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一
一,、教學收獲
1,、根據總復習課的特點和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處理,各環(huán)節(jié)安排了相應的補充內容,,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實際和需求,。開頭安排了口算練習,對常見的題目進行了口算(得數是整十或整百),為學生下一步應用運算律奠定一定基礎,。
2、教材內容一開始強調的是整數的運算律,,然后才過過渡到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其它數,。實際上學生都已經經歷過知識的遷移過程,所以我覺得根本就沒有必要再走這種簡單重復的過程,,應該統(tǒng)稱為運算律比較恰當,。
3、我重視強調了用文字來表述運算律,,以加深學生對運算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復習用字母表示運算律。
4,、用字母表示運算律時,,我作了一些調整和補充,如加法結合律:a+b+c= a+c+b= b +c+a乘法結合律:abc=acb=bca 乘法分配律:ac+bc=(a+b)c ac-bc=(a-b)c,。其實運算律的表述不應該僅局限于兩個數或三個數相加或相乘,。
5、讓學生直接記筆記,,培養(yǎng)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6、多給學生進行練習,、演示和展示,,通過師生互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查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
二、教學中的不足
1,、對教學內容的處理,,特別是對練習題的安排上還做的不好,沒有很好體現(xiàn)練習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實效性,,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沒有進行及時提煉和解決,還一定存在部分學生的問題還沒有暴露和展示出來,。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細節(jié)著手,教師在讀書,、寫字,、一言一行上要做好示范帶頭作用。
3,、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沒有給予充分的考慮和安排,,沒有從時間、空間上給予充分的保證,,學生活動空間被教師壓縮了,。
4、少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教師合理的`關注和引導,,也沒有得到小組同學真誠的關心和正確的幫助,。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二
本單元內容包括: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在已經理解并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對加法和乘法運算中的一些規(guī)律進行概括和總結,。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不僅對整數運算適用,,對小數,,分數的運算,乃至對中學階段的有理數,、實數的運算也同樣適用,,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最重要、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學習這部分內容,,不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和計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發(fā)展學生靈活選擇簡便計算的策略,,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和探索有關小數,,分數的簡便計算奠定堅實的基礎。鑒于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教學時我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簡便計算的意識,。
一、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理解并掌握運算律,。 回憶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四則運算中的一些規(guī)律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
如,,學習加法和乘法時,用交換加數或乘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驗算加法或乘法;口算12×3時,,先算10×3=30,2×3=6,,再算30+6=36。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把已經積累起來的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并應用這些規(guī)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你,通過具體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對不同解法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再通過舉例,、比較和分析,,完成對運算規(guī)律的有意義建構。這樣,,通過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把自身經驗系統(tǒng)中的感性認識抽象成形式化的數學結論,。
二,、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和發(fā)現(xiàn)運算律的過程,培養(yǎng)合情推理能力和符號意識,。教學時我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線索,,在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后,并沒有立刻揭示有關結論,,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再舉出類似的算式,通過計算,、比較和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描述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來,
使得規(guī)律的表達更準確,、簡明,、形象。這樣安排教學,,有利于初步感悟歸納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獲得初步的符號意識,感受數學表達的嚴謹和簡練,,也為以后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做一些準備和鋪墊,。
三、引導學生經歷應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學習和探索運算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有關運算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解決計算問題的策略,,使計算方法更簡便、更靈活,,發(fā)展學生的運算能力,。例如,我在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之后,,我根據教材提供線索專門設置不同計算方法的簡便計算,,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計算經驗解決問題。我主要設計這兩類題型:127+203 354+103 417+305 468+103 639-128-72 523-(23+46) 156-56-44有其容易出錯的題目,,主要從算式的意義上讓學生理解簡便計算的合理性,。
四、引導學生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眾所周知適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幫助他們體驗把現(xiàn)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感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教學時精心選擇練習,主要是相遇問題以及相關結構的習題,,如:
這類問題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不同解題方法中感受乘法分配律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積累分析數量關系的經驗,,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應用意識。
五,、關注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舊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 “探索與實踐”第12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解決問題時需要應用
加法和乘法運算律,、平均數等有關知識,。教學時我更多地關注計算的過程,提醒學生怎樣計算會更簡便,,而且又正確,。解題過程如下:
縱觀解題過程,看似步驟較多寫起來較麻煩,,但是整個過程全部口算完成,,不會出現(xiàn)半點差錯。我相信如果教學中能有較多類似的關注,,學生的計算能力會有質的飛躍,。而且這樣的問題再也不需要寫出太多的步驟。
六,、積累素材,,拓展書本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在練習中不斷訓練學生的數感,,關注特殊數字形成計算技能。如:125,、8,、25、4,、15,、2、35??
