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一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
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①作期同上,。此“漫興三首”之三,。上片平敘故實,以李廣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賦,,一代英才志士,,卻歸耕山林,鋤草澆園,,令人浩嘆不已,。結(jié)韻語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憤懣之氣溢于辭表,,且是對朝廷用人政策的諷嘲。
②“千古”兩句:言漢將李廣英勇善戰(zhàn),,功勛卓著,。據(jù)《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與匈奴戰(zhàn),,敵眾我寡,,重傷被俘。匈奴人置廣于繩網(wǎng)上,,行于兩馬之間,。廣佯死,突然躍起奪得胡兒駿馬,,南馳以整殘部,。李將軍:即李廣,參見前《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③“李蔡”兩句:言李廣雖功勛卓著,,卻終無封侯之賞。而李蔡人品不過下中,,名聲去李廣甚遠,,卻得以封侯賜邑,位至三公,。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④蕓草:鋤草。蕓:同“耘”。陳根:老根,。筧(jiǎn剪)竹添新瓦:剖開竹子,,使成瓦狀,以作引水之具,。筧:引水的長竹管,。此作動詞用。
⑤“萬一”兩句:如朝廷詔令舉薦“力田”,,則非我莫屬,。朝家:朝廷,。力田:選拔人才的科目,。漢代設(shè)“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兩科。中選者受賞,,并免除徭役。舍我其誰也:除了我,,還能是誰呢,?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這首詞被鄧廣銘收集在《稼軒詞編年箋注》(編于光宗紹熙五年至寧宗嘉泰二年之間),,這時辛棄疾正處于人生的低潮時期:因遭小人算計誣陷而被罷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官職,,賦閑在江西鉛山縣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別墅。這首《卜算子》就是他這時寫成的,。題曰“漫興”,,是罷官歸田園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經(jīng)心,信手拈來,,實則胸中有郁積,,腹中有學(xué)養(yǎng),一觸即發(fā),,一發(fā)便妙,,不可以尋常率筆目之。此詞通篇都是在發(fā)政治牢騷抒發(fā)自己在政治舞臺上的失意,,但上下兩闋的表現(xiàn)形式互不相同,。
上闋用典,,全從《史記·李將軍列傳》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蔽鳚h名將李廣四十余年中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英名遠播,,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數(shù)羅列這位英雄的傳奇故事,,因此詞人只剪取了史傳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斷: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李廣以衛(wèi)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廣軍敗被擒。匈奴人見廣傷病,,遂于兩馬間設(shè)繩網(wǎng),,使廣臥網(wǎng)中。行十余里,,廣佯死,,窺見其傍有一胡兒(匈奴少年)騎的是快馬,乃騰躍而上,,推墮胡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shù)十里歸漢,。匈奴數(shù)百騎追之,,廣引弓射殺追騎若干,終于脫險,。斯人于敗軍之際尚且神勇如此,,當其大捷之時,英武又該如何,?司馬遷將此事寫入史傳,,可謂善傳英雄之神。作者從浩潮以史料中選取這一片斷,,是見其匠心獨運,。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薄妒酚洝窋⒗顝V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為反襯,。詞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來。蔡起初與廣俱事漢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時,,官至代國相,。元朔五年(前124)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衛(wèi)青擊匈奴右賢王,,有功封樂安侯,。元狩二年為丞相。他人材平庸,,屬于下等里的中等,,名聲遠在廣之下,但卻封列侯,,位至三公,。詞人這里特別強調(diào)李蔡的“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一“卻”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內(nèi)容——李廣為人在上上,卻終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來,,筆墨十分節(jié)省。
