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00字 鄭英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篇一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鄭英老師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她每周都會定一束鮮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門著裝都保持清新整潔,;每次看書都要將手洗凈......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許要多花費很多時間,,但也正因為需要花時間,,才更能體現出對生活的深情。
其實我在學校里接觸過很多老師,,覺得他們身上都有這種對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鐵城校長,前不久在我裹著羽絨服去上早讀的路上,,看見他穿著運動短袖在跑步,;還有胡自強部長、邱勇兵和湯軍老師,,他們經常結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騎行;還有汪正文老師,,每個月都堅持跑步,;還有當時被戲稱是“祁門陶淵明”的汪文峰老師,辦公室里的花花草草養(yǎng)的生機勃勃,;還有現在辦公室的“多肉達人”楊軍師老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美的追求,,無關年紀、無關學識,、無關金錢,,只關乎對人、對己,、對物的深愛......
真正的教育,,不離生活之美,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為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以拐彎的方式為教育人生做新的箋注和眉批。
所以說,,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再者,,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還應當是一個詩人。
馬卡連柯說:“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中更如同詩歌創(chuàng)作一樣,,其間充滿著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睅熣?,當懷一顆詩心,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如此,。我們不是文章、修辭,、語言,、考試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參的操縱者,。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遠比“語文”更寬闊的視野,即引導學生發(fā)現美,。師者,,當以一顆詩心領悟美,再引導學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開課《夜歸鹿門歌》的時候,,我就發(fā)現擁有一顆詩心真的很重要,我們講緣景明情,,如果沒有一顆詩心,,又怎么去領會那些意象,,置身那樣的詩境,與詩人達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00字 鄭英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篇二
10月19日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xù)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
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常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學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guī)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qū)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wèi)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huán)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huán)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00字 鄭英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篇三
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一書,匯集了她的17篇教育隨筆,,內容分為這樣兩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這兩輯文章,均緊扣“向美”的主題,。從鄭英老師的文字中,,我讀到了她對教育之美的享受,這也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所能達到的較高的境界,。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的問題。我一直覺得,,所謂的優(yōu)秀教師,,并不是因為他們遇到的學生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在他們的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時候,,他們能夠直面這些問題,,并且會非常智慧地予以解決,。
很多老師都有類似這樣的感悟,,正是那些問題學生成就了他們。在《教育,,向美而生》一書中,,鄭英老師分享了幾個教育案例:“紅孩兒”偉偉、“低起點”孩子濤濤,、“芥末型”績優(yōu)生子軒等,。在這些學生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班級里學生的影子。相比較而言,,我們是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效果,,也決定了我們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數,。教育無小事,無論是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都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逃避肯定不是辦法,把問題推給學校,、家長,,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敢于面對具體的問題,,并想辦法進行解決,,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教育態(tài)度,也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從而豐富我們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對學生教育日常的疏導,。大禹治水的辦法經常被老師們引用并奉為圭臬,,其中一個最核心的詞語就是——疏導。在教育過程中,,遇到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固然能體現教師的責任心和智慧力。但是,,如果能避免問題的出現,,如果能指引著學生向更高層面上發(fā)展,那自然是更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了,。像很多班主任帶班一樣,,鄭老師的班級也有公約。但他們的班級公約里所寫的,,并不是幾不準,,如有違反,將會接受什么懲罰之類的,。他們的公約里,,寫下的是師生共同的信條和愿景,,是指向著讓孩子們向善向美的具體的做法。而且,,這些公約,,是通過學生們的深度討論后確定下來的,而不是班主任老師的.一家之言,。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彰顯著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必然會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不只是在問題出現時會發(fā)生,,在學校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中也應該施行,。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師視野的無限拓展,。鄭英老師讓學生辨認校園里的樹木,,查找關于這種樹的傳說,了解與它有關的歷史人物,,看它是否當選,,這樣,校園就成為了學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鄭英老師幾年來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是,定期走進大地,,閱讀大地之書,。她不僅自己從大地之書上獲得靈感、培養(yǎng)詩心,,還把學生指引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從生命和彼此身上尋找一切存在著的美好和善良的東西。我們常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講臺,,如何能安放下教育的千鈞重擔,?所以說,教育不僅是指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它還應該有更廣闊的外延空間,。當一個老師把教育的視野無限拓寬了之后,教育也就變成了我們生活的日常,。生活中,,美是到處都有的,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同樣,,教育之美也是到處都有的,我們不僅要能發(fā)現,,還要能創(chuàng)造,,能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不僅是教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教育的理想。讓我們一起追尋這樣的理想,,享受這樣的教育,。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00字 鄭英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篇四
前段時間非常有幸聆聽了鄭英老師的講座,跟著鄭英老師一起感受我們教育事業(yè)當中這么多的“美”,,然后回來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通過閱讀此書,,或許可以揭開鄭英“從容淡定工作,,幸福快樂生活”的秘密,。工作不到20年的鄭英,,已經評上了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站在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金字塔的頂端,。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和發(fā)展機遇,鄭英的成功并不能簡單復制,。但我們從鄭英的這本書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諦。
