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一
為了方便大家?guī)滋斓挠斡[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后幾天的游覽活動,。臨汾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里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里發(fā)明了漢字,,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里,。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xiàn)在的臨汾市(堯都區(qū)),,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xiàn)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yè)就在這里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xiàn)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huán),,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游景觀,。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梢哉f,壺口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fā),,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游覽車已經(jīng)駛入壺口景區(qū),,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果,。由于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沖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么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jīng)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時由于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南進入著名的晉陜大峽谷之中,,上游數(shù)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于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余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由于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大家現(xiàn)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shù)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里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豪情,。
接著往前,,大家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飛躍黃河不久后,,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摩托車也同樣從這里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F(xiàn)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wèi)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又一飛躍黃河的壯舉。這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大自然的壯舉,展現(xiàn)了我們黃河兒子的英勇氣概,。
如果大家細看腳下這黃河石岸,,就會發(fā)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的摩擦痕跡,這就是壺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國古代,黃河的商業(yè)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時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黃河水運南下進行銷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龍王辿時,由于壺口落差大,,龍槽窄,,水流急,貨船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纖拖出水面,,延山西一側拉過龍槽,再進入河中繼續(xù)航行,。旱地行船時艄公們唱著船歌,,纖夫們喊著號子,推,、拉,、牽、挽互相呼應,,場面極其壯觀,。因此,凡到壺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黃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絕活,,可惜隨著運輸業(yè)的發(fā)展這個行當已沒什么傳人了,,在古渡的老鎮(zhèn)上只剩下兩位老艄公孤獨地生活在他們集體宿舍一樣的老窯洞里,任青春同老鎮(zhèn)的繁華一樣漸漸消逝。
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領導):
旅途辛苦了!
我是某號導游員,,首先向大家問好!歡迎大家來崆山白云洞游覽觀光,。
崆山白云洞發(fā)育在白云山南端的崆山上,所以叫崆山白云洞,。
它是我國北方新發(fā)現(xiàn)的大型喀斯特溶洞,。據(jù)專家考證,五億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在海底沉積了石灰?guī)r地層,后來地殼運動,,使海洋變成了山丘,,由于地下水對石灰?guī)r的溶蝕作用,造就了這個北方罕見的溶洞,。
大家請看,,這通道的石壁上到處是離奇古怪的花紋,到處是莫名其妙的浮雕,。這并不是哪一位抽象派藝術家的杰作,,而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藝術珍品。
請看那邊并排的小石柱構成的石柵欄,,1988年7月當?shù)厮奈晦r(nóng)民采石時偶然發(fā)現(xiàn)此洞,,第一位進洞的人,就是從這里爬進去的,。
您瞧,,路邊的“垂柳”,迎面的“塔松”,,它們在歡迎您到“各個洞廳”游覽,。好,請大家往上走,。
二,、第一洞廳
現(xiàn)在初步探明并對游人開放的有5個洞廳,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游線總長四華里,,主要景觀有150多處,非常罕見的絕景有六處,,洞內常年恒溫170c,。根據(jù)洞廳的景觀造型特點,專家們把五個洞廳起名為“人間”,、“天堂”,、“迷宮”,、“地府”和“龍宮”。您一定對這些名稱感興趣吧?就讓我們一起做一次科學的探索,,做一次美的享受吧!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第一個洞廳。因洞內比較寬敞明亮,,又有“小西湖”,、“萬家燈火”等美景,所以我們又叫它“人間洞廳”,。洞廳南北長70米,,寬35米,高18米,。是誰用無窮的魔力掏空了這么大的一個洞廳呢?請?zhí)ь^向上看,,洞頂這條南北向斷裂破碎帶十分明顯,千百萬年前,,這里處在地下潛水面以下,,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沿著這個斷裂破碎帶溶蝕,,天長日久,就溶蝕成這么大的“空間”,。地殼抬升,,地下水面下降,就露出了洞廳,。
洞廳形成以后,,洞頂含碳酸鈣的滴水,發(fā)生鈣華結晶沉淀,,形成眾多奇妙的造型景觀,,裝飾了洞廳。
請看,,這叫石筍,,如果超過三米就叫石塔。上面下垂的叫石鐘乳,。上面的石鐘乳與下邊的石筍對應著生長,,聯(lián)成一體,就叫石柱,。這是洞中最多最常見的溶洞景觀,。山上的水,從洞頂裂隙中滴出,,由于水中二氧化碳釋放,,產(chǎn)生鈣華沉淀,,掛在洞頂?shù)木统闪巳轭^狀的石鐘乳,滴下來的含鈣的水珠沉淀,,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石筍。你看那個石筍很象古代打仗用的鞭,,我們就引用楚漢戰(zhàn)爭的故事,,取名叫“霸王鞭”。這里石鐘乳和石筍對接住了,,成了“石柱”,。
請往上看,那長短不齊,,色澤各異的叫“銀針倒掛”,,這是正在發(fā)育的石鐘乳。再請大家向上看,,那些象絲瓜瓤一樣的毛針狀的沉淀物,,地質學上叫“網(wǎng)狀卷曲石”,在我國其它溶洞中非常罕見,,所以稱這是崆山白云洞的第一絕,。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說法不一,但多數(shù)認為,,“網(wǎng)狀卷曲石”是在毛細水流作用下,,首先形成毛狀、針狀的沉積,,由于洞中濕度,、氣流變化的影響,微小晶體的沉積固結速度各異,,導致晶體間孔隙方位的變化,,這些毛針狀的沉積物無定向地卷曲生長,就形成了卷曲石,。
朋友們,,請看這象不象一只石化的白色鸚鵡?
