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一
[唐代]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八歲時總是偷偷地照鏡子,,已經(jīng)能畫纖長的眉了,。
十歲時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裝飾自己的裙裳,。
十二歲時學習彈琴非常用功,,套在指頭上的銀甲也顧不得摘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中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中踏青履,?!?/p>
芙蓉:荷花?!峨x騷》:“集芙蓉以為裳?!比柜茫合露碎_口的衣裙,。
箏(zhēng):樂器,十三弦,。
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著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
招邀:邀請,。
裛(yì):沾濕。
風蝶:風中中蝶,。嬌饒:柔美嫵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笆迤猴L”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jié)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才裝扮,。十歲才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縫綴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奔词钦f,,裁剪荷葉制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沒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nèi)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于深閣,,回避關系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xiàn)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才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秋千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jù)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苯隧f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才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后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shù)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盡管此后詩人結(jié)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才才以“無題”作詩念之。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二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這里指代女子。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后常以巫峽云雨指男女愛情,。
梨花院落溶(róng)溶月,柳絮(xù)池塘淡淡風,。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淡淡:輕微的意思。
幾日寂寥(liáo)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蕭索:缺乏生機,。禁煙: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jié),,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后因以“魚書”指書信,。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18-192,、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2-633,、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56-574、黃瑞云.兩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20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么無緣,像那巫峽的彩云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里傾吐著情衷,。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fā)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傷懷寂寞,;眼前凄涼的寒食節(jié),,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然而,,長期受儒家思想束縛的古代人們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隱以無題的形式,柳永以詞的形式寫了一些,,卻遭到不少的非議。晏殊的這首詩受李商隱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讀。首聯(lián)給人以飄忽的感覺,,含有無可奈何的情調(diào),,出句比李商隱“車走雷聲語未通”還要深沉些。對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達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悵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夢”,,“云雨巫山枉斷腸,!”恨只恨自己“身五彩鳳雙飛翼”,而今“何處西南待好風,?”最值得贊頌的是頷聯(lián),,詩人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幽的境界,傳達出心中纏綿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貴氣”,,那倒在其次。梨花飄香,,柳枝搖曳,,月色溶溶,微風陣陣,,這迷人的景色蕩起詩人無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臨浩魄,不見月中人,?”即使見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樣,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fā)人無限思?!彼嫉氖恰傲z長玉驄難系”,,思的是當時怎不“乞君留取兩三條!”頸聯(lián)寫當前苦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齋”,,不能不感到蕭索。尾聯(lián)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和“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也和詩人自己寫的《鵲踏枝》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相似,。尤其是末句中“處處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曠達,,實為深沉,,比“知何處”更進一層。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三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四十三
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戰(zhàn)爭過后那余下火灰猶存,,遭兵洗劫只剩幾戶窮人家。
拂曉之時江面上無人爭渡,,寒氣襲人向沙灘殘月西沉,。
余燼:指兵災之后殘存的東西。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為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zhàn),,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zhàn)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zhàn)爭持否定批判的態(tài)度,對遭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描寫了遭戰(zhàn)火洗劫后江邊江面荒涼破敗的景象,。
