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怨古詩譯篇一
朱淑真〔宋代〕
獨(dú)行獨(dú)坐,獨(dú)唱獨(dú)酬還獨(dú)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dú)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臥倒床榻,我都獨(dú)自一人,;久久的站著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緒。這份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妝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獨(dú)行:一人行路,;獨(dú)自行走。獨(dú)坐:一個人坐著,。獨(dú)唱:獨(dú)自吟詠,、吟唱。獨(dú)臥:泛指一人獨(dú)眠,。佇立:久立,。傷神:傷心。無奈:謂無可奈何,。輕寒:微寒,。殘妝:亦作“ 殘妝 ”。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相仍:相繼,;連續(xù)不斷,。寒燈:寒夜里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凄涼的環(huán)境,。不成:不行,不可以,。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處流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后抑郁處歡,故處流中“多憂寫怨恨之語臥,。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樣的人,其說不一,。有的說她“嫁為市井民家妻臥,,有的說她的丈夫曾應(yīng)禮部試,后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說法可信,有一點(diǎn)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nèi)容看,這首流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guān)系,。
“獨(dú)行獨(dú)坐,,獨(dú)倡獨(dú)酬還獨(dú)臥臥兩句,連用五個“獨(dú)臥字,,充分表現(xiàn)出她的孤獨(dú)與寂寞,,似乎“獨(dú)臥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皝辛衽P等兩句,,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dú),,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臥一句,寫出了女流人對季節(jié)的敏感,?!拜p寒臥二字,正扣題目“春怨臥二字的“春臥字,,全流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臥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爸P一流,宋人處流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處:“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莫人,。臥楊萬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處》處:“無那春寫著莫人,,風(fēng)顛雨急更黃昏臥?!爸P即“著莫臥,,朱淑真流與楊萬里處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么撩惹春寫,,失去愛情幸福的女流人深有體會,。處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臥(《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佇立傷神臥之際,,不禁發(fā)出“無奈輕寒著摸人臥的吟詠,足見兩位女流人在“輕寒臥季節(jié),,有著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jìn)一步抒寫女流人寫怨?!按饲檎l見臥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臥,既指上片的孤獨(dú)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妝無一半臥寫出了女流人以淚洗面的寫苦,。結(jié)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qū)懚?,因病添寫,,寫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p>
這首流語言自然婉轉(zhuǎn),,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dú)臥字,,寫出了女流人因內(nèi)心孤悶難遣而導(dǎo)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tài)的描寫,。“佇立傷神臥兩句,,轉(zhuǎn)向?qū)戩o態(tài)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臥的落腳點(diǎn)不在“剔臥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臥字,。“盡臥字是體現(xiàn)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臥(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于孤凄寫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況是“此情誰見臥,,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脫!自寫苦情,,情長流短,,其體會之深,含蘊(yùn)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流所能及者,。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yàn)槲姆ㄐ±簦蛑救げ缓?,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zé)o定論。現(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春怨古詩譯篇二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暮春時節(jié),,獨(dú)守空閨,每天都有幾只殘鶯陪伴著叫個不停,;卷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里時時有東風(fēng)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fēng)全都向西飄擺。
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wù)魅宋礆w。
盡向西:唐時征戰(zhàn)多在西陲,。
1、題原作“春愁”,,據(jù)《全唐詩》改,。
2、見:原作“有”,,據(jù)《全唐詩》改,。萋萋:茂盛貌。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xì)加品味,,仔細(xì)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dú)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jié),。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皶r有東風(fēng)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fēng)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yàn)樘茣r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yīng),。“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tài)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dá)到了“超妙”的藝術(shù)境界。
春怨古詩譯篇三
春怨
唐代:鄭愔
春朝物候妍,,愁婦鏡臺前,。
風(fēng)吹數(shù)蝶亂,露洗百花鮮,。
試出褰羅幌,,還來著錦筵。
曲中愁夜夜,,樓上別年年。
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春朝物候妍,愁婦鏡臺前,。
風(fēng)吹數(shù)蝶亂,,露洗百花鮮,。
試出褰羅幌,還來著錦筵,。
曲中愁夜夜,,樓上別年年。
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春朝物候妍,愁婦鏡臺前,。
風(fēng)吹數(shù)蝶亂,,露洗百花鮮。
試出褰(qiān)羅幌(huǎng),,還來著錦筵,。
褰:1.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2.古代稱套褲,。羅幌:絲羅床帳。
曲中愁夜夜,,樓上別年年,。
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鄭愔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春怨的藝術(shù)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jīng)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yuǎn),,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春怨古詩譯篇四
擔(dān)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
簾外一聲聲叫,簾里鴉鬟入報(bào),。問道買梅花,?買桃花,?
