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紹興蘭亭旅游篇一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在曲水流觴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為了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了書法圣地,,也成為歷代書家朝圣之地。整個景區(qū)概括起來講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yǎng)鵝,。在紹興民間流傳著一個抄經(jīng)書換取白鵝的故事,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么愛鵝!同時鵝的體態(tài)很優(yōu)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演變來的,。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圍坐在曲水兩邊,他們在酒杯里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杯,。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匯集成《蘭亭集序》。如今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許多書法家云集蘭亭參加書會,、朝拜書圣,,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為祖孫碑,正面是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寬2.6米,重18噸,,三萬六千斤,,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是蘭亭的鎮(zhèn)亭之寶了。
走上惠風亭便是景區(qū)的出口了,,是仿造明清時期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建筑風格而建,,分為古硯街、蘭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記住1小時以后,,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紹興蘭亭旅游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
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來由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使蘭亭更加聞名于世,,甚至聞名于海外,那當然了,,游蘭亭,,得首先知道蘭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來到蘭亭.講到王羲之,在這兒,把請允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東瑯玡人,,后居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書香門第,七歲時拜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師,,一直到十二歲,,起先他練的是正楷,,就是用正體的筆劃把文字寫出來,在她年紀較大時,,他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后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如天上的浮云受驚的神龍”被尊稱為“書圣“,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nèi)史,,在公元353年,,邀請當時41位有名的書法家舉行了一種活動,稱之為—修契,,眾人喝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是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也是他書法藝術(shù)的頂峰,一直流傳到今天,,此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辭官,享年58歲,,現(xiàn)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們景區(qū)的門樓了,大家把手中的票準備好,我們即將進入景區(qū),大家看到我們比起以往變化蠻大的,目前,,蘭亭的總面積是30000多平方米,,距離紹興12公里,不過再過一年可能就是現(xiàn)代蘭亭了,,先蘭亭在投資擴建到后來的4—5倍,,資金為8600萬元。
蘭亭中有三寶,,第一是鵝池碑,,當年王羲之在任會稽內(nèi)史時,曾在這寫鵝池兩字,,不過不巧剛寫了一個鵝字,,由于圣旨到了,沒法子皇命大于天嗎,,擱筆接旨,,當時他的兒子王獻之看父親出去了,就提筆寫了一個池字,,因此此碑上的兩字各有千秋,,鵝字瘦長,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兩人之手的緣故,,現(xiàn)今稱此碑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寶是蘭亭碑,,據(jù)說秦始皇到這里來種過蘭花,,漢代呢又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所以稱為蘭亭,,此碑有明顯的破痕,,因為文革的時候紅衛(wèi)兵的破壞,現(xiàn)在的蘭亭碑蘭字缺尾亭字缺頭,。
很多人看到這路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現(xiàn)在科技這么好,為什么沒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讓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記住這一歷史教訓(xùn),另一個是他的兩個字是康熙皇帝所寫,,但是現(xiàn)在咱們可以仔細看這兩字,,已有明顯的痕跡上來了,這是因為有許多游人聽到這兩個字是康熙寫的,,就要去摸一下,,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以的,,由于這個原因碑有被稱為“君民碑”,。
在此碑斜對面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詩人舉行了曲水流觴的地方了,?!扒饔x”之俗它是我國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種儀式,遠在秦漢,、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漢代,,才確定是個節(jié)。每逢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后來漸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臨水宴飲,。那么當時王羲之舉行的“曲水流觴”就是派生出來的一種習(xí)俗,當時42位詩人在活動之后坐在水渠旁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隨流而下,杯停在誰的前面那誰就得座詩,,故稱之,,當時眾多詩人當眾,11人作詩兩首,15人作詩一首,,其余都被罰酒,,王羲之當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據(jù)傳,,過了此活動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寫出比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無法超越。在流觴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活動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滬兩省的27位書法家云集蘭亭,,建議建立“蘭亭書會”82年經(jīng)浙江文聯(lián)批準正式成立一因此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書法家都要來此,,飲酒詠詩,。情況更勝當年。
第三寶就是蘭亭的鎮(zhèn)園之寶——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書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寫的《蘭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寫的一首即事詩,,正面《蘭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為精華的是20個之字,,各有不同,,每個字的筆畫字型都沒有相似之處,此碑完整無缺,,在這里原來住著幾個醫(yī)師,,是他們的功勞,,此碑有兩個皇帝的書文砸了豈不可惜,,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涂成白墻。
在上面寫下了毛澤東的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一面寫了“毛澤東的送瘟神”詞,。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在碑的一邊就是王右軍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銜命名的,,在里面分別有廊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的臨摹本,其中最像的是馮承素所臨摹的神龍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跡現(xiàn)在在哪兒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當年李世民非常喜歡書法,就命令人去盜取,去世的時候下了詔書說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這看到的是臨摹本.