在這首詩描繪的畫面中有兩組鏡頭:一是兵火過后只剩下幾戶人家的窮村;一是拂曉之時,,在殘月余輝籠罩之下無人爭渡的冷清的江面,。詩一開始便點出了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火”?!坝杏酄a“三字,,說明這場“兵火”剛剛燒過。這首詩的第二句具體的表現(xiàn)了兵火燒過之后的景象,,兵火給人們帶來的后果,。平時,村落雖然貧窮,,但不會只有“數(shù)家”。戰(zhàn)爭奪去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使無數(shù)人流離失所,,逃往他鄉(xiāng),,“貧村”才剩下了“數(shù)家”,是戰(zhàn)爭造的罪孽,。一個“才”字表現(xiàn)了詩人痛恨戰(zhàn)爭的感情,,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災難深重的程度。這首詩的第二組鏡頭境界開闊,,但情調(diào)凄涼悲苦,。平時,一在拂曉之時,,江面上是百舸爭流,,游人爭渡的景象,而此時,,在兵火過后,,江面上沒有了“爭渡”的情景,只有那兵火無法燒到的“殘月”落向那兵火燒不著“寒沙”,。這些描寫,,蘊含羞人民的苦難,深寓著詩人的感情,。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點就是由兩組畫面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反戰(zhàn)的主題,詩人對此爭及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憎恨和對人民的同情都是從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由于在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這首詩語言通順流暢,短短四句小詩,,描繪出眾多的形象,,語言的概括力是很強的。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四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唐代: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可你驅(qū)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頂:指帳頂。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燼(jìn)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zhuī)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首七律無題,,內(nèi)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xiàn)出來的,。
起聯(lián)寫女主人公深夜縫制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lián),也往往不愿意寫得過于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nèi)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像這一聯(lián),就只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著什么,,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制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nèi)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睂Ψ津?qū)車匆匆走過,自己因為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制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fā)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lián)不只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復雜心理。起聯(lián)與頷聯(lián)之間,,在情節(jié)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jié)識、相愛等)統(tǒng)統(tǒng)省略了,。
頸聯(lián)寫別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聯(lián)通過一個富于戲劇性的片斷表現(xiàn)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lián)卻是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征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對方便絕無音訊,。已經(jīng)有多少次獨自伴著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jié)了,?!跋灳娉苫覝I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只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征,。石榴花紅的季節(jié),,春天已經(jīng)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敖馉a暗”,、“石榴紅”,仿佛是不經(jīng)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nèi)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
末聯(lián)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斑騅”句暗用樂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并不遙遠,,也許此刻正系馬垂楊岸邊呢,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yōu)秀的愛情詩,,多數(shù)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著一種執(zhí)著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讀者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yōu)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艷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qū)別,,也是這些詩盡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至今仍然能打動人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五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首七律無題,,內(nèi)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xiàn)出來的。
這首詩側(cè)重于抒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寫法非常概括,。首聯(lián)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寫環(huán)境: 層層疊疊帷幔低垂的閨房,,幽邃寧靜; 夜深了,,閨房的主人上床后卻心事重重、輾轉(zhuǎn)反側(cè),,凄清的長夜何其漫漫,。她為何遲遲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詩中什么也沒說,任由讀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是她長夜無眠的思緒嗎? 如巫山神女一樣有浪漫的奇遇、過恩愛的生活,,原來只是一場夢,。至于這場夢是她的向往,還是曾經(jīng)的巫山云雨,,已在歲月的流逝中變得如夢似幻,,我們無從得知。但現(xiàn)狀很明顯,,她還像清溪小姑一樣,,獨處無郎?!氨緹o郎” 有孤單,、寂寥、無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頷聯(lián)巧妙化用兩個典故,融會了神話的傳奇色彩和樂府的文化韻味,,寫得瑰奇迷離,,搖曳多姿。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轉(zhuǎn)以客觀事物來影射主觀感情: 菱生水中,,大風吹來,波起浪涌,,激得菱葉翻飛,,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風波 “不信”,是否意味著有些纖如菱枝的東西,,是經(jīng)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勢而為,,終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誰會滋潤桂葉,,讓其吐出馨香?流露出無可依靠,、無所寄托的幽怨。頸聯(lián)的意象具體而鮮明,,但象征的意味相當隱晦,,可能是抒寫那個女子在長夜無眠時的慨嘆,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詩人自傷身世,,歷來說法頗多。