擔(dān)子雖小卻挑著無限風(fēng)光,白白紅紅的花朵,,每樣花都很好,。賣花人每日穿街過巷,巷東家,、巷西家四處吆喝,。
簾外一聲聲高叫,簾內(nèi)丫鬟進(jìn)去稟報(bào),。詢問著女主人:買買花還是買桃花好,?
昭君怨:本調(diào)四十字,前后闋相同,。第一,、二、三句,,正與﹝如夢令﹞句法相同,;惟﹝如夢令﹞第三句不用韻,此則換用平韻,。第四句三字,,即協(xié)平韻,句法為仄平平,,不可移易,。
鴉鬟:丫環(huán)。
上片以“擔(dān)子挑春雖小“起筆,,花擔(dān)雖小.怕挑起的卻是整個春天,。接下來筆鋒一轉(zhuǎn).不寫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擔(dān)子里的花兒,那白白紅紅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賣過巷東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復(fù)的方式寫出了賣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過文字,,我們仿佛聽到了賣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長的叫賣聲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蕩,。
下片緊接著寫這叫賣聲穿簾入戶’被簾里的丫環(huán)聽到,問道小姐"買梅花,?買桃花,?”
在春雨過后的早提,俏麗的小丫環(huán)倚在窗邊等待著這賣花的一聲聲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報(bào)著主人:賣花的已在門外了,。她們等的豈只是那些花,儼然是春天的到來,。最后以"買梅花,?買桃花?"這樣一個菏單的問句收尾.既讓我們再次回詠起擔(dān)花郎擔(dān)子中的白白紅紅的花,,又讓我們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還是桃花呢?沒等揭曉答案.整首詞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一絲回味,。
整首詞作并不長,卻為我們描繪 了一個鮮活的情景?。涸谝粋€春雨后的早晨,,賣花郎挑著紅紅白白的一擔(dān)花,就象挑起了按個春天一樣.走街串巷,。他悠長的叫賣聲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鏡頭一轉(zhuǎn),一個俏麗活潑的丫環(huán)出現(xiàn)了,,她迫不及待的問主人要梅花還是要桃花,?還沒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這其中有人物,、有聲音,、有色彩、有對話,,讓人過目難忘,。此外,全詞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實(shí)的生活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生活中最常見,、最生動,、最真實(shí)的一幕,因而顯得明具一格,。
春怨古詩譯篇五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代春怨》是劉方平寫的一首代言體的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里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jié)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別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時至暮春,,獨(dú)守空閨,鶯啼聲稀稀落落,應(yīng)和著我的陣陣低泣,。
扯起珠簾,,撲面映入滿眼芳草。
一陣東風(fēng)從小院里吹過,;
千萬條柳枝便如同千萬縷離情,,一條一縷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愛人守戍的地方,。
①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②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③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指征人未歸,。
④盡向西:唐時征戰(zhàn)多在西陲。
此詩是作者隱居時所作,。由于隱士生活單調(diào),,取材范圍狹窄,女性題材給了他探索另一個心靈世界,,在故事化的虛構(gòu)中施展才華的機(jī)會,,所以他寫下這首詩來表達(dá)久處深閣的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xì)加品味,仔細(xì)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dú)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jié),。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皶r有東風(fēng)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fēng)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yàn)樘茣r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 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yīng),?!叭恕敝娝劊仁乔榈挠|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tài)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dá)到了“超妙”的藝術(shù)境界,。
春怨古詩譯篇六
獨(dú)行獨(dú)坐,獨(dú)唱獨(dú)酬還獨(dú)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dú)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臥倒床榻,,我都獨(dú)自一人,;久久的站著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緒,。
這份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妝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獨(dú)行:一人行路,;獨(dú)自行走,。
獨(dú)坐:一個人坐著。
獨(dú)唱:獨(dú)自吟詠,、吟唱,。
獨(dú)臥:泛指一人獨(dú)眠。
佇立:久立,。
傷神:傷心,。
無奈:謂無可奈何。
輕寒:微寒,。
