ e(e)
速率方程表示為 r =kcx(a)cy(b)
反應級數(shù)= x + y
x 為a的反應級數(shù)
y 為b的反應級數(shù)
(1)若為簡單反應
則 x=a,,y=b,,反應級數(shù)= a+ b
(2)若為復合反應
則 x,、y 由實驗確定
2,、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887年瑞典化學家arrhenius總結了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速率常
數(shù)與溫度有如下的關系:
上式稱為―阿倫尼烏斯公式‖,。
式中: r=8.315 j mol-1 k-1, 摩爾氣體常數(shù),。ea, 活化能,,―阿倫尼烏斯公式‖的用途:
1 一條直
2式,,也可求
(1),、對某一個實際反應,可用―阿倫尼烏斯公式‖,,求取其活化能,。方法: 在不同的溫度下測量其反應速率常數(shù),,然后以lgk對1/t作圖,,可得線,。此直線的斜率為-ea/2.303, 截距為a,。,、如果我們已知反應的活化能和某一溫度下的反應速率,利用此公得另一溫度下的反應速率,。
(三).反應速率理論和活化能,、碰撞理論要點
1.假設分子是無內部結構和內部運動的剛性小球,。
2.分子間相互碰撞是發(fā)生反應的首要條件,,但只有少數(shù)能量高的分子間碰撞,才
活化分子
(2)
1.
2.(3)
ea= e*u1 = q + w
出的構成:分子的平動能,、轉動能,,分子間勢能,、電子運動能、核能等,。是一種熱力學狀態(tài)函數(shù) 無法知道他的絕對值,但過程中的變化值卻是可以測量的,。、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表述:能量只可能在不同形式之間轉換,,但不能自生自滅,。熱力學第一定律有稱能量守恒定律,。它是人們從生產(chǎn)實踐中歸納總結規(guī)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
2.1,、熱力學第一定律------u、w,、q的關系
u2=u1+q +w
(1 w=we+w’=0)
*u的 △u=u2-u1= q +w 體系吸熱,,q 為+;體系放熱,,q 為。三),、化學反應的熱效應,、恒容熱效應與熱力學能變 如果體系的變化是在恒容的條件下,,且不做其他非膨脹功(w’=0,,則:此時: δu = q+w = qv 即:熱力學能變等于恒容熱效應,。在彈式量熱計中, 通過測定恒容反應熱的辦法,可獲得熱力學能變δ
數(shù)值.?
2,、恒壓熱效應與焓變
在我們的實際生產(chǎn)中,,很多的化學反應都是在大氣層中(一個大氣壓,,103kpa)條件下進行的,,這是一個體積有變化,,但壓力恒定的過程(恒壓過程),。為了方便地研究恒壓過程中的問題,,我們需要引入另一個重要的熱力學狀態(tài)函數(shù)
——焓,。
焓變——化學反應的恒壓熱效應
現(xiàn)設體系的變化是在恒壓,、只做膨脹功(不做其他功,如電功等)的條件
下進行的在此恒壓過程中:
*體系吸收的熱量記作 qp
*體系對環(huán)境所做的功 p(?v)= p(v2-v1)
因此,,環(huán)境對體系所做的功: w =-p(?v)=u1 = ?u = q + w
= qpp(v2u1)+ p(v2(u1+ pv1)
定義熱力學狀態(tài)函數(shù) 焓,,以h表示
h = u + pv
則:qp =(u2 + pv2)h1 = ?h
重點理解
焓h是一種狀態(tài)函數(shù),,只與體系的起始狀態(tài)有關,。與過程路徑無關。
焓變值?h等于體系在恒壓過程中的熱效應qp,。在其他類型的變化過程中,,焓變值?h不等于熱效應,但并非說,,焓變值?h為零,。
焓代表了恒壓條件下體系所包含的與熱有關的能量,具有能量量綱,,單位
是j 或 kj。
因為經(jīng)常遇到的化學反應都是在大氣層這樣一個恒壓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所以焓
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狀態(tài)函數(shù),。
焓與與熱力學能一樣,,其絕對值無法確定。但狀態(tài)變化時體系的焓變δh卻
是確定的,,而且是可求的,。
焓是體系的廣度性質,它的量值與物質的量有關,,具有加和性,。
過程與焓
(1)對于一定量的某物質而言,,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或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都必須吸熱,,所
以有:
h(g)> h(l)> h(s)
(2)當某一過程或反應逆向進行時,,其δh要改變符號即:
δh(正)=-δh(逆)
(3)對于任何化學反應而言,,其恒壓反應熱qp可由下式求出: qp=δh= h生成物-h反應物
(在化學反應中,,可把反應物看作始態(tài),,而把生成物看作終態(tài))
δh>0為吸熱反應,,δh
由于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是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其δh=qp,,即為恒壓反應熱,。所以焓變比熱力學能變更具有實用價值,用得更廣泛,、更普遍,。
3.焓與熱力學能的關系
由焓的定義: h = u+pv
則:δh = δu+δ(pv)
i)對于恒壓,、只作體積功的化學反應,有:
δh = δu+ pδv
ii)對于固相和液相反應,,由于反應前后體積變化不大,,故有: δh ≈ δu
iii)對于氣相反應,,如果將氣體作為理想氣體處理,,則有: δh = δu +δn(rt)
式中δn為生成物的量與反應物的量之差,。
(四),、蓋斯定律與反應熱的計算
1.反應進度和熱化學方程式
i)什么是―化學反應的進度‖?
