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一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認識東西南北方向
2課時 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方向
3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二
知識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十三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十三個要求會寫的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處”“勢不兩立”“新陳代謝”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的能力。
2,、通過各種表達方式,,如:朗讀、表演,、畫圖,、介紹等,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大膽質疑,及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資料圖片,了解植物生長方面的有關知識及植物之間相互影響的事例,。
2、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如戴頭飾表演,、畫插圖、介紹等多種方式,。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小游戲:猜猜看,,他們怎么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把話題引到感情上面來)
師:“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都是有感情的,那么植物有感情嗎?(出示植物的圖片)學生猜測有或無;師:(你知道他是高興還是難過嗎?)其實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達方式與人類不同,,那么它們又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植物的“感情”》一課(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可能或說出自己想到的一些問題,。相機評價,。
2、師:讓我們帶著問題共同走進課文,,去感受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也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2,、小組輪流讀文,相互糾正字音,。
3,、利用課件檢查生字的識認。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
4,、檢查讀文情況: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并要求學生要認真聽。
三,、自主合作,,理解課文
(一)分步出示中心話題:
(1)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植物?指名回答。然后利用課件讓學生認識,,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繼續(xù)出示中心話題:他們都有什么樣的感情呢?從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一會講給大家聽。(可以把你最感興趣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準備)
(二)全班交流,。
師:誰先來當我們的小老師給大家講講你感興趣的植物呢?(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講)(學生說到哪兒,,教師不能牽著學生走,,而要順著學生的思路,點上打井,。)
1,、第二自然段:含羞草、向日葵,、西紅柿三種植物是有“感情”的,。
(1)含羞草:(出示多媒體課件)
預設1:(表演)人一碰,扮演含羞草的同學就羞答答地把葉子合起來,。
預設2:(文字介紹)
生1:我知道了含羞草是有感情的,。
生2:含羞草像小姑娘一樣怕羞,用手一碰,,它就羞答答地閉起了葉片,。
師:(誰能來表演一下呀?)含羞草真是像它的名字一樣會害羞,感情可真細膩呀,。
(2)向日葵:(出示多媒體課件)
預設1:(表演)兩人合作,,扮演向日葵的同學臉總是跟著太陽轉。
另一人介紹相關知識:向日葵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樣臉總是向著太陽,,好像太陽就是向日葵的媽媽一樣,。
預設2:(文字介紹)生:向日葵也是有感情的,它特別愛太陽,,臉兒總是跟著太陽轉,。
師:是啊,所以人們叫它向日葵!
(3)西紅柿:(出示多媒體課件)
預設2:(文字介紹)
生1:西紅柿像我一樣喜愛音樂,,每天為它播放三個小時樂曲,,竟然能促使它迅速生長。真是神奇!
生2:那農民伯伯天天為西紅柿播放好聽的音樂,,那就會大豐收呀!
2、三至六自然段:有的植物碰到合不來的伙伴會萎靡不振,。農民就給它們安排能夠和睦相處的鄰居,。
(1)大豆(出示多媒體課件)
預設1、(表演)
兩生分飾“大豆”和“玉米”,,兩者在一起,,玉米說:“謝謝大豆哥哥的根瘤供給我的營養(yǎng)?!贝蠖拐f:“不客氣,,我們是好朋友,你的根比較淺,你還不和我爭奪營養(yǎng)呢!”兩者在一起很幸福,。
預設2,、(文字介紹)
生:我知道了有的植物碰到合得來的伙伴會長得更好。
生:大豆和玉米是一對好鄰居,。因為大豆根瘤能供給玉米營養(yǎng),,而玉米根扎得較淺,絕不跟大豆爭奪營養(yǎng),。
師:它們兩個還真是情投意合,,是對好鄰居呢!誰愿意來表演一下。
(2)棉花(出示多媒體課件)
(表演)
師:他們可真是互幫互助的一對好朋友呀,,關系真不錯呢!(理解和睦相處)
(3)黃瓜(出示多媒體課件)
師:你瞧,,黃瓜對不同的伙伴感情不一樣,結果也相差懸殊,?;蛴梦淖纸榻B。讀課文,,加表演,。并理解萎靡不振。
(4)鈴蘭花(出示多媒體課件)
(表演)“鈴蘭花”和“_”做鄰居,,兩者像見了仇敵一樣“勢不兩立”,,最后“丁香”因為“鈴蘭”發(fā)出的香氣“窒息而死”?!扳徧m花”和“勿忘我”做鄰居,,兩者比賽似的,你比我高,,我比你還高,,你開花大,我比你還大!或用文字介紹,,讀課文,,加表演。理解(勢不兩立),。
師:鈴蘭花和丁香看來真是水火不容,,視為仇敵,可鈴蘭和勿忘我卻是感情相投,,相互促進,,植物之間的感情真是奇特!