殘妝:亦作“ 殘妝 ”,。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
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
相仍:依然;仍舊,。
寒燈:寒夜里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凄涼的環(huán)境,。
不成:不行,不可以,。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后抑郁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樣的人,,其說不一,。有的說她“嫁為市井民家妻”,有的說她的丈夫曾應(yīng)禮部試,,后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說法可信,,有一點(diǎn)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nèi)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guān)系,。
“獨(dú)行獨(dú)坐,,獨(dú)倡獨(dú)酬還獨(dú)臥”兩句,連用五個“獨(dú)”字,,充分表現(xiàn)出她的孤獨(dú)與寂寞,,似乎“獨(dú)”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皝辛瘛钡葍删?,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dú),,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一句,寫出了女詞人對季節(jié)的敏感,?!拜p寒”二字,正扣題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詞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爸币辉~,宋人詩詞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詩:“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莫人,。”楊萬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詩》詩:“無那春愁著莫人,,風(fēng)顛雨急更黃昏”,。“著摸”即“著莫”,,朱淑真詞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愛情幸福的女詞人深有體會,。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佇立傷神”之際,,不禁發(fā)出“無奈輕寒著摸人”的吟詠,,足見兩位女詞人在“輕寒”季節(jié),有著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jìn)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按饲檎l見”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獨(dú)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妝無一半”寫出了女詞人以淚洗面的愁苦,。結(jié)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zhuǎn),,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dú)”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nèi)心孤悶難遣而導(dǎo)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tài)的描寫?!皝辛瘛眱删洌D(zhuǎn)向?qū)戩o態(tài)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的落腳點(diǎn)不在“剔”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字,。“盡”字是體現(xiàn)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于孤凄愁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況是“此情誰見”,,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脫,!自寫苦情,情長詞短,,其體會之深,,含蘊(yùn)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詞所能及者,。
朱淑真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這首詞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寫。朱淑真書寫時心中充滿矛盾,,但字里行間卻透露著對知音的渴望,,對自我才華的肯定,對自我實(shí)現(xiàn)的期待,。
春怨古詩譯篇七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fēng)。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這首《春怨》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憂愁苦悶之情,。
那呆子騎著白色駿馬,黃金羈馬頭,,奔馳在遼東半島,。
我這里繡帳錦被,只有春風(fēng)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過窗戶偷窺,只見蠟燭燃盡,,人還未入睡,。
落花乘春風(fēng)飛入室內(nèi),也笑:怎么只有一個人,!
此詩大意是寫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yuǎn)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奥湓碌蛙幐Q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jìn)來,,偷偷地看著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jìn)門,,也笑床空,,表現(xiàn)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nèi)心的憂愁苦悶,。全詩對仗工整有趣,。
春怨古詩譯篇八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yuǎn)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怨王孫·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主旨為思婦念遠(yuǎn),通過描寫春暮時節(jié)的景物以及女主人公對“遠(yuǎn)信”的癡想,,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京城思婦獨(dú)處深閨的形象,。全詞語言工巧,情感真摯,,尤其是詞的結(jié)尾以白描手法描摹月色,更見詞人遣詞之精工,。