——描述化學反應的進行程度的物理量,。在反應的某一階段中,,某反應物量(摩爾數(shù))的改變值與其化學計量數(shù)的商,。
單位:mol 用希臘字母ξ表示,。
對于任一化學反應,有質量守恒定律:0=??bb,,例如下列給定反應:
式中nb(?)和nb(0)分別表示反應進度為?和0時,,b物質的量(mol),。注意:反應物的計量系數(shù)取負值,,生成物的計量系數(shù)取正值,。
舉例說明:
3h2(g)+ n2(g)= 2nh3(g)
t = 0 s(mol)3.0 1.0 0.0
t = 0.1 s(mol)1.5 0.5 1.0
以h2計算反應進度
? = ?nh2 / ?h2 =(1.5-3.0)mol /-3 = 0.5 mol
以n2計算反應進度
? = ?nn2 / ?n2 =(0.5-1.0)mol /-1 = 0.5 mol
以nh3計算反應進度
? = ?nnh3 / ?nh3 =(1.0-0.0)mol / 2 = 0.5 mol
ii)熱力學標準態(tài)
熱力學在處理化學反應體系時,,必須選定某一狀態(tài)作為―計算,、比較的標準‖,,這一標準即稱做熱力學標準狀態(tài),。
iupac規(guī)定:100 kpa為標準壓力,,以p?表示之,,處于標準壓力之下的體系,,稱為體系的標準狀態(tài),。各種體系的標準狀態(tài)規(guī)定如下:
純固體、液體,,當該物質處于外壓為標準壓力之下,。
純氣體(理想氣體):p = p? = 100 kpa
混合氣體:pi = p? = 100 kpa(pi 某組分氣體的分壓力)
理想溶液:p = p? = 100 kpa,,c = c? = 1.0 mol/ dm3(c :標準濃度)
注意事項:
上述標準狀態(tài)并未指定溫度,,即:
h2(100 kpa, 298k)是標準狀態(tài),,h2(100 kpa, 200k)也是標準狀態(tài),。
iupac推薦298.15k作為溫度的一般參比標準,,如不注明,,則指的是298.15k,其他溫度則須指明,,用(t)表示,。
iii)化學反應的標準焓變,、標準摩爾焓變和熱化學方程式
在特定的溫度之下(如不特別指明,,則為298k)如果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產(chǎn)物)都處于熱力學標準狀態(tài)(p=p? = 100 kpa),,此時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焓變即稱作:標準焓變,以符號δrh?表示之,。
例如:
1.5 h2(g)+ 0.5 n2(g)= nh3(g)
δrh ? =-46.11 kj
但是:化學反應的焓變,,不僅與溫度,、壓力等有關,,還與反應中物質的量有關,。
規(guī)定:化學反應進度ξ=1時化學反應的焓變?yōu)榛瘜W反應的標準摩爾焓變,。以符號δrhm?表示之,。
δrhm? = δrh? /ξ
例如: 3 h2 + n2 = 2 nh3(氣體)
δrhm? =—92.22 kj/ mol
熱化學方程式
表示出了化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 化學反應計量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thermodynamic equation),。例如,,在298.15k時有:
1)h2(g)+ 1/2 o2(g)= h2o(l)?rh?m =571.6 kj?mol-1
3)c(石墨)+ o2(g)= co2(g)?rh?m =s0
所以:st = ?s + s0
= ?s + 0
= ?s
物質的標準摩爾規(guī)定熵(簡稱:物質的標準熵)
在標準狀態(tài)下(100kpa), 1 mol純物質的規(guī)定熵,,稱為該物質的標準摩爾規(guī)定熵,,以符號sm(t)表示,。單位:j ? k-1 ? mol-1,。
3、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熵變
在特定的溫度之下(如不特別指明,,則為298k)如果反應物和產(chǎn)物都處于熱力學標準狀態(tài)(p=pθ),,此時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的熵變即稱作:該反應的標準熵變,,以符號δrs 表示之,。
當化學反應進度ξ=1時,,化學反應的熵變?yōu)榛瘜W反應的標準摩爾熵變,。以符號δrsm 表示之,。
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熵變的計算:
a a + b b = d d + e e
δrsm = dsm(d)+e sm(e)bsm(b)
4 是向著熵值,、熵變和化學反應的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孤立體系中發(fā)生的任何化學反應或化學變化,,總增大的方向進行,,即孤立體系的自發(fā)過程,,δs孤立>0,。非孤立體系: δs體系 + δs環(huán)境 > 0
(三),、吉布斯自由能
1,、吉布斯自由能變與自發(fā)反應的方向的因素,,據(jù),,而δs
提出一
g = h
前已述及:自發(fā)的過程,,其內在的推動因素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能量其二還有混亂度即熵的因素,。δh僅考慮了能量的因素,,不可作為判僅考慮了混亂度的因素,,也非全面,。為了同時考慮能量和混亂度兩方面的因素,,1876年美國化學家gibbs個新狀態(tài)函數(shù)g作為等溫,、等壓下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據(jù): – t s δg = δh – δ(ts)在等溫,、等壓下
δg = δh – tδs
上式稱為吉布斯—赫姆霍茲公式,,從中我們看到,,δg中包含了δh(能量)的化學
