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篇1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讀書無用”那個年代,,當時的大街小巷、機關,、學校無處不見“打倒孔丘”的標語,,但對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有機會讀到《論語》,,卻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讀,對其中精深遠遂的思想未能體味,,更對那些個“之乎者也”提不起興趣而束之高閣,。直到看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老師以其清新流暢的風格,,散文般和緩優(yōu)美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為我們帶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語》解讀后,,我買來了《于丹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時間靜心閱讀了這本書,,讀后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有一種心靈的觸動。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錄,??鬃拥娜寮宜枷耄瑐涫軞v朝歷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響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就是在物欲橫流、信息爆炸的當今社會,,仍然閃爍著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樸素平和、謙虛賢達,,博學睿智,,平易近人,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博大,、仁愛和快樂,。于丹老師用其獨到的眼光和快樂的感悟解讀《論語》中深刻而又廣博的人生哲理,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分別闡述自己的心得,,如“《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老師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秘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于丹老師講了個小故事: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jīng)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jīng)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通過這個故事,,我把內心的安寧理解為:平和,。以樂觀向上、閑適超逸的性情融入環(huán)境;主動積極,、坦蕩曠達的胸襟投入工作;快樂愉悅,、真實自然的心情擁抱生活,我們的心靈深處就會充滿陽光,、自信,,生命就會快樂豁達許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那樣,,去尋求內心的安寧,。當然,要達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師所說的那種和緩,、從容談何容易,,必須經(jīng)歷千錘百煉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一些快樂,,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讓心靈找到歸宿地與棲息地。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泵鎸Α斑@樣浮躁,、競爭又這么激烈”的當今時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我們應該向內尋求心靈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人生的缺憾與苦難,,“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心情和態(tài)度”,、“既然生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一帆風順,,總會遇上種種溝溝坎坎,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一定會遇到風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確面對,,學會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應該是以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去彌補,、去看待,。沒完沒了地糾纏其中,一遍遍地呼天號地,,一股腦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無補。該放下時且放下,,就像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換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就會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寬容,,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于丹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凡人,把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傳遞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雖然對于丹老師的觀點不能百分之百的認同,,但讀后讓人豁然開朗,淡然微笑,,還讓人掩卷而思,,浮想聯(lián)翩,真可謂服了一劑“心靈雞湯”,。
最后借用于丹老師的一句話為結束語:“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p>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篇2
論語》,,我在中學時候就曾通讀過了,那時候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對孔夫子的世界觀和理論抱著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譏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嘗不誨焉”,覺得迂得可以,。用這樣的心情讀書,得到的收獲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檢在會上推薦讀《于丹論語心得》,,于是在網(wǎng)上下載了認真看,看了后,有了嚴肅的思考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為引領,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了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并展開來,結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論語》重新認識的體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以前的人一聽到“忠孝”,,立刻肅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后我們根據(jù)學到的理論對這些看法有了變化,,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于是,,我們沒有了文化行為標準,,沒有判斷是非的鏡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上沒有,,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于是,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些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背叛了黨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有的不講誠信,,要么貨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發(fā)貨;官場上,,買官買官,,拉幫結派,做一些昧著良心的事情,,乃至貪污受賄,。搞得來使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壞的,,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了。其實,,《論語》早就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yè),,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說說了事,,有時候要用生命來解讀,,有時候要用幾十年的苦難解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愛其才,,要其歸順,蘇武拒絕,。單于為了瓦解蘇武意志,,將蘇武發(fā)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蘇武“渴飲雪,,饑吞氈”,,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終將漢武帝賜的使節(jié)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單于兒子即位,突發(fā)善心將蘇武放歸漢朝,。漢武帝開始聽說的是蘇武已經(jīng)投降匈奴,,大為震怒。后來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動,,動員了全京城軍民出城迎接蘇武。蘇武仍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的使節(jié),,衣著襤褸,,儀態(tài)從容,他的赤膽忠心感動了所有的人,。