在京城的暮春時節(jié),,在重重門庭、深深院落中,,階前綠草萋萋,,黃昏的天空,看不見大雁的蹤影,。佇立樓上等候音訊,,而音訊全無,心中幽恨綿綿不絕,。
多情人當(dāng)是多煩惱,,想不思念心里卻又難以割舍,,倏忽間寒食節(jié)又到了。夜深人靜,,秋千空蕩,,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潔白的梨花沉浸在銀色的月光里,。
⑴怨王孫:詞牌名,有多體,。據(jù)《詞譜》,,此調(diào)以秦觀同名單調(diào)詞為正體。此詞為變格,,雙調(diào)五十三字,。
⑵帝里:猶帝鄉(xiāng)、帝京,,指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這里指東京汴梁,。
⑶遠(yuǎn)信:遠(yuǎn)方的書信,、消息。
⑷拚(pàn)舍:割舍,,舍棄,。
⑷寒食:節(jié)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⑹梨花:此處為見梨花思遠(yuǎn)人之意,。梨,諧音“離”,。
這首詞當(dāng)為李清照婚后作于汴京,,或與《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于同時,是在暮春時節(jié),,趙明誠出游不歸,,李清照幽居獨(dú)處所作。
這首詞通過描寫春暮時節(jié)的景物和描繪主人公對“遠(yuǎn)信”的癡想,,刻畫了少婦獨(dú)處深閨的形象,。愛人不在身邊,閨中寂寞無聊,又正是紅花衰敗,,“草綠階前”的暮春時候,,閨中少婦更提不起興趣外出賞春游玩,只是深院重門緊閉,,獨(dú)對空閨,,任憑離別的思緒糾纏環(huán)繞于心頭。思念丈夫之情難卻,,盼人不歸,,登樓眺望也是無濟(jì)于事。更何況天色已昏黑,,連能夠?yàn)槿藗魉蜁诺拇笱阋部床灰?。所以,即使是將自己一腔的相思情懷寫成書信,,也無由寄達(dá),。詞人自知“多情”無法“拚舍”,只得默默忍受,。這時,,閨房外面的秋千無人問津,周圍靜悄悄的,,惟見明月升起,,將銀輝灑向梨花,也灑向大地,。詞人在閨樓里枯坐了一天,,從白天到昏暮到皎月升起。閨閣思婦對丈夫感情之濃厚,,思念之愁苦,,于此可見。
開篇“帝里春晚”點(diǎn)明時地,。京城汴梁是熱鬧繁華的所在,,暮春是鶯啼花開的季節(jié)?!爸亻T深院”,,是李清照獨(dú)處時的周遭環(huán)境氛圍?!爸亻T”顯其府第之森嚴(yán),“深院”微露幽深閨中之寂寞惆悵,。在京城的暮春時節(jié),,本是熱鬧繁華,鶯飛燕舞的大好時光,而女詞人卻是獨(dú)自在“重門深院”里,,無法與丈夫一同去親近大自然,,不禁叫人頓生愁怨?!安菥G階前,,暮天雁斷”兩句意味十分深厚。庭前草綠,,讓人憶及“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蹦禾煅銛?,古時傳說稱雁能傳書?!兑患裘贰ぜt藕香殘玉簟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此處是說雁書已斷,,音訊不知?!皹巧线h(yuǎn)信誰傳,?恨綿綿?!崩钋逭赵谖鳂峭娡ルA前春草綠了,,天色漸晚,天邊歸雁已無蹤影,。雁且知?dú)w,,人竟不返,勾起她無窮怨意,。如今雁影都不見,,音訊杳無,心中幽恨綿綿不絕,。
過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三句把詞人內(nèi)心無比復(fù)雜的感情很精當(dāng)巧妙地表現(xiàn)出來,。她自怨多情善感,,登樓望遠(yuǎn)易生掛念,而多情則多煩惱,。然而卻又難以割舍,,倏忽間發(fā)覺又一個寒食已近,。這一句“又是寒食也”很是生動,雖然語言淺近,,但是格調(diào)雅致,。最后“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三句托出一個凄清皎潔,、如夢如幻的境界。夜來寂靜一片,,秋千無人打,,巷陌無人行,唯有清輝皎潔的月光,,宛如一汪清水,,浸潤著梨花。這里運(yùn)用諧音雙關(guān),,“梨”借作“離”,。那月光下的梨花不由觸起了人的離情別緒。這離愁輕如云,,薄如霧,,如月光綿綿不絕,在心頭縈回不去,。這個結(jié)尾寫得幽靜,、清奇、夢幻,。帝里暮春,,夜深人靜。秋千架空蕩蕩地隨風(fēng)搖曳,,街巷里已經(jīng)不見人影,。天上斜掛的明月皎潔輕寒。那樹樹梨花沐浴在月光下,,如夢如幻,。“梨花”有時也隱指眼淚,,如“淚帶梨花”,。梨樹在春末開花,其花色白而艷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飄落來形容女子楚楚動人的眼淚,。“淚帶梨花”的名句有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惫蚀颂帯扒锴锬埃遂o皎月初斜,,浸梨花”也有離情難抑以致眼中噙淚之意。李清照筆下的這種離人憑樓望遠(yuǎn),、月浸梨花的景象和溫庭筠《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中的“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guān)山隔”的情境非常相似。詞的最后以白描手法,,將月色描摹得如此傳神,,可見作者動筆的靈巧,遣詞的精工,。
明·楊慎:(評“多情自是多沾惹”句)至情,。(楊慎批點(diǎn)本《草堂詩余》卷二)
明·沈際飛:賀詞“多情多感”,猶少此“難拚舍”三字,。又云:元人樂府率以“也”字葉成妙句,,殆祖此。(《草堂詩余正集》卷一)
明·李攀龍:(眉批)以“多情”接“恨綿綿”,,何組織之工?。ㄔu語)此詞可以“王孫不歸兮,春草萋萋兮”參看,。(《草堂詩余雋》卷二)
明·卓人月:元詞多以“也”字葉成妙句,,殆祖此。(《古今詞統(tǒng)》卷七)
清·王士禛:“皎月”“梨花”本是平平,,得一“浸”字,,妙絕千古,與“月明如水浸宮殿”同工,。(《花草蒙拾》)
清·吳灝:易安以詞擅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最愛其“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極似唐人,。(《歷朝名媛詩詞》卷十一)
春怨古詩譯篇九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dú)照長門宮里人,。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后居于此,。相傳司馬相如曾為陳皇后作了一篇《長門賦》,,凄婉動人。實(shí)際上,,《長門賦》是后人假托司馬相如之名而作的,。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發(fā)抒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