2 和δs(混亂度)兩方面的影響,?;瘜W熱力學告訴我們:在等溫、等壓,、不做非膨脹功的條件下,,自發(fā)反應總是向著體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方向進行,。δg 0 ,不自發(fā)進行,,但反向是自發(fā)的,。,、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
a)物質的標準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
在標準狀態(tài)下,,由1 mol最穩(wěn)定的單質生成1 mol的純物質的反應過程中的3 a a + b b = d d + e e
小,,可
標準吉布斯自由能變,,為該物質的標準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記作:δfgm 注意:只有相對值,無絕對值 單位:kj mol-1,、標準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的計算 δrgm = dδfgm(d)+eδfgm(e)-aδfgm(a)-bδfgm(b)或δrgm = δrhm—t δrsm 必須牢記: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變,、標準摩爾熵變隨溫度的變化很以忽略不計,。但δrgm 是一個溫度的函數(shù),,同一個反應,,在不同的溫度下,,有
不同的δrgm 值,。
4,、壓力、濃度對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變的影響
rgm的a)
aa + bb = dd + ee
——非標準狀態(tài)下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δrgm)對于非標準狀態(tài)下,,化學反應的方向,,我們必須通過計算,,先確定δ符號,,以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壓力對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變的影響(氣相反應)
其中: pa,、pb,、pd,、pe為氣體的分壓(kpa)
pa/ pθ 等稱為相對分壓,,無量綱,。
而 = jp(相對分壓商)
所以: δrgm = δrgm + rt ln jp
c)濃度對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變的影響(溶液反應)
aa + bb = dd + ee
其中: ca,、cb,、cd,、ce為濃度(mol / dm-3)
ca/ cθ 等稱為相對濃度,,無量綱,。
而 = jc(相對濃度商)
所以: δrgm = δrgm + rt ln jc
總結
對于非標準狀態(tài)下化學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變:
aa + bb = dd + ee
δrgm = δrgm? + rt ln j
上式稱為化學反應范特霍夫等溫式,。
d)濃度,、分壓對化學反應方向的影響
濃度,、分壓對化學反應的影響,,表現(xiàn)在:分壓商jp,、濃度商jc對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產(chǎn)生影響,。
做出是
但是:如果 δrgm > 40 kj/mol 或 δrgm
章節(jié): 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化學平衡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化學平衡與平衡常數(shù),平衡常數(shù)k(t)與δrgm?的關系,,濃度、壓力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有關平衡
2.
教學重點:化學平衡與平衡常數(shù),,平衡常數(shù)k(t)與δrgm?的關系。常數(shù)計算,。濃度、壓力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化學平衡移動。教學難點:平衡常數(shù)k(t)與δrgm?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5分鐘)提問:1.何為熱力學第二、三定律,? 通過什么物理量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條件如何?
二,、新課講解(80分鐘)
(一),、化學反應的可逆性與化學平衡
1,、什么是―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co + h2o = co2 + h2
應的這種性質,,可逆程
很少有化學
2 kclo3 = 2 kcl + o2
2——既能正向進行,,又能逆向進行的反應,,叫―可逆反應‖,。化學反稱為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幾乎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是可逆的。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有的度大些(如上例),,有的可逆程度小些(例如:ag+ + cl-= agcl?)。反應能―進行到底‖,,已知進行得―最完全‖的化學反應是:、什么是化學平衡,? 共同特點是(1),、δr gm(t)=0
(2).正向反應的速度與逆向反應的速度相等
(3),、濃度,、分壓等宏觀性質不隨時間變化
(4),、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
(5),、化學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有條件的(二),、平衡常數(shù)
1、什么是―平衡常數(shù)‖,?
