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一
課時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2,、認知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話語,,并能讀通,、讀好。
3,、能力目標:學習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話語,并能讀通,、讀好,。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小朋友們,我們暑假時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背誦古詩,。(板書:古詩),。
你學會了哪些古詩?你最喜歡哪一首,?向大家介紹介紹(或者背一背古詩),。
*你可知道這首詩的意思?
*你會背《贈汪倫》嗎,?作者是誰,?
(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要懂得古詩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同學,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讀準后鼻音)我們一起來寫寫(書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學校里新學了一首古詩,,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課文,。補充完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
4.讀課題,。
5.要求認真聽,,一邊聽一邊仔細看看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二)解決發(fā)現,。
1.聽錄音范讀。
2.交流:
(1)這篇課文和一般的課文有什么不同,?課文是誰和誰在對話,?你是怎么知道的?這樣的形式其實我們已經在練習一的學用字詞句當中見過了,,老師和新新就是通過對話來學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讓學生知道這是一篇對話,。)。
a出示圖: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對話,。
b提示語?!菊埶阉髡n題關鍵字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地址5.c】。
小結:畫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兩個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種情況叫做對話,。
3.像錄音示范一樣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比一比,,誰讀得最認真。
5.把你的收獲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小組交流,。
(三)詩文整合。
1.集體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學的是《靜夜思》。
(1)讀好詩題,。
(2)引導讀好,。
(3)夜晚的安靜讀出來了,!你還讀出了一種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詩:(點出紅字,,詩里藏著這些生字寶寶,,誰來讀讀)。
(1)讀準字音,。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2)這首古詩有幾句,?(2句)指名分句讀,。指名2人朗讀,,學生評價。
指讀整個詩,。指讀,,評議。*讀通詩句,。
恩,,小朋友讀得真好,你們像英英一樣都讀準了,。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二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頻《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詩圣,、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梢杂谜Z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xù)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頻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三
教師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兩首古詩的異同,。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愛美情操,,激發(fā)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喚起記憶,,營造氛圍,。
談話: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歌頌贊美它,!今天就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春天,、贊美春天,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吧,!
1、齊背《春日》,。
2,、“萬紫千紅”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們今天再來學和花有關的兩首古詩,。首先學習《游園不值》這一首,。板書題目。解釋“值”的意思,。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了解詩意,質疑解疑,。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了解古詩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4,、在小組內交流,。
(1)、在小組內說一說古詩的大體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詞。(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三,、入境品讀,,體味詩情。
1,、學生再次走進古詩,,讀古詩,談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點詩句領會詩情。
(1)談對“小扣柴扉久不開”的理解,。如果沒有聯系到上句,,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前兩句。
(2)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3)指導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4)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掃興的時候,,事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引出后兩句。學生齊讀后兩句,。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6)由作者高興的心情引出“滿園春色”。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把滿園春色拍成電視片段,,每一個同學都會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師的版本:
牡丹高貴地昂著頭,,/玉蘭花謙虛地含著笑,。/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黃鸝在枝頭上歌唱,。
(7)學生準備版本,,然后指名說,。
(8)指導朗讀,,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讀出來。
3,、賞讀全詩,,誦讀全詩。
(1)范讀古詩,。把作者由掃興變?yōu)樾牢康母星樽x出來,。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全班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四,、學習第二首古詩。
1,、總結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讀――借助工具書了解大體意思――小組交流――感悟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自主、合作學習這首古詩,。
3,、師生互動。學生大體說說古詩的意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補充當時的時代背景。
4,、感情誦讀全詩,。
五,、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讀兩首古詩,想想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師著重指導學生領悟語言表達方面的直白與含蓄。
六,、自學本課生字,。
七、課堂小練筆,。
同學們,,屬于你自己版本的“滿園春色”是什么樣子?能寫一寫嗎,?