四句只推出李廣,、李蔡兩個人物形象,,無須辭費,“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楚辭·卜居》)的慨嘆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詞人年輕時投身于耿京所領(lǐng)導(dǎo)的北方抗金義軍,,在耿京遇害、義軍瓦解的危難之際,,他親率數(shù)十騎突入駐扎著五萬金兵的大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渡淮南歸,獻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廣之下,;南歸后又獻《十論》、《九議》,,屢陳北伐中原的方針大計,,表現(xiàn)出管仲、樂毅,、諸葛武侯之才,,其韜略又非李廣元所能及。然而,,“古來材大難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雙全的將相之具,竟備受猜忌,,屢遭貶謫,,時被投閑置散。這怎不令人傷心落淚,!因此,,詞中的李廣,實際上是詞人的自我寫照,;為李廣鳴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頭是沖著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統(tǒng)治集團來的。
下闋寫實,,就目前的田園生活抒發(fā)感慨,,滿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詼諧,寓莊于諧,。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倍鋵φ?,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雙儷句,,其精彩如寶帶在腰?!笆|”,,通“耘”。“筧”,,本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處用作動詞,謂截斷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園中雜草,又修葺鄉(xiāng)間住宅,,詞人似乎準備長期在此經(jīng)營農(nóng)莊,,做“糧食生產(chǎn)專業(yè)戶”了。于是乃逗出結(jié)尾二句:“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鄉(xiāng)官名,,掌管農(nóng)事。兩漢時行推薦制,,凡努力耕作,、成績顯著者,可由地方官推舉擔任“力田”之職,。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復(fù)漢代官制,,選舉“力田”,看來是非我莫屬了,!話說得極風(fēng)趣,,不愧幽默大師,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是含著淚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吧嵛摇本浔境觥睹献印す珜O丑下》,。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雖大言不慚,卻充滿著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歷史責(zé)任感,,說得何等壯觀,!到得詞人手中,一經(jīng)抽換前提,自負也就變成了自嘲,。盡管詞人曾說過“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見《宋史·辛棄疾傳》)的話,并不以稼穡為恥,,但他平生之志,,畢竟還在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旌旗萬夫,,揮師北伐,,平定中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呵,!豈僅僅滿足于做一“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呢?讀到這最后兩句,,我們真不禁要替詞人發(fā)出“驥垂兩耳兮服鹽車”(漢賈誼《吊屈原賦》)的嘆息了,。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終亡于元,,非時無英雄能挽狂瀾于既倒,實皆埋沒蒿萊之中,,不能盡騁其長才,。千載下每思及此,輒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異時,,程度不同而已,。觀辛棄疾此詞,其認識價值就在這一方面,。
本篇的寫作特色是,,上闋使事,就技法而言為曲筆,,但從語意上來看則是正面文章,;下闋直尋,就技法而言為正筆,,但從語意上來看卻是在正話反說,。一為“曲中直”,一為“直中曲”,,對映成趣,,相得益彰,。
又上闋“李蔡為人在下中”、下闋“舍我其誰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記》原文為“蔡為人在下中”,詞人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經(jīng),都恰到好處,,后句與“萬一朝家舉力田”這樣的荒誕語相搭配,,尤其顯得戲謔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詞人視“經(jīng),、史中生硬字面”為詞中大忌(見沈義父《樂府指迷·清真詞所以冠絕》),,殊不知藝術(shù)中自有辯證法在,化腐朽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經(jīng)、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詞,,甚至可以作到全詞即因此生輝,。本篇就是一個雄辯的例證,。
此前詞人隱居江西上饒帶湖之時,,也曾作過一篇與此內(nèi)容大致相同的《八聲甘州·夜讀〈李廣傳〉》。該詞為長調(diào),,末云:“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fēng)細雨,一陣輕寒,?!憋L(fēng)格頗見蒼勁悲涼。本篇則為小令,,心境之悲慨不殊,,卻呈現(xiàn)出曠達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觀。這充分說明,,藝術(shù)大匠在構(gòu)思和創(chuàng)作同題材作品時,,不僅非常忌諱炒古人的冷飯,并且不屑重復(fù)自己,,無怪乎在他們的筆下總是充滿著五光十色,,新鮮活潑。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二