二是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謂“靠山吃山,,靠樹吃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等等,,言論既已如此,,行為上必然出現(xiàn)偏差。所以看見一些“勾兌”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質就發(fā)生了變化,。“法律允許范圍內”,、“違紀”,、“違法”懸殊往往在一線間,,有的人偏就喜歡在這鋼絲上走,思想根源上還是不能正確看待“安貧樂道”思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我認為人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家境貧寒,,住漏雨破屋,,三天兩頭缺糧,,“瓦灶繩床”,,都還朝不保夕,還得經(jīng)常依靠子貢的周濟,??鬃臃Q贊顏回能在貧困中“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清朝有個清官任滿回家時候,,因為沒有收受賄賂,,覺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裝了很多石頭,,以示“宦囊豐富”,,居然還被人舉報,上面居然還派員“調查”,,結果查出了一個清官。笑話之余,,這個清官清政不留名,,體現(xiàn)了安貧樂道思想。我們不排斥富裕,,我們不崇尚貧窮,,但如果在富貴中,要學子貢一樣,,要同情,、周濟貧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貧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貧樂道精神。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jié),。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jīng)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F(xiàn)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挺起個冬瓜一樣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臟”,,開口就是粗話臟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吸煙,、吐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本來有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并對他人的付出,。美國原總統(tǒng)里根說他在中國的一次經(jīng)歷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里根訪華到西安,當然是微服私訪式,??匆娊诌呌袀€小女孩賣甘蔗,,里根突然想買根甘蔗來吃,一根甘蔗一毛錢,,里根沒零錢,,拿出一張10元“大團結”付錢,小姑娘找不起,,漲紅了臉,。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對賣甘蔗的來說,,10元相當于巨款了。里根也知道這個事實,,于是以一種“周濟”的心情,,“美國式的寬容”,搖手說不要了,,然后懷著一種對第三世界國家作了貢獻的滿足離開,。沒料到一會兒小姑娘叫喊著,迅速追上來,,把該補給的錢補給里根,。里根后來說,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貧乏和空虛,,他以一種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強的中國小女孩對他進行了施舍。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種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總統(tǒng)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對象不光是經(jīng)濟巨頭、國家首腦,,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細節(jié),,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誠敬的心,,真心贊揚他人,,真誠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對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報恩,,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在多年忽視文化,、漠視文化之后,,終于發(fā)現(xiàn)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態(tài)、生活艱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精神,,文化的魅力,文化調節(jié)社會行為的作用,。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靠自己繼續(xù)深入學習,勇敢實踐,。以前只要一談論語,,或者引用一句古話,馬上有人說“寶氣”,,更不用說身體力行了,。“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我們應該重新解讀論語,,重新認識論語,讓論語成為一面鏡子,,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篇3
于丹論語心得有自信者,,生命無限可能首先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謂鷦鷯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鳥在大樹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飽它那個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這個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資源?其實你不管住一個多大面積的.豪宅,,你那張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積也就那樣大而已。
所以,,你的資源不可以給別人嗎?你為什么會怕別人分享呢?有時候我就跟我的學生講,,我說那是因為你內心不夠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吳越春秋的時候,,越王勾踐打敗了,,他在臥薪嘗膽的時候,身邊有一個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幫助勾踐,能夠含辛茹苦,,最后一舉再反敗為勝,,建立越國。
我們大家都會覺得說,,這樣一個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功受賞,、榮華富貴,。他的同事文種當時也這么認為,說我們兩個等著分封,。范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現(xiàn)在這個國家不需要我們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這個人就從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傳說中帶著美女西施去小舟,,從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兩三年之后,,整個這個社會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輝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諸宮,也就是說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了,,但是他開始成為一個天下最成功的商人,。這個人還有人生其它的可能,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還有一種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個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國重新有難的時候,他派自己的兒子散盡千金,,拿著自己的錢財重新去復國,。國家再佐助起來以后,他散盡了千金,,一掙錢又回來了呀。