第一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還是“長愁”。女主人公這種銘刻內(nèi)心的宮愁并不只是因?yàn)榍镲L(fēng)蕭瑟才引起的,,而是時時刻刻縈繞心間,,無法排遣的。在她的心目中,,自從離開了黃金屋以后,,其實(shí)在失寵以后,哪怕是在“金屋”之中獨(dú)處的日月里,,也就是只剩下“秋風(fēng)霜箭”,,簡直是長年都生活在愁怨之中,所以不論何時望去,,屋子里只有不盡的“秋塵”,。從失寵以后,似乎就再也沒有領(lǐng)略過一絲一毫春天的氣息,。
無論人世間的生活是多么豐富多彩,,四季中的變幻又如何氣象萬千,對她來說,,一切都是一潭死水,,又“四壁秋塵”,春花也罷,,夏雨也罷,,秋葉也罷,冬雪也罷,,在她眼中都是與自己個人的命運(yùn)毫不相干的,。一個人如果對春天失去了興趣,實(shí)際上也就是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所以,,這座被漢武帝所遺忘了的“黃金屋”也就完全失去了生機(jī),再沒有任何溫情與歡愛可言,,再在這里呆下去,,可能連精神都會崩潰的。只有離開這里,,獨(dú)自去長門宮一個人默默地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寵的苦果,。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dú)照長門宮里人”這兩句,是出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意境,,此時與前一首詩的意境有所不同,那首是說的“月光欲到長門殿”,,也就是還沒有照到,,是將來未來,想照未照之際,,則是把整個長門殿都完全籠罩在清冷的月光下面了,或許當(dāng)一切都躲在夜色之中時,,似乎也能把愁思一起掩蓋似的,,連愁思都在這明亮的月光下暴露得一覽無余,無處藏匿了,。
在月光照耀下的長門宮是那樣的冷寂,,無望,沒有任何歡聲笑語,,甚至連一個活動的人影,、一絲熱鬧的響動都沒有,這種獨(dú)閉深宮的滋味,,如果不是長期身處其間,,又是如何能體會出來,感受得到呢,!“獨(dú)照”兩字更加重了憂思的份量,,月光在天下是無所不照的,不管你是恃寵得意也罷,,失寵落魄也罷,,可是如果有了當(dāng)初喜沐皇恩、共賞明月的那一幕幕光景,,獨(dú)受清光,、無人理睬的痛楚就愈發(fā)顯得觸目驚心、傷痛難捱了,。這是一件多么殘酷的事情,。
七言絕句是李白最擅長的詩歌體裁之一,從風(fēng)格上看,,既可以寫得輕靈飄逸,,如《早發(fā)白帝城》,也可以寫得哀怨感人,,如《春夜洛城聞笛》,。從題材上看,,無論是贈別、懷遠(yuǎn),、寫景,、言情,都是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可以說李白的七絕已經(jīng)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境界了,。這首《長門怨》可以讓我們領(lǐng)略李白七絕中一種不同以往的格調(diào),。
在李白的《長門怨》中,月亮作為最重要的,、唯一兩次出現(xiàn)的景物,,是被擬人化了,正因?yàn)檫@有情的月亮不忍心給陳皇后帶去傷痛,,所以它才在第一首詩里顯得猶豫不決,,可是這畢竟是沒有辦法的事,月亮無論如何總是要升上中天的,,其實(shí)它已經(jīng)一拖再拖了,,一直拖到“天回北斗掛西樓”了,才情不由己地照到了長門宮,。比起這多情的月亮來,,皇帝的寡恩,后宮的傾軋,,就顯得格外的殘忍與冷酷了,。
唐人用《長門怨》題寫宮怨的詩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處,。沈佺期的《長門怨》有“玉階聞墜葉,,羅幌見飛螢”句,張修之的《長門怨》有“玉階草露積,,金屋網(wǎng)塵生”句,,都是以類似的景物來渲染環(huán)境氣氛,但比不上李白這兩句詩的感染力之強(qiáng),。
春怨古詩譯篇十
思邊 / 春怨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關(guān)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
還記得我們?nèi)ツ晔裁磿r候分別的嗎,?那是南邊花園綠草地上飛蝴蝶的時候——春天,。
現(xiàn)在,你知道是什么季節(jié)了嗎,?冬天已經(jīng)到了,,西山頂?shù)陌籽┰谠茖酉赂@幽暗。
玉門關(guān)離我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給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難得一見。
去年:剛過去的一年,。
南園:泛指園圃,。
綠草:亦即春日之時。
今歲:今年,。
白雪:即寒冬之日,。
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婦家在秦地,。秦,泛指陜西,,唐人詩中往往特指長安,。
玉關(guān):即玉門關(guān),漢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移至今甘肅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漢代大將霍去病破月氏,開玉門關(guān),,自此成為中國與西域分界的關(guān)隘,。
音書:音訊,書信,。二句言音訊不通,,存亡難知。
此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初年(742—744)李白在長安待詔時期,。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系此詩于天寶二年(743),。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遍_頭兩句,是思婦對去年與丈夫離別時情景的追憶,。這兩句妙在不純用敘述筆調(diào),,而采用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顯得波峭有致,?!澳蠄@”一句,,因是化用晉代詩人張協(xié)“蝴蝶飛南園”(《雜詩十首》其八)的詩句,故“南園”可理解為某處的一所花園,,未必實(shí)有所指,。其時正當(dāng)春天,南園里綠草如茵,,百花盛開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一對即將離別的夫妻,面對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雙作對的蝴蝶,,不禁觸景生情,肝腸寸斷,。但這種哀傷情緒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來,,詩人描繪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這正是王夫之在評論《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時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姜齋詩話》卷上)的手法,,從而把哀傷之情反襯得更為強(qiáng)烈,。對這對夫妻家在何處、為何事離別,、丈夫又去向何方等問題詩中均未作交代,。這就給讀者設(shè)置了懸念,也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線,。