對于一個特定化學反應 aa + bb = dd + ee
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有?rgm(t)= 0
即:
其中:pa,、pb,、pd,、pe是指在平衡時的分壓
對上式進行變換:
令:
則有:
此式給出了平衡常數(shù)與熱力學狀態(tài)函數(shù)之間的關系,。
如果是溶液中的反應,,可依此類推:
令:
則有:
注意要點:
?平衡常數(shù)反應了某一個化學反應進行完全的程度,,數(shù)值越大,,說明反應進行得
? 各反應物質
? 是一個定
越完全,。平衡常數(shù)可由實驗的方法測定,。即:當反應達到平衡后,,分別測出的分壓(或濃度),,再計算出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在同一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不隨壓力(濃度)的變化而改變,,值(常數(shù)),。
初中化學離子教案篇二
初中化學教案模板范文
【篇1:2014初中學科教學設計模版初中化學】 【篇2:初中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空氣》教案模
板】
初中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空氣》教案模板
時間:2013-1-6 15:51:26 點擊:669 【大 中 小】
初中化學教案:初三化學《空氣》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了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耐饫斫滩募安捎眠m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并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并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于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敘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 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情況作些調節(jié)器杳,,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討論專題。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凈作用。啟發(fā)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huán)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啟發(fā)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發(fā)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fā)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chǎn)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xiàn)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jié)課后,,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jié)的教學難點,。關于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后,,在本節(jié)中需注意,,關于氧氣,,將在下一節(jié)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jié)不做深入學習,。
關于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fā)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聯(lián)系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關于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凈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就形成了污染,。教學設計示例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干的機會,。重點: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課時:1課時準備:1.搜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搜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志,、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huán)境知識讀本,、關于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漫 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后果
剪 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周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錄 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溫室效應2.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搜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3.課前活動(見學生頁)(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2)[小實驗] 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4.布置教學環(huán)境 組織學生編寫環(huán)境墻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布置教室,。教學過程:1.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本節(jié)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2.觀看錄像《空氣》3.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jù)課前的準備發(fā)言,、討論(一人中心發(fā)言,,其他人補充),。4.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你愿意在樹林里還是愿意在室內活動,?●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么好處?●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5.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課堂小結 教師對學生發(fā)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于實踐態(tài)度和方法,。實驗的結果和結論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統(tǒng)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7.布置作業(yè) 指導舉辦關于大氣的環(huán)境??⒀葜v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囪,?這些煙囪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么時間冒,?冒出什么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囪還是工廠的煙囪,?如果是工廠的煙囪,,這個工廠生產(chǎn)什么產(chǎn)品,?記錄煙囪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囪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說明問題,。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學生活動2: 哪兒的塵土多,?
把十塊瓷磚(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紙板上貼上透明膠帶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別放在十個不同地點,如居室,、教室內、教室外的窗臺上,、操場上、樹林里,、公路邊等,。兩三天后,,用手指分別抹它們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塵土一樣多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篇3:初中化學萬能教案模板】