尾聯(lián)“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無益處,,仍不妨礙為相思而惆悵的情懷執(zhí)著、狂放,。明知相思無益而惆悵不已,實已是情至深處,,銘心刻骨,,欲罷不能了。
中唐以來,,以愛情,、艷情為題材的詩歌逐漸增多。這類作品在共同特點是敘事的成份比較多,,情節(jié)性比較強,,人物、場景的描繪相當細致,。李商隱的愛情詩卻以抒情為主體,,著力抒寫主人公的主觀感覺、心理活動,,表現(xiàn)她(他)們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而為了加強抒情的形象性、生動性,,又往往要在詩中織入某些情節(jié)的片斷,,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敘事成分。這就使詩的內(nèi)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體制與豐富的內(nèi)容之間的矛盾,。為了克服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強詩句之間的跳躍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聯(lián)想等多種手法來加強詩的暗示性。這是他的愛情詩意脈不很明顯,、比較難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愛情詩往往具有蘊藉含蓄,、意境深遠,、寫情細膩的特點和優(yōu)點,經(jīng)得起反復咀嚼與玩索,。
無題詩究竟有沒有寄托,,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離開詩歌藝術形象的整體,,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語,,附會現(xiàn)實生活的某些具體人事,進行索隱猜謎式的解釋,,是完全違反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像馮浩那樣,將《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中的“垂楊岸”解為“寓柳姓”(指詩人的幕主柳仲郢),,將“西南”解為“蜀地”,,從而把這首詩和《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說成是詩人“將赴東川,往別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鑿附會的典型,。但這并不妨礙讀者從詩歌形象的整體出發(fā),,聯(lián)系詩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區(qū)別不同情況,,對其中的某些無題詩作這方面的探討,。這首著重寫女主人公如夢似幻,無所依托,,橫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筆意空靈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滲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讀者不難從“神女”一聯(lián)中體味出詩人在回顧往事時深慨輾轉(zhuǎn)相依,、終歸空無的無限悵惘?!帮L波”一聯(lián),,如單純寫女子遭際,顯得不著邊際,;而從比興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會。作者地位寒微,,“內(nèi)無強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黨勢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風波摧折,,桂葉無月露滋潤致慨,。他在一首托宮怨以寄慨的《深宮》詩中說:“狂飚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取譬與“風波”二句相似(不過“清露”句與“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證“風波”二句確有寄托。何焯說這首無題“直露(自傷不遇)本意”,,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不論這首無題詩有無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愛情詩,。即使讀者完全把它作為愛情詩來讀,,也并不減低其藝術價值。
幽寂的廳堂中層層帷幕深垂,;獨臥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靜夜的漫長,。
巫山神女艷遇楚王,原來只是夢一場,;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獨處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殘,;像那具有芬芳美質(zhì)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
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癡情了。
神女:即宋玉《神女賦》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樂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p>
風波句:意謂菱枝雖是弱質(zhì),,卻不相信會任憑風波欺負。
直道兩句:意謂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癡情了。
直道:即使,,就說,。
了:完全。
清狂:舊注謂不狂之狂,,猶今所謂癡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詩中人作為女子解,,那么,,還是作癡情解較切。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六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颯(sà)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東風颯颯,,蒙蒙細雨飄灑,荷花塘外傳來了聲聲輕雷,。
芙蓉塘:荷塘,。
金蟾(chán)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嚙鎖的香爐所散發(fā)的香氣沁人心脾,,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嚙:咬,。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絲:指井索。
賈氏窺簾韓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于窗格中見韓壽而悅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宓妃:指洛神,,傳說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里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后改陳王,。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向往美好愛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fā),,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春心:指相思之情,。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幻滅的絕望之情。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描繪環(huán)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蒙蒙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
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調(diào),,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lián)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悅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說:“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彼^“遠神,是指這種富于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筑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睂懪泳犹幍挠募拧?/p>
