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齊天樂蟋蟀王國維篇一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庾信早年曾吟誦《愁賦》之類的名篇,,
如今,悄悄的私語聲又傳來耳畔,。
夜露浸濕黃銅閃閃的門環(huán),,
蒼苔蓋滿石塊雕砌的井欄--
到處都可以聽到你的歌唱,
仿佛在傾訴人間的悲愁哀怨,。
閨中少婦思念丈夫長夜無眠,
起身尋找機梭為他織就御寒的農(nóng)衫,
伴著她的只有屏風(fēng)上曲折的山巒,,
夜涼如水,,又怎樣度過這深秋的夜晚?
聽,,細南又在散打西廳的窗欞,,
伴著搗衣的砧杵,你的聲音似斷實連,。
在客居的賓館迎來深秋的長夜,,
在出巡的高官憑吊故國的月圓。
還有其他無數(shù)類似的傷心慘事,,
象《豳風(fēng)·七月》,,都可即席成篇。
可笑的是竹籬外傳來燈籠笑語--
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興趣盎然,。
呵,假如把這所有的音響盡皆譜入琴曲,,
那一聲聲,,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間的哀怨!
丙辰歲: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
張功父:張镃,,字功父。南宋將領(lǐng)張俊之孫,,有《南湖集》,。張達可:不詳。
裴回:即徘徊,。
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開封),。促織:古稱蟋蟀為促織。
庚郎:北朝詩人庚信,,曾作《愁賦》,。
銅鋪:銅制的鋪首,裝在門上能銜門環(huán),。
屏山:屏風(fēng)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
候館:迎客的館舍,。
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
豳詩:指《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漫與:即景寫詩,,率然而成,。
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
賞析一
姜夔此詞,,前有小序云:“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 ,,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丙辰是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張功父即張鎡,。他先賦《滿庭芳·促織兒》,寫景狀物“心細如絲發(fā)”,,曲盡形容之妙 ,;姜夔則另辟蹊徑,別創(chuàng)新意,。
詞先從聽蟋蟀者寫入 ,。“庾郎先自吟愁賦 ”,,庾郎 ,,即庾信,曾作《愁賦》,,今已不傳,,此似指《哀江南賦》、《傷心賦》,、《枯樹賦》一類哀愁之作,。杜甫詩云:“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次句寫蟋蟀聲,,凄切細碎而以“私語”比擬,,生動貼切,并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和上句的吟賦聲自然融合?!案劇迸c“先自”相呼應(yīng),,將詞意推進一層。騷人夜吟 ,,已自愁情滿懷,,更那堪又聽到如竊竊“私語”的蟋蟀悲吟呢!從中寄寓了詞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國之痛,。
“露濕”三句是空間的展開,目的是藉以觸發(fā)更廣泛的人事,。銅鋪,,銅做的鋪首 ,裝在門上銜門環(huán),;此指門外,。石井,此指井欄邊,。說蟋蟀鳴聲在大門外,;井欄邊,到處可聞 ,?!鞍б羲圃V ”,承上“私語”而來,,這如泣似訴的聲聲哀鳴,,使一位本來就轉(zhuǎn)側(cè)無眠的思婦更加無法入夢了,只有起床以織布來消解煩憂(蟋蟀一名促織 ,,正與詞意符合),。于是蟋蟀聲又和機杼聲融成一片。這幾句遺貌取神,,離影得似,,妙在如“野云孤云 ,去留無跡”(《張炎《詞論》》),。詞中的蟋蟀的鳴聲為線索 ,,把詩人,、思婦、客子,、帝王,、兒童等不同的人事巧妙地組織到一篇中來。其中,,不僅有詞人自傷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現(xiàn)實 ,?!扒辽剑箾霆氉陨跚榫w,?”寫思婦懷念遠人的心情,。面對屏風(fēng)上的遠水遙山,不由神馳萬里,。秋色已深,,什么時候才能將親手織就的冬衣送到遠方征人的手中?秋夜露寒,,什么時候征人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邊 ,?遠人遙隔,如今只余一人對影自憐,,又有什么情緒來尋歡作樂呢,?幾句言簡意遠,委婉盡情,。
下片首句嶺斷云連,,最得換頭妙諦,被后人奉為典范,。嶺斷,,言其空間和人事的更換——由室內(nèi)而窗外,由織婦而搗衣女,。云連,,指其著一“又”字承上而做到境換意連 ,脈絡(luò)暗通,。寒窗孤燈,,秋風(fēng)吹雨,那蟋蟀究竟為誰時斷時續(xù)地凄凄悲吟呢,?伴隨著它的是遠處時隱時顯的陣陣搗衣聲 ,。“為誰”二字,,以有情向無情境界引向空靈深遠之處,。