(5)谷子(出示多媒體課件)表演:“谷子”和“水果”剛開始還能互相接受,但時間一長就開始“鬧別扭”,,“水果”叫道:“谷子,,你們散發(fā)的熱量,,讓我好難受,我一受熱就會蒸發(fā)水分,,我好渴呀,,你看我都干癟了,都怪你!”“谷子”也叫:“可你釋放的水分,,讓我吸收后都變霉爛了,,該怪你才是!”最后“谷子”霉爛了,而“水果”干癟了,。
生:交流最后一自然段,。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來說。
歸納:這是由于植物有一種生長的本能:
(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養(yǎng)料,,排斥對自己生長不利的因素,。
(2)外界的能量對植物新陳代謝有影響。板書(出于本能),。
3,、師問:那現(xiàn)在你明白課題中的“感情”一詞為什么加引號了嗎?課件出示問題。交流看法,。
四,、拓展閱讀,擴展延伸
引導學生交流課下搜集的資料,。
師:你還知道植物有“感情”的其他事例嗎?
洋蔥和胡蘿卜是好朋友,,它們發(fā)出的氣味可驅逐相互的害蟲。大豆喜歡與蓖麻相處,,蓖麻散發(fā)的氣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龜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間種,二者生長健壯,,互相得益,。葡萄園里種上紫羅蘭,彼此能“友好共存”,,結出的葡萄香味更濃,。有些植物間則有“血海深仇”,彼此“水火不相容”,。卷心菜和芥菜是一對仇敵,,相處后兩敗俱傷。水仙和鈴蘭休想為鄰,,長在一起會“同歸于盡”。白花草木樨與小麥,、玉米,、向日葵共同生活,,會把小麥等作物打得一敗涂地。甘藍和芹菜,、黃瓜和番茄,、蕎麥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都是冤家對頭,。等等,。
五、小結: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三
教學內容:p26頁例題及“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 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qū)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四
1,、借助“森林旅游”的購物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評價、友好合作,,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家庭環(huán)境較好,,購物的生活經驗較多。因此,,很適宜在本節(jié)課里開展由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購物”游戲活動,。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里,?(輕松自然的談話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們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氣、笑笑,、還有機靈狗也趁休息的時間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們去哪里旅游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題情境圖)
2、學生觀察情境圖,,開展數學游戲,。
師:你們瞧,他們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稱及相應的價格,,并說說笑笑,、機靈狗想買什么。)
師:哦,,笑笑,、淘氣他們玩累了,也餓了,,想買東西吃,。哪位同學自愿來當這個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務員,為他們來服務呢,?請另一個同學來扮演顧客,,買東西。
(請兩個同學上臺表演,。)
師:下面,,我要請我們班上的每個同學都來參加這個游戲。同桌兩個人,,一人扮演顧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務員。聽清游戲規(guī)則:每人都有5分的基礎分,;“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并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顧客”能發(fā)現(xiàn)并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并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務員”能發(fā)現(xiàn)并指出“顧客”對自己失誤的指控是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務員”加1分,“顧客”扣1分,;在事先規(guī)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榮獲“優(yōu)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的榮譽稱號,;在第二家商店“紀念品商店”里,,同桌兩人可交換角色,重新按游戲規(guī)則計分,、評比,。
(課堂總結,評選“優(yōu)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并讓獲獎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本節(jié)課我把較為生硬的問題情境設計成學生之間互動的數學游戲,把課堂變成商店,,把學生變成顧客或售貨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當高,。學生在游戲中既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能根據教材的內容重新組織數學活動,,采取兒童喜歡的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熟悉的購物活動中復習小數的加減法,、比較小數的大小,,不但達到了知識領域的教學目標,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整節(jié)課僅有一個數學活動,略顯單調和乏味,,另外,,活動的規(guī)則也過于繁瑣。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五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1,、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說一說測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d讀作:平方分米
讀作: 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小組實驗,、討論解決方案。
2,、用手比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頃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書第52頁第4題,,第53頁第6、7題,。
問:怎樣數才能數正確,?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全班訂正,。
課題練習課課時五 (30)
1.談自己的收獲。
學生用彩筆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業(yè),。
2、 19 + 49 57 - 27 1 - 15
可翻書回顧所學的分數的知識,,并和同桌說一說,。
1、學生獨立完成后,,當“小老師”檢查同桌作業(yè)并交流做法,,評價作業(yè)。
練習課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討論:我的成長足跡,。
(1)我解決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
(2)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數學讀物……
(3)我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2.分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組總結匯報,師總結板書
生獨立思考,,自由說:
學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等。
學生討論,,小結: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獨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積單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組長主持討論、評估,、反思)
生獨立看圖
小組合作學生可能提:
(1)房間面積,?