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云?!敝虚g兩句,,用的也是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寫思婦在丈夫離家一年之后對他的懷念,。但詩中并未正面傾訴離愁別恨,,而是分別描繪了“西山白雪”與“暗秦云”兩幅慘淡的畫面,借景言情,?!拔魃桨籽彼淖郑此凭罢Z,,其實(shí)是借此點(diǎn)明丈夫離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僅點(diǎn)明了他們夫妻原來家居之地,,同時也借思婦在家遙望云天之所見,,來刻畫她翹首期待之狀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兩句留下的三點(diǎn)懸念,,至第四句方才釋然大白,。這種寫法,較之一開頭便和盤托出,,更耐人尋味,,此詩構(gòu)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見,。
“玉關(guān)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末尾二句,,寫思婦與丈夫天各一方,,難通音信。秦地距玉關(guān)達(dá)三千里之遙,,欲傳尺素,,又無魚雁。夫妻二人,,一別經(jīng)年,,滿腹相思,無由傾吐,,這就使思婦更感痛苦萬分。詩中,,思婦的丈夫戍守之地為“西山”,,并非“玉關(guān)”,思婦欲往“玉關(guān)”投寄“音書”,,貌似南轅北轍,,前后牴牾。其實(shí)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蓋“玉關(guān)”自漢代以來,,即為漢族統(tǒng)治者與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之地,也是閨怨詩中思婦經(jīng)常夢魂縈系之地,。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子夜吳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風(fēng)吹不盡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贝祟愒娋?,唐詩中不勝枚舉,。在這里,“玉關(guān)”并非實(shí)指,,而是泛指征戰(zhàn)戍守之地,,“玉關(guān)”自然也包括其中。詩人之所以用“玉關(guān)”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辭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現(xiàn)“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換用“玉關(guān)”,,以免重復(fù),。
征夫懷歸、思婦閨怨,,是中國古典詞歌中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自《詩經(jīng)》以來,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類作品亦自不少,?!端歼叀愤@首小詩,在李白閨情詩中雖算不得出類拔萃之作,,但在藝術(shù)上有如下兩點(diǎn)頗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敘別離之悲,,中二句訴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須待讀者細(xì)加咀嚼而后出,,可謂含蓄蘊(yùn)藉,韻味悠長,。第二,,全篇雖用思婦口吻,但“去年何時君別妾”二句是從丈夫一方著筆,,“今歲何時妾憶君”二句是從自己一方著筆,,這種對仗的句式從兩方落筆的寫法,,既具整飭勻稱之美,又見回環(huán)往復(fù)之致,,與纏綿繾綣的詩情妙合無垠,。末尾二句,出語雖稍嫌直露,,但可使題旨表達(dá)得更為強(qiáng)烈醒豁,,收結(jié)更為斬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春怨古詩譯篇十一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闌干倚,,一望幾重?zé)熕?。何處是京華,暮云遮,。
《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是一首由宋代詞人萬俟詠創(chuàng)作的詞,,抒寫了主人公思?xì)w的心情。
春天到來,,南樓上的`雪化完了,,春到到來元宵燈節(jié)期間群花開放。
剛下過小雨一番寒意,,獨(dú)自一人依靠著闌干。
不要頻繁的依靠在闌干上,,放眼望去也只能看到層層疊疊的煙水,。
汴梁在哪里?被黃昏時的云霞與霧氣遮住了,。
①燈期:指元宵燈節(jié)期間,。
②花信:指群花開放的消息,。
此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詞語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將客中思?xì)w的情懷抒寫得娓婉動人。
上片首兩句先寫客中值上元燈節(jié),。“雪盡”則見日暖風(fēng)和,,大地回春,?!秴问洗呵?。貴信》云:“春之德風(fēng),,風(fēng)不信(不如期而至),,則其花不盛,?!惫手^花開時風(fēng)名花信風(fēng),。而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上元節(jié)又稱燈節(jié),,為賞燈之期,。此“燈期”之花信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歐陽修詠小桃詩所云“初見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謂“驚動”,,即言春到南樓,時值元宵,,小桃開放,如從睡夢中驚醒,。
三,、四兩句,寫倚“南樓”之欄干,,承上“燈期花信”而來,詞意有所轉(zhuǎn)折,。獨(dú)倚欄干之人,,必不游眾之中,而這一番寒意,,是因?yàn)閯傁逻^的一場小雨,,還是因?yàn)榭托谋瘺龅木壒?,亦是斷難分辨,。
過片“莫把欄干頻倚”,,翻進(jìn)一層寫歸思之切,。
所以強(qiáng)言莫倚,,是因?yàn)橐袡诟梢仓荒堋啊麕字責(zé)熕?,重重疊疊的煙水云山遮斷了故國的望眼,。接下來“何處是京華”,,全是望尋之神,,說明他欲罷不能,。“京華”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決:“暮云遮”,即還是望而不見,。此句似暗用李太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意,既寫景兼以寄慨,,實(shí)有比義,。
這首詞清雅情深,當(dāng)為詞人的代表作,。
春怨古詩譯篇十二