初中化學萬能教案模板:《燃燒的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燃燒;知道燃燒和燃燒的條件;能利用燃燒條件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探究燃燒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設計實驗,,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增加對化學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燃燒條件,。
【難點】利用燃燒條件解釋一些日?,F(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演示魔術:燒不壞的手絹(將20ml的95%的酒精與10ml的水混合,。把一塊棉布手絹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輕輕擰干,,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上點燃,,并輕輕抖動手絹,。手絹表面迅速燃燒起來,熄滅后,,手絹并沒有燒壞)教師:學習了今天的內容,我們就能揭開魔術的奧秘了,。(二)講授新課
請學生們回憶以前學過的燃燒的實例,,說一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歸納:通常意義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過渡:什么情況下能燃燒?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接下來我們探討燃燒的條件。進行三組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1)水與酒精的燃燒對比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燃燒需要可燃物的結論。
(2)對比實驗【7-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水下白磷不燃燒,。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燃燒需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并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學生思考并討論讓水下白磷燃燒的方法,,教師聽取意見后演示實驗【7-12】,熱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氣后燃燒,。
總結
: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是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揭秘魔術:水分蒸發(fā)吸收了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使手帕的溫度達不到其燃燒的最低溫度,,手帕無法燃燒保持完整。(三)拓展提升思考:
1.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
2.實驗室的酒精燈通常用火柴點燃,,煤氣灶用電子打火器點燃,、煤爐則要用紙屑,、木條等引燃,這是為什么呢? 3.點燃火柴時,,劃火柴是為了達到什么目的?(四)作業(yè)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燃燒和燃燒的條件,,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是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作業(yè):思考怎么才能滅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離子教案篇三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教案
(課堂教學學時:51)
第一章生物化學和細胞(1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通過本章講授使學生了解該門課的概貌,、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點:重點介紹生物化學的內涵,、研究任務及其地位,,通過生物化學發(fā)展史的講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介紹學習本課程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學內容:
1,、生物化學發(fā)展簡歷
2、生物化學的基本內涵
1,、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生物化學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
3、細胞的概念及重要的細胞器
3,、生物化學在專業(yè)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
4,、如何學好生物化學
5、學習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教學后記
生命科學的歷史也是人類探究自身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許多科學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因而在介紹生物化學發(fā)展史的時候,給大家講述科學家的故事無疑能夠起到激勵同學們的作用,。
第二章 氨基酸和肽(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質是一類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信息的體現(xiàn)者,在生物體內具有特殊的地位,。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是氨基酸,。
教學要點:重點講授氨基酸的種類、結構和性質,,肽的概念及生物體中的活性肽,。
教學內容:
1、氨基酸結構和分類 (1)氨基酸的結構
(2)基本氨基酸的分類(要求學生熟記)(3)不常見蛋白質氨基酸及非蛋白質氨基酸
2,、氨基酸的酸堿特性
(1)氨基酸的構型,、旋光性和光吸收
(2)氨基酸的兩性解離及等電點
3、氨基酸的特征化學反應
4,、肽
(1)肽的結構和命名(2)肽鍵的結構特點(3)肽的理化性質
5,、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第三章 蛋白質的三維結構(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是由其三維結構來體現(xiàn)的,,蛋白質具有有序的結構層次。在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上揭示生命現(xiàn)象的本質及活動規(guī)律將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重點和前沿,。
教學要點:重點講授蛋白質的4個結構層次以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教學內容:
1、蛋白質的二級結構 (1)二級結構的概念
(2)二級結構單元的種類:
a-螺旋(重點:α-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側鏈在a-螺旋結構的影響:)β-折疊3.β-轉角4.無規(guī)則卷曲(結構特點)
2,、蛋白質的超二級結構 (1)超二級結構的概念(2)超二級結構的基本形式
3、蛋白質的結構域
4,、蛋白質的三級結構 (1)三級結構的概念
(2)球狀蛋白的三級的結構特征(3)維持三級結構的作用力
5,、蛋白質的四級結構 (1)四級結構的概念
(2)蛋白質四級結構的特點
6、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
(1)蛋白質變性的概念
(2)變性的本質
(3)變性的因素
(4)變性蛋白質性質的改變
(5)蛋白質的復性
7,、蛋白質三維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1)肌紅蛋白與血紅蛋白的結構
(2)血紅蛋白的構象變化與結合氧
協(xié)同效應,; 波爾效應; bpg的別構效應(3)蛋白質構象改變與疾病
教學后記
講述蛋白質α螺旋二級結構時,,內容抽象,需要同學們發(fā)揮空間想象力,,可以
2 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第四章 蛋白質研究技術(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是研究蛋白質的基礎,。
教學要點:重點講授蛋白質的分離純化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教學內容: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1、根據(jù)分子大小不同的分離方法
(1)透析和超過濾
(2)密度梯度離心
(3)凝膠過濾
2,、利用溶解度差別的分離方法(重點)
(1)等電點沉淀
(2)鹽溶和鹽析
(3)有機溶劑沉淀法