鄭英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坐而論道,,她是生活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班主任?!敖逃裏o趣,,每天備課批閱,日復一日,,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好煩好累好無趣,!”“教育好難,要和學生斗智斗勇,,還輕傷不能下火線,,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如何開顏,。”對于教師們類似的抱怨,,鄭英認為,,這反映了不少教師的心聲,但如果教師陷入這種情緒,,會使教育越來越艱難,。她認為,任何職業(yè)都是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變化和可能,,充滿了對智慧與人格的考驗。也正因如此,,它激發(fā)著教師不斷挑戰(zhàn),、不斷突破,在漸進中收獲更好的自己,。
鄭英并不否認自己的教育歷程中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比如本書中她例舉的教育一個“紅孩兒”的經歷就是如此,但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并非想象的那么艱難,。
正如積極的心態(tài)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這里,我們不妨向王陽明學習“事上練”的心態(tài),。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煉,教師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在書中,鄭英花了很大篇幅闡述自己如何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她認為,,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范本,,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fā)展,,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言談舉止、處世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班主任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刻,。美國名師雷夫也強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要做得更好,。
鄭英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美好教師的三重境界,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之,。
她認為,,在人生的很多時刻,我們要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并賦予未來以期盼,、祝福和新的意義。在她看來,,生活庸常,、細碎,需要一點兒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兒外部加持,,這種加持就是儀式。為此,,她用儀式感去擦亮生活,、擦亮課堂、擦亮心靈,,把原本一些無彩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正是因為重視儀式感的作用,在她眼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什么“茍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這也印證了工作即修行的道理,。
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的鄭英,,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這從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得到驗證,。她不僅曬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曬家人之間的甜甜蜜蜜,、幸福美滿,。
當然,鄭英過上美好生活的一個前提,,就是她在工作上的用心付出,。也正是因為她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項工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空間,。
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學生的變化和成長上,除了學生的學業(yè)進步外,,也包括學生人格的健全,、心靈的美善等。
正如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最終要促進學生成長一樣,,鄭英認為,,教育也是一項關于美的事業(yè),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對于教育,,師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鄭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自然就堅持學生立場,。她遵循學生愛玩的天性、愛美的天性,、不喜歡被說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關注的天性,,采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學生的天性,贏得了學生的心,成為學生心中的“自己人”,。這樣,,為了實現班級的共同目標,大家都不遺余力,,努力使班級成為一個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
她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創(chuàng)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發(fā)現世界的美,或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霸诮逃校覀儜敵蔀橐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yǎng)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
如果你有機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00字 鄭英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篇五
有幸拜讀了鄭英女士的兩本書《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鄭英,何許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鄭英老師來祁門一中作了講座,,聽說反響特好,。我雖未曾有緣親臨現場聆聽,但從許多聽過其講座的同行的言談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后來有幸獲贈她寫的書,,我如獲至寶,心情異常激動,。我即刻就閱讀起來,,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干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兩本書很快就讀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
慢慢品味的。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這個漫長的假期哪兒也不能去,,不得不靜心地呆在家。我重拾書卷,,從書里找到一些最有價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內容,閱讀,、品味,、反思,鄭英老師的文章在我心中蕩起漣漣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
我盡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可班級管理經驗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當過兩屆初中班主任。說來也好笑,,這兩屆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屆記得是從20xx年到20xx年,那時七年級有兩個班,,到了八年級兩個班并成一個班,,學校把重擔壓在我身上,讓我來當班主任,,我可是只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可想而知,,合并后的班級管理比以前難多了,。
20xx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級班主任工作,這屆學生整體素質高一些,,學習等各方面比原來那一屆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來相對輕松多了??烧l曾想又因工作調動換了一個學校,,好在接手的班級就是八年級。初到這個學校,,了解到這個班現狀:基礎差,紀律不太好,,學習習慣不好,,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全縣倒數第一。學校又給我安排一門從未帶過的地理課,。三重壓力,,真是壓力山大,我該如何是好?如何管理好這個班級,,帶好這幫孩子,,如何帶好這兩門課?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后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yōu)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fā)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wèi)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jié),,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米”釀成“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fā)酵,用一顆執(zhí)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F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qū),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并且為其后續(xù)的行為注入恒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后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fā)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tài),。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從沒見過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這么細致,、全面、實用的書,?;叵胛乙郧暗陌鄷n走過場的多,流于形式的多,。今后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