以下“候館”三句,,繼續(xù)寫蟋蟀鳴聲的轉(zhuǎn)移,將空間和人事推得更遠更廣,??宛^,可以包舉謫臣遷客,、士人游子各色人等,;離宮,可以包括不幸的帝王后妃,、宮娥彩女,。這些飄泊者、失意者,,不論尊卑長幼,都要悲秋吊月,,聞蟲鳴而傷心無限在國懷鄉(xiāng)愁緒襲擾心以上極寫蟋蟀的聲音處處可聞,,使人有欲避不能之感 。它似私語,似悲訴,時斷時續(xù),;它與孤吟聲,、機杼聲、砧杵聲交織成一片,。仿佛讓人聽到一組凄婉哀愁的交響樂。“豳詩漫與”,,詞人說自己受到蟋蟀聲的感染而率意為詩了。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笨墒牵旅嫱蝗徊迦搿靶h落呼燈,,世間兒女”兩句,,寫小兒女呼燈捕捉蟋蟀的樂趣,聲情驟變,,似與整首樂章的主旋律不相協(xié)調(diào),。而與友人張鎡《滿庭芳》詞中“八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意境相若。然細加品味,,正如陳延焯所說:“以無知兒女之樂 ,,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保ā栋子挲S詞話》)的確,這是這闋大型交響樂中的一支小小插曲,,其妙用在于以樂寫苦,,所以當(dāng)這種天真兒女所特具的樂趣被譜入樂章之后,并不與主旋律相悖逆,,反倒使原本就無限幽怨凄楚的琴音,,變得“一聲聲更苦”了。以樂筆寫愁然,,正是白石詞的匠心妙用,。
這首詞看似詠物,實則抒情,,通過寫聽蟋蟀鳴聲,,寄托家國之恨。這首詞的妙處在于分辟蹊徑,,別開生面,,用空間的不斷轉(zhuǎn)換和人事的廣泛觸發(fā),層層夾寫,,步步烘托,,達到一種凄迷深遠的藝術(shù)造境。
賞析二
這是一首以歌詠蟋蟀而著名的詞篇,。詞中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兒童等等,巧妙地組織到這一字數(shù)有限的篇幅中來,,層次鮮明地展示出較為廣闊的生活畫面,。其中,不僅有自傷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觀實。“離宮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國興亡之嘆是比較明顯的,。
詞的寫法很有特色,。概括說來,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上:一是富有音樂性,,二是富有層次性和節(jié)奏感,。所謂富有音樂性,就是說,,讀者在讀過這首詞以后,,除了通過文字進入詞的意境以外,同時,,又象是聽了一首美妙的樂曲一般,,獲得了音樂上的美感享受。這是因為,,作者一開始就是從蟋蟀的哀鳴聲中獲得靈感,,并且從音樂這一角度展開聯(lián)想,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蟋蟀的哀鳴聲,、詩人的吟誦聲、思婦的織機聲,、搗衣的砧杵聲、被囚者的悲嘆聲,、兒女們的歡笑聲以及哀苦的琴聲等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這首短小的詞里,幾乎可以使讀者聽到或聯(lián)想到夜里所能聽到的一切聲響,。當(dāng)然,,詞中出現(xiàn)的種種音響,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或機械的再現(xiàn),,而是作者把自己從客觀事物中得到的感受,,即感情反映,通過詩歌這一形式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音樂形象,。從音響和音樂這一角度來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這一指導(dǎo)思想在小序中說得比較清楚:“聞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功父先成,,辭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庇捎谝归g只聞蟋蟀之聲而不見其身形,,從“聲”這一角度構(gòu)思不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新穎的,。還有,,詞的最后兩句寫道:“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彼^“寫入琴絲”,也就是把詞中所寫到的各種音響形象全都譜成樂曲,,由琴弦彈奏出來,。這說明,詞中所寫到的一切聲響,,都已經(jīng)過作者的提煉和藝術(shù)加工,。姜夔是南宋著名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譜曲,,至今還保留他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譜的詞,遺憾的是因為沒有板眼符號,,所以雖然有人經(jīng)過努力已經(jīng)譯成簡譜,,卻仍不能恢復(fù)宋時歌唱的真相。但是,,我們卻從這首詞里聽到了他用文字捕捉到的種種音響,,以及用文字譜寫成的優(yōu)美旋律。這首《齊天樂》,,實際上就是一曲由單一形象的變奏曲發(fā)展成為當(dāng)時社會總悲吟的交響樂,。
所謂富有層次性(或節(jié)奏感),就是說,,這首詞從音樂這一特性來講,,作為發(fā)展音樂主題的全曲結(jié)構(gòu)是層次清楚而又謹嚴的。借用音樂術(shù)語來說,,這首詞是一個變奏曲的結(jié)構(gòu),,除引子。(或稱呈示部)和尾聲(或稱尾曲)以外,,中間共有四段變奏,,這四段變奏,還可分為變化部(前兩段)和再現(xiàn)部(后兩段),。下面,,我們就按這一結(jié)構(gòu)層次逐一進行簡單的分析。這首詞的引子實際只有兩句:“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鼻耙痪鋵懙氖窃娙说囊髡b聲,意即通過詩詞來表現(xiàn)人間的愁苦,。后一句寫的是蛩音,,即蟋蟀的哀鳴。吟賦,,已愁苦難堪,,更何況又加之以凄厲的蛩音?從“先自”到“更聞”是感情的層進,,是人蛩雜寫,,二者相互烘托、融合,,奠定全詞的基調(diào),,構(gòu)成全詞的主題。從“露濕銅鋪”到“都是曾聽伊處”是第一樂句(或第一段),,是蛩者的變奏,。在吊有銅環(huán)的門邊,在布滿蒼苔的井口,,總之到處都是一片蟋蟀的鳴聲,。從“正思婦無眠”到“甚情緒”是第二樂句,是人聲的變奏,。寫的是孤棲獨處的思婦,,聽到蟋蟀的哀曲,想起遠征在外的丈夫,,趕快起身尋找織布的機梭,以便為丈夫織一身御寒的衣服,?!扒辽健倍浒祵憽氨陂g蟋蟀有聲”,并與思婦的“獨自夜涼”的嘆息聲交織在一起,。這兩句,,實際上把人聲與蛩聲這兩個不同的樂思交織在一起,匯合成人聲,、機聲,、蛩聲三者難以區(qū)別的和弦,使樂曲出現(xiàn)了階段性的高潮,,并以“甚情緒”這樣抒情性旋律作短暫的休止,,使主題得以初步發(fā)展,變化部到此完成。