我們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說是個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幾個愿望他都能一個人一生做到,。其實我現(xiàn)在如果問問大多數(shù)成功的男士,你們的愿望都關乎于哪幾點?無非是政治的權力,、美色還有金錢,。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這是為什么,,其實是在于他永遠敢于否定自己,。他永遠可以去做得更遠。所以其實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幫助他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命不夠自信。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君子不器大家知道論語里面還有一句話,,說得很簡單但是很好。四個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說一個真君子,,不要過早地把自己做成一個容器,。我就是一個瓶子,或者我就是一個杯子,,我就是一個話筒,,或者我就是一輛火車。你一旦說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著你不再可能成為其它,。所謂君子不器,是指一個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動的,、變化的、提升的,他可以應時運,。溫暖世道農村婦女亦是圣賢
當一個人可以這樣的時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懷始寬,,他還有什么仁愛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實,,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了當下的行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個最為樸素的,,沒有什么身份的情況下也對人抱著這樣一種內心的友善呢?這是取決于你內心的一種道德,、一種倫理的支點。中國大陸現(xiàn)在每一年由中央電視臺,,最大的媒體要做一個評選叫做“感動中國”,,就是它會把全年度中國一些普通人物的作為提升出來,最后全國有一個28人的推委會,,大家來遴選,,選完了以后由這些評定委員選出來10個年度感動了中國的人物。然后他們最后的頒獎盛典,,每一個人會有一座封杯,,上面蓋著一個幕布,掀開上面都會有四個字,,是這個推委會給他們的一個評定詞,。
那么今年,有一個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個六十多歲,,中國農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從嫁到這個村子開始,,就主動地去贍養(yǎng)這個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貧困,她跟人家講說反正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吃窩頭,,我們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會給你們養(yǎng)到老,。所以有些人她養(yǎng)8年,,有些人她養(yǎng)13年,也有些人養(yǎng)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終,。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從小就認為這些爺爺奶奶就是他們家人。所以在媽媽忙的時候,,他們從5,、6歲就去給老人洗腳,、剪指甲,就一直這樣做,。
那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實這個人的最后的推薦詞是我來寫的,,我寫推薦詞的時候,我說,,如果是富人做這樣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個窮人可以做這樣的事,她就是圣賢,。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質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讓這些老人得養(yǎng)千年,。其實這是什么?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還不夠嗎?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來四個字,,叫做溫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溫暖了很多蒼涼的市道,。其實,,什么是仁人?就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在我看來,,她是圣賢,。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篇4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shù)”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弊约簞褡约海腴_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篇5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好喜歡!每天倚在床頭,,欣賞幾頁,或者放上一段百家講壇于丹論語心得,,讓心靈得到凈化,,讓品性得到升華.遠離塵世的喧囂,傾聽靈魂深處的呼聲.美哉!樂哉!
儒學漸熱,,孔子學院開到了很多個西方國家,,可見儒學的魅力!《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如今社會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500多年前的經(jīng)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我把這本書這段視頻推薦給朋友們共享!
于丹緊扣現(xiàn)代人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與多彩的世界
──《于丹論語心得》序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張黃色的長沙發(fā)上,,旁邊是紅衫的央視主持人柴靜。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們的對面,,準備提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
這是2006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點是“百家講壇”的演播室,,話題則圍繞著于丹的“論語心得”展開,。服裝未經(jīng)設計,訪談也很自由,。但我看著這一對桃紅李白,,總不知孔老夫子見了會作何感想,,便不懷好意地問:你們美女也喜歡孔子嗎?在你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樣的?
誰知于丹并不上當,,應聲答道: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好聰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立即回應:那我今天就有點兒像孔子了,。我這一身灰,,等于沒有色彩。不過,,灰色也有灰色的好處,,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們的鮮紅和潔白,。
觀眾大笑,。
訪談在笑聲中結束,我卻有點兒意猶未盡,。事實上,,我要問的問題是:孔子是不是眾人都需要的?如果是,那么,,他應該是什么樣的?
答案其實就在剛才的笑談中: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孔子應該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對于“色彩”和“溫度”的定義,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就是灰色,?;疑纳矢胁粡姡梢砸暈椴皇巧实纳?,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適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謂“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無非是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適性的孔子,。
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于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該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歡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希望孔子是灰色的,?;蛘哒f,我們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沒有人會喜歡只有灰色的世界?;疑仓挥性诤推渌蚀钆鋾r,,才能顯示它的普適性,顯示它的高貴和純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唬嗖时WC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jīng)]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者的孔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歷史的孔子,,更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孔子,。但我知道,這是我們的孔子,,大眾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
我們需要這樣的孔子,。 我們歡迎這樣的孔子。
第一部分
中國人是講究變化的,。盤古在天地之間“一日九變”,,像一個新生的嬰兒,每天都在微妙地變化著,。這種變化最終達到了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
于丹論語心得和論語感悟