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人教版篇一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課程目標。
2,、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xiàn)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xiàn)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jù)邏輯關系,經(jīng)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lián)系,。
3,、教材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選擇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xiàn)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每一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
4,、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新穎獨特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fā)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種呈現(xiàn)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fā)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xiàn)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教學措施:
由于品德與社會課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坐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坐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shù)姆绞剑c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范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盡量將教學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人教版篇二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xiàn)為:學生難于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并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lián)系,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么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xiàn)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表面積的計算,由于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xiàn)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復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借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說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jié)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借助于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著實物來說,,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于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jīng)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采集:概念辨析題:(1)一只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jié)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于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系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有8根直徑是50厘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并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系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系,,能反說,、正說、比多少等都能說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說明生活中常說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系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后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么現(xiàn)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說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于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人教版篇三
一、指導思想
堅持按照學校要求,,遵從課程標準和教學規(guī)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全面發(fā)展,,要在班級教師和學生的協(xié)作配合下順利的完成本期的教學工作,。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是一個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有47人,,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在上期教學中,,學生整體成績不錯,。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太好,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習氛圍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目標及措施
在本期的思品教學中,針對上面的情況,,我決定首先在班上選好小組長,。利用班干部來管理好小組長,小組長又管理其他成員,。要求當天上的內容當天必須完成作業(yè),,并能夠背誦。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一些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通過實踐活動,,產(chǎn)生興趣,,掌握技能,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教育學生有正確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要求學生有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四,、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共有13課,我準備每周上一課,,一課用一個課時上,,其它幾周用做開展實踐活動和復習。
我希望通過本期的學習,,學生的思想有所提高,,并且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所表現(xiàn),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