過片,,從“西窗又吹晴雨”到“相和砧杵”是第三樂句,,作人聲與整音匯合的變奏。寫的是在人聲,、機杼聲,、蛩聲之外,突然又增添了風(fēng)聲,、雨聲,、砧杵聲。在這一系列聲響的間歇,,可以聽到斷續(xù)的蟋蟀聲,,似乎是在為那特別響亮的搗衣的砧杵聲作伴奏。從張炎開始,,歷代詞人都同聲贊賞這換頭一句“曲之意不斷”,,并由此得出結(jié)論說“作慢詞最是過變不要斷了曲意”。從樂曲這一個角度講,,當(dāng)然也應(yīng)如此,。音樂的主題不僅于此應(yīng)再度出現(xiàn),并且還要有所變更,。人的哀嘆與蟋蟀的悲鳴,,到此形成強烈對比與互相排斥,同時還要為矛盾的解決做好準備,。從“候館迎秋”到“別有傷心無數(shù)”是第四樂句,,是人世愁苦哀嘆聲的大變奏,寫的是客館離人的長吁,,被幽囚的皇帝的悲嘆,,把樂曲推到與國家興亡密切相關(guān)的思想高度,形成全曲的高潮,,結(jié)束了再現(xiàn)部,。“豳詩漫與”到終篇是尾曲,,在完美結(jié)束之前,,樂曲又出現(xiàn)了新的不安與不協(xié);“世間兒女”捉蟋蟀的燈籠之光與歡樂之聲,,同“離宮吊月”的悲嘆形成“對抗力量”,,形成極強的對照。就思想講,,這幾句構(gòu)成了對南宋茍且偷安,,不圖進取,,而只顧尋歡逐樂這一可悲觀實的批判。這種批判,,從側(cè)面襯托并深化了主題,。
下面,緊接著是旋律的直線下降:“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這一旋律,,是在情緒高度激發(fā)之后,,形成情緒的轉(zhuǎn)折,它通過抒情性很強的琴聲,,彈出了詞人難以抑止的悲憤,,終于以深沉悲苦的音調(diào),結(jié)束全篇,。
評解
這首詞的主旋律是個“愁”字,,沿秋色、秋聲,、秋思運筆,,布置意象,形成“物以貌求,,心以理應(yīng)”的特色,。上闋有庚信《愁賦》比興,使秋聲,、秋思宕向深處,,豐富內(nèi)涵。下闋用砧杵之聲比興,,寫候館,、離宮,其“別有傷心無數(shù)”暗指四十年前被擄到北方去的宋室君臣,,他們在囚禁中迎秋吊月,,又有何感?!搬僭娐c”句巧妙地將上文一齊收攏,?!靶h落呼燈,,世間兒女”,以陳廷焯的說法是“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有心人之苦”,?!耙宦暵暩唷保Y(jié)語余音裊裊,。此詞題材雖小,,立意卻比較高,意境也深沉開闊得多,。
齊天樂蟋蟀王國維篇二
齊天樂·蟋蟀
姜夔〔宋代〕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譯文:詩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賦》,,接著又聽到一陣凄切的私語聲,原來是蟋蟀在叫,。露水打濕了門上的銅環(huán),,青苔侵入了井邊的石板,這些地方都曾聽到過它的叫聲,。哀怨的聲音好像是在傾訴著什么,,正當(dāng)思婦失眠,起來尋找機杼,,想織錦書寄給遠方的時候,。在列著畫有青山的曲折屏風(fēng)的閨房里,夜氣涼透,,孤居獨宿,,那是怎么樣的心情啊,!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風(fēng)雨,,為什么這蟲聲老是應(yīng)和著砧杵聲,斷斷續(xù)續(xù)地響個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離宮中憑吊冷月,該是另有許多傷心的事罷,!《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的《七月》篇曾描寫過它,,那些詩句像是率意而為之的??尚Φ氖鞘郎夏切o知小兒女,,他們蹲在籬笆旁,興高采烈地喊叫著:快拿燈來,,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將此蟲聲譜成琴曲,一聲聲地彈奏出來,,聽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注釋: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為準,,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lǐng)格,,例用去聲。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韻者,。丙辰歲:寧宗慶元二年(1196),。張功父:名镃.張俊孫,有《南湖集》,。張達可,,張鏈舊字時可,與達可連名,,疑是兄弟,。裴回:即徘徊。中都:猶言都內(nèi),,指杭州,。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賦》,,今唯存殘句,。銅鋪:裝在大門上用來銜環(huán)的銅制零件。屏山:屏風(fēng)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砧杵(zhēnchǔ):搗衣石和棒槌。候館:迎客的館舍,。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豳(bīn)詩:指《詩·豳風(fēng)·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漫與:率意而為之,。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姜夔自注,,“宜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p>
姜夔此詞,,前有小序云:妙丙辰歲與張功父會同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者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丙辰是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張功父即張鎡,。他先賦《滿庭芳·促織兒》,寫景狀物妙心細如絲發(fā)”,,曲盡形容之妙,;姜夔則另辟蹊徑,別創(chuàng)新意,。
