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一
一、學生所問非所答,。
如在老師提出還剩幾條魚這個問題后,,有學生列出了3+0=3、0+0=0這樣的算式,。從中顯而易見學生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就胡亂說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觀察第一行題,你有什么發(fā)現這個問題后,,有學生說是“交叉的”有的學生說是“兩邊的是挨著的,,中間的是挨著,。”還有的說“上面的是加號,,下面的是減號”……諸如此類,,種種所問非所答的現象,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沒有認真聽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想到哪說到哪兒,。但學生說了,教師不能置之不理,,從而出現了不必要的時間的浪費,。
二、學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學中,,有的學生口算出現錯誤,還有的學生不能迅速地說出口算結果,。有的學生甚至還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數,。
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上課有效時間短是一直以來的問題。教師對學生這方面的特點也有所考慮,,所以教學時盡量把有效時間用于學習新知識,。我注意到學生在看動畫時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討論0的加減規(guī)律時,,很多學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還有的學生開始說話,。
四,、對學生估計不足。主要體現在發(fā)現并總結一個數加上0或者減去0的計算規(guī)律以及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的規(guī)律上,。學生還不具有自己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所以很難總結出0的加減規(guī)律。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等,。
2,、加強口算訓練。采取形式多樣的練習形式,,多樣的練習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學中一定要降低難度。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知識儲備,。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二
有關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教材選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理解題意,聯系實際分別理解得數是0減法和一個數加0的加法計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體現先例題再練習的數學課堂模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有價值的,。
(1)情境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動態(tài)真實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思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進而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數學情境,,課堂呈現出生成發(fā)展態(tài)勢,數學中再現生活,,問題中感悟數學,。
(2)評價的體現。學生在教師無聲的眼神和手勢的鼓勵下,,感受挑戰(zhàn)成功的喜悅,,在遷移中輕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識, 在寬松的課堂中張揚著個性,,解答著關于0的算式,,發(fā)現著生活中蘊藏的數學問題,探究著數學的奧秘,,享受著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快樂,。
(3)探究的過程。本課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大膽猜想,,敢于提出數學問題,,并能主動探究0的加減法的含義和算理。學生在教師放手的自由課堂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也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學生經歷著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知識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當然,,本節(jié)課存在著很多不足,。我認識到以下幾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機智,,善于處理偶發(fā)事件。
如我在創(chuàng)設情景“猴媽媽分桃子”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況學生不太明白時,,我應該趕緊讓三個學生代替三只小猴這樣就更形象,。
2、注意知識的提問的方式,。
在探討“0的加減法的規(guī)律”時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對于一年級的孩子確實太難了,應該換一種方式提問,,如改為“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fā)現與以前學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低年級教學要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很多知識孩子在學前班已學過,,只是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思維習慣,,這方面我以后還要多學習多鉆研,。如在教學“0的加減 法”時,應讓孩子完整的說說題意,,為以后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
在這次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設計的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三
這節(jié)課新授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訓練,我覺得這與學校倡導的精講多練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冗長,,更有節(jié)奏感。
存在的問題
(1)部分練習題的訓練方法應該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學生一看到同類問題,,腦海中呈現的是老師引導的思路和方法。
(2)反饋應該更注重實效,,對錯誤的學生的訓練跟進不夠,。
(3)有的教學資源沒有盡力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體現了資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總之,每一次相同的課例都會上出不一樣的感受來,,從中不斷地錘煉與改進,,會讓自己不斷提高,也會讓別人有所收獲,,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共同進步!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四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系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說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五
《5以內的減法》這一課是主要的基本減法運算,,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一,結合課件,,理解減法含義,。
而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還是先讓學生從基本出發(fā),從認識減法的意義出發(fā),,讓孩子自己通過理解來說出為什么用減法來計算?什么時候要用減法來計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演示“原來有5個小朋友,后來走了兩個”和“秋千上有3個小朋友,,走了一個”等等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們看圖來說一說他們看到的,進一步讓他們去理解,,“飛走了,、掉下來了、開走了”等等要用減法來計算,,滲透減法的意義,。當孩子們把減法的意義理解了,計算起來就會明白多了,。
二,,結合說圖意的過程,列減法算式,。
減法列示相對于加法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讓學生結合圖意,,用三句話說說圖的意思,并根據圖意列出算式,?!霸瓉碛? ),走了( ),,還剩( )”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哪部分減?減去那部分?總結要從原來的一共當中去掉飛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減,。雖然有一定的好轉,,但仍有錯誤,需要多加鍛煉,,養(yǎng)成說圖意列算式的好習慣,。
三,運用多樣方法,,練習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發(fā)現口算方法不是難點,,而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重點,。因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進行,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臺賽等游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0的加減法教學教案 0的加減法課后反思篇六
每個學期的骨干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作為我個人來講,既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事,,又是個自我超越的挑戰(zhàn),。為什么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從事低年級的教學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了,可以說,,每一個課例在我的頭腦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這樣上了好多次的課,越是這樣一次次需要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改變的時候,,再次重新上的時候,,壓力就會越大,需要自己仔細思考地方的就會越多,。
回顧這節(jié)課,,圍繞學校的教學要求,盤點自己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想:
1,、 教學重點把握準確。
教學重點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并能熟練掌握10的組成,,形成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我覺得在實際教學中較好的落實了,,教學中知識點的生成是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訓練之下完成的,,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精彩的展 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兩者的作用發(fā)揮恰到好處,。
2、 學生思維的訓練體現出層次性.
對于學生思維的訓練,,一直是學校教學的新主張,。這節(jié)課從學生探究10的組成的過程,到后面的練習設計,,思維的訓練點是層層推進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通過語言上的有序訓練,,最終形成掌握知識的能力,,并會運用這種能力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練習的設計體現的先是加法,,再是減法,,再是加減法的綜合,直到最后的解決應用問題,,核心的體現都是思維訓練的層次性和完整性,。
3、 準確解讀教材并合理運用教材中的案例,。
教材中所涉到的案例并不是沒有目的隨意展示的,。其實編者是想通過一些案例來告訴我們一些信息,找準這些信息并合理的運用它們做訓練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一道練習題,,教材中原本的訓練點只有一個,在想課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圍繞知識間的前后聯系可以稍作拓展和延伸,,這樣不僅使訓練的內容更加的豐滿,更使得知識間的前后銜接更加的緊湊,,學生參與的熱情也會很高,,突出了教學的時效性。?
4,、 練習設計要充盈而不使花架子,。
作為低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時間大約只有15~20分鐘,,而要在這些有限的時間里既要落實教學任務,,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我覺得練習題的設計與實施形式很重要,。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練習來幫助我完成教學目標得達成,,所有的練習不管怎樣生動有趣,最終它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脫離了這一點,,那只能說是在做無用功,,浪費時間。
5,、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調控,。
這節(jié)課新授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訓練,,我覺得這與學校倡導的精講多練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冗長,更有節(jié)奏感,。
6,、 存在的問題
(1)部分練習題的訓練方法應該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學生一看到同類問題,,腦海中呈現的是老師引導的思路和方法,。
(2)反饋應該更注重實效,對錯誤的學生的訓練跟進不夠,。
(3)有的教學資源沒有盡力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體現了資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總之,,每一次相同的課例都會上出不一樣的感受來,從中不斷地錘煉與改進,,會讓自己不斷提高,,也會讓別人有所收獲,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