請看這一簇簇象菜花一樣的鈣華沉積,我們習慣上叫“石花”,,在地貌學上大一點的叫“石疙瘩”,,小一點的叫“石珍珠”、“石萄萄”,,都是按其形狀命的名,。它是由石壁上的凝結水,匯聚成許多線狀水流,,遇巖面凹凸不平處,,就沉淀成菜花狀或葡萄狀鈣華,。這種石花在洞,中很多,,隨處可見;它們在洞中開放了成千上萬年,,今天我們才有幸一睹它們的芳容。
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三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游!在游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__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__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tǒng)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于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復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jù)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jīng)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lián)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里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東城內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lián)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并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托,,風格獨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印倍际菑奶鸺見Z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shù)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zhèn),。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zhàn)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zhèn),,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這便是現(xiàn)在太原城區(qū)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宋朝統(tǒng)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zhí)熳优c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fā)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發(fā)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zhàn)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為晉王,,坐鎮(zhèn)全國九邊重鎮(zhèn)之首的太原,經(jīng)略北邊防務,。朱?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qū)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重鎮(zhèn),,歷史上名家輩出,。春秋時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俠好義的豫讓;魏晉時期有史學家王沈,、王助,,文學家孫綽;唐代有著名詩人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宋代有書畫家米芾;金代名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文學家羅貫中,,清代著名學者傅青主,、閻若琚等,均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太原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保存至今的如晉祠古建筑群,,天龍山及龍山石窟雕像,,祟善寺、雙塔寺,、凈因寺,、多福寺、文廟,、純陽宮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理想的旅游場景,。
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四
大家好,,我是您這此游覽的導游員,叫,。
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旅行社歡迎您來參觀菩薩頂,。我在這里祝您玩得開心愉快,通過我的講解,,一定會使您不虛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靈鷲峰上的這座金碧輝煌的寺廟就是素有喇嘛宮之稱的菩薩頂,。我們已經(jīng)參觀了許多寺廟,,大家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大多是紅墻灰瓦,,,,而菩薩頂卻是紅墻黃瓦。在古代中國,,黃色是皇家專用的,,可菩薩頂卻用了黃琉璃瓦,,,您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考慮,,等我們參觀完寺廟,聽了我的講解,,您自然會明白,。
此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傳唐太宗貞觀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職文殊。一天夜里,,法云從長明燈下的藍光中看見一尊文殊菩薩像,,并由塑工塑成。傳說這便是文殊菩薩顯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稱菩薩頂,。
寺廟經(jīng)歷代修補,尤其是1952年政府撥款補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樓,、石階等?,F(xiàn)占地30畝,分前院,、中院,、后院和東配院四處院落,有殿堂樓房121間,,是五臺山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偉壯觀,,布局嚴謹,,獨具特色。我們從山麓仰望,,陽光下飛檐斗拱,,相托紅墻黃瓦,金碧輝煌,,象西藏布達拉宮,,所以有喇嘛宮之稱。菩薩頂在五臺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黃廟首領廟,。
大家請跟我往上走。
我們登上這高高的臺階,,就進入寺廟了,。這臺階、木牌坊,、幡桿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龍頭的地方,。這里我們要讓大家數(shù)一數(shù),,到底有多少臺階,等大家登上這高高的靈峰圣境,,我會告訴大家關于這臺階,,上面的石獅的說法和傳說。
大家數(shù)清楚了嗎?到底有多少臺階?