西宮春怨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西宮中的夜晚非常清靜,只有盛開在宮中庭院內(nèi)的花朵悄悄地散布著陣陣香氣。住在宮中的美人本來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門簾出外賞花,卻又因無心欣賞而作罷,只有懷著說不盡的怨恨而獨(dú)守空閨,。抱著琴瑟看月亮,,許多樹隱蔽著昭陽宮。
⑴云和:古代琴瑟一類樂器的代稱,。
⑵昭陽:宮殿名,,曾為趙飛燕所居,。這里指皇帝的居處。
參考資料:
《辭?!罚s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xx年1月版,第582,、1682頁
這首詩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為背景,,描寫一個被幽閉在深宮里的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意態(tài),運(yùn)思深婉,,刻畫入微,,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
詩的首句“西宮夜靜百花香”,點(diǎn)明季節(jié),,點(diǎn)明時間,,把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花氣襲人的春夜。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為了反襯出詩中人的孤獨(dú)凄涼的處境;就內(nèi)容而言,,它與下文緊密銜接,,由此引出了詩中人的矛盾心情和無限幽恨。作者的構(gòu)思和用詞是極其精細(xì)的,。這里,,不寫花的顏色,只寫花的香氣,,因?yàn)橐话阏f來,,在夜色覆蓋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況從下面一句看,,詩中人此時在珠簾未卷的室內(nèi),觸發(fā)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隨風(fēng)飄來的陣陣花香了,。
照說,,在百花開放的時節(jié),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為一個正在好動,、愛美年齡的少女,竟然還沒有就寢,早該到院中去觀賞了,,但她卻一直把自己關(guān)在室內(nèi),。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戶外景色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為怕惱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見心不煩,??墒牵谢ㄏ阃负煻?,使她又不能不動觀賞的念頭,。詩的第二句“欲卷珠簾春恨長”,正是寫她動念后的內(nèi)心活動,。這時,,她雖然無心出戶,倒也曾想把珠簾卷起遙望一番,,但這里只說“欲卷”,,看來并沒有真的去卷。其實(shí),,卷簾不過舉手之勞,,問題是她為什么始而欲卷,終于不卷呢,,該句內(nèi)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原因?yàn)椋翰灰姶壕埃咽谴汉蘧d綿,,當(dāng)然不必再去添加煩惱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當(dāng)前,,悶坐在重簾之內(nèi),,又會感到時間難熬,愁恨難遣,。詩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見月”,,就是詩中人決心不卷珠簾而又百無聊賴之余的舉動和情態(tài)??磥?,她是一位有音樂素養(yǎng)的少女,此時不禁拿起樂器,,想以音樂打發(fā)時間,、排遣愁恨;可是,欲彈輒止,,并沒有真?zhèn)€去彈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著夜空獨(dú)自出神罷了,。這一“斜抱云和”的描寫,,正如譚元春在《唐詩歸》中所說,“以態(tài)則至媚,,以情則至苦”,。可以與這句詩合參的有崔國輔的《古意·凈掃黃金階》“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边@些詩句,,所寫情事雖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宮中的怨女的極其微妙,、也極其痛苦的心情,。
詩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半鼥V樹色隱昭陽”,就是她隔簾望見的景色,。這一句,,既是以景結(jié)情,又是景中見情,。句中特別值得玩味的是點(diǎn)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陽宮,。這與作者另一首《長信秋詞》的結(jié)尾“臥聽南宮清漏長”句中點(diǎn)出南宮的意義是相同的。它暗示詩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處,,而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閉著大批宮人的西宮與昭陽殿之間隔著重重門戶,,距離本來就很遙遠(yuǎn),,更何況又在夜幕籠罩之中,詩中人所能望見的只是一片朦朦朧朧的樹影而已,。這時透過一層,、深入一步的寫法,寫詩中人想把怨情傾注向昭陽宮,,而這個昭陽宮卻望都望不見,,這就加倍說明了她的處境之可憐。
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王龍標(biāo)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陸時雍《詩鏡總論》也說:“王龍標(biāo)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边@首《西宮春怨》是當(dāng)之無愧的,。
春怨古詩譯篇十三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暮春時節(jié),,獨(dú)守空閨,每天都有幾只殘鶯陪伴著叫個不停,;卷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里時時有東風(fēng)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fēng)全都向西飄擺。
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wù)魅宋礆w。
盡向西:唐時征戰(zhàn)多在西陲,。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xì)加品味,仔細(xì)琢磨了,。本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里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jié)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別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一二句中“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俺铡薄ⅰ皻堹L”不僅點(diǎn)出暮春之晨的季節(jié),,時間,,也使人們的想象自然從今晨的鏡頭回溯昨夜以至整個春天。陽光八室,,曉鶯啼愁,,又一個惱人的春夜度過了?!皻垺弊至髀冻鏊倪t暮之憂,,“伴”字更傳達(dá)出她的孤凄之感。