(2)瓷磚面積?
(3)需要多少塊磚,?
小組匯報,,解決問題。
(1)面積的含義
(2)認識面積單位
(3)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進行換算
(4)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這類題目時,,有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沒有注意題目中所給數據的單位不同,。
課題實踐活動課課時 37
教學目標:
1.會用厚紙制作七巧板,。
2.能說出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各塊的面積,。
3.會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會估計,、測量他們的周長和面積,。
4.認識七巧板是我國人民發(fā)現(xiàn)的世界優(yōu)秀文化,是我國人民對數學發(fā)展的重大貢獻,,能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尊重與理解他人,。
1.掌握七巧板各塊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能用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
2.正確第算出拼成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一,、激趣導入。
你玩過七巧板嗎,?
七巧板是中國唐朝發(fā)明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游戲,,它由一個正方形分割成五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19世紀初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并迅速傳播,,被稱為“東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時你們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六
教學目標:1,、結合“電-”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 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并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16×11 12×14 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列出算式:
板書:21×26 或 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在上節(jié)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匯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于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xiàn)的三種,比較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 獨立計算,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后提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數學三年級教案全冊備課實用篇七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長含義,,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從而更好地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運用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直觀的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小組合作討論獲得知識,,并將成果展示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語言表達,、合作交流能力。
知識與技能
正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空間觀念。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長方形周長算理的理解,。
一、創(chuàng)景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的花壇美麗可愛,吸引了好多同學的視線,,有的同學禁不住要進入花壇欣賞花草,,那樣會損害這美麗的景色,為此,,我們學校打算給他圍上護欄,護欄每米8元,,需要多少錢呢?如何來算呢?要是一個正方形花壇,,你會算嗎?(出示課件圖畫:長方形花壇實物圖)(學生齊答)
結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長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錢數,。
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自主探究,,歸納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小結鞏固
師:那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來算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二,、自主探究
(一)憶一憶(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圖形的周長,,看屏幕,,誰知道他們的邊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長?(課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舉手回答)
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圍成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周長,。(教師板書: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二)試一試(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的周長嗎?(出示課件: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小組合作探究)
探究結果:有三種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3,、師:這幾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呢?(小組討論)(討論出結果之后出示課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討論結果:“6”表示長方形的長,,“4”表示長方形的寬,“2”
表示兩條相等的長邊和兩條相等的寬邊,,“20”表示周長,。
由此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教師板書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應用)
1、師:我們學習了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你能計算出屏幕上一邊靠墻,,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護欄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探討)
探討結果:院子護欄周長=(8×4)—8=24(米),因為院子一邊靠墻不用護欄,,所以要減去一邊的長度,。
2、師:同學們如果兩個圖形拼在一起組成新的圖形,,那么新得到的圖形的周長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相加嗎?請看大屏幕,,你能算出這兩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研討)
研討結果:長方形的長是2厘米,寬是1厘米,,
三,、小結鞏固
1、周長是圍成圖形一周的長度,。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