我告訴大家,,寺廟門前的長長的臺階,,一般都會與108有關,菩薩頂也不例外,,也是108級臺階,。佛家說,人生共有108種煩惱,,把解脫煩惱之道稱為“法門”,。踏上一級臺階,意味著跨入一個法門,,消除了一種煩惱,。當您氣喘吁吁地站在懸有“靈峰圣境”橫匾的彩繪牌樓下面,遠望周圍林立的寺廟,、翠綠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間的108種煩惱全部踩在腳下,成了一個無憂無慮的人了呢?
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五
晉商文化游
太原—晉中—平遙—靈石行程介紹
(與領隊協(xié)商后介紹)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晉商文化之旅是一條集中展示以晉商為主的民居建筑、民俗風情,、商業(yè)文化的旅游線路,。其中的山西博物院是目前中國一流的現(xiàn)代化、綜合型大型博物館之一,,中國煤炭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yè)博物館,,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園林式祠廟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平遙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日昇昌票號是現(xiàn)代中國銀行業(yè)的“鄉(xiāng)下祖父”,喬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晉商大院,,都是一部部鮮活的明清晉商建筑、民俗,、經(jīng)貿,、生產(chǎn),、生活方面的史書,一處處不可不去的旅游勝地,。整個行程約200多公里,,北可與五臺山佛教圣地相連,南可與臨汾,、運城的尋根覓祖之旅相接,,東西可與太行山之旅和黃河文明之旅左右呼應,有著完善配套的接待設施,、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是一條頗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線路。
第一節(jié) 太原市
(機場路至龍城大街途中)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太原武宿機場因為東邊有武宿村而得名。武宿村位于太原市與晉中市榆次區(qū)中間,,地處交通要沖,,宋代曾經(jīng)是兵馬教場,有駐軍巡守而得名,。像武宿這樣因為設置軍營而得名的地方,附近還有許多,,它們都曾經(jīng)是宋代設置平晉縣時的兵營(簡介新營村,、北營村、馬練營村),。
經(jīng)過南環(huán)高速橋下,,我們來到的這段108國道,也叫“太榆路”,,連接著太原市區(qū)與晉中市榆次區(qū),。太原的環(huán)城高速公路長86公里,機場右側的高速公路通往北京,,全長560公里,。它在山西境內分別形成兩段。第一段叫“太舊路”,,是指太原到晉冀兩省交界處的舊關,,長144公里。第二段叫“太陽路”,,是指太原到陽泉市,,長124公里(選介太舊路、太舊精神,、太陽路,、平遙至和順高速公路,、太原都市圈、太榆同城化),。
這一條龍城大街寬110米,,長7.8公里,東西橫貫太原市的城南區(qū)域,,既是一條分別通向太原市區(qū)中心,、機場、晉中市榆次區(qū)的快速主干道,,又是一條古城新區(qū)建設的中心帶,。
龍城大街兩邊的國槐樹是太原市的市樹。太原的公路旁,、街道邊,、庭院中、公園里,,栽得最多的樹就是國槐,。國槐耐干旱、易成活,,葉密蔭濃,,非常適宜太原干燥少雨的氣候。太原栽種國槐歷史悠久,,現(xiàn)在仍可見到許多千年古槐,。晉祠就可看到飽經(jīng)滄桑、生機盎然,、郁郁蔥蔥的唐槐和隋槐(簡介“黃陵”),。
(市情概況)為什么這條路叫龍城大街?因為太原譽稱“龍城”。數(shù)千年來,,太原是殷商時的北唐之地,,晉陽古城是戰(zhàn)國時的趙國初都,前秦苻丕時的國都,,東魏時的下都,,北齊時的霸府別都,大唐的北京北都,,后唐的西京北都,,后晉、后漢的北京,,北漢的國都,。之后是元明重鎮(zhèn),晉商都會,現(xiàn)在是山西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歷史文化,使得這座城市至今彌漫唐風晉韻,。
太原于公元前497年建城,,因為古城地處晉水之北,中國人向來稱“水北為陽”而名“晉陽”,。晉陽在秦稱“太原”,,在漢叫“并州”?!疤笔歉叽笃骄彽钠皆囊馑?。“并州”之名,,則源于太原“地在兩谷之間”,,就是太行、呂梁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太原簡稱“并”即由此而來。
“晉”字的來歷,,與地理風俗關系很大,。從象形角度看,古體“晉”字,,特象一個插著弓箭的箭袋,。說明遠古時期,生活在這塊高大平緩之地上的人們,,習武尚箭之風很盛(見《彀梁傳》),,他們也就很自然地把這方黃土叫“晉”,。境內的河水叫“晉水”,,晉水北邊的城市,就叫“晉陽”了,。