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nèi)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lián)系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lián)兼用賦,、比,,既表現(xiàn)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nèi)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賈氏窺簾韓掾少”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
見《世說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辟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后窺見韓壽,,私相慕悅,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fā)覺,遂以女妻壽,。對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后,,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jīng)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辈苤哺衅涫伦鳌陡姓缳x》,,后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lián)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盡管結(jié)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愿望之強烈,,奔放。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回相思一回灰,!”突然轉(zhuǎn)折,向往美好愛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fā),,因為回回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zhuǎn)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fā)”聯(lián)系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跋嗨肌北臼浅橄蟮母拍睿娙擞上沅N成灰聯(lián)想出“一回相思一回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七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
竹碧轉(zhuǎn)悵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終裛濕,,風蝶強嬌饒,。
此地如攜手,兼君不自聊,。
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
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隱居的人不因游賞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熱邀請賓客時候,,無人請我。
我在碧竹林中來回走動,,惆悵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無人,。
野地里的花終被沾濕,,風中的蝶強作妖嬈。
種種憂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攜手同行,,我還是感到煩悶無聊。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p>
芙蓉:荷花?!峨x騷》:“集芙蓉以為裳,。”
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箏:樂器,,十三弦,。
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著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
招邀:邀請,。
裛:沾濕,。
風蝶:風中之蝶。
嬌饒:柔美嫵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其一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時裝扮。十歲時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縫綴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奔词钦f,裁剪荷葉制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沒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nèi)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于深閣,,回避關系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xiàn)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秋千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笆迤猴L”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jié)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有專家研究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jù)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苯隧f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時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后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shù)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梢娺@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盡管此后詩人結(jié)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時時以“無題”作詩念之,。
其二
這首詩是抒寫詩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懷人之情,或是敘述當秋暑之愁時最貴邀請而實無人邀請之況,,或是陳述因自己的“不自聊”雖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說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種觀點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詩人的視點,,表現(xiàn)了一種世人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即因主觀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觀的不快樂,,面對秋暑幽勝的客觀風景,,竟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或幻覺,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變得那樣悵惘寂寥,;露花風蝶,,亦覺其強作嬌饒。而且,,這種錯覺或幻覺也能傳染周遭,,影響他人。所以,,此時此刻如果攜君之手同游幽勝,,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賞之幽人的游興,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風范略見一斑。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八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1,、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妻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襲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有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2,、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jié)束。
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