[宋]辛棄疾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尊空,。別離亦復(fù)何恨,,此別恨匆匆。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fēng),。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余發(fā)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fēng)月,此外百無功,。毫發(fā)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淳熙下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馬監(jiān),、趙卿,、王漕餞別②。司馬賦《水調(diào)歌頭》,,席間次韻③,。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嘆,,故前章及之④,。
①詞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時稼軒三十九歲,,在江西隆興安撫使任上,。據(jù)詞序,稼軒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調(diào)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僅三月,,又詔命入京。友人餞別,,席間有作《水調(diào)歌頭》者,,稼軒次韻作此詞,。詞由頻繁的調(diào)任和朝內(nèi)門戶之爭而發(fā)。上片就餞宴切入,,點出離別,。隨即一轉(zhuǎn),貴人黃土,,人生如夢,,大可一笑出門,坦然處之,。下片借古諷今,,抨擊世俗,自明節(jié)操,?!暗X”以下,實牢騷不平語,。既難挽狂瀾,,不如歸隱林泉。通篇貌似曠達,,實則語含譏諷,,悲憤無限。
②司馬監(jiān):司馬倬字漢章,,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帶監(jiān)察性質(zhì)),,故稱“監(jiān)”或“太監(jiān)”。趙卿:未詳何人,。王漕:王希呂字仲衡,,時任江西轉(zhuǎn)運副使(主管漕運),,故稱“漕”或“漕司”,。
③次韻:即步韻,按原唱韻腳和詩或詞,。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樞密使。薨(hōng烘):古時稱諸侯之死曰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員之死,,也可稱“薨”。門戶之嘆:嘆同僚之間,,各立門戶,,相互攻訐。王炎生前與同僚多有不協(xié),,受人排擠,,故眾人有門戶之嘆,。前章:指本詞的上片。
⑤“我飲”兩句:寫詞人在餞宴上縱情豪飲,。
⑥“別離”兩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別。即詞序所稱,,在隆興任上僅三月(舊制一般以三年為一任),。
⑦“頭上”三句:言官高爵顯者也難免歸于黃土,誰能稱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對詞序“門戶之爭”的一種否定。貂(diāo刁)蟬:即貂蟬冠,。據(jù)《宋史·輿服志》,,裝飾極為華麗,惟三公大臣于國祀或大朝會時方冠戴,。麒麟高冢:立著石麒麟的高大墳?zāi)?。杜甫《曲江》詩:“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摈梓耄簜髡f中的一種仁獸。高冢(zhǒng腫):指貴人之墓,。竟誰雄:究竟誰能稱雄,。
⑧“一笑”兩句:一笑赴任,正值暮春季節(jié),。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p>
⑨“孫劉輩”三句:言此去寧可不作三公,,決不媚事權(quán)貴。孫劉:三國時魏國的中書監(jiān)劉放和中書令孫資,?!度龂尽ば僚鳌贩Q孫、劉當政,,惟辛不從,。他說:“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與劉,、孫不平,不過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毙猎~據(jù)此。公:即指三公,。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后世以此為高官的代稱,。
⑩“余發(fā)”兩句:我已衰老,此事且憑他們,。種種:頭發(fā)短少稀疏貌,。《左傳·昭公三年》載,,盧蒲嫳請求歸隱,,對齊侯說:“余發(fā)如此種種,余奚能為,?!标懹巍堕L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發(fā)種種來無情,?!贝耸拢褐赶嗷ヅ艛D傾軋的門戶之爭。渠儂:他們,,指當代的“孫劉輩”,。
⑾“但覺”三句:自謂平生漂泊,于醉吟風(fēng)月外,,竟百事無成,。蘇軾《秀州報本禪院鄉(xiāng)僧文長老方丈》詩:“我除搜句百無功?!毙猎~據(jù)此,。
⑿“毫發(fā)”兩句:一切來自帝力,我惟乞歸山水,。毫發(fā)皆帝力:《漢書·張耳陳馀傳》載:張耳之子張敖嗣立,,高祖劉邦過趙,對趙王不敬,,趙相貫高欲殺高祖。張敖說不可,,謂趙所以能復(fù)國,,“秋毫皆帝力也”。鑒湖:一名鏡湖,。在今浙江紹興縣南,。唐詩人賀知章晚年奉詔歸隱于此,。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那知老病渾無用,欲向君王乞鏡湖,。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三
[宋]辛棄疾
老病那堪歲月侵,。霎時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負溪山債,,百藥難治書史淫,。
隨巧拙,任浮沈,。人無同處面如心,。不妨舊事從頭記,要寫行藏入笑林,。