3,、根據(jù)電荷不同的分離方法(重點)
(1)電泳(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等電聚焦電泳)
(2)離子交換層析法
4,、根據(jù)配體特異性的分離—親和層析
5,、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分析
教學后記
講述蛋白質分離純化時,結合所開設實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五章 酶化學(4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酶是生物催化劑,沒有酶就沒有生命活動,,從酶的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是十分重要的,。本章內容也是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基礎。
教學要點:重點講解酶促反應動力學,、酶的催化功能與結構的關系及酶催化活性的調節(jié)方式,,掌握酶促反應動力學米氏方程和酶活力、比活力等的測定方法并能進行有關的基本計算,。
教學內容:
1,、酶通論
(1)酶的研究歷史(注意在研究歷史中生物催化劑概念的發(fā)展)(2)酶的概念
(3)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特點
高效性,;專一性;反應條件溫和,; 酶的催化活性可調節(jié)控制(4)酶的分類(5)酶的命名
(6)酶活力的測定(重點)
酶活力,; 酶活力測定的基本原理; 酶活力的表示方法,; 比活力
2,、酶促反應動力學(重點)
(1)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重點)
v-s曲線;米氏方程,;米氏常數(shù)的意義及測定
(2)酶濃度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
(3)溫度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
(4)ph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
3(5)激活劑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
(6)抑制劑對酶活性的影響(重點)
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及其動力學
3、酶的作用機制
(1)酶的活性中心(重點)
活性中心(酶活性中心的特點),; 必需基團(1)酶作用專一性的機制
(2)酶作用高效性的機制
中間產(chǎn)物學說,;影響酶催化效率的有關因素
4、酶的活性調節(jié)(重點)(1)別構調節(jié)
別構調節(jié),; 別構酶的特點,; 別構酶調節(jié)酶活性的機理
(2)共價調節(jié)酶
(3)酶原及酶原的激活
(4)同工酶
教學后記
對比講解競爭性抑制作用、非競爭性抑制作用,、反競爭性抑制作用,。聯(lián)系實際例子講解酶作用高效率的機制效果較好。用實例講解目前酶在醫(yī)藥上的應用并和理論相結合,,便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六章 輔酶和維生素(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輔酶在物質代謝中傳遞基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b族維生素是主要的輔酶,。
教學要點: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及脂溶性維生素 教學內容:
1、維生素概論
2,、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c,;維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維生素b2和fmn,、fad,;泛酸和輔酶a;煙酸,、煙酰胺和nad,、nadp;維生素b6及其輔酶,;生物素,;葉酸和四氫葉酸;維生素b12及其輔酶,;硫辛酸
3,、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 及維生素a原,;維生素d 及維生素d原;維生素k,;維生素e
第七章 糖(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糖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教學要點:在講授糖類化合物的基礎上,,本章重點讓學生了解近年來糖復合物研究的新進展,,以及糖復合物新的生理作用。
教學內容:
1,、糖的概論
2,、糖的分類
3、單糖的結構,、性質和衍生物
4,、寡糖、同多糖,、雜多糖
第八章 脂和生物膜(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脂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教學要點:在講授脂肪化合物的基礎上,本章重點加強學生對脂酰甘油類和磷脂類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理解,。
教學內容:
1、脂類的概念,、結構及特性
2,、脂肪酸
3,、三酰甘油
4,、甘油磷脂
5、鞘脂,、類固醇
6,、生物膜的組成與結構、膜的流動性,、跨膜運輸
第九章 核酸(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和傳遞體,,在生命的延續(xù)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和領域,。
教學要點:重點講授核酸的化學本質,、結構和性質,要使學生理解dna雙螺旋結構的基本特征,。
教學內容:
1,、概述
(1)核酸的研究歷史
(2)核酸的種類和分布
2、核酸的化學組成戊糖,;堿基,;核苷,;核苷酸; 游離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3,、核酸的分子結構 (1)dna的結構
dna的一級結構,; dna的二級結構(雙螺旋結構)
(2)rna的分子結構
rna的分類及特點;rna分子的結構特點
4,、核酸的性質
一般物理性質,;核酸的水解;兩性解離,;紫外吸收性質(重點),;變性(重點);復性與雜交(重點)
教學后記
講述核酸dna雙螺旋結構時,,一方面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另一方面通過與蛋白質α螺旋對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第十章 代謝導論(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是學習后面各個物質代謝的基礎,。
教學要點: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的作用,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和種類,。教學內容:
1,、新陳代謝的概念, 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
2、代謝途徑區(qū)室化, 代謝調控
3,、熱力學原理與偶聯(lián)反應
4,、高能化合物
5、氧化還原反應
第十一章 糖酵解(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糖酵解是各種糖代謝反應的共同步驟,,對生物體有重要意義,。教學要點: 重點講授糖酵解的十步反應及生理意義。教學內容:
1,、糖酵解的含義
2,、糖酵解的過程 (1)己糖磷酸化反應
①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②6-磷酸果糖的生成③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2)磷酸丙糖的生成(3)丙酮酸的生成①1,,3-二磷酸甘油酸的生成②3-磷酸甘油酸生成③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④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⑤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⑥丙酮酸的生成可以自動轉變?yōu)榉€(wěn)定的酮式丙酮酸,,(4)乳酸的生成3、糖酵解的生理意義
生理意義:①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有少數(shù)組織細胞所需的能量仍然主要由無氧分解過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產(chǎn)生的atp提供,。②某些情況下,糖無氧分解供能有特殊意義,。③某些病理情況下,,以獲取少量能量。
教學后記
強調糖酵解代謝的主要途徑,能量變化及其生理意義
第十二章 檸檬酸循環(huán)(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檸檬酸循環(huán)是生物體獲得大量能量的反應,,也是糖,、脂徹底氧化供能的共同步驟。
6 教學要點: 重點講授檸檬酸循環(huán)的步驟及生理意義,。教學內容:
1,、糖有氧分解的概念
2、糖有氧分解的反應過程