在蘭亭每年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蘭亭書法節(jié),同時在景區(qū)附近還專門開設(shè)了書法藝術(shù)學(xué)校,假如您對書法趕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那邊參觀參觀,當然也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各位團友,時間過得好快,很快我們的蘭亭書法之行即將結(jié)束,但愿各位在這兒旅游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養(yǎng),同時小陽希望各位可以再次來我們紹興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紹興蘭亭旅游篇三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qū)之一。由于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于紹興平原,、水網(wǎng)地帶與丘陵山區(qū)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xiāng)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xiàn),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游覽地。蘭亭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為消災(zāi)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游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xiàn)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jié)目,完全由水中漂著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jié)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tǒng),、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匯編成集,并應(yīng)眾人之邀,,乘著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短m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shù)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觀建筑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zhì)建筑,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jù)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圣旨的呼聲,,身居當?shù)赜臆妼④姷耐豸酥斎徊桓业÷⒓磾R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xù)寫了一個“池”字。碑側(cè)鵝池是紀念性建筑,,除與鵝池碑相呼應(yīng)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guān)。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yǎng)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jīng)”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guān)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筑,。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fù)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jīng)精工相接,,但旅游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xiàn),,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梢哉f,,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yīng)是蘭亭景區(qū)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著曲水流觴處的建筑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xiàn)建筑為清代所成,。亭內(nèi)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后,為八角重檐結(jié)構(gòu)建筑,。亭內(nèi)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厘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qū)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cè),。右軍祠結(jié)構(gòu)巧妙,,四周環(huán)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cè)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nèi)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后,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占地10畝,,環(huán)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現(xiàn)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游覽,,但一些專業(yè)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于現(xiàn)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huán)境清幽,值得一游,。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jīng)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cè)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之后,,對陪同人員說:“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么事都別干,,靜靜地坐著享受吧?!彼谎劬涂粗轩Z池東側(cè)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guān)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杰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游覽的人來說,,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紹興蘭亭旅游篇四