擴大閱讀范圍,,布置作業(yè)。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四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竣工于1985年,。
3、之:往,,去,。
4、廣陵:揚州的舊名,。
5,、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眨阂蛔鳌氨躺健薄j懹蔚摹度胧裼洝吩疲骸鞍嗽露巳赵L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w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p>
6、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7,、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8,、下:沿江順流而下。
9,、盡:消失,。
10、唯見:只能見到,。
11,、天際:天邊。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五
1,、學會“莫,、臘、渾,、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體會詩人的心境,。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第一課時,。
(學習《題西林壁》)。
復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題,。
1、導語:一年級時,,我們已經學了《望廬山瀑布》,,大家一起來背誦。今天,,我們學習另一首寫廬山的古詩,,詩人蘇軾所寫的《題西林壁》。板書課題,,讀詩題,。
2、理解詩題,。
自讀課文中1,、2兩條注解,讀讀詩題的意思(蘇軾游廬山時在西林寺墻壁上寫的一首詩),。
吟讀詩句,,理解詩意。
1,、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吟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人的心情,。
2,、自由吟詩,讀準字音,,把握吟詩的節(jié)奏,。
3、學生試說自己已經讀懂的詩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兩句,。
找出詩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詞(“橫”、“側”,、“遠”,、“近”,、“高”、“低”),。再出示“嶺”和“峰”,。給它們組成不同的詞語:山嶺、峻嶺,、高峰,、奇峰,、山峰……讀讀前兩句詩,,告訴我們什么?試看說一說。
讀后兩句詩,,告訴我們什么?試著說一說,。
師歸納:上學期,,我們學過《畫楊桃》這篇課文,你還記得其中老師說的話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同,。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廬山是那么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卻不一樣;橫著看,,連綿不斷的峻嶺,;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近處看,從高處看,、低處看……看到山的形狀、姿態(tài)卻不一樣,。
有感情地齊讀前兩句,。
5、理解后兩句,。
讀一讀,,比一比,前兩句與后兩句內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兩句寫看到的景象,,后兩句寫自己的感受),。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小結:廬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覺得沒有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身在廬山中。只看到廬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熟讀背誦,。
請你把自己當作詩人,有感情地讀一讀,。
練習背誦,,同桌之間互背。
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游山西村》)。
整體感知,。
1,、讀讀詩題,參看注解,,說說詩題的大概意思,。教師補充小結。
2,、自由吟讀,。
3、指名試讀,。教師點評并范讀,,體會詩句的節(jié)奏。
試講詩意,。
1,、邊讀邊參閱課文中的注解,試著串講,。教師巡回傾聽,,發(fā)現難點。
2,、指名試講,。(要求把每句詩的大致意思說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深入體會。
1,、讀前兩句,,想象意境。詩人會在什么地方?他當時有什么感受?(想象詩人在農家做客,,受到農家熱情款待),。
2、讀后兩句,,體會意境,。
這時詩人是在哪里?他當時遇到了什么景象?
詩人可能正走在山間小道上,眼見前面被大山擋住了,,懷疑無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見柳蔭深深,,鮮花簇簇,,驚喜地發(fā)現又是一個村莊。
品味對偶的表現手法,。
1,、有節(jié)奏地朗讀后兩個詩句。
2,、引導發(fā)現兩行詩句中相對應的詞,,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
3,、美讀,,讀出節(jié)奏、音律美,。
體會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學生閱讀,。
1,、我們走到山前,頓覺山路已盡,。忽然間,,山路一轉,前面又出現了一個鮮花盛開的村莊,。這時,我們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實驗,,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實驗進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來在一位教授的幫助下,他豁然開朗,,很快攻克了難關,,實驗獲得了成功。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師在指導我們作文時,,常常用宋朝詩人蘇軾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教我們寫作時不要說人家常說的話,,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要寫出自己的個性,。
讀后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習作中能恰當地引用這些語句,,使自己的作文變得更精彩。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xiāng),。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xiāng)的親人,。
0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詩人無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xiāng)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jié):,。
節(jié)日,。詩中指重陽節(jié)。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xiāng)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0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說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后兩行:
0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xiāng)的親人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七
一,、教學目標:
知識: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情感: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三、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采蓮》。
2,、解題: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1),、碧玉:綠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學生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fā)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3),、朗讀。
5,、交流匯報3,、4句:
(1)、細葉: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3),、指導朗讀,。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飽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思考: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學生理解包含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小學古詩教學設計意圖篇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鑒賞。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李白心里對這次離別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保粌H再現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埃趯懢爸邪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肮路h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