糖有氧分解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單位分解生成丙酮酸,,反應是在胞漿中進行。第二階段是丙酮酸氧化脫羧生成乙酰輔酶a,,反應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第三階段是乙酰輔酶a經(jīng)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反應在線粒體中進行,。(1)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氧化脫羧生成乙酰coa(3)乙酰coa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三羧酸循環(huán)的化學反應步驟如下:
①檸檬酸的生成,,是tca循環(huán)過程的一限速步驟。
②檸檬酸轉變?yōu)楫悪幟仕?檸檬酸在烏頭酸酶的作用下,,③異檸檬酸氧化脫羧生成α-酮戊二酸 ④α-酮戊二酸氧化脫羧生成琥珀酰coa ⑤琥珀酰coa轉變?yōu)殓晁?⑥琥珀酸脫氫生成延胡索酸 ⑦延胡索酸水化生成蘋果酸 ⑧蘋果酸脫氫生成草酰乙酸
3,、糖有氧分解的生理意義 (1)提供能量
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時可凈生成32(或30)分子atp。(2)三羧酸循環(huán)是體內營養(yǎng)物質徹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徑(3)糖有氧分解代謝途徑聯(lián)系著體內其它物質的代謝
教學后記
強調糖有氧氧化過程能量變化及其生理意義,。
第十三章 糖原代謝,、糖異生和磷酸戊糖途徑(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糖原代謝是生物體貯存和利用葡萄糖的重要方式,糖異生是補充血糖的重要途徑,,磷酸戊糖途徑是聯(lián)系核苷酸合成的重要途徑,。
教學要點: 重點講授這三類反應的生物學意義。教學內容:
1,、糖原的酶促降解
2,、糖原的生物合成3、糖異生
4,、磷酸戊糖途徑的反應過程
5,、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 (1)生成5-磷酸核糖(2)生成nadph 磷酸戊糖途徑的另一主要代謝產(chǎn)物是nadph,。nadph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7 ①nadph是體內重要的供氫體,②nadph是谷胱甘肽還原酶的輔酶,,③nadph參與肝內生物轉化反應,。
教學后記
強調糖代謝過程能量變化的理解及糖原的分解與合成的相互關系。
第十四章 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是生物體物質代謝過程伴隨的能量代謝生成atp的主要方式,。教學要點:重點講授呼吸鏈的電子傳遞過程,、與呼吸鏈有關的酶和電子載體、電子傳遞的抑制劑、電子傳遞和atp形成的偶聯(lián)及機理,。
教學內容:
1,、概述生物氧化體系概念、類型和特點
生物氧化概念,;線粒體氧化體系及其功能,;非線粒體氧化體系及其功能;
2,、線粒體氧化體系 (1)呼吸鏈概念
(2)呼吸鏈的主要組分及其作用
輔酶ⅰ,、黃素蛋白、鐵硫蛋白,、泛醌(q),,細胞色素體系(3)呼吸鏈傳遞體的順序
(4)主要的呼吸鏈,呼吸鏈復合體
介紹nadh,、fadh2呼吸鏈組成以及各自包括的呼吸鏈復合體
3,、生物氧化過程中atp的生成(1)高能化合物和高能磷酸化合物概念(2)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生成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概念;p/o比,;舉例說明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生成能量的機制(3)氧化磷酸化的抑制類型
電子傳遞抑制劑、解偶聯(lián)劑
教學后記
利用圖表對比講解兩個呼吸鏈效果較好,;
強調理解氧化磷酸化是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第十五章 脂代謝(4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脂肪代謝是機體產(chǎn)生熱量的重要途徑,是機體在血糖濃度低下時為細胞提供糖和能量的一種方式,。
教學要點:在有機化學講授脂肪化合物的基礎上,,本章重點加強學生對脂酰甘油類和磷脂類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理解,,脂肪酸?-氧化途徑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徑及調控途徑,。
教學內容:
1、脂肪的分解代謝(重點)(1)脂肪的水解
8(2)甘油的分解
(3)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活化,、穿膜,、β氧化(脫氫,加水,,脫氫,,硫解)
(4)脂肪酸的其它氧化分解方式
1)奇數(shù)碳原子脂肪酸的分解
2)脂肪酸的α-氧化
3)脂肪酸的-ω氧化
4)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
(5)乙酰coa的去路(6)酮體的代謝
酮體的生成;酮體的分解,;酮體生成的生理意義
2,、脂肪的生物合成 (1)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原料的準備;合成階段,;延長階段(2)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教學后記
強調脂肪酸的β-氧化,,運用動畫展示效果好;
學生普遍認為脂肪的分解代謝過程中涉及的能量計算問題有些難度,要細講,;
與脂肪分解代謝對比歸納講解脂肪合成過程較好,; 強調脂類代謝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第十六章 氨基酸代謝(3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質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是生物圈中氮素循環(huán)的關鍵,,并與糖代謝和脂代謝相互關聯(lián),。
教學要點:重點讓學生了解氨基酸降解與合成的主要途徑,初步理解蛋白質代謝與糖類代謝,、脂類代謝的相互關系,。
教學內容:
1、蛋白質的酶促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與轉化(重點)(1)氨基酸代謝概況
(2)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重點)
(氧化脫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聯(lián)合脫氨基作用,、非氧化脫氨基作用)
(3)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4)氨基酸分解產(chǎn)物的轉化
氨的代謝轉變(尿素循環(huán))(重點),;氨基酸碳骨架的代謝途徑
第十七章 核苷酸代謝(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謝參與生物圈中氮素循環(huán),也是核酸生物合成的基礎,。
教學要點: 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核苷酸分解和合成的一般途徑,,認識核酸限制性內切酶的催化作用特點。
教學內容:
1,、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嘌呤的降解,;
嘧啶的降解
2、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1)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重點)(2)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單核苷酸轉變成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自學)
(4)各種核苷酸的相互轉變
教學后記
講述核苷酸生物合成時,,通過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了解核苷酸生物合成的過程,掌握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原料,。
第十八章 dna復制(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dna的復制是遺傳信息流動即中心法則的基礎,,dna復制的保守性是生物體保持物種遺傳穩(wěn)定性的基礎。
教學要點: 重點講授dna半保留半不連續(xù)復制的機制,,了解dna復制保證遺傳穩(wěn)定的內在因素,。
教學內容:
1、dna復制方式
半保留復制
2,、參與dna復制的因子(重點)
(1)dna聚合酶的活性
(2)dna拓撲異構酶(解旋酶)
(3)單鏈dna結合蛋白(ssb)
(4)引物酶
(5)dna連接酶
3,、dna復制過程(重點)
(1)復制的起始:dna復制的起點;復制叉的形成,;起始的過程(2)復制的延伸:開始新生鏈合成過程,;岡崎片段,;半不連續(xù)復制(3)復制的終止
4,、逆轉錄
逆轉錄; 逆轉錄酶
5、dna損傷與修復
(1)dna 的損傷
(2)引發(fā)突變的因素
(3)突變分子改變的類型
(4)損傷的修復(光修復,,切除修復,,重組修復,sos修復)
教學后記
講述dna復制時,,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幫助理解,。
