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中地理易錯知識點 高中地理錯題整理篇一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span
高中地理易錯知識點 高中地理錯題整理篇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p高中地理易錯知識點 高中地理錯題整理篇三
易錯點1對地圖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錯分析
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忽視圖中的指向標,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斷方向;
(2)對比例尺理解錯誤,,不清楚比例尺的縮放狀況,。
同學們在復習中要關注以下相關知識:
一、如何在地圖上確定方向
1.在一幅地圖上判斷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經緯網或指向標,,如果有經緯網,則根據(jù)經緯線的走向判斷(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標,,則根據(jù)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來判斷(一般箭頭指向北方);在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情況下,按照一般規(guī)律來判斷(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在有經緯網或者指向標的情況下,由于其方向與普通情況不一致,,同學們極易判斷錯誤,,判斷時可轉換試卷或者書本的角度,使其與我們習慣的方向一致(即面對地圖,,上側為北方),,然后進行判斷。
3.以上情況為平面上方向的判斷,。在宇宙空間中,,如地球公轉示意圖中,只有東西方向,,且方向根據(jù)地球公轉的情況來判斷(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二、比例尺復習點睛
1.比例尺的縮放
地圖比例尺縮放的計算中常出現(xiàn)“放大(縮小)”,、“放大到(縮小到)”和“放大了(縮小了)”等問題,。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幾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幾;“放大”幾倍或“放大了”幾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幾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樣,,原比例尺“縮小”或“縮小了”1/5,,則原比例尺乘以4/5;“縮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圖幅的縮放
圖幅的縮放是面積的縮放,,而比例尺的縮放是長度的縮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2倍,,則圖幅面積放大到原圖面積的4倍,。
3.實地范圍和紙張大小已定,繪制地圖時要求確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紙張的長度除以實地長度,,得出長度比例尺,然后用紙張的寬度除以實地寬度,,求出寬度比例尺,,然后比較長度比例尺和寬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選用較小者或比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絕不能采用大于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長和寬各1米的紙張繪制中國地圖,可根據(jù)紙張長度和中國東西距離(約5200千米)求出長度比例尺為1∶5 200 000,,根據(jù)紙張寬度和我國南北距離(約5 500千米)求出寬度比例尺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這張紙上繪制的中國地圖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與坡度大小、風力大小的關系
(1)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壓距和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風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風力越小。(3)等高(壓)線疏密,、比例尺,、圖幅相同時:等高距(等壓距)越大,坡度越大(風力越大);等高距(等壓距)越小,,坡度越小(風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樣的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其內容就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樣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就越小,其內容就越詳細,。
易錯點2等值線彎曲狀況判斷不準
易錯分析學生易對影響不同等值線彎曲的因素沒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來分析問題而出錯。在復習中藥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等值線的彎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高低變化規(guī)律,。如果記憶不牢或者怕記憶不準確,可采用下面兩個方法來確定:
(1)垂線法
在等值線圖上彎曲最大處的兩側作各等值線的垂線,,方向是從高值指向低值,。若箭頭向中心輻合,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低值區(qū);若箭頭向外圍輻散,,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高值區(qū),。
(2)切線法
在等值線彎曲最大處作某條等值線的切線,,比較切點與切線上其他點的數(shù)值大小。若切點數(shù)值小于其他點的數(shù)值,,則為低值區(qū);若切點數(shù)值大于其他點的數(shù)值,,則為高值區(qū)。
二,、等值線的特征
1.同線等值:即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等值線,,在同一條線上,其地理特征的數(shù)值相等。如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同一條等震線上,,烈度相等。
2.等值線應為閉合曲線:任何一種等值線,,都應是閉合的曲線,,雖然在圖中可能看到不閉合,這是因為受圖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圖幅非常大的話,,它一定是閉合的。
3.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條等值線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個點只可能在某一條等值線上,但等高線在陡岸處可能重合,。
4.等值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地理要素在單位距離內的變化幅度較大,反之則較小,。如果是等高線,,則坡度較大;如果是等壓線,則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線,,則降水的變化幅度較大,。
易錯點3經緯網的特點不能靈活運用
易錯分析
容易出錯的地方:
(1)對經緯線的長度變化特點判斷不清,容易受視覺的誤導,,誤以為相鄰兩條經線在不同緯度間隔的距離相等,。
(2)不能正確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斷錯誤,。圖中經緯線均為曲線,,極易使同學們形成視覺誤差。(4)對有關地球運動部分的時間計算和太陽高度等內容判斷錯誤,。
解答有關經緯網判讀的試題應注意以下內容:
一,、經緯網地圖上的長度
1.所有的經線都是等長的半圓,理論上講為赤道長度的一半,。而緯線的長度則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南北緯60度的緯線圈為赤道長度的一半,。
2.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輔上是110千米,,做題過程中同學們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簡單的進行計算,,下同)。同一緯線上,經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cos θ(θ為該緯線的度數(shù)),。
3.根據(jù)上述內容可以推斷出,,相鄰緯線之間的長度間隔相等;相鄰經線之間的長度間隔不相等,在赤道處最大,,在極點處為0(這點在圓柱投影圖中尤為重要),。
二、根據(jù)經緯網或者經緯度判斷方向
