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山寺的導游詞篇一
照壁前
照壁又稱“影壁”或“蕭墻”,一般建在大戶人家的正門前,,既可構成視覺上所謂遮擋,,又可起到辟邪的作用。這塊照壁上的“寒山寺”三個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照壁前這條從北向南流去的河流是京杭運河的一部分,,各位看到面前的這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橋的另一邊就是江楓洲,,此刻已建成江楓洲公園,。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原先蘇州是水鄉(xiāng),來寒山寺的多為坐船而來,,為方便香客們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
山門殿
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
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山門殿的兩側,,分別供奉著四大天王的雕像,,俗稱四大金剛,傳入我國時,,被漢化成了能夠保佑風調雨順的中國虎將的形象,,寶劍取其“鋒”,琵琶去其“調”,,寶傘取其“魚”,,赤索取其“順”,意思是“風調雨順”,。
前院
寒山寺寺內建筑以山門——大雄寶殿——藏經閣——普明寶塔為中軸布局,,寺院分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部分,。前院正中主體建筑是大雄寶殿,,兩側是羅漢堂和大悲殿。園中有一花壇,,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羅漢堂
之后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是由日本宗教畫院和禪宗畫家協(xié)會贈送的,。
與羅漢堂相對的'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悲殿,殿內供奉著三尊神態(tài)各異的觀音菩薩,。大雄寶殿及露臺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只黑色鐵香爐,,上面刻有“大化陶熔”四字,意為佛的教化能夠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用齋前,,放飯盛水以供游魂的,。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金身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傳說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
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用手指劃得人物畫像,。
大殿南側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周圍鑄有漢字《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藏經樓
請看: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為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捧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刻有千手于眼觀音的畫像。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和書籍,。
藏經樓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時,,蘇州市長向來賓致新年詞的地方,。
鐘樓
此刻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是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除夕鐘聲,,表示消除煩惱的意思,,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弘法堂
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yè)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
碑廊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此刻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第一塊碑王珪——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書寫的——第五塊碑李大釗書寫——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第七塊碑是革命前輩陳云所書,。
塔院
石碑所刻的“普明塔院”四字為性空法師親筆所寫。
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zhàn)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向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
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別院
寒山別院位于寒山寺的正南面。院中新建成的三層紅木結構的梵音閣內懸掛一口巨型銅鐘,。大碑,,大鐘和普明寶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大碑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碑,。碑身正面是楓橋夜泊的詩句,,背面是乾隆御筆。
梵音閣被稱為新寒山寺鐘樓,,內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鐘,。
大鐘大碑的建成不僅僅為寒山寺增添景觀,,同時也彰顯了蘇州的城市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