①不寐:未眠,,或欲眠不成。詞寫不寐之思,。上片自我抒懷明志?!耙簧回撓絺?,生動明快,涉筆成趣,,是天生好言語,。下片由己及人,念及庸人世態(tài),。結(jié)韻語帶詼諧嘲謔,,卻又筆鋒犀利,入木三分,。
②“老病”兩句:言人到老病之時,,尤覺光景之珍貴。霎時光景值千金:極言時間之珍貴,。光景:景同“影”,,本指日月之光輝,后即指時光,、光陰,。蘇軾《春宵》詩:“春宵一刻值千金?!?/p>
③“一生”兩句:謂一生惟好二事:游山玩水,,讀書研史。不負溪山債:不欠山水的債,,意謂遍游名山勝水,。書史淫:嗜書入迷,。《晉書·皇甫謐傳》:“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人謂之書淫?!?/p>
④“隨巧拙”三句:言俗人隨機應(yīng)變,,逐波沉浮,心地難測,。面如心:《左傳·襄公十三年》記子產(chǎn)的話:“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p>
⑤“不妨”兩句:如為他們寫生平行狀,,大可歸入《笑林》一類。行藏:本意為出仕和退隱,,后亦泛指生平行事,。《笑林》:專寫笑話的書,。后漢,、唐、宋三代都有《笑林》,,現(xiàn)僅存后漢邯鄲淳所撰《笑林》三卷中的一卷,。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四
[宋]辛棄疾
林下蕭然一禿翁,斜陽扶杖對西風(fēng),。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貴由來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強笑伴兒童,。
客來閑說那堪聽,且喜新來耳漸聾,。
禿翁:禿發(fā)之翁,,即老翁,詩人自謂,。
“功名”句:心如止水,,淡于功名。
色是空:佛教謂有形之萬物為色,,而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物,故稱“色即是空”,,簡稱“色空”,。此謂富貴本亦是空。故下文有“洗心依佛”之語,。
洗心:洗卻一切塵心,。
客:當指俗客。閑說:當指說塵世功名富貴事,,故云“那堪聽”,。稼軒《夜游宮》(“幾個相知可喜”):“有個尖新底,說底話,、非名即利,。說得口干罪過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五
[宋]辛棄疾
綠楊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聲中,,喚起海棠睡。斷腸幾點愁紅,,蹄痕猶在,,多應(yīng)怨、夜來風(fēng)雨,。
別情苦,。馬蹄踏遍長亭,歸期又成誤,。簾卷青樓,,回首在何處。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說、相思一句,。
【注釋】
①本詞恰似上篇《祝英臺近》的姐妹篇,。一代青樓女子立言,思客外游子,;一代客外游子立言,,念青樓舊侶。兩詞構(gòu)思也極相仿,由此推知,,前詞必?zé)o寄托,。上片寫流水落花春去,。起筆人在堤岸渡口,,暗寓思歸之意,以下傷春情懷皆由“斷腸”,、“愁紅”,、“啼痕”,、“應(yīng)怨”等字面透出。下片明寫思歸懷人,,意分三層:歸期又誤,;青樓不見;怨及雙燕,。此詞與上篇并讀,,正是“閨中風(fēng)暖,陌上草薰”(江淹《別賦》)兩地相思之意,。
②百舌:鳥名,,即反舌鳥,因其鳴聲反復(fù)如百舌之鳥,,故有此稱,。該鳥立春后鳴囀,夏至后無聲,。海棠睡:為“睡海棠”的倒文,,言其夜睡晨開。
③“斷腸”三句:言夜來風(fēng)雨摧花,,飛紅萬點,,如啼血泣淚。
④“別情”三句:謂客游四方,,屢誤歸期,。
⑤“簾卷”兩句:意即回首青樓何處?青樓:妓女所居,。
⑥“畫梁”三句:謂雙燕歌喉婉轉(zhuǎn),,卻不解傳語相思。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六
[宋]辛棄疾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fēng)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厥捉?、云飛風(fēng)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1】賀新郎:后人創(chuàng)調(diào),,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2】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
【3】仆:自稱。
【4】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別墅,。
【5】甚矣吾衰矣:源于《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
【6】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7】問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還有什么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
【8】嫵媚:瀟灑多姿。
【9】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云》詩就,,自得之意,。
【10】江左:原指江蘇南部一帶,此指南朝之東晉,。
【11】濁醪(láo):濁酒,。
【12】云飛風(fēng)起:化用劉邦《大風(fēng)歌》之句“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
