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下學期目標 中班數學教學計劃第二學期篇一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tǒng)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小學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并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在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tǒng)計意義,、各自的特征和適用范圍,;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guī)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2,、加強教學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4、加強統(tǒng)計與概率內容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第1周(9、2——9,、6)小數乘法(4課時)
第2周(9,、9——9、13)小數乘法(4課時)機動(1課時)
第3周(9,、16——9,、20)小數除法(5課時)
第4周(9、23——9,、27)小數除法(5課時)
第5周(9,、30——10,、4)放假
第6周(10,、7——10,、11)小數除法(3課時)
機動(2課時)
第7周(10、14——10,、18)觀察物體(3課時)機動(2課時)
第8周(10,、21——10,、25)1、用字母表示數4課時
2,、解簡易方程1課時
第9周(10,、28——11、1)解簡易方程5課時
第10(11,、4——11,、8)周解簡易方程5課時
第11周(11、11——11,、15)解簡易方程1課時整理和復習1課時
量一量,,找規(guī)律1課時
機動(2課時)
第12周(11、18——11,、22)多邊形的面積(5課時)第13周(11,、25——11、29)多邊形的面積(5課時)第14周(12,、2——12,、6)多邊形的面積(2課時)機動(2課時)
統(tǒng)計與可能性(1課時)
第15周(12、9——12,、13)統(tǒng)計與可能性(3課時)鋪一鋪1課時
機動1課時
第16周(12,、16——12、20)數學廣角(3課時)機動1課時
第17周總復習
第18周總復習
第19周總復習
第20周期末檢測
中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下學期目標 中班數學教學計劃第二學期篇二
一,、本冊教材的特點:
1,、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lián)系。教材試圖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廣泛接觸到數,、量,、空間、圖形,、可能性,、關系,、算法等豐富的現代數學世界。
2,、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fā)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進而通過學習者群體的討論與交流,,獲得數學結論,。這樣的課程體系,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課程環(huán)境,。
3,、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材注重問題的探索性,,題材豐富多彩,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并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于試圖使學生盡快地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游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后,,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寵愛,,養(yǎng)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周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guī)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yè),、什么是家庭作業(yè)、怎樣記家庭作業(yè),,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保護,、發(fā)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學期教學的內容及目標: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1、數與代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及認識鐘表、比較,。
2,、空間與圖形:認識物體、位置與順序,。
3,、統(tǒng)計與概率:小統(tǒng)計和分類。
4,、實踐與綜合應用:主要有找一找,、說一說;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說說你在生活中發(fā)現的加法問題;整理自己的房間,,向同伴說說是怎樣整理的,;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怎樣分類,,并與同伴說一說,;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班中每個小組的男生,、女生人數,并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等等,。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并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了解十進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5,、能說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9,、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5,、通過2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具有初步的應用意識,。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中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下學期目標 中班數學教學計劃第二學期篇三
一、指導思想
1,、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注重過程性評價。
二,、班級分析:
三年級(1)班現在共14人,。學生經過兩年的數學學習,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對稱,、加減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運算、周長,、生活中的大數,、噸的認識、乘法等9個單元,。
本冊教材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數與代數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偨Y、理解并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
(5)數與代數部分在本冊中占有相當大的篇幅,,本學期的學習在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空間與圖形的教學
在本冊教材中,關于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對稱,,測量和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這些內容對于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3.統(tǒng)計與概率
了解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經常、偶爾,、不確定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四、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交流和操作過程中感受并認識對稱現象,,能找出并判斷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3.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5.結合現實素材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的計算。
6.指出并能測量圖形的周長,,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7.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能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8.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會進行一些有關質量的簡單計算,。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算(1000以內加減法,兩位數乘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混合運算,一位數除兩位數),;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六,、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具,、學具的作用,。
6.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7.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科學探究,、高效建模,,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舉一反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