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應覺:是設想之詞,。
月光寒:指夜?jié)u深,。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東風:春風,。
殘:凋零,。
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
鏡:照鏡,,用作動詞
但:只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nèi)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據(jù)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九
酒泉子·無題
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
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
東風官柳舞雕墻,。
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燕雙雙,。
流水無情送客,,潮水拍打著空城,人因離愁而頭發(fā)變白,。聽到離別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陽無情,,催人離別,頓生斷腸之痛,。
東風吹動,,柳枝在雕花的宮墻上漂浮。離宮別院里,,群花因傷感時節(jié)而落淚,。雙燕聲聲,好像訴說歷代興亡之事,。
(1)潮到空城: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笨粘牵菏^城,,建康的舊稱。
(2)葉夢得《滿庭芳》:“一曲離歌,,煙村人去,。”
(3)雕墻:雕花的宮墻,。
詞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寫離愁,。“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送行的場景是在長江邊上,本來沒有感情的江水此時扮演了一個無情的角色,,因為友人就要離別,,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樣,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傷感,,簡直就要把人的頭發(fā)都急白了,。“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離別的歌曲惹人傷感偏偏夕陽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樣越來越向西斜?!皻堦枴秉c明了送別的時間,,詞人送別友人,肯定不會在傍晚才送,,這里用“斜陽”是為了說明作者與友人依依難舍,,從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離,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將暮,,可是詞人依然抱怨夕陽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會,,可見其離愁之深,。
下片由離別之傷感生發(fā)而去,寫到古今興亡之事,。一般送別作品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抒發(fā)離別愁緒。作者卻一反常理,,將建康這樣一個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滄桑的歷史興亡之感用沉痛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建康也曾是魏晉六朝時極其繁華的城市,現(xiàn)在卻是殘柳搖曳,,百花落淚,,飛燕來去,似乎在訴說那朝代更迭的舊事,。
這首詞突破了一般送別詞單為離愁而作的窠臼,,不僅抒發(fā)了深深的離愁,而且還懷古傷今,,抒發(fā)了沉重的興亡之感,,體現(xiàn)了稼軒沉郁雄渾的詞風。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jié)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只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峽:巫峽。峽云:即巫山神女故事,。
禁煙:寒食節(jié),。
魚書:書信。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么無緣,,像那巫峽的彩云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里傾吐著情衷,。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fā)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傷懷寂寞;眼前凄涼的寒食節(jié),,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注釋
⑴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詩題上又不明白說出,。這類詩題多用于寫愛情的詩,。
⑵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這里指代女子,。
⑶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宋玉《高唐賦》記有巫山神女,,與楚王相會,,說自己住在巫山南,“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常以巫峽云雨指男女愛情。
⑷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
⑸淡淡:輕微的意思,。
⑹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
⑺蕭索:缺乏生機。禁煙: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jié),,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⑻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后因以“魚書”指書信,。
⑼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這是一首情歌。詩人與情人由于某種原因被迫分離,,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相思,。面對寒食春景,他思緒起伏,,寫了這首勾心攝魄的感嘆詩,。
首聯(lián)飄忽傳神。一開始出現(xiàn)的便是兩個瞬息變幻的恃寫鏡頭:“油壁香車”奔馳而來,,又驟然消逝,;一片彩云剛剛出現(xiàn)而又倏忽散去。寫的都是物像,,卻半隱半露,,寄寓了一段愛情周折,揭示主旨,。車是這樣的精美,,則車中人的雍容妍麗,可以想見,。然而這樣一位美人卻如巫山之云,,來去無蹤,重逢難再,,怎不令作者悵惘,。“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美麗傳說,,渲染濃密的愛情氣氛,。但“云雨巫山枉斷腸”,畢竟是一場虛妄,。前句寫人間,寫現(xiàn)實;后句寫天上,,寫夢幻,。首聯(lián)寫得興象玲瓏,清新流麗,。
頷聯(lián)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寫了一個華麗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說:“此自然有富貴氣,?!保ā俄嵳Z陽秋》卷一)反映出詩人的高貴身份?!叭苋茉隆?、“淡淡風”,是詩人著意渲染的自然景象,。這兩句互文見義:院子里,、池塘邊,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陣陣微風吹來,,梨花擂曳,柳條輕拂,,飛絮蒙回,,是一個意境清幽、情致纏綿的境界,。大概是詩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無處抒寫,又適值春暮,,感時傷別,,借景寄情;或是詩人觸景生情,,面對春宵花月,,情思悠悠,過去一段幽情再現(xiàn),。這里展現(xiàn)的似乎是實景,,又仿佛是一個幻覺、詩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
頸聯(lián)“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寫眼前苦況,,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來只憑杯酒解悶,由于飲得過最,,形容憔悴,,心境凄涼?!皞啤眱勺?,詩人頹唐、沮喪的形象可見,。眼前又是寒食禁煙之際,,更添蕭索之感。