大家好!歡迎來到紹興蘭亭參觀,、指導(dǎo),。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這是因為早在1600多年前,,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1位文人雅士來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這是一種坐在曲水邊飲酒賦詩的活動,,在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為了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了書法圣地,,也成為歷代書家朝圣之地,。千百年來,蘭亭原址幾經(jīng)興廢,、變遷,,所以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蘭亭是清·康熙年間根據(jù)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的,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筑的風格,。整個景區(qū)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概括起來講蘭亭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鵝 池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大家可以看到池邊真的有幾只大白鵝,,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yǎng)鵝。在紹興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王羲之有一次在山陰道上散步,,碰到一個道士趕著一群白鵝,,潔白可愛的樣子,王羲之非常喜歡,,于是向道士買鵝,,但道士早已認出是王羲之,故意不肯賣,,而讓他抄一本經(jīng)書作為交換,,結(jié)果王羲之竟然真的抄了一本《道德經(jīng)》給道士,,換取白鵝高興而歸,。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么愛鵝!或許有些人會問:“王羲之為什么會愛鵝呢?”王羲之曾經(jīng)是這樣表述的:鵝高昂著脖子以及全身潔白的羽毛象征了一種清高和潔白無暇的高尚品格,這也是他自身品性的一種寫照;同時鵝的體態(tài)很優(yōu)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他認為握筆時食指高鉤如鵝頭昂揚微曲,,運筆時如鵝掌撥水,,把全身的精力貫注到筆尖;他還從鵝游水的體態(tài)美演變到了書法的線條美,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演變來的,。所以王羲之非常愛鵝,。
我們再看那三角亭下的鵝池碑,這塊碑我們稱之為“父子碑”,。相傳王羲之在紹興做官時,,有一次興致勃勃的寫下一個“鵝”字,剛準備寫“池”字時,,皇帝的圣旨到了,,王羲之不得不擱下筆出去接圣旨,而在一旁觀看的王獻之趁此機會提起筆補寫了一個“池”字,,于是父子合璧,。仔細看還真的不同,“鵝”字顯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卻較為粗曠,、豪邁奔放,父子兩人的書法風格有所不同,。王羲之有7個兒子,,王獻之最小最有成就,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我們稱之為“小書圣”,。相傳他寫“池”字時才只有8歲。一會兒我們在接下去的景點中還會了解到關(guān)于他的一些故事介紹。
蘭亭碑亭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蘭亭第二個景點“蘭亭碑亭”,,也是標志性的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不過大家可能已經(jīng)看到了碑上有所殘缺,這是因為在文革時期此碑被紅衛(wèi)兵砸成了多塊,,到80年修復(fù)時中間那塊卻找不到了,所以是經(jīng)過修補,,“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留下了遺憾,。因為是皇帝的字大家不敢隨意加補,,只能這樣隱約勾出,而且許多民眾都喜歡用手去摸這塊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我們給這塊碑取了一個名字叫“君民碑”。
講到這,,許多人可能會問“蘭亭”就是指這個亭子嗎?其實蘭亭并非特指某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據(jù)記載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曾在蘭渚山下種蘭花,,蘭渚山就在蘭亭景區(qū)后面,,春蘭的故鄉(xiāng)就在蘭亭,,所以這里有著悠久的種蘭歷史。到了漢代這里曾設(shè)置驛亭,,就是傳送公文休息的驛站,,這驛亭被以蘭花命名取名為蘭亭,并作為地名流傳了下來,,至今這里仍有蘭亭鎮(zhèn)、蘭亭村的稱呼,,當然蘭亭還是因王羲之故事而出名的,。據(jù)統(tǒng)計世界各地建有7個蘭亭:北京2個,中國臺灣2個,日本1個,,寧波1個,,加上紹興蘭亭。但是想必大家都知道,,紹興蘭亭才是原汁原味的,,其它都是仿造蘭亭。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就去看下一個景點,。
曲水流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這里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著“曲水流觴”四個字,。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3年,,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如東山再起的謝安,,一代文宗孫綽等,,大家圍坐在曲水兩邊,“觴”是東晉時的一種酒杯,,他們在酒杯里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觥(音:公),。“觥”是一種容酒器,,一觥相當于現(xiàn)在半斤,,當然那時是米酒。在這個曲水流觴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賦詩被罰了酒,而王羲之作了2首詩也喝了不少酒,。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匯集成《蘭亭集》,大家推薦主人王羲之為這本《蘭亭集》寫序,,王羲之欣然答應(yīng)下來,,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其書既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之氣,,又有“龍?zhí)扉T,虎臥鳳闕”之勢,,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整篇文章氣度安詳,,筆調(diào)瀟灑,神完氣足,,也稱之為散文史上的千古絕唱,。所以蘭亭成為了書法圣地。如今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每年這時中外許多書法家云集蘭亭參加書會,,大家來此朝拜書圣,也要在這里模仿王羲之當年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
的活動,,那場景可真是熱鬧!
流觴亭
“流觴亭”是為進行“曲水流觴”活動而修建的,歇山屋頂,、青石臺基,、木雕門窗、四周環(huán)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亭上匾額“流觴亭”三個大字為清·光緒年間江夏太守李樹堂題。再看旁邊的這副對聯(lián)“此地似曾游,,想當年列坐流觴未嘗無我;仙緣難逆料,,問異日重來修禊能否逢君”。這是紹興著名書法家,、蘭亭書法會會長沈定庵先生所寫,,他的老師徐生翁撰文的。