詞先從聽蟋蟀者寫入,。妙庾郎先自吟愁賦”,庾郎,,即庾信,,曾作《愁賦》,今已不傳,,此似指《哀江南賦》,、《傷心賦》、《枯樹賦》一類哀愁之作,。杜甫詩云:妙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次句寫蟋蟀聲,,凄切細碎而以妙深語”比擬,,生動貼切,并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和上句的吟賦聲自然融合,。妙更聞”與妙先自”相呼應(yīng),,將詞意推進一層。騷人夜吟,,已自愁情滿懷,,更那堪又聽到如竊竊妙深語”的蟋蟀悲吟呢!從中寄寓了詞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國之痛。
妙露濕”三句是空間的展開,,目的是藉以觸發(fā)更廣泛的人事,。銅鋪,銅做的鋪首,,裝在門上銜門環(huán),;此指門外。石井,,此指井欄邊,。說蟋蟀鳴聲在大門外;井欄邊,,到處可聞,。妙哀音似訴”,承上妙深語”而來,,這如泣似訴的聲聲哀鳴,,使一位本來就轉(zhuǎn)側(cè)無眠的思婦更加無法入夢了,只有起床以織布來消解煩憂(蟋蟀一名促織,,正與詞意符合),。于是蟋蟀聲又和機杼聲融成一片。這幾句遺貌取神,,離影得似,,妙在如妙野云孤云,去留無跡”(《張炎《詞論》》),。詞中的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帝征、兒童等不同的人事巧妙地組織到一篇中來,。其中,,不僅有詞人自傷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征朝的滅亡與南宋征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現(xiàn)實,。妙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寫思婦懷念遠人的心情,。面對屏風(fēng)上的遠水遙山,,不由神馳萬里。秋色已深,,什么時候才能將親手織就的冬衣送到遠方征人的手中,?秋夜露寒,什么時候征人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邊,?遠人遙隔,,如今只余一人對影自憐,又有什么情緒來尋歡作樂呢,?幾句言簡意遠,,委婉盡情。
下片首句嶺斷云連,,最得換頭妙諦,,被后人奉為典范。嶺斷,,言其空間和人事的更換——由室內(nèi)而窗外,,由織婦而搗衣女。云連,,指其著一妙又”字承上而做到境換意連,,脈絡(luò)暗通。寒窗孤燈,,秋風(fēng)吹雨,,那蟋蟀究竟為誰時斷時續(xù)地凄凄悲吟呢?伴隨著它的是遠處時隱時顯的陣陣搗衣聲,。妙為誰”二字,,以有情向無情境界引向空靈深遠之處。
以下妙候館”三句,,繼續(xù)寫蟋蟀鳴聲的轉(zhuǎn)移,,將空間和人事推得更遠更廣??宛^,,可以包舉謫臣遷客、士人游子各色人等,;離宮,,可以包括不幸的帝征后妃、宮娥彩女。這些飄泊者,、失意者,,不論尊卑長幼,都要悲秋吊月,,聞蟲鳴而傷心無限在國懷鄉(xiāng)愁緒襲擾心以上極寫蟋蟀的聲音處處可聞,,使人有欲避不能之感。它似深語,,似悲訴,,時斷時續(xù);它與孤吟聲,、機杼聲,、砧杵聲交織成一片。仿佛讓人聽到一組凄婉哀愁的交響樂,。妙豳詩漫與”,,詞人說自己受到蟋蟀聲的感染而率意為詩了,。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妙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是,,下面突然插入妙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兩句,寫小兒女呼燈捕捉蟋蟀的樂趣,,聲情驟變,,似與整首樂章的主旋律不相協(xié)調(diào)。而與友人張鎡《滿庭芳》詞中妙八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意境相若,。然細加品味,正如陳延焯所說:妙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保ā栋子挲S詞話》)的確,,這是這闋大型交響樂中的一支小小插曲,其妙用在于以樂寫苦,所以當(dāng)這種天真兒女所特具的樂趣被譜入樂章之后,,并不與主旋律相悖逆,,反倒使原本就無限幽怨凄楚的琴音,變得妙一聲聲更苦”了,。以樂筆寫愁然,,正是白石詞的匠心妙用。
這首詞看似詠物,,實則抒情,,通過寫聽蟋蟀鳴聲,寄托家國之恨,。這首詞的妙處在于分辟蹊徑,,別開生面,用空間的不斷轉(zhuǎn)換和人事的廣泛觸發(fā),,層層夾寫,,步步烘托,達到一種凄迷深遠的藝術(shù)造境,。
這一一首以歌詠的蟀而著名的詞篇,。詞中以的蟀的鳴聲為線索,把得人,、思婦,、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的蟀的兒童等等,,巧妙地組織到這一字數(shù)有限的篇幅中來,,層次鮮明地展示出較為廣闊的生活畫面。其中,,不僅有自一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觀實,?!半x宮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國興亡之嘆一比較明顯的。