末聯(lián)宕開一筆,,由設問自答作結(jié),,深化了主題。詩人似乎想從悱惻的感傷中掙脫出來,,探索寄書的途徑,,去尋覓失去了的愛情。但問得深切,,答得無情,。“水遠山長處處同”一句,,乃斬釘截鐵之語,,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來擺在詩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險阻,,而是永遠沖不破的障礙。這兩句看似尋常平直,,卻是全詩中決絕語,,最為沉痛哀怨。晏殊在《鵲踏枝》詞中有“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說的情景與本詩類似,都有一種難言之隱,。但這首詩寓意更深,?!爸翁帯保磺猩性诓唤庵?,使人感到悵惘,;“處處同”則已無疑可置,,只有絕望之情,。這種情緒在首聯(lián)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結(jié)句點破,,情長怨深?!疤幪幫比窒彝庥幸?,尋繹其意,乃人事阻隔,,才處處有礙,,無路可通。此聯(lián)“妙在能使人思”(鐘惺《古詩歸》),。
此詩通篇運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保ㄋ抉R光《迂叟詩話》)“怨別”乃全詩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語言最深處,。“不再逢”,、“任西東”,,怨也;“溶溶月”,、“淡淡風”,,怨也;“寂寥”,、“蕭素”,、“水遠山長”,無一不怨,?!疤幪幫眲t是怨的高潮。章節(jié)之間起承轉(zhuǎn)合,,首尾呼應也都以“怨”貫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過比擬手法表現(xiàn)出來,?!坝捅谙丬嚒薄ⅰ皪{云無跡”,、“水遠山長”,,托物寓意,言近旨遙,,“婉轉(zhuǎn)附物,,怊悵情切沙(《文心雕龍》)。其三,,寫景寄興,,“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語,,卻滲透,、融匯了詩人的主觀情緒,蘊藉傳神,。
晏殊這首詩一名《無題》,,在風格上學李商隱的無題詩,運用含蓄的手法,,表現(xiàn)自己傷別的哀思,。詩在表現(xiàn)上,則將思想藏在詩的深處,,通過景語來表達,,然后在景語中注入強烈的主觀色彩,這樣,,詩便顯得幽迷怨曠,。與李商隱詩風不同的是,晏殊這首詩清而不麗,,也沒有堆砌典故,,所以呈現(xiàn)出一派淡雅與疏宕。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作者:佚名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yún)s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nèi)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zhuǎn)的蓬蒿。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zhuǎn),,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作者:佚名
首聯(lián)兩句,,交明時間和地點,。疊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時給人閱讀上的審美享受,。首句以“昨夜”明點追憶舊事。先說明宴會時間,,再說宴會地點,,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無彩鳳”寫昨夜之情,,在宴會上恨無彩鳳之翼飛到所愛的人的身旁,,“心有靈犀”指犀角中央白色,兩頭相通,,故曰一點通,。兩心相印,雖身無飛翼,,并不能阻擋兩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鳳”,、“靈犀”成愛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麗,,富音樂性,。五六句從兩人的默契轉(zhuǎn)到對整個宴會的描繪。描寫隔座行藏鉤之戲,,分撥猜測謎底,,極寫宴會的熱鬧歡快氣氛,為相戀的歡悅涂上了更加麗艷的色彩,,與戀人歡快之情和拍,。再往深處看,,詩人為何會在首句獨獨寫到星辰和風這兩個概念性意象。星辰在古代不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唐 孟郊《感懷》),夜晚登上高樓思念往昔的美好,,有歲月的意思,;“新歡繼明燭,梁棟星辰飛”(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喻指輝煌的燈火,;古人還稱入朝為郎為“上星辰”。自然界的風有暖風,、涼風,、冷風、陰風等,,與人類社會聯(lián)系起來,,又有了風化、風度,、風骨、黑風,,甚至還暗合了男女情愛之意,。這樣一來,僅開頭這一句,,就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疑惑,。
畫樓西畔桂堂東,雕畫的閣樓,,以桂木為材的廳堂,,極言其奢華綺麗。畫樓為輔,,桂堂是主,,引畫樓西為桂堂東穿針引線,“隱然有一人影在內(nèi)”,,帶領讀者順著詩人的眼光走向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是不在桂堂內(nèi)的,,他身處的環(huán)境是星辰高掛的靜謐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圓轉(zhuǎn)溢輝,精工富麗,,膾炙人口,,是一組絕妙的對句,。靈犀,如淳曰:“謂中央色白,,通兩頭”,。彩鳳和靈犀都是神明之物,足見這里感情的高潔清明,。詩句的意思就是嘆息自己身無雙翼化彩鳳,,只留得靈明一點與之心意兩相通。這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令人感動不已,。
頸聯(lián)寫送鉤覆射酒暖燈紅之樂,。送鉤來自漢代的一個傳說,相傳鉤弋夫人小時候雙手一直都是握成拳的姿勢,,沒有辦法松開,,后來武帝見到,掰開她的手,,一塊玉鉤從手中掉下,,從此雙手不再蜷曲,被封為“鉤弋夫人”,,后人對此傳說效仿改編,,在酒席上藏鉤行酒令讓人猜玩。覆射也是唐代酒席上的一種游戲,,眾人在酒令中以字句隱寓事物令人猜度,。兩個游戲都是需要多人參加配合才能完成的,與前兩聯(lián)詩聯(lián)系起來,,前面還是星辰高掛,,泠然清風的空曠夜幕,這里卻人影憧憧,,酒暖燈紅,。“暖”字和“紅”字,,一個形容春酒,,一個形容蠟燈,充溢著恣蕩歡笑,,一派和諧景象,。前后對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唐詩綜述》中說:“紅是暖色,,它是流動的,熱鬧的,所以近于復雜”,,顏色的暗示性在文藝上最富感染力,,詩歌中的紅色有時是反著說的,古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唐 元稹《行宮》),,“斜拔玉釵燈影畔,別開紅焰救飛蛾”(唐 張祜《贈內(nèi)人》),,紅花后面有人寂寞,,紅焰影中只能與飛蛾作伴,枯索之況彌觀,,惋傷之態(tài)彌切,。滿堂的紅影襯托出作者的蕭索孤獨,讓讀者驚異于一個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兩種景象,,詩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熱鬧里的寂寞,紅,,是和諧外表下的激流涌動,。
詩的最后兩句走馬蘭臺的凄涼痛苦也便是水到渠成了,聽鼓而起,,恰如蓬草,,今朝的寂寞蕭索,使人念及昨日的燈紅酒暖,。詩人“嗟”嘆自己為“聽鼓應官”,,而官身卻“類轉(zhuǎn)蓬”, 象蓬草那樣飄泊不定,,因而兩人后會難期,歡情難再,,令人感傷,。這是一種反結(jié)法。前面極言歡情,,結(jié)尾時歡情化為烏有,,反襯詩人對這段戀情的難以磨滅,刻骨銘心,。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二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1、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
2、頂:指帳頂,。
3,、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
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
可你驅(qū)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
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
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這大概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首聯(lián)寫女主人公深夜縫制羅帳,表現(xiàn)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lián)回憶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復雜心情,。頸聯(lián)寫別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消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lián)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磥砼魅斯坪跏菃蜗嗨?。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zhí)著,。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癡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或以為是寫男子思念女方的,。象這樣的艷情詩,本來就很難揣摩的,。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三