晉陽古城遺址就在晉源區(qū)的古城營村附近,,至今還有數(shù)段城墻遺址和三座小城遺址存在。這座古城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五代,曾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的雄藩巨鎮(zhèn),。
尤其隋末太原留守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滅隋興唐得天下,。五代十國,,太原更是先后涌現(xiàn)出后唐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后晉石敬瑭,、后漢劉知遠,、北漢劉崇等所謂的“皇帝”,加之太原西,、北有系舟山(又稱“龍首山”),、天龍山、龍山,,所以才有了太原是座“龍城”,,并且會出“真龍?zhí)熳印钡恼f法。
正因為太原有“龍城”的稱謂及其歷史影象,,也正因為藩鎮(zhèn)跋扈,、封建割據(jù)的局面多次出現(xiàn)在太原,更因為趙宋皇帝生怕京城之外出現(xiàn)其同類,,晉陽古城在宋初遭到了一次滅頂之災,。
公元979年即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攻滅北漢,,奪取晉陽,,下令火燒水淹了這座城周21公里長的都市,還把它由府級降到州級,,移治榆次,,另置平晉縣,才放心地返回了東京汴梁,??墒撬麤]有想到,晉陽古城之毀,,從此使得中原失去一大屏障(參閱:叢書1《太原史話》),。
晉陽古城雖然因為備戰(zhàn)而始、兵燹(xiǎn)而終,,但其所在地域的戰(zhàn)略地位從未改變,。出于抵御契丹遼國的需要,,晉陽被毀3年之后,宋太宗下令在晉陽故城東北15公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zhèn)——今天的太原市中心區(qū),,由大將潘美主持修建了規(guī)模較小的宋太原城(簡介“丁字街釘龍脈”城建現(xiàn)象、涵義),。
經(jīng)歷金攻宋,、元滅金多次大戰(zhàn)的破壞后,宋太原城在明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晉王后,,迎來它的第1次擴建,。當時的太原夯土城墻外包城磚,周長12公里,,高12米,,開有八門,氣勢磅礴,,巍峨壯觀,,時稱“錦繡太原城?!?/p>
現(xiàn)在的太原,,轄6區(qū)1市4縣,面積6988平方公里,,人口424萬,,在全國的經(jīng)濟建設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世界產(chǎn)量最大的特種鋼生產(chǎn)基地——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就在太原。
(濱河東路)前面的祥云橋,,就像一支高擎的火炬,。我們現(xiàn)在行駛在汾河東岸的這條路叫“濱河東路”。沿路北行,,您會處處感受到太原的巨變,。祥云橋的得名,恰因大橋開工之日,,適逢20__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在太原傳遞,。奧運火炬的傳遞,,同時點燃了太原城南新區(qū)建設的萬家燈火,。新建成的長風文化商務區(qū),已成為太原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路西這條河流就是黃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親河——汾河。《汾河流水嘩啦啦》這首歌,,唱得就是這條河,。汾河全長716公里,從北向南,,幾乎貫穿山西全省,。山西有許多地名都與汾河有關,比如:汾陽,、汾西,、臨汾、襄汾就連山西最有名的酒也叫“汾酒”,。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將太原市區(qū)分為東西兩部分,我們習慣稱“河東”,、“河西”,。太原市的河東是政治、經(jīng)濟,、商業(yè)的主要活動中心,,河西則以工業(yè)區(qū)和文化商貿會展區(qū)為主。
汾河兩岸,,現(xiàn)有10座公路橋梁,,交通十分方便。前面就是被譽為“月亮橋”的南中環(huán)橋,。茫茫夜色之中,,彩燈輝映大橋,彷佛一彎新月,,好像正從波光粼粼的河面升起,。如果從橋兩端看,大橋又如一只將要展翅高飛的大雁,。
這一座躋汾橋被譽為“搖籃橋”,,是太原市首座步行景觀橋,直抵長風文化商務區(qū),。每逢夜幕降臨,、華燈初放,躋汾橋通體透明璀璨,,為并州夜景增添一處“銀虹麗影”,,更與長風文化商務區(qū)的五彩華燈一起,在汾河兩岸高樓大廈的眾多燈光交相輝映下,,不停地變換著被譽為“長風文化島”的美麗夜景