詞的寫法很有特色,。概括說來,,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上:一一富有音樂性,二一富有層次性和節(jié)奏感,。所謂富有音樂性,,就一說,讀者在讀過這首詞以后,,除了通過文字進入詞的意境以外,,同時,,又象一聽了一首美妙的樂曲一般,獲得了音樂上的美感享受,。這一因為,,作者一開始就一從的蟀的哀鳴聲中獲得靈感,并且從音樂這一角度展開聯(lián)想,,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的蟀的哀鳴聲、得人的吟誦聲,、思婦的織機聲,、搗衣的砧杵聲、被囚者的悲嘆聲,、兒女們的歡笑聲以及哀苦的琴聲等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這首短小的詞里,幾乎可以使讀者聽到或聯(lián)想到夜里所能聽到的一切聲響,。當(dāng)然,,詞中出現(xiàn)的種種音響,并不一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或機械的再現(xiàn),,而一作者把自己從客觀事物中得到的感受,,即感情反映,通過得歌這一形式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音樂形象,。從音響和音樂這一角度來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這一指導(dǎo)思想在小序中說得比較清楚:“聞壁間的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功父先成,辭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由于夜間只聞的蟀之聲而不見其身形,,從“聲”這一角度構(gòu)思不僅一自然的,,而且也一新穎的。還有,,詞的最后兩句寫道:“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彼^“寫入琴絲”,,也就一把詞中所寫到的各種音響形象全所譜成樂曲,,由琴弦彈奏出來。這說明,,詞中所寫到的一切聲響,,所已經(jīng)過作者的提煉和藝術(shù)加工。姜夔一南宋著名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譜曲,至今還保留他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譜的詞,,遺憾的一因為沒有板眼符號,,所以雖然有人經(jīng)過努力已經(jīng)譯成簡譜,卻仍不能恢復(fù)宋時歌唱的真相,。但一,,我們卻從這首詞里聽到了他用文字捕捉到的種種音響,以及用文字譜寫成的優(yōu)美旋律,。這首《齊天樂》,,實際上就一一曲由單一形象的變奏曲發(fā)展成為當(dāng)時社會總悲吟的交響樂。
所謂富有層次性(或節(jié)奏感),,就一說,,這首詞從音樂這一特性來講,作為發(fā)展音樂主題的全曲結(jié)構(gòu)一層次清楚而又謹嚴的,。借用音樂術(shù)語來說,,這首詞一一個變奏曲的結(jié)構(gòu),除引子,。(或稱呈示部)和尾聲(或稱尾曲)以外,,中間共有四段變奏,這四段變奏,,還可分為變化部(前兩段)和再現(xiàn)部(后兩段),。下面,我們就按這一結(jié)構(gòu)層次逐一進行簡單的分析,。這首詞的引子實際只有兩句:“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鼻耙痪鋵懙囊坏萌说囊髡b聲,,意即通過得詞來表現(xiàn)人間的愁苦。后一句寫的一蛩音,,即的蟀的哀鳴,。吟賦,已愁苦難堪,,更何況又加之以凄厲的蛩音,?從“先自”到“更聞”一感情的層進,,一人蛩雜寫,二者相互烘托,、融合,,奠定全詞的基調(diào),構(gòu)成全詞的主題,。從“露濕銅鋪”到“所一曾聽伊處”一第一樂句(或第一段),,一蛩者的變奏。在吊有銅環(huán)的門邊,,在布滿蒼苔的井口,,總之到處所一一片的蟀的鳴聲。從“正思婦無眠”到“甚情緒”一第二樂句,,一人聲的變奏,。寫的一孤棲獨處的思婦,聽到的蟀的哀曲,,想起遠征在外的丈夫,,趕快起身尋找織布的機梭,以便為丈夫織一身御寒的衣服,?!扒辽健倍浒祵憽氨陂g的蟀有聲”,并與思婦的“獨自夜涼”的嘆息聲交織在一起,。這兩句,,實際上把人聲與蛩聲這兩個不同的'樂思交織在一起,匯合成人聲,、機聲,、蛩聲三者難以區(qū)別的和弦,使樂曲出現(xiàn)了階段性的高潮,,并以“甚情緒”這樣抒情性旋律作短暫的休止,,使主題得以初步發(fā)展,,變化部到此完成,。過片,從“西窗又吹晴雨”到“相和砧杵”一第三樂句,,作人聲與整音匯合的變奏,。寫的一在人聲、機杼聲,、蛩聲之外,,突然又增添了風(fēng)聲、雨聲,、砧杵聲,。在這一系列聲響的間歇,,可以聽到斷續(xù)的的蟀聲,似乎一在為那特別響亮的搗衣的砧杵聲作伴奏,。從張炎開始,,歷代詞人所同聲贊賞這換頭一句“曲之意不斷”,并由此得出結(jié)論說“作慢詞最一過變不要斷了曲意”,。從樂曲這一個角度講,,當(dāng)然也應(yīng)如此。音樂的主題不僅于此應(yīng)再度出現(xiàn),,并且還要有所變更,。人的哀嘆與的蟀的悲鳴,到此形成強烈對比與互相排斥,,同時還要為矛盾的解決做好準備,。從“候館迎秋”到“別有一心無數(shù)”一第四樂句,一人世愁苦哀嘆聲的大變奏,,寫的一客館離人的長吁,,被幽囚的皇帝的悲嘆,把樂曲推到與國家興亡密切相關(guān)的思想高度,,形成全曲的高潮,,結(jié)束了再現(xiàn)部?!搬俚寐c”到終篇一尾曲,,在完美結(jié)束之前,樂曲又出現(xiàn)了新的不安與不協(xié),;“世間兒女”捉的蟀的燈籠之光與歡樂之聲,,同“離宮吊月”的悲嘆形成“對抗力量”,形成極強的對照,。就思想講,,這幾句構(gòu)成了對南宋茍且偷安,不圖進取,,而只顧尋歡逐樂這一可悲觀實的批判,。這種批判,從側(cè)面襯托并深化了主題,。
下面,,緊接著一旋律的直線下降:“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边@一旋律,一在情緒高度激發(fā)之后,,形成情緒的轉(zhuǎn)折,,它通過抒情性很強的琴聲,,彈出了詞人難以抑止的悲憤,終于以深沉悲苦的音調(diào),,結(jié)束全篇,。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xù)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齊天樂蟋蟀王國維篇三
齊天樂·蟋蟀 宋朝 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齊天樂·蟋蟀》譯文