走進亭,,抬頭還可以看到一塊匾額題有5個字“曲水邀歡處”,,其中“歡”字很難認,是歡樂的“歡”,,繁體字草書的寫法,,此匾楷書與草書結(jié)合在一起較為特別。中間屏風上是一幅扇面作《流觴圖》,,是紹興著名人物畫家陳力農(nóng)所創(chuàng)作,,描繪出了當時王羲之他們曲水流觴的盛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下面的展柜里,,我們可以看到“觴”的樣子,它是由青瓷燒制的,,旁邊有兩只小耳朵,,所以又稱“耳杯”,可以增加一點浮力并保持平衡,,當然酒只能盛放少許,,不能斟滿,否則也是會沉的,。我們再來看一下旁邊的這幾張展柜,,里面陳列的是明·永樂年間所刻流觴圖的拓片。圖片共9張,,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當時作詩的情景:“一十一人詩兩篇成,,一十五人詩一篇成,一十六人詩不成飲酒三觥”,。而王羲之在亭中邊看著鵝邊寫《蘭亭序》,。再看這一張;把人連同所作的詩一起刻下來,而沒有賦詩的當然就是被罰酒的,,一一對應(yīng),。大家看,最左邊的這人就是王獻之,,他怎么罰酒了呢?因為當時他還小,,身為晚輩他不敢在長輩面前賦詩,因此只有喝酒的份,。最右邊的這人就是“東山再起”的謝安,他賦詩兩首,。中間這人就是孫綽,,是東晉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也賦詩兩首,。
我們再看一看屏風背后的這塊木匾,,文章內(nèi)容就是孫綽(也叫孫興公)的《蘭亭后序》全文,但這字是湘潭人楊恩澍所書,,他是清·同治年間紹興府山陰縣知事,,書法文筆瀟灑流暢,評價較高,。旁邊是中國書協(xié)顧問柳倩所書的對聯(lián):“曲水繞華筵,,蘭亭雨露添新色;流觴成雅集,翠竹蕭疏憶古人”,。
御碑亭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為祖孫碑,,因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于1693年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于1751年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所以稱為祖孫碑。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歷史了,,很多人不禁會問:“還是原碑嗎?”回答是肯定的,,“是清代原碑”。當然的確經(jīng)歷了很多劫難,,如56年一次強臺風,,將清代木結(jié)構(gòu)的亭子吹倒,所以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亭子是83年重建的,。
但碑沒倒,,完好無損。而文革時也得以幸存,,這要歸功于醫(yī)務(wù)工作者,。當時,蘭亭設(shè)立血吸蟲防治所,,駐扎著醫(yī)療隊,,那些醫(yī)生們得到紅衛(wèi)兵要來砸碑的消息之后,想保護這塊碑,,于是想了一個好辦法,,大家連夜在碑上涂上了石灰,再用紅漆在正面寫上毛主席的《送瘟神》詩詞,,背面寫上毛主席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最高指示在上面,紅衛(wèi)兵們當然不敢砸了,,祖孫碑就這樣幸存下來,。
接下來,就讓我們先欣賞正面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這是《蘭亭序》臨摹本中現(xiàn)存最大的一個刻本,。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這篇《蘭亭集序》,全文共324個字,,王羲之寫的時候是長的28行,,而康熙因為豎碑格式變成了豎的13行,這篇文章想必大家也比較熟悉,,高中,、大學(xué)課本和《古文觀止》中都有收錄,稱為書文并茂,,屬抒情散文,,文章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時間:“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歲在癸丑(癸丑年)暮春之初(晚春三月上旬)”,。地點:“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聚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事情是“修禊事也”(修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祭祀活動,,就是曲水流觴的原始意義)。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既邀請了名士,,也帶來了兒侄,所以年輕年長的都來了),?!按说赜谐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描寫當時的景色環(huán)境很美)?!傲凶浯?,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列坐曲水旁,雖然沒有樂器的伴奏盛況),?!耙挥x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但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也足以暢敘內(nèi)心深情)?!笆侨找玻炖蕷馇?,惠風和暢”(天氣也很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抬頭看宇宙遼闊,,低頭看萬事萬物昌盛)?!八杂文框G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所以縱覽開懷,,足以達到了視覺聽覺的娛樂)“信可樂也”(實在是高興啊!)到這里是文章的敘事部分,講述了曲水流觴的情景,。后半部分則為抒情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之間相處,俯仰之中很快一世就過去了)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王羲之悲感人生之短,,可謂樂極生悲,。整篇文章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當然更主要的是書法,,王羲之將他創(chuàng)造的妍美流暢的行書這一字體運用到這一文章中,,將自己由歡樂到感傷的情感流露到書法中,同時又是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蘭亭序》,可謂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登峰造極,。據(jù)說當時他是酒微醉時所寫,第二天酒醒之后,,多次重寫,,都達不到初稿的效果了。文章中有20個“之”字,,7個“一”字和“以”“不”“為”雖然重復(fù),,但寫法各不相同。所以蘭亭序成為了王羲之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書圣的地位,,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讓我們再來仔細看康熙的書法,,康熙皇帝寫得較為嚴謹,,非常工整,顯露出一派帝王之風,,作為滿人能將漢字書法寫得如此之好,,的確是位不簡單的皇帝。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之”字,,如第一行,、第三行、第四行的“之”及最下面一排的3個“之”寫法也是各不相同,,可見康熙皇帝臨寫時是多么認真,當然他也
自認為寫得不錯才敢豎碑在這書法圣地,。不過我還是要補充,,有些內(nèi)行人指出他也有敗筆之處,,有一個字沒有寫好,什么字呢?就是這個“一”字,。全文共7個“一”,,大家可以看看哪幾個“一”不好,對了,,倒數(shù)第三行和第六行上面的“一”字寫得特別長,,還有中間的這個“一”字又寫得很粗,顯得特別死板,,因為書法上講究“氣意流動,,脈絡(luò)相通”也就是說字詞之間要有一股氣貫通,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到王羲之的“一”字就非常靈活多變,,而康熙皇帝的“一”字缺少變化,,較為死板,還又長又粗,,把字詞之間的氣也隔斷了,,文章布局被間斷了,所以這個“一”字沒寫好,。不過也有很多人為康熙解釋:有些人說“他可能沒喝酒”,,有些人說:“筆畫越少的字就越難寫”。還是金庸先生說得好:“康熙是皇帝嘛,,他一統(tǒng)天下,,天下第一,當然這個‘一’有著帝王的霸氣,,又長又粗,,他也就不會照著王羲之的寫法了?!钡拇_很有道理,,康熙的《蘭亭序》是有著一股帝王的氣魄,包含在書法中,,當然風格與王羲之不同,,不過能寫得如此之好也是非常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