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的深入改革,,語文學科的學習愈發(fā)顯得重要。其中,,文言文的掌握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不僅是對古代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漢語深層次理解的重要途徑,。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高中語文課內文言詞組,,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高中語文課內文言詞組匯總
1,、以為:①把...當做,;②認為(...是)
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
②臣竊以為其人勇士,,宜可使,。(《廉頗藺向如列傳》)
2、無所:沒有(...的)
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
3,、唯…圖:希望…考慮
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
4,、夫人:那個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5,、有以:有用來...的,。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
6,、足下:對人的敬稱(下對上或同輩),,可譯為“您”。
愿足下更慮之,。(《荊軻刺秦王》)
7,、奈何:怎么辦。奈...何:拿...怎么辦,。
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荊軻刺秦王》)
8、可以:能夠用來,。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荊軻刺秦王》)
9,、何如:即“如何”,,怎么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刺秦王》)
10,、有意:有意圖,,有意愿,有志向,。(反義詞:無意,。)
將軍豈有意乎?(《荊軻刺秦王》)
11,、乃今:如今,。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荊軻刺秦王》)
12,、有所:有(...的)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刺秦王》)
13,、頃之:一會兒、不久,、過些時候,。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
14,、無意:沒有意愿(意圖、志向),。
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荊軻刺秦王》)
15,、所以:①...的原因,;②用來...的。
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荊軻刺秦王》)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16、未嘗:不曾,。
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荊軻刺秦王》)
17,、假借:寬容,,原諒。
愿大王少假借之。(《荊軻刺秦王》)
18,、以故:因此,。(同義詞:以是、是故)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荊軻刺秦王》)
19,、是時:這個時候,。方是時:在這個時候。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所奉藥囊提軻,。(《荊軻刺秦王》)
20、未得:沒能夠,,不能夠,。(同義詞:不得)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21,、旦日:明天,第二天,。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22,、足以:能夠用來,,足夠用來。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23,、孰與:與...相比,哪一個更...
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24,、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極微小的事物,??勺g為一點兒、絲毫,。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25,、非常:非同尋常,,也可指意外的變故。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26,、許諾:答應。
項王許諾,。(《鴻門宴》)
27,、勠力:合力。
臣與將軍勠力而攻秦,。(《鴻門宴》)
28,、何以:即“以何”,憑什么,,為什么,。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29,、即日:當天。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30,、須臾:片刻。
坐須臾,,起如廁,。(《鴻門宴》)
31、相與:互相,,互相結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蘭亭集序》)
32,、斯文:這篇文章。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蘭亭集序》)
33、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望:農歷每月十五,。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34,、危坐:端坐。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赤壁賦》)
35、于是:在這時,,因此,。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36,、指摘:指責,。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37,、干祿:求取功名利祿,。
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38,、訾詈:指責,、詆毀、謾罵,。
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39,、窮困:走投無路,。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離騷》)
40,、繩墨:木匠畫直線用的工具,,比喻準則、準繩,。
背繩墨以追曲兮,。(《離騷》)
41、亦然:也這樣,。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42,、再拜:拜兩次,。(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拜兩次,,表示敬意)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孔雀東南飛》)
43,、六軍:軍隊,。(周制,天子有六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后泛指軍隊)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馬嵬>其二》)
44,、無如:沒有像...
查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
45,、...直(不)...耳,,是...也:只是(不是)...罷了,這也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
46,、庠序:學校,。
謹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國也》)
47,、孝悌:孝敬父母,,敬愛兄長。
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48,、未之有也:沒有這樣的人(事情)。
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49,、餓莩(殍):餓死的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
50,、何異于...:與...有什么差別呢?
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
51,、終日:整天,。(同義詞:彌日、竟日)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52,、拱手:兩手合抱,形容毫不費力,。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過秦論》)
53、膏腴:肥沃,。
東割膏腴之地,。(《過秦論》)
54,、要害:關鍵。
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55,、逡巡:徘徊。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過秦論》)
56,、享國:君王在位,。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
57,、鞭笞:鞭打,。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過秦論》)
58,、藩籬:籬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
59,、黔首:百姓。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60,、中人:平常的人,,一般人。
才能不及中人,。(《過秦論》)
61,、氓隸:下層人民。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也,。(《過秦論》)
62、向時:先前,。
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63,、六合,、八荒,、九州:天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
64,、庸...乎?:反問句式,,哪里...呢,?怎么...呢?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65,、是故:因此。
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師說》)
66、如是:像這樣,。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67,、不齒:輕視,瞧不起,。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師說》)
68,、指示:指出來給...看,。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69,、布衣:平民。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70、稍遷:漸漸升遷,。
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蘇武傳》)
71、廩食:公家供給的糧食,。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蘇武傳》)
72,、春秋:春天和秋天,,指歲月,,年紀。
且陛下春秋高,。(《蘇武傳》)
73,、成就:栽培、提拔,。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蘇武傳》)
73,、丁年:壯年,。
丁年奉使,皓首而歸,。(《答蘇武書》)
74、茅土: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
(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答蘇武書》)
75,、屬文:寫文章,。
衡少善屬文。(《張衡傳》)
76,、京師:京城,。
因入京師,觀太學,。(《張衡傳》)
77,、驕尚:驕傲自大。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78、承平:太平,。(同義詞:升平)
時天下承平日久,。(《張衡傳》)
79、疾惡:痛恨,。
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張衡傳》)
80,、豪右:豪族大戶。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張衡傳》)
81,、下車:官吏初到任。
(張)衡下車,,治威嚴,,理法度。(《張衡傳》)
82,、視事:官員到職工作,,任職。
視事三年,。(《張衡傳》)
83,、乞骸骨:請求退休。
上書乞骸骨,。(《張衡傳》)
84,、親故:親友。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歸去來兮辭》)
85,、矯厲:勉強造作。矯:使曲變直,。厲:磨,。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兮辭》)
86,、平生:①一生,一輩子,;②平常,、平素。
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歸去來兮辭》)
87、逢迎:迎接招待,。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滕王閣序》)
88、閭閻:原指古代里巷內外的門,,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滕王閣序》)
89,、睇眄:看。睇,、眄均有“斜視”之意,。
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滕王閣序》)
90,、青云:本義是天空,后引申為志行高遠或比喻顯要的地位,。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91,、東隅: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引申為“早年”,。
東隅已逝,。(《滕王閣序》)
92,、桑榆:①日落處,,表示傍晚,,引申為“晚年”,。②桑樹和榆樹,。
桑榆非晚,。(《滕王閣序》)
93,、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稱“弱冠”,。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滕王閣序》)
94,、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可用來代指官職地位。
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滕王閣序》)
95,、兒息:兒子。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陳情表》)
96、拔擢: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
97,、是以:因此,,所以。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陳情表》)
98,、扶搖:旋風。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逍遙游》)
99,、其...邪?其...邪,?:是...呢,?還是...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100,、窮發(fā):極北不毛之地,。
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逍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