【13】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引《南史·張融傳》的典故:“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14】知我者,,二三子:引《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敘述詞人面對青山產(chǎn)生的種種思緒,,感慨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落寞之情展露無遺。上片一開頭以“思親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況下,,嘆“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此處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英雄遲暮的無奈,又凸顯他可以飲酒避害,,與陶潛神交的快意?!皭潯弊謱懗隽嗽~人難覓知音的孤獨與迷惘,,充分體現(xiàn)了詞作沉郁的意境。與此對應(yīng),,“只今馀幾”與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diào)“零落”二字,,同樣表現(xiàn)了詞人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連用典故,,豪情在憂憤中顯現(xiàn),。無可奈何任白發(fā)空垂,詞人的悲憤理所當然,,可他仍能將“人間萬事”付之于“一笑”,,這份豪情卻是無人能及!第四句詞人以設(shè)問開頭,,又與典故中喜權(quán)欲的桓溫相比,,引出詞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詞人借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以下“情與貌,略相似,?!眱删洌?,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借飲酒抒懷,抒發(fā)清心淡泊的高尚節(jié)操和超凡脫俗的狂放個性,?!耙蛔鹕κ讝|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fēng)味,。”便是詞人對陶淵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fēng)味,,感嘆已是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這里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當年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這種污濁環(huán)境下,陶淵明知音難覓,,詞人亦是如此,。國勢衰微,詞人想起劉邦,,“云飛風(fēng)起”輕松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和愛國之情。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zhuǎn)為沉靜,,再轉(zhuǎn)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了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蕩不羈的句子,,這并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于萬一,。結(jié)句“二三子”與詞首呼應(yīng),,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不妨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nèi),。他們都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詞人“思親友”思的就是這“二三子”,。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煉之功,。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fā)了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七
[宋]辛棄疾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qū)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fēng)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①作于淳熙三年(1176),。是年秋,稼軒由江西提點刑獄改官京西路轉(zhuǎn)運判官,,赴任途中,,他過臨安述職,正值錢塘觀潮,,作此詞上葉衡,。觀潮:看潮水。臨安秋天的錢塘江潮向為天下奇觀,。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比~丞相:葉衡,,見前《一剪梅》(“獨立蒼茫醉不歸”)注①。按,葉衡于淳熙元年十一月入相,,次年九月,,即被劾罷相。這里沿用前職,,以示對葉的敬重,。同時,古之慣例如此,。上片寫觀潮,,重在描繪。寫江潮洶涌,,比喻新巧,,想象奇妙,繪聲繪色,,蔚為壯觀,。賦吳兒弄潮,既驚心動魄,,又美不勝收,,以江潮排空之氣勢,襯吳兒弄潮之壯威,。下片寫潮去有感,,重在抒情議論。潮生潮落,,寓宦海沉浮,。屬鏤怨憤,為葉衡罷相鳴不平,。范蠡泛舟,,是對葉衡罷歸金華的勸尉。
②“望飛來”兩句:寫江潮遠來疾至的宏偉氣勢,。上句重在形態(tài),下句重在聲響,。飛來半空鷗鷺:形容江潮白浪由遠處鋪地蓋天而來,。須臾(yú于):片刻之間。動地鼙(pì皮)鼓:形容江潮疾至,,如戰(zhàn)鼓齊擂,,聲撼大地。潘閬《酒泉子》:“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鼙鼓:古代軍中進擊時所用的戰(zhàn)鼓,。
③“截江”兩句:寫江潮大至?xí)r的奇景壯觀,。截江:橫截江面,。組練:“組甲披練”的簡稱,分別指軍士所服的兩種衣甲,?!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笆灌嚵嚷式M甲三百,率練三千以侵吳,?!碧K軾曾用以形容錢塘怒潮:“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保ā洞咴嚬倏驾^戲作》)此以一隊隊身穿白色衣甲的精壯軍士,喻層層巨潮相逐而至,。驅(qū)山:驅(qū)趕著白色的浪山波峰,。鏖(ǎo熬)戰(zhàn):激戰(zhàn)、酣戰(zhàn),。貔(pì皮)虎:喻勇猛之士,。貔:似熊的一種猛獸。句意謂江潮洶涌翻滾,,如勇士激戰(zhàn)未休,。
