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中班 科學教案教學反思篇一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1,、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1,、談話出示課題,。
2、質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3,、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⑵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⑹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后檢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1,、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從“靜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2,、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么,?)
3、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體會到了什么?)
1、教師適當點撥:
⑴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⑵ “我選我”:
① 說明王寧勇敢,。
② 體現(xiàn)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⑶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2,、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1、看拼音讀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2,、照課文內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
3,、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4,、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學教案中班 科學教案教學反思篇二
課本版a01頁,,根據圖紙安裝鱷魚模型j3-33001。
1,、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安裝鱷魚模型,,了解鱷魚身體的構造。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鱷魚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及種類,。
3,、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拿放課本和配件,養(yǎng)成良好的收納習慣。
鱷魚模型的拼裝,。
正確地拿放課本和配件,。
同學們,你們見過鱷魚嗎,?誰能說說你對鱷魚的了解,?(學生分享自己對鱷魚的認識和了解。)
1,、今天,,我們就來學做鱷魚模型,對鱷魚做進一步地了解,。
2,、按序分發(fā)課本,以組為單位拿取配件,。
請同學們按照鱷魚的圖例標注有序地取配件,,注意每個配件的`編號和數量
3、根據圖紙安裝鱷魚模型,。
老師先做示范,,講解重要步驟,然后學生再開始安裝,。
要求:學生在安裝模型時應注意各零件之間的位置,,不要裝反或裝錯了。(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4,、展示作品,,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做出表揚。
5、教師講解鱷魚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鱷魚的生活習性和種類,。
6、拆解鱷魚模型,。
請同學們小心地拆解模型,,然后把配件分別歸類,特別是配件j4-92005,、j4-92006,,一定要對照編號和配件形狀分清楚。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把配件按編號正確地放回配件箱,。
注:對放的又輕又準的同學進行表楊,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7,、按組收回課本,要擺放整齊,。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們共同安裝了鱷魚模型,,并且對鱷魚的構造,、生活習性以及種類有了詳細的了解。我們還學會了如何正確地拿放課本和配件,,希望下節(jié)課能看到大家更出色的表現(xiàn),。
科學教案中班 科學教案教學反思篇三
科學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能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類正在開發(fā)新的能源。
過程與方法:體驗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同珍惜能源、節(jié)約能源的觀點,。
1.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能源的資料
2. 教師準備:煤的化石,、能源儲量資料
1. 當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氣,。你們知道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樣子?或者關于它們的其他什么信息嗎?
1. 知道老師手中這塊黑色的巖石是什么嗎,?(煤)它來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
(2)我們可以證實你說的這些嗎,?可以怎么做?
1. 煤,、石油和天然氣其實就是儲存在動,、植物身體里的太陽能,植物依靠太陽生長,,動物則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動物為食,。它們不知不覺中把太陽的能量儲存在了自己的身體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過程大致相似,,都是遠古的動植物殘骸演變而來。為什么它們可以變成煤,、石油和天然氣,,而與它們埋在一起的其他的東西,比如石頭,、灰塵卻不能,?
1. 出示目前人類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情況資料,。
2. 這些能源會被用完嗎,?想象一下那一時刻到來時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3. 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樣使用能源,?
4. 你還知道哪些我們可以利用的能源,?
科學教案中班 科學教案教學反思篇四
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喝水,、而且很輕,。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直觀感知紙杯的承重,,并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紙杯承重的探究活動,不僅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而且培養(yǎng)幼兒進行分工合作的意識,。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奮和滿足,。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 打印紙(約40包)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2.懸念導入,情境引出“紙杯大力士”,。
提問:鋼琴后面藏著一位小客人,,說他能撐起特別重的東西,你相信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fā)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xié)助幼兒分工,。
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量,,探索紙杯數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承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fā)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xiàn)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qū)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zhàn)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fā)現(xiàn)紙杯的數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感受紙杯的神奇“力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huán)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集體意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科學教案中班 科學教案教學反思篇五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
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像,。
小游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guī)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材料,,并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置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猜測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么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
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①.實驗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盡量保持相同,。
②.從側面觀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
③.注意記錄,,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④.根據觀察到的現(xiàn)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快的小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
可預期的發(fā)現(xiàn):
①.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②.紙和木頭都能把水吸到內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fā)現(xiàn)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
導語: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了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像,。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纖維)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么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都由纖維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么有關了嗎,?
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