詩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賦》,,接著又聽到一陣凄切的私語聲,,原來是蟋蟀在叫。露水打濕了門上的銅環(huán),,青苔侵入了井邊的石板,,這些地方都曾聽到過它的叫聲。哀怨的聲音好像是在傾訴著什么,,正當(dāng)思婦失眠,,起來尋找機杼,想織錦書寄給遠方的時候,。在列著畫有青山的曲折屏風(fēng)的閨房里,,夜氣涼透,孤居獨宿,,那是怎么樣的心情?。?/p>
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風(fēng)雨,,為什么這蟲聲老是應(yīng)和著砧杵聲,,斷斷續(xù)續(xù)地響個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離宮中憑吊冷月,,該是另有許多傷心的事罷!《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的《七月》篇曾描寫過它,那些詩句像是率意而為之的,??尚Φ氖鞘郎夏切o知小兒女,他們蹲在籬笆旁,,興高采烈地喊叫著:快拿燈來,,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將此蟲聲譜成琴曲,,一聲聲地彈奏出來,,聽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齊天樂·蟋蟀》注釋
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肚逭婕?、《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為準,,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lǐng)格,例用去聲,。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韻者,。
丙辰歲:寧宗慶元二年(1196)。
張功父:名镃.張俊孫,,有《南湖集》,。張達可,張鏈舊字時可,,與達可連名,,疑是兄弟。
裴回:即徘徊,。
中都:猶言都內(nèi),,指杭州。
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賦》,,今唯存殘句。
銅鋪:裝在大門上用來銜環(huán)的銅制零件,。
屏山:屏風(fēng)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
砧杵(zhēnchǔ):搗衣石和棒槌。
候館:迎客的館舍,。
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
豳(bīn)詩:指《詩·豳風(fēng)·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
漫與:率意而為之。
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姜夔自注,“宜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齊天樂·蟋蟀》賞析一
姜夔此詞,,前有小序云:“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北绞撬螌幾趹c元二年(1196),張功父即張鎡,。他先賦《滿庭芳·促織兒》,,寫景狀物“心細如絲發(fā)”,曲盡形容之妙,;姜夔則另辟蹊徑,,別創(chuàng)新意。
詞先從聽蟋蟀者寫入?!扳桌上茸砸鞒钯x”,,庾郎,即庾信,,曾作《愁賦》,,今已不傳,此似指《哀江南賦》,、《傷心賦》,、《枯樹賦》一類哀愁之作。杜甫詩云:“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次句寫蟋蟀聲,凄切細碎而以“私語”比擬,,生動貼切,,并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和上句的吟賦聲自然融合,?!案劇迸c“先自”相呼應(yīng),將詞意推進一層,。騷人夜吟,,已自愁情滿懷,更那堪又聽到如竊竊“私語”的蟋蟀悲吟呢,!從中寄寓了詞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國之痛。
“露濕”三句是空間的展開,,目的是藉以觸發(fā)更廣泛的人事,。銅鋪,銅做的鋪首,,裝在門上銜門環(huán),;此指門外。石井,,此指井欄邊,。說蟋蟀鳴聲在大門外;井欄邊,,到處可聞,。“哀音似訴”,,承上“私語”而來,,這如泣似訴的聲聲哀鳴,,使一位本來就轉(zhuǎn)側(cè)無眠的思婦更加無法入夢了,只有起床以織布來消解煩憂(蟋蟀一名促織,,正與詞意符合),。于是蟋蟀聲又和機杼聲融成一片。這幾句遺貌取神,,離影得似,,妙在如“野云孤云,去留無跡”(《張炎《詞論》》),。詞中的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帝王,、兒童等不同的人事巧妙地組織到一篇中來,。其中,不僅有詞人自傷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現(xiàn)實?!扒辽?,夜涼獨自甚情緒?”寫思婦懷念遠人的心情,。面對屏風(fēng)上的遠水遙山,,不由神馳萬里。秋色已深,,什么時候才能將親手織就的冬衣送到遠方征人的手中,?秋夜露寒,什么時候征人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邊,?遠人遙隔,,如今只余一人對影自憐,又有什么情緒來尋歡作樂呢,?幾句言簡意遠,,委婉盡情。
下片首句嶺斷云連,,最得換頭妙諦,,被后人奉為典范。嶺斷,,言其空間和人事的更換——由室內(nèi)而窗外,,由織婦而搗衣女,。云連,指其著一“又”字承上而做到境換意連,,脈絡(luò)暗通,。寒窗孤燈,秋風(fēng)吹雨,,那蟋蟀究竟為誰時斷時續(xù)地凄凄悲吟呢,?伴隨著它的是遠處時隱時顯的陣陣搗衣聲?!盀檎l”二字,,以有情向無情境界引向空靈深遠之處。
