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一
前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山西省會,、歷史名城——太原,。這里曾經(jīng)是唐堯故地、戰(zhàn)國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九邊重鎮(zhèn),、晉商故里,。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作為文明薈萃之地,,這里有大唐的氣度,,晉地的風流。燦爛的名勝古跡讓這座城市魅力無限,。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東三面環(huán)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黃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東漢著作家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所以太原簡稱“并”,,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稱譽“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太原現(xiàn)仍有并州路,,并州飯店等。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
建城始源,。
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497年,,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在今天太原市晉源區(qū),。所以,,2003年太原迎來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輝煌慶典。隨后,,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最后建立了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龍城”
太原也是龍興之地,,建立北齊政權的高洋父子發(fā)跡于太原,稱太原為“別都”,;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興唐的李淵父子也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李淵建立唐朝,,稱太原為“北都”,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盛贊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今天旅居海外的華人,,都以唐人后裔為榮,,甚至把大片華人聚集地命名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發(fā)祥地就在我們山西太原;五代時,,太原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相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這些一個個所謂的“真龍?zhí)熳印敝阅軓奶鸺見Z取天下,,實際上因為太原三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并且是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沖突的中心地帶,。歷史上這里就有“亂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等說法,。
一市三縣六區(qū),。
太原轄一市三縣六區(qū),人口約350萬,,約占全省人口的10%,。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國最大的土焦煤生產(chǎn)基地,,也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這里可以補充煤、煉焦等內(nèi)容),。
婁煩縣最早為西周初年的樓煩國國都所在地,,秦朝在此設婁煩郡,唐初在此處設牧馬監(jiān),,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時有“樓煩駿馬甲天下”之謂。婁煩可謂歷史悠久,名聲在外,。但是很可惜文革時工作人員缺乏相關歷史知識和地名標準化意識,,在上報文件中誤將當?shù)厝罕娝鶎戝e別字“婁煩”作為標準地名,以致被國家正式命名,?!皹恰焙汀皧洹彪m半字之差,但對于其縣域歷史品牌的延續(xù)和文化資源的利用都將是無形的損失,。
陽曲縣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梁地帶,。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云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并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農(nóng)必爭之地,。