: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yún)s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nèi)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ハ嗖裸^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zhuǎn)的蓬蒿。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zhuǎn),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于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于寫艷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已,。
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艷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著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后寫別后離恨,。艷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癡癲。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四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后不見蹤影,;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鐘初鳴。
夢里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醒后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nèi)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里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鄉(xiāng)。后也以此典喻“艷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后不見蹤影,;
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鐘初鳴,。
夢里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
醒后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p>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nèi)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里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xiāng)。后也以此典喻“艷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樓上五更鐘”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為遠別啼難喚”聯(lián)系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jīng)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凄清的曉鐘聲,。夢醒后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lián)出句追憶夢中情景,。“夢為遠別啼難喚”,,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書被催成墨未濃”寫夢醒后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qū)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余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nèi)環(huán)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nèi)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為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nèi)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里,,還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實境為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為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為生動傳神,。
幻覺一經(jīng)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lián)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全篇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并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后將夢中與夢后、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后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無題的原文和翻譯篇十五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
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哪知因為風雨阻隔,,無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嶺,,云霧繚繞,那廬山深處洞窟中,,也許仍有高僧在隱身棲息吧,。
咫尺:形容距離極近。
匡廬:指廬山,。
六朝僧:六朝時佛教盛行,,廬山多有高僧居住。
此詩以“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作為開頭,,隨手將題目中“江行”的意思鑲嵌在內(nèi),但沒有明說,,只是從另一角度隱隱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寫作手法。
“咫”是八寸,?!板氤摺保稳菥嚯x極近,?!翱飶]”即指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說“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廬山腳下,,卻為風雨所阻,,不能登山?!安豢傻恰比謱懗隽耸谷税l(fā)愁的“風雨”之勢,,“愁”字則透出了詩人不能領略名山風光的懊惱之情?!安豢傻恰?,不僅表示了地勢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與山崖之間隔水仰望的空間關系,。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即道出當時當?shù)氐奶囟▓鼍?,下筆非常簡巧。
一般說來,,描寫高山流水的詩歌,,作者多從寫形或繪色方面去馳騁彩筆;此詩卻另辟蹊徑,,以引人入勝的想象開拓了詩的意境:“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廬山為南朝佛教勝地,,當時山中多名僧大師寄跡其間,。這些往事陳跡,成了詩人聯(lián)想的紐帶,。仰望高峰峻嶺,,云霧繚繞,這一副奇幻莫測的景象,,不能不使詩人浮想翩翩:那匡廬深處,,煙霞洞窟,也許仍有六朝高僧在隱身棲息吧,。此種跡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廬的神奇色彩,。廬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詩人卻“只疑”佛窟高僧,可見情致的高遠和詩思的飄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極好,,寫出了山色因云雨籠罩而給人的或隱或現(xiàn)的感覺,從而使讀者產(chǎn)生意境“高古”的聯(lián)想?!爸灰伞焙汀蔼q有”之間,,一開一闔,在虛幻的想象中滲入似乎真實的判斷,,更顯得情趣盎然,。
此詩以疑似的想象,再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高遠情致,。寫法上,,似用了國畫中的“滃”寫技法,以淡淡的水墨來渲染煙霧迷蒙的云水,,虛虛實實,,將廬山寫得撲朔迷離,從而取代了正面寫山的有形筆墨,,確可視為山水詩中別具神情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