以下“候館”三句,,繼續(xù)寫蟋蟀鳴聲的轉(zhuǎn)移,,將空間和人事推得更遠更廣??宛^,,可以包舉謫臣遷客、士人游子各色人等,;離宮,,可以包括不幸的帝王后妃、宮娥彩女,。這些飄泊者,、失意者,不論尊卑長幼,,都要悲秋吊月,,聞蟲鳴而傷心無限在國懷鄉(xiāng)愁緒襲擾心以上極寫蟋蟀的聲音處處可聞,使人有欲避不能之感,。它似私語,,似悲訴,時斷時續(xù),;它與孤吟聲,、機杼聲、砧杵聲交織成一片,。仿佛讓人聽到一組凄婉哀愁的交響樂,。“豳詩漫與”,,詞人說自己受到蟋蟀聲的感染而率意為詩了,。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是,,下面突然插入“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兩句,寫小兒女呼燈捕捉蟋蟀的樂趣,,聲情驟變,,似與整首樂章的主旋律不相協(xié)調(diào)。而與友人張鎡《滿庭芳》詞中“八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意境相若,。然細加品味,正如陳延焯所說:“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保ā栋子挲S詞話》)的確,這是這闋大型交響樂中的一支小小插曲,,其妙用在于以樂寫苦,,所以當(dāng)這種天真兒女所特具的樂趣被譜入樂章之后,并不與主旋律相悖逆,,反倒使原本就無限幽怨凄楚的琴音,,變得“一聲聲更苦”了。以樂筆寫愁然,,正是白石詞的匠心妙用,。
這首詞看似詠物,實則抒情,,通過寫聽蟋蟀鳴聲,,寄托家國之恨。這首詞的妙處在于分辟蹊徑,,別開生面,,用空間的不斷轉(zhuǎn)換和人事的廣泛觸發(fā),層層夾寫,,步步烘托,,達到一種凄迷深遠的藝術(shù)造境。
《齊天樂·蟋蟀》賞析二
這是一首以歌詠蟋蟀而著名的詞篇,。詞中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兒童等等,,巧妙地組織到這一字數(shù)有限的篇幅中來,層次鮮明地展示出較為廣闊的生活畫面,。其中,,不僅有自傷身世的喟嘆,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茍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觀實,。“離宮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國興亡之嘆是比較明顯的,。
詞的寫法很有特色,。概括說來,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上:一是富有音樂性,,二是富有層次性和節(jié)奏感,。所謂富有音樂性,就是說,,讀者在讀過這首詞以后,,除了通過文字進入詞的意境以外,同時,,又象是聽了一首美妙的樂曲一般,,獲得了音樂上的美感享受。這是因為,,作者一開始就是從蟋蟀的哀鳴聲中獲得靈感,,并且從音樂這一角度展開聯(lián)想,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蟋蟀的哀鳴聲,、詩人的吟誦聲、思婦的織機聲,、搗衣的砧杵聲,、被囚者的悲嘆聲、兒女們的歡笑聲以及哀苦的琴聲等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這首短小的詞里,,幾乎可以使讀者聽到或聯(lián)想到夜里所能聽到的一切聲響。當(dāng)然,,詞中出現(xiàn)的種種音響,,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或機械的再現(xiàn),而是作者把自己從客觀事物中得到的感受,,即感情反映,,通過詩歌這一形式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音樂形象,。從音響和音樂這一角度來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這一指導(dǎo)思想在小序中說得比較清楚:“聞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功父先成,辭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由于夜間只聞蟋蟀之聲而不見其身形,,從“聲”這一角度構(gòu)思不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新穎的。還有,,詞的最后兩句寫道:“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彼^“寫入琴絲”,,也就是把詞中所寫到的各種音響形象全都譜成樂曲,由琴弦彈奏出來,。這說明,,詞中所寫到的一切聲響,都已經(jīng)過作者的提煉和藝術(shù)加工,。姜夔是南宋著名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譜曲,,至今還保留他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譜的詞,遺憾的是因為沒有板眼符號,,所以雖然有人經(jīng)過努力已經(jīng)譯成簡譜,,卻仍不能恢復(fù)宋時歌唱的真相。但是,,我們卻從這首詞里聽到了他用文字捕捉到的種種音響,,以及用文字譜寫成的優(yōu)美旋律。這首《齊天樂》,,實際上就是一曲由單一形象的變奏曲發(fā)展成為當(dāng)時社會總悲吟的交響樂,。