時至暮春,,獨(dú)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jié)。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三四句別具匠心?!皶r有東風(fēng)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fēng)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yàn)樘茣r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此詩是作者隱居時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由于隱士生活單調(diào),,取材范圍狹窄,,女性題材給了他探索另一個心靈世界,在故事化的虛構(gòu)中施展才華的機(jī)會,,所以他寫下這首詩來表達(dá)久處深閣的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yīng)進(jìn)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yán)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xiāng)思,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但藝術(shù)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yùn)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春怨古詩譯篇十四
春怨
唐代:李白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fēng),。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那呆子騎著白色駿馬,,黃金羈馬頭,,奔馳在遼東半島。我這里繡帳錦被,,只有春風(fēng)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過窗戶偷窺,,只見蠟燭燃盡,,人還未入睡。落花乘春風(fēng)飛入室內(nèi),,也笑:怎么只有一個人,!
此詩大意是寫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yuǎn)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jìn)來,偷偷地看著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jìn)門,,也笑床空,表現(xiàn)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nèi)心的憂愁苦悶,。全詩對仗工整有趣。
春怨古詩譯篇十五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guān)緊。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diǎn)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nèi)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yùn)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huán)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nèi)環(huán)顧無人,,固然已經(jīng)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F(xiàn)在,屋內(nèi)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dú)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nèi)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xiàn)一片生機(jī)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F(xiàn)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jié),,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bǔ)充和引伸;也遙應(yīng)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jié)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nèi)獨(dú)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nèi),,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nèi)及外,由近及遠(yuǎn),,從屋內(nèi)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yuǎn)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當(dāng)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diǎn)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diào)與情調(diào)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qiáng)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fù)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zé)o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xiàn),。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diǎn)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jìn)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yùn),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