在這一座象征展示山西和太原文化內涵的“島”上,,匯聚著如“飛碟”,、似“玉璧”般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象征三晉文化藝術、盡顯“山西之門”開放包容氣度的.山西大劇院;體現(xiàn)科技理念,、外形好像巨大手風琴的山西科技館;猶如巖石,、又仿佛層層書卷的山西省圖書館;頗具“燈籠”造型、俗稱“五個桶”的太原市博物館;靈感來自梯田地貌,、極富張力的太原美術館,。
這6大地標性、文化性建筑,,與文化島內的生態(tài)路網(wǎng),、內河小橋、綠地,、噴泉,、雕塑、疊水等,,以及汾河公園,、山西奧體中心,汾河上的躋汾橋,、南中環(huán)橋,、祥云橋、長風橋等一起,,形成了一處國際性公眾文化大舞臺,,又環(huán)抱成一個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園,,獲得了亞洲人居環(huán)境協(xié)會和聯(lián)合國人居署亞太辦公室聯(lián)合頒發(fā)的20__亞洲都市文化獎,。
這一座長風大橋長570米,中間的綠化帶寬3米,,堪稱一座“綠橋”,。大橋東西的長風大街,與龍城大街一樣,,貫通太原市區(qū),,全長4.67公里,寬80米,,僅道路兩旁的綠化帶就寬20米,。長風大街建成10年來,與其前身是一條坑洼不平的窄巷土路大為不同,,沿街南北已經(jīng)成為太原的一處商業(yè)貿易區(qū),。
太原市的街道,大部分比較正直,、寬闊,,方向感強,不是正南正北,,就是正東正西,,很少有斜向的。許多外地人都開玩笑地說,,太原市的街道和太原人一樣,。太原市的街名,也起得很有規(guī)律,。凡是南北方向,,都叫做“路”;凡是東西方向,都叫做“街”,,十分方便,。因此,大家在太原不用擔心迷失方向
我們沿著濱河東路向北行駛,,很快就要達到市區(qū)中心,。大家已經(jīng)看到,汾河碧波蕩漾,,兩岸樹木茂盛,,綠草茵茵,小徑縱橫,,環(huán)境宜人,。太原市的氣候比較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最熱的7月份,,晚風清爽,,可以消去白天的暑氣,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
汾河公園在治理汾河及其兩岸濕地的基礎上建設,,目前已有21公里長。今后,,隨著城市建設,,太原將會呈現(xiàn)“一條碧帶穿城過,百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F(xiàn)在的濱河公園內,,白天,兒童們在這里嬉戲玩耍;晚上,,萬盞華燈齊放,,辛勞了一天的人們在這里漫步休閑,,市民們把它譽為“太原外灘”。
濱河東路右側的太原碑林公園,,收藏有明,、清時期的書法碑石418通,也是一座大型個人書法碑林,。其中的北園,,又叫“傅山碑林”,收集陳列了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醫(yī)學家,、書畫家傅山先生的真、草,、隸,、篆、行等書法作品222幅,,每一件作品都體現(xiàn)出傅山的人品,、學養(yǎng)和人格(簡介傅山,參閱:叢書1《明清啟蒙思想家傅山》),。
在2500多年的城市發(fā)展中,,太原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原有的城市標志即雙塔寺的“凌霄雙塔”,牛駝寨的解放紀念碑,,均聳立在市區(qū)的東大門;古剎崇善寺,、文廟、萬壽宮,、純陽宮,、清真寺、天主堂都地處繁華鬧市;市區(qū)中心的督軍府舊貌猶存,、神秘誘人;古老的晉祠是中國最大的祠廟式古建園林,,天龍山石窟、龍山石窟均被譽為雕塑精品;蒙山大佛是中國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郊區(qū)的多福寺,、凈因寺,、竇大夫祠等以及太原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都有著較高的文化旅游價值(參閱:《太原風景名勝志》),。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經(jīng)贊美太原“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并州自古多豪杰,,戰(zhàn)爭五代幾百年,。”太原作為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重鎮(zhèn),歷史上名人輩出,。春秋時期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俠好義的豫讓,趙國名將廉頗;魏晉時有史學家王沈,、王助,,文學家孫綽;唐代有宰相狄仁杰,,著名詩人王維,、王之渙、王翰,、王昌齡,、白居易,文學家白行簡;宋代有書畫家米芾(fú),,名將楊業(yè),、楊延昭、呼延贊;金代著名詩人李汾,,元代戲曲家喬吉,,明代《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清代著名學者閻若璩等,,均對中華文明作出了貢獻(郭利萍供稿,,參閱:叢書1《唐代名相狄仁杰》、《祖籍并州詩豪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