所謂富有層次性(或節(jié)奏感),就是說,,這首詞從音樂這一特性來講,,作為發(fā)展音樂主題的全曲結(jié)構(gòu)是層次清楚而又謹嚴的,。借用音樂術(shù)語來說,這首詞是一個變奏曲的結(jié)構(gòu),,除引子,。(或稱呈示部)和尾聲(或稱尾曲)以外,中間共有四段變奏,,這四段變奏,,還可分為變化部(前兩段)和再現(xiàn)部(后兩段)。下面,,我們就按這一結(jié)構(gòu)層次逐一進行簡單的分析,。這首詞的引子實際只有兩句:“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鼻耙痪鋵懙氖窃娙说囊髡b聲,意即通過詩詞來表現(xiàn)人間的愁苦,。后一句寫的是蛩音,,即蟋蟀的哀鳴。吟賦,,已愁苦難堪,,更何況又加之以凄厲的蛩音?從“先自”到“更聞”是感情的層進,,是人蛩雜寫,,二者相互烘托、融合,,奠定全詞的基調(diào),,構(gòu)成全詞的主題。從“露濕銅鋪”到“都是曾聽伊處”是第一樂句(或第一段),,是蛩者的變奏,。在吊有銅環(huán)的門邊,在布滿蒼苔的井口,,總之到處都是一片蟋蟀的鳴聲,。從“正思婦無眠”到“甚情緒”是第二樂句,是人聲的變奏,。寫的是孤棲獨處的思婦,,聽到蟋蟀的哀曲,想起遠征在外的丈夫,,趕快起身尋找織布的機梭,,以便為丈夫織一身御寒的衣服。“曲曲屏山”二句暗寫“壁間蟋蟀有聲”,,并與思婦的“獨自夜涼”的嘆息聲交織在一起,。這兩句,實際上把人聲與蛩聲這兩個不同的樂思交織在一起,,匯合成人聲,、機聲、蛩聲三者難以區(qū)別的和弦,,使樂曲出現(xiàn)了階段性的高潮,,并以“甚情緒”這樣抒情性旋律作短暫的休止,使主題得以初步發(fā)展,,變化部到此完成,。過片,從“西窗又吹晴雨”到“相和砧杵”是第三樂句,,作人聲與整音匯合的變奏,。寫的是在人聲、機杼聲,、蛩聲之外,,突然又增添了風(fēng)聲、雨聲,、砧杵聲,。在這一系列聲響的間歇,可以聽到斷續(xù)的蟋蟀聲,,似乎是在為那特別響亮的搗衣的砧杵聲作伴奏,。從張炎開始,歷代詞人都同聲贊賞這換頭一句“曲之意不斷”,,并由此得出結(jié)論說“作慢詞最是過變不要斷了曲意”,。從樂曲這一個角度講,當(dāng)然也應(yīng)如此,。音樂的主題不僅于此應(yīng)再度出現(xiàn),,并且還要有所變更。人的哀嘆與蟋蟀的悲鳴,,到此形成強烈對比與互相排斥,同時還要為矛盾的解決做好準備,。從“候館迎秋”到“別有傷心無數(shù)”是第四樂句,,是人世愁苦哀嘆聲的大變奏,寫的是客館離人的長吁,,被幽囚的皇帝的悲嘆,,把樂曲推到與國家興亡密切相關(guān)的思想高度,形成全曲的高潮,結(jié)束了再現(xiàn)部,?!搬僭娐c”到終篇是尾曲,在完美結(jié)束之前,,樂曲又出現(xiàn)了新的不安與不協(xié),;“世間兒女”捉蟋蟀的燈籠之光與歡樂之聲,同“離宮吊月”的悲嘆形成“對抗力量”,,形成極強的對照,。就思想講,這幾句構(gòu)成了對南宋茍且偷安,,不圖進取,,而只顧尋歡逐樂這一可悲觀實的批判。這種批判,,從側(cè)面襯托并深化了主題,。
下面,緊接著是旋律的直線下降:“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這一旋律,,是在情緒高度激發(fā)之后,,形成情緒的轉(zhuǎn)折,它通過抒情性很強的琴聲,,彈出了詞人難以抑止的悲憤,,終于以深沉悲苦的音調(diào),結(jié)束全篇,。
《齊天樂·蟋蟀》創(chuàng)作背景
姜夔此詞,,前小序可知,詞作于丙辰年是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張功父即張鎡.他先賦《滿庭芳·促織兒》,,寫景狀物“心細如絲發(fā)”,曲盡形容之妙,;姜夔則另辟蹊徑,,別創(chuàng)新意。
齊天樂蟋蟀王國維篇四
齊天樂·蟋蟀
宋代: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幽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庾信早年曾吟誦《愁賦》之類的名篇,,如今,,悄悄的私語聲又傳來耳畔。夜露浸濕黃銅閃閃的門環(huán),,蒼苔蓋滿石塊雕砌的井欄--到處都可以聽到你的歌唱,,仿佛在傾訴人間的悲愁哀怨。閨中少婦思念丈夫長夜無眠,,起身尋找機梭為他織就御寒的農(nóng)衫,伴著她的只有屏風(fēng)上曲折的山巒,夜涼如水,,又怎樣度過這深秋的夜晚,?聽,細南又在散打西廳的窗欞,,伴著搗衣的砧杵,,你的聲音似斷實連。在客居的賓館迎來深秋的長夜,,在出巡的高官憑吊故國的月圓,。還有其他無數(shù)類似的傷心慘事,象《豳風(fēng)·七月》,,都可即席成篇,。可笑的是竹籬外傳來燈籠笑語--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興趣盎然,。呵,假如把這所有的音響盡皆譜入琴曲,,那一聲聲,,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間的哀怨!
丙辰歲: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
張功父:張镃,,字功父。南宋將領(lǐng)張俊之孫,,有《南湖集》,。
張達可:不詳。
裴回:即徘徊,。
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促織:古稱蟋蟀為促織。
庚郎:北朝詩人庚信,,曾作《愁賦》,。
銅鋪:銅制的鋪首,裝在門上能銜門環(huán),。
屏山:屏風(fēng)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
候館:迎客的館舍,。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
豳詩:指《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漫與:即景寫詩,,率然而成,。
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
這首詞的主旋律是個“愁”字,,沿秋色、秋聲,、秋思運筆,,布置意象,形成“物以貌求,,心以理應(yīng)”的特色,。上闋有庚信《愁賦》比興,使秋聲,、秋思宕向深處,,豐富內(nèi)涵,。下闋用砧杵之聲比興,,寫候館,、離宮,其“別有傷心無數(shù)”暗指四十年前被擄到北方去的宋室君臣,,他們在囚禁中迎秋吊月,,又有何感?!搬僭娐c”句巧妙地將上文一齊收攏,。“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以陳廷焯的說法是“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有心人之苦”,?!耙宦暵暩唷保Y(jié)語余音裊裊,。此詞題材雖小,,立意卻比較高,意境也深沉開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