④“朝又暮”三句:吳兒不怕風(fēng)險浪惡,弄潮猶如平地閑步,。朝又暮:指朝朝暮暮與水為戲,。悄:也作“誚”,直也,,渾也,。吳兒:江浙一帶弄潮的青少年。
⑤“看紅旆”三句:吳兒揮旗踏浪,,如魚躍水面,。據(jù)南宋末年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入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迸碎佋佸X塘詞也說:“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保ㄒ娚希┘t旆(pèi配):紅旗,。蹙(cù促):踢,踩,。
⑥“憑誰問”三句:謂怒潮洶涌,,豈是人力所能遏制。長鯨吞吐:喻潮水浩大,,如由長鯨口中噴發(fā)而出,,威力無比。兒戲千弩:千弩射潮,,如同兒戲,。據(jù)《宋史·河渠志》載,吳越王錢镠筑江堤,,為阻潮水沖擊,,命數(shù)百士卒用強弓射潮。在詞人看來,,荒謬絕倫,,如同兒戲。弩(nǔ努):弩弓,,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
⑦“滔天”兩句:言連天的怒潮力倦難支,緩緩東歸,。白馬素車:白色的馬車,,喻江潮。枚乘《七發(fā)》形容曲江波濤說:“其少進也,,浩浩迆迆(yíyí一片潔白貌),,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庇郑簜髡f伍子胥死后,,“時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太平廣記》)
⑧“堪恨處”三句:謂伍子胥忠而見讒,,遺恨千古。屬鏤怨憤:《史記·吳太伯世家》載:春秋吳越交戰(zhàn)時,,吳王夫差不納相國元老伍子胥的忠告,接受越王勾踐的假降,,便賜屬鏤劍命伍子胥自刎,,死后又棄尸江中。未幾,越果滅吳,。又,,傳說伍子胥冤魂不散,年年驅(qū)水作潮,。后人因尊為“潮神”,,設(shè)廟祭之。按:詞人顯然為伍子胥鳴不平,,否定“功名自誤”之說,。
⑨“謾教得”三句:謂范蠡汲取伍子胥的教訓(xùn),助越滅吳后,,即隱身自退,。謾教得:空教得。陶朱:即陶朱公,。范蠡為越國大夫,,曾施美人計獻西施于吳王夫差。助越滅吳后,,他自意“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越王)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樂?!庇谑茄b其珠寶,,浮海而去,最后定居于陶(今山東定陶縣),,經(jīng)商致富,,自稱陶朱公。(《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西子:即西施,。范蠡曾以其獻吳,。成功之后,傳說范攜西施泛舟五湖,。五湖:江蘇省太湖的別名,。舸(gě葛):大船。弄煙雨:欣賞云水迷的湖上景色,。
辛棄疾傳原文及注釋 辛棄疾詞兩首注釋篇八
[宋]辛棄疾
柳暗清波路,。送春歸、猛風(fēng)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shù),。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wěn)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么弦訴。
①作于淳熙七年(1180)暮春,,稼軒已在湖南安撫使任上,。按:去年秋,稼軒又由湖南轉(zhuǎn)運副使改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市)兼湖南安撫使,。詞送友人舟赴臨安,。上片描敘送別場景。雨過水漲,,正宜舟行,。雖燕語人歌,眷戀無限,,但波催征棹,,人終離去。下片設(shè)想友人一路舟行情景,,實神馳千里之筆,。結(jié)韻一筆折回,抒發(fā)離愁,。
②凌波路:指江邊堤路,,語出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p>
③瀟湘:瀟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也稱瀟湘。葡萄:形容水色碧綠,。此句化用杜甫《發(fā)潭州》詩意:“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睓{:船上桅桿,。
④“艇子”兩句:歌女飛舟來到,唱我新詞為之送行,。生塵步:形容女子嬌美輕盈的步態(tài),,見注②所引《洛神賦》語。番:通“翻”,,依舊譜,,寫新詞。歐陽修《玉樓春》詞:“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唾花寒:不詳,,疑即作者新詞中語,。
⑤“波似箭”兩句:謂江流疾速,催舟早發(fā),。
⑥“黃陵”三句:設(shè)想友人此去舟泊黃陵,,傾聽湘妃奏瑟。黃陵祠:即二妃祠,。傳說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從征,,溺于湘江,。民尊為湘水之神,立祠于江邊黃陵山上(《水經(jīng)注·湘水》),。山在湖南湘潭縣北四十五里處,。湘娥曲罷:屈原《遠游》:“使湘靈鼓瑟兮?!?/p>
⑦“行到”三句:謂船近臨安,,遠遠可以望見京都殿閣,。金雀觚(gū姑)棱:飾有金鳳的殿角飛檐。班固《西都賦》:“設(shè)璧門之鳳闕,,上觚棱而棲金爵,。”《文選》注云:“觚棱,,闕角也,。角上棲金爵(雀),金爵,,鳳也,。”
⑧“前度”兩句:用劉禹錫桃花詩意,,見前《新荷葉》(“人已歸來”)注④,。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問訊京都故人之意,。
⑨“愁為”兩句:滿腹離愁,,惟憑弦絲傾訴。倩(qiàn欠):請,。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細,稱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