再如:適當補充乘法分配律的拓展練習58×58+41×58+58 174×63+74×63 59×101-59知識源于積累,,在學習中要不斷提醒學生做個有心人,,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正真學到數學的奧妙和真諦,。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要關注學生點滴進步,,鼓勵他們,真正地為學生發(fā)展著想,,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三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且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假發(fā)的結合律何交換律,。所以本節(jié)課我以2個問題復習導入,。第一個問題:有理數加法法則什么?第二個以四道題導入15+28+5=,?13+14+6+7=,??,?50+18+10=,?12+7+8+3=,,回顧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簡便計算。在新授內容出示兩組對比題,,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猜想,、驗證,。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得出結論。課已經上完了,,現(xiàn)通過反思,,找出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本節(jié)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知識點切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理加法運算率產生的形成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加法的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在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應該再放開一些,,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律,。
2、安排這兩個運算律教學時采用的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因此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也應該讓學生多舉些列子,,讓學生去評價舉的列子好不好,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結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數放在一起,,而不是隨意的亂編,。然后進一步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先后用符號字母表示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四
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正確率很低,特別是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極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
我們往往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這時教師可提問“為什么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這里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如:(6+4)×9=6×9+4×9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10個9,,右邊也表示10個9,,所以(6+4)×9=6×9+4×9。
2,、注意區(qū)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xiàn)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 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是個有什么特征和區(qū)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yōu)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么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間算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乘法分配律適用于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并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
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后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yōu)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五
本學期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學生對于加法交換律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然而對于乘法結合律則運用得不太理想,。
反思造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如下:
第一,學生現(xiàn)在只是能夠初步認識,,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學生不能正確的分析算式并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如遇到25× 16就不知道如何計算 ,,有時會把16分成10×6,有時會寫成25×10+6 ,,針對上述情況還需對學生加強算理,、算法的理解,更要在學生的腦海中滲透“湊整”的思想,。
第三,,對于有些算式,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不會靈活處理。
綜上所述,,學生并沒有深刻體會到運算定律帶來的方便,,解決辦法可以是多講多練,多做一些對比性強(能簡便與不簡便的混合運算)的題目,,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復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以能湊成整十,、整百的優(yōu)先組合為原則)也就是如何做題。等接觸的題目類型多了,,我想學生會感悟到原來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運算過程變得簡單,,這樣,,學生在計算的時候,自然就會去運用了,,而且會十分的感興趣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六
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乘法計算,,對乘法積累了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對于乘法定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運用乘法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這才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總結應用的思路進行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之前,學生對整數乘法運算律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讓學生處于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工作中,,并對照開學初的計劃,我從以下方面加強改進日常教學:
1,、注重從學生已有認知基礎入手,。如:緊密聯(lián)系整數乘、除法的意義,、計算方法,、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把整數運算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來,。
2,、注意教給學生運用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如在簡便運算中,,讓學生分別用豎式計算和用運算律計算,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規(guī)律具有的普遍意義,,又能對這些知識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審題能力,能解決小數乘,、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注重后進生雙基的補習,讓培優(yōu)轉差落到實處,,以提高整體水平,。
雖然班級的基礎偏差,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但只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日常加強題組訓練,突破難點,,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更好基礎。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能應用這兩個乘法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新舊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靈活選擇和應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運算律,,能合理應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和應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談話:加法中有哪些運算律,?請舉例。
(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猜想新知:你認為乘法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定律?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掛圖
說說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列式計算,。
5×33×5
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用等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
學生舉例,。
2,、給這種運算律取名,并相互用語言表述這種運算律,。
3,、集體取名,并交流運算律的內容,。
4,、用字母表示這種運算律。
5,、練習
15×6=6×( ) ( )×46=( )×54
□×○=( )×( ) a×8=8×( )
6,、自學乘法結合律
7、集體交流自學情況,。
(1)舉例
(2)用字母表示
(3)用語言表述乘法結合律的內容
8,、完成“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后反思:
學生在學習了加法加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運算律,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因為乘法的運算律和加法的運算律相似,,所以這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guī)律,這樣不僅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體會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的方法,,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加換律相比,用語言完整地表述有一定困難,,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規(guī)范語言,,既能使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又為學生展示自身才能創(chuàng)造了足夠的空間,。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簡短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八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且孩子們剛學完四則運算,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本節(jié)課我是以孩子們最熟悉的體育大課堂中的體育活動為情境引入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初步感受運算的規(guī)律,。然后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本節(jié)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理加法運算率產生的形成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四則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 在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應該再放開一些,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律,。
2. 安排這兩個運算律教學時采用的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因此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也應該讓學生多舉些列子,讓學生去評價舉的列子好不好,,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結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數放在一起,,而不是隨意的亂編。然后進一步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先后用符號字母表示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