1.在有經緯網或者經緯度的情況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據(jù)緯度判斷,,較為簡單。難點是東西方向的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無論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東,,兩點間判斷方向要取最短距離,即兩點間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經緯度來判斷,,若兩地分別位于東、西經度,,把兩地經度相加,,如果兩地經度和小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東邊,,西經的地點在西邊;如果兩地經度和大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西邊,西經的地點在東邊;如果兩地經度和等于180°,,則兩地互為東西方向,,即說兩地任意一地點在東邊,另一地點在西邊均可,。
2.在以極地為中心的俯視圖中,,應該按照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來判斷);而就南北方向來說,不能直接按照兩地的緯度去判斷,,應該注意沿線運動中,,其南北方向有一個轉折點(即從極點做該線的垂線,垂足丙為轉折點),,從經過轉折點的前后分別找出其運動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兩點間最短距離的判斷
球面上任意兩點的最短距離是過這兩點的大圓的劣弧,。
我們常見的大圓主要有三類:經線圈,、晨昏圈和0°緯線圈即赤道。如果所討論的點位于這三個圈上,,則其最短航線可以確定,,按照兩點間的劣弧判斷即可,。
1.若兩地經度差等于180°,過這兩點的大圓便是經線圈,,過兩極點為最短航程,,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北,,過極點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南,過極點后再向北;
(3)兩地位于不同半球,,這時需要討論,,確定過哪個極點的為劣弧,再進行分析,。
2.兩地經度差不等于180°,,則過兩點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經過兩極點,,而是向兩極方向靠攏,可分為兩種情況:
(1)甲地位于乙地的東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同在南半球,先向東南,,再向東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易錯5時間計算能力差
易錯分析
學生易出錯的地方:
(1)在圖中找不到地方時或者區(qū)時的有關信息;
(2)運用地方時計算公式時出錯,。
學生在復習時要關注以下內容:
一,、地方時計算
1.掌握常見的有關地方時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間時刻,、某地一日內太陽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陽位于最南或最北(極夜區(qū)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極夜區(qū)除外),、位于平分晝半球的經線上等信息均表明該地所在地方時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時為6:00,日落地的地方時為18:00,。
2.有關地方時的知識點,。
(1)地方時的概念:同緯度地區(qū),,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
(2)求地方時的依據(jù):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
(3)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點的地方時=已知地點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差×4分鐘/1°,。
【注】①加、減原則:“東加西減”,,即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邊的用加,,在已知地點西邊的用減(注意這里的東西方向是人為規(guī)定的,以180°經線為分界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越靠近180°經線的地方越在東邊)。
②兩地經度差計算: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都在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用較大的度數(shù)減去較小的度數(shù),,其差值即為兩地的經度差;若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則將兩地的經度數(shù)相加,,其和即是兩地的經度差,。
3.很多同學在進行地方時計算時出錯的原因都是對公式掌握不夠熟練,或容易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現(xiàn)象,。建議這些同學在進行計算時把計算公式寫出來,,按照計算公式將已知條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計算,,千萬不要只動腦不動手,,否則計算能力差的同學極易出錯。
二,、區(qū)時計算中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
在進行區(qū)時計算時,,很多情況下不是因為學生不會做而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不注意細節(jié),沒有看清題意而出現(xiàn)錯誤 ,,所以在做該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jié):
1.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qū)——經度數(shù)除以15,,小數(shù)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屬于東7區(qū),。
2.在區(qū)時計算上我們一般說時間值大的在“東”,,即:同是東經度經度值越大,時間值越大;同是西經度經度值越小,,時間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區(qū)的時區(qū),,如北京(東8區(qū)),倫敦(0時區(qū)),,紐約(西5區(qū)),,洛杉磯(西8區(qū))。
4.注意給出的地點位于東時區(qū)還是西時區(qū),。
5.看清楚題目要求的地點是在所給地點的東方還是西方,。
6.根據(jù)東西方向,判斷計算時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
7.看清楚題目給出的時間是24小時制還是12小時制,,如不要把下午3點當作3點來計算。8.看清楚題目要求的是地方時還是區(qū)時,,是求哪個時區(qū)的區(qū)時,。
9.為了避免錯誤,計算時最好按行書寫,,便于對照,。
三、新舊一天的問題和日界線
1.新舊一天或者日界線的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難點,。常見的題目有兩類:一是給出日界線,要求根據(jù)兩條日界線的特點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給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線的位置,,然后進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舊一天所占的范圍或者比例。解答第一類題,,同學們應掌握日界線的一般規(guī)律,,確定日界線的類型(人為日界線還是自然日界線),根據(jù)不同日界線的特點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類題,,同學們要明確兩條日界線的位置,180°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jù)題目中有關經度的信息來判斷,,0時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jù)題目中有關時間的信息來判斷,。建議同學們一定要畫圖解答,特別要把方向,、日期標注在相應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界線(人為日界線),,即180°經線,,該日界線的位置不變,但是時間在變化;一條是0時經線(自然日界線),,它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但時間不變,,且當太陽直射0時經線時,兩條日界線重合,,全球為一個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兩個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圍是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向東至180°經線,,舊的一天的范圍是180°經線向西至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