第十九章rna合成(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rna的生物合成是遺傳信息流動的中間體,rna獲得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并最終傳遞給蛋白質,。
教學要點:重點講授rna合成的機制和rna的轉錄后加工,。教學內容:
1、轉錄基本特點
2,、原核細胞rna轉錄合成特點(重點)
(1)起始位點的識別
(2)轉錄起始
(3)鏈的延伸
(4)轉錄終止
3,、真核生物的轉錄作用
(1)真核rna聚合酶
(2)轉錄
4、轉錄過程的選擇性抑制劑
5,、轉錄產(chǎn)物的“加工”(重點)
教學后記
講述rna合成時,,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幫助理解。
第二十章 蛋白質合成(2學時)
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基因表達的結果,,是遺傳信息的最終體現(xiàn),。教學要點:重點講授遺傳密碼的特性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一般過程。教學內容:
1,、參與蛋白質合成的三類rna及核糖體
rrna
trna
mrna
2,、遺傳密碼子(重點)
遺傳密碼
遺傳密碼子的特點
3、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重點)
氨基酸的活化
在核糖體上合成肽鏈(啟始,、延伸,、終止與釋放)
五、真核細胞蛋白質合成的特點
教學后記
講述蛋白質合成時,,給同學們播放flash 動畫幫助理解,。
習題解答、輔導,、答疑(2學時)
重要地位: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框架,,解決遺留問題,熟悉答題方法,,做好考前復習,。
教學內容:
對每章的習題進行課堂集中解答,并回顧和總結本門課程所講授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進行分批答疑,。
初中化學離子教案篇四
初中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氫氣實驗室制法》教案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jù)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fā)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jù)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xù)教學的基礎,。
1.準確 恰當?shù)刈プ〗虒W目標,,本節(jié)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chǎn)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jù)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yōu)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jié)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xiàn)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教育
本節(jié)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fā)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fā)現(xiàn)史"和"制氫發(fā)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
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chǎn)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xiàn)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最好呢,?
一、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實驗)取四支試管,,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
(現(xiàn)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xiàn)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
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fā)生裝置(即發(fā)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fā)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jù)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fā)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chǎn)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fā)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這種裝置是最簡單的氫氣發(fā)生裝置,,如下圖(a)、(b)所示,。
(a)
(b)
(討論)但這種發(fā)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xù)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控制反應,,如下圖所示。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xiàn)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請同學簡述現(xiàn)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fā)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jù)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团潘ǎㄒ驗闅錃怆y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如圖(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粒滑入試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時砸破試管底,;對產(chǎn)生的氫氣經(jīng)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
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fā)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jīng)純凈。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jīng)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fā)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 + 化合物=新單質 + 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鋅
+
稀硫酸 ==硫酸鋅 +
氫氣
zn + h2so4 == znso4 + h
2 單質
化合物
化合物
單質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討論)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qū)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
+
稀硫酸 == 硫酸鋅 +
氫氣
zn + h2so
4== znso4 + h2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2so4和znso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
3氯酸根
kmno4
高錳酸根
naoh
氫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動
1 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jù)啟普發(fā)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 根據(jù)啟普發(fā)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 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 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xiàn)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