清徐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的故鄉(xiāng),,也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chǎn)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fā)源地,,素有“葡萄之鄉(xiāng)”和“中國醋都”之稱。(此處可以增加老陳醋的相關內(nèi)容),。
迎澤區(qū)是太原的文化中心,、商業(yè)中心。區(qū)域內(nèi)集中了新華社山西分社,、山西日報社,、山西電視臺、山西電臺等多家新聞單位,;也有省晉劇院,、省京劇院、省話劇院等省城主要文藝團體,,省圖書館,、山西圖書大廈、太原工人文化宮,、市少年宮,、太原影都等文化娛樂場所;也是太原最大的商業(yè)步行街所在地,,聚集了華宇購物中心,、貴都世紀廣場、御花園時代廣場,、天美名店等大批新興大型商業(yè)企業(yè),。
至他臨終,。實際上,迎澤大街的得名,,是因為當時這條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門,,即后來的首義門起始,經(jīng)由迎澤門,、直至西南城角達汾河東壩,。而這兩座故城的城門以迎澤門規(guī)模最大,為紀念于斯,,從迎澤門引得迎澤大街之名,。
尖草坪區(qū)位于太原市的最北端,該區(qū)有太原鋼鐵有限公司(簡稱太鋼)是中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chǎn)基地,。主要產(chǎn)品有不銹鋼,、汽車用鋼、船板鋼,、火車輪軸鋼,、高壓鍋爐管用鋼等,。太鋼產(chǎn)品應用于秦山核電站和三峽大壩建設,、“和諧號”高速列車及“神舟”五號、六號和七號飛船制造等重點工程,,新型材料用于“嫦娥一號”探月工程,。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fā)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其中的1角硬幣全部選用太鋼生產(chǎn)的不銹鋼鑄造,。
在這里還有個現(xiàn)實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太原鋼鐵公司1934年建廠,解放后收歸國有,,渣場是鋼鐵生產(chǎn)企業(yè)天天倒廢渣的地方,。50年的不斷沉積,廢渣越堆越多,,越堆越高,。到1983年,太鋼渣場已經(jīng)形成一座占地數(shù)平方公里的“大渣山”,。這座渣山相當于5個天安門廣場大,,最高處有7層樓那么高。每當?shù)乖鼤r,,灰塵滾滾,、烈焰升騰,不僅威脅著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員工的正常生活,,也成為省城太原的一大環(huán)境污染源,。
杏花嶺區(qū)位于太原的東北部,,是太原的政治中心,山西省政府,、省政協(xié),、省軍區(qū)、太原市委,、市政府等省,、市黨政軍機關均駐在該區(qū)。
萬柏林區(qū)有我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太原重型機器廠,,建廠五十年多來,,從第一臺起重機,第一臺挖掘機,,第一臺管軋機,,第一座衛(wèi)星發(fā)射塔架等300多項“中國第一”。創(chuàng)造出了象航天發(fā)射塔架成功托起““神舟”號載人飛船,,三峽工程世界最大的1200t橋機等這樣數(shù)百項為國民經(jīng)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標志性產(chǎn)品,。
晉源區(qū)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龍山,,東傍汾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北宋之前的太原城就建在這山清水秀之地,。這里建有紀念山西第一位諸侯王的祠廟——晉祠,內(nèi)有十字型橋梁——魚沼飛梁,,是我國現(xiàn)存古橋梁中的孤例,。另外晉祠之地水源豐富,歷史上稱為“太原小江南”,,此地所產(chǎn)大米歷史上一直作為“貢品”,,進奉朝廷。北宋名臣范正淹來到晉祠也感嘆的寫道:“滿目江南鄉(xiāng),,千家灌禾田”,。
小店區(qū)是太原的南大門,這里土地開闊,,交通便利,,是太原市整體布局“南移西進”的主要擴張區(qū)域,目前已建有太原機場,,正在修建的有太原新火車站,、山西大醫(yī)院等大型民生工程,據(jù)說山西的政府部門也將遷到這里,。區(qū)域內(nèi)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國家級太原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和太原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都坐落在小店區(qū),,小店區(qū)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科工貿(mào)的重要發(fā)展基地。所以,,目前該區(qū)的房價也是全市漲的最快的,。(舉例)。
清和元,。
太原城中最古的老店,,非“清和元”莫屬。清和元是一家飯店,,用太原人的老話叫做“飯鋪”,,它以制作銷售太原特有的地方名吃———頭腦而享譽三晉、聞名海內(nèi)外,。所謂頭腦,,原本是傅山先生為調(diào)養(yǎng)老母親身體的一道滋補藥膳,本名“八珍湯”,,由八種原材料制作而成,。這些材料是煨面、黃芪,、蓮藕,、山藥、黃酒,、酒糟,、肥羊肉,、良姜,,共八種,故名“八珍湯”,。吃時佐以腌韭菜,、帽盒,真可謂用料奇,、味道奇,、佐品奇、滋補療效奇,。這種小吃是北方寒冷地區(qū)的極好早餐,,其功用在于撫寒喘和,調(diào)元益氣,,活血健脾,,補潤虛虧。
益源慶,。
肴,。一來二去,,朱氏子孫漸習晉土,喜面嗜酸,,遂有專為晉王諸府釀制精醋的王府醋坊,。明亡后,王府醋坊將精美醋品推向城內(nèi)居民,,遂名聲遐邇,,成為太原城中的醋作坊第一,取名益源慶,,生產(chǎn)名特醋,。別的尚且不說,僅那尊清代的制醋鐵甑就能使人一覽益源慶的制醋歷史,。
六味齋,。
說起“六味齋”醬肉店在太原可謂家喻戶曉。其實“六味齋”并不是太原城自生的名店,,而是皇城根下的舶來店,。“北京天福號醬肘雞鴨店”是產(chǎn)生于清乾隆年間的熟肉制品名店,?!拔秹喝龝x,香冠群芳”的“六味齋”醬肉店,,則是北京老店“天福號”的分店,,現(xiàn)已有60余年的歷史。約在1938年,,北京天福樓醬肘店,、天福號醬肘雞鴨店和天津天盛號肉鋪的三位師傅來太原合股辦店,初名“福記熟肉店”,,把原店的名品———御食貢品“醬肘花”傳播太原,。由于貨真價實,“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淡而有味,余香濃淳”,,所以很快聞名三晉,,成為太原名吃中的佼佼者?!傲洱S”剛剛落腳太原時,,店鋪設在人煙僻靜的達達巷17號,由于生意興隆,,遂擴大店鋪另選新地,,在橋頭街與柳巷丁字相交的繁華地帶新辟商面,,掛出新招牌“福記六味齋醬肘雞鴨店”,簡稱“六味齋”,,一直至今,。
雙合成雙合成老字號是以生產(chǎn)烘焙食品而著名,始創(chuàng)于1898年河北省保定市,,1921年遷來太原,,因為始創(chuàng)人為兩人,取“兩個合辦必能成功”之義,,商號叫《雙合成》,。商號的英文名字也很有意思:“goodandgood”。
老一輩革命家:高君宇,、薄一波,、傅作義、彭真,。
開國將領:徐向前,。
政界名人:***(現(xiàn)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一波之子)。
科學界:張亞勤(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靜海(中科院副院長)、吳建平(清華大學教授),。
著名導演:賈樟柯,、張繼鋼、牛朝陽,、寧浩,。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閻維文,、譚晶,、戴玉強。
著名歌手:郭峰,、王蓉、趙迎,。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二
太原是我長大的地方,。要我來評價的話,那一定是“燈火通明中透出寧靜,,來去匆匆中現(xiàn)著悠閑,。”
我家旁邊有兩個早餐攤和幾個便利店,。早上六點二十多的時候,,賣餅子的攤就已經(jīng)支起來了,。人并不很多。出租車司機會去買幾個餅子,,然后坐在車里,,開著車門,放著廣播,,慢悠悠地吃著餅子,,遇到認識的人還會笑著問候上幾句。
這個點已經(jīng)有出門遛狗的人了,,狗脖子上的鈴鐺發(fā)出清脆的“叮?!甭暎犞苁鞘娣?。
時間往后一點兒,,早餐攤就支起來了。我喜歡吃攤子上的丸子湯,,不管是什么季節(jié),,只要喝上一碗熱騰騰的一碗湯就會覺得活力滿滿。茶葉蛋也不錯!那味道我形容不出來,,但是和丸子湯配在一起簡直絕美!
便利店也會買早餐,,大都買的是包子。那些包子我沒有吃過,,但看上去應該味道不錯,。比起包子我更喜歡面包,我最喜歡一種鋪著一層厚厚的藍莓醬的吐司面包,,不僅味道甜甜的,,而且還冰冰涼涼的,使常溫且沒有味道的吐司面包變得又甜又好吃,。我也不知是我口味獨特還是別的什么,,那個面包我總不見人買,那些去便利店里買早餐的上班族連看都不看一眼,。
天晚了,,小巷里的小賣部亮著燈,門前打牌的人安靜的只能聽見牌與桌子摩擦的聲音,,偶爾會有幾輛摩托車呼嘯而過,,在那一瞬間被打破了的寧靜很快又安靜了下來。店主家里養(yǎng)的狗慵懶的趴在地上要孩子們摸,。所有人都在享受著太原夜晚獨有的寧靜,。
太原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所留意的從來不是終日繁華的街市,它吸引我的一直是人們看似忙亂,,但總能慢下來的感覺,。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三
平遙雙林寺,內(nèi)有數(shù)千尊彩塑是中國罕有的五代原作;陽泉平定的娘子關,,是唐平陽公主掛帥駐防的著名關隘;昔陽的大寨,,曾在現(xiàn)代農(nóng)村發(fā)展史上名重一時;汾陽的杏花村汾酒廠,是著名的汾酒之鄉(xiāng);祁縣喬家堡民俗博物館,,把昔日晉商的豪宅變?yōu)檎故緯x中民俗風情的勝地,。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四
隨著時期的變遷,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太原已經(jīng)變成了一座繁華,、熱鬧、富有現(xiàn)代氣息的大都市!靚麗的街道上,,寬闊的馬路,,高聳林立的幢幢樓房。到處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十大建筑扮靚咱們的省城太原,,山西大劇院,、山西體育中心、太原煤炭中心,、山西大醫(yī)院,、山西科技館、太原美術館,、山西博物館……放眼望去,,1個個被賦予了使命和生命的建筑拔地而起。太原機場新航站,、太原鐵路客運南站,,這些往昔的藍圖構想一步步變?yōu)榱爽F(xiàn)實!
中博會召開之際,備受矚目的太原,,十大建筑整裝待命,,這些代表著龍城現(xiàn)代新形象的建筑群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盛情綻放,展示著古城太原迷人的魅力!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高照,,十大建筑籠罩在燈的海洋中,無比壯美,、無限美好!
夜晚走在繁華的大街上,,路燈亮了起來,河水亮了起來,,小橋亮了起來,人的心情也亮了起來,。迎澤橋,、漪汾橋,、火炬橋、祥云橋,、勝利橋,、南內(nèi)環(huán)橋……映著汾河的靚麗妖嬈。這些橋在霓虹燈的照耀下,,變得更加靚麗,,更加動人。
假如,,你站到高處去看咱們這座靚麗的城市,,你便會發(fā)現(xiàn)在橋下行駛的汽車像奔流不息的銀河一樣在流淌,每一輛車燈串起來就像1條金色的巨龍在路中搖擺,。你看那火炬橋,,看起來就像一把在熊熊燃燒的火炬一樣!汾河兩岸風景如畫,百花盛開,,游人置身其中,,如在花中走,如在畫中游!
啊哇塞!靚麗的太原城,,是我可愛的家鄉(xiāng),,一座座大橋,1條條街道,,把太原裝飾的那么秀美!請大伙兒都來太原游玩,,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喜歡太原城這靚麗而繁華的都市!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五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游!在游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nèi)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tǒng)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于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復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jù)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jīng)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lián)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nèi)里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東城內(nèi)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lián)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并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托,,風格獨特。
北武當山導游詞·山西導游詞·觀音堂導游詞·晉祠導游詞·廣勝寺導游詞,。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印倍际菑奶鸺見Z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shù)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zhèn),。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zhàn)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zhèn),,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這便是現(xiàn)在太原城區(qū)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宋朝統(tǒng)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zhí)熳优c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fā)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mào)發(fā)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zhàn)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坐鎮(zhèn)全國九邊重鎮(zhèn)之首的太原,經(jīng)略北邊防務,。朱棡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qū)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六
晉祠始建于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的。這里的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huán)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yōu)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qū)的精華。祠內(nèi)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的旅游景區(qū)距太原市較近,氣候條件與市區(qū)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yōu)美,是游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xù)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huán)境舒適。晉祠風景區(qū)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坐落周圍,數(shù)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qū)的晉祠鎮(zhèn)政府近幾年下功夫抓了以旅游業(yè)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yè)(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qū)的住宿條件、通信業(yè)務,、醫(yī)療保障,、有娛樂場所、購物環(huán)境越來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睞,。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七
各位朋友: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關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jīng)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xiàn)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nèi)的關帝廟內(nèi),,老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八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山西省會,、歷史名城——太原。這里曾經(jīng)是唐堯故地,、戰(zhàn)國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九邊重鎮(zhèn),、晉商故里。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作為文明薈萃之地,這里有大唐的氣度,,晉地的風流,。燦爛的名勝古跡讓這座城市魅力無限。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東三面環(huán)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黃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東漢著作家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所以太原簡稱“并”,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稱譽“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太原現(xiàn)仍有并州路,并州飯店等,。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
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497年,,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在今天太原市晉源區(qū),。所以,,20xx年太原迎來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輝煌慶典。隨后,,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最后建立了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太原也是龍興之地,,建立北齊政權的高洋父子發(fā)跡于太原,稱太原為“別都”,;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興唐的李淵父子也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李淵建立唐朝,,稱太原為“北都”,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盛贊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今天旅居海外的華人,,都以唐人后裔為榮,,甚至把大片華人聚集地命名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發(fā)祥地就在我們山西太原,;五代時,太原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相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這些一個個所謂的“真龍?zhí)熳印敝阅軓奶鸺見Z取天下,,實際上因為太原三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并且是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沖突的中心地帶,。歷史上這里就有“亂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等說法。
太原轄一市三縣六區(qū),,人口約350萬,,約占全省人口的10%。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國最大的土焦煤生產(chǎn)基地,,也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
婁煩縣最早為西周初年的樓煩國國都所在地,,秦朝在此設婁煩郡,,唐初在此處設牧馬監(jiān),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時有“樓煩駿馬甲天下”之謂,。婁煩可謂歷史悠久,名聲在外,。但是很可惜時工作人員缺乏相關歷史知識和地名標準化意識,,在上報文件中誤將當?shù)厝罕娝鶎戝e別字“婁煩”作為標準地名,以致被國家正式命名,?!皹恰焙汀皧洹彪m半字之差,但對于其縣域歷史品牌的延續(xù)和文化資源的利用都將是無形的損失,。
陽曲縣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梁地帶,。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云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并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農(nóng)必爭之地,。
清徐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的故鄉(xiāng),,也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chǎn)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fā)源地,,素有“葡萄之鄉(xiāng)”和“中國醋都”之稱。
迎澤區(qū)是太原的文化中心,、商業(yè)中心,。區(qū)域內(nèi)集中了新華社山西分社、山西日報社,、山西電視臺,、山西電臺等多家新聞單位;也有省晉劇院,、省京劇院,、省話劇院等省城主要文藝團體,省圖書館,、山西圖書大廈,、太原工人文化宮、市少年宮,、太原影都等文化娛樂場所,;也是太原最大的商業(yè)步行街所在地,聚集了華宇購物中心,、貴都世紀廣場,、御花園時代廣場、天美名店等大批新興大型商業(yè)企業(yè),。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歡迎你們來到太原。我是你們的導游小萌,,下面為大家介紹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nèi)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tǒng)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十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nèi)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tǒng)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十一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游,!在游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qū),,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qū)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qū)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nèi)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xiàn)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guī)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建設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chǎn)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chǎn),。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zhèn)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jù)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yè),。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fā)現(xiàn)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yè)已逾百年,。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zhàn)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zhèn),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tǒng)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fā)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
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fā)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暫,,很快被唐朝取代,。而興唐的李淵父子便是從太原開基立業(yè)的。唐高祖李淵曾長期任隋朝的山西河東撫尉使,、太原留守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時期也是在太原度過,被人稱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師晉陽,當年11月便攻人長安,,建立唐王朝,。太原這段特殊歷史使它擁有僅次于長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復為“北都”,。太原城也隨之大大擴展。據(jù)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晉陽已經(jīng)成為橫跨汾河兩岸,、由三座城池聯(lián)接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稱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長21公里,,內(nèi)里包括宮城,、大明城、新城,、倉城四座小城,,把北齊和隋代的宮殿全部囊括進來。東城在汾河東岸,,為貞觀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東城內(nèi)井水苦澀,難以飲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晉渠”,,將晉水從西城外架槽引入東城。東西兩城之間,,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聯(lián)諜”的中城,,把東西兩城連為一體,故又稱“連城”,,是則天武后時并州長史崔神慶主持興建,。晉陽三城,雖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24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托,風格獨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印倍际菑奶鸺見Z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十二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zhí)熳印倍际菑奶鸺見Z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shù)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zhèn),。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zhàn)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zhèn),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這便是現(xiàn)在太原城區(qū)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宋朝統(tǒng)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zhí)熳优c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設計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fā)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mào)發(fā)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zhàn)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坐鎮(zhèn)全國九邊重鎮(zhèn)之首的太原,經(jīng)略北邊防務,。朱棡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qū)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篇十三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qū)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jīng)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nèi)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nèi)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jīng)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qū)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qū)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chuàng)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tài)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tǒng)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tài)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tài)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jù)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xiāng)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nèi)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nèi)水母像銅質(zhì)金裝,端坐甕上,,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據(jù)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欺負,,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fā)現(xiàn),,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jù)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nèi)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诶锖爸?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xù)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交織的風景名勝區(qū)。古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內(nèi)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后人祀叔虞于晉水之源,,因稱晉祠,。自《山海經(jīng)》始,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齊、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于祠內(nèi)外,。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為家"的英雄氣魄,,用"經(jīng)仁緯義"的華麗文筆,對懸甕山的雄偉,,晉水的秀麗做了擬人化的評贊: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
其剛節(jié)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瑩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
住方圓以成象,,體圣賢之屈伸,;
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
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
對于晉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詩意的描寫:"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樹,。"李白詩曰:"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郭沫若詩曰